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做版权要“多看、多学、多想”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7/15 作者:渠竞帆


■受访人:谭光磊(中国台湾光磊国际版权经纪公司创始人)

台湾的出版交流周去年是首次举办吗?您发起的?有何收获?

我最早 2012 年就和台北书展合作办了第一次国际版权交流活动,从 2013 年起与“文化部”合作举办“出版经纪与版权人才研习营”(Taipei Rights Workshop, 简称“版权研习营”),目前已经办了三次,今年 11 月要办第四届了。最主要的收获就是把国际一线的出版人请到台湾来,让他们接触第一手的中文书市情报,也和本地的出版人建立关系,后来很多外宾回去都买了中文书的版权,或成为中文书的代理。

这次嘉宾拜访了哪些大陆出版社?对加强与中国大陆出版社的联系和业务合作起到哪些作用?有没有体会?

我们拜访了理想国、新经典公司,十月文艺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人民文学杂志社,图书类型从原创到外国文学、人文社科到经管,非常丰富,也让外宾看到中国各出版社的不同风格和出版路线。能由中国出版人直接向外宾推荐好作品,成效非常大,例如我们拜访十月文艺出版社的时候,韩敬群总编辑除了推荐徐则臣、任晓雯、宁肯等人的作品,也特别推荐了鲁敏的《六人晚餐》,正好这本书海外版权是我代理的,早已准备好英文材料,现场嘉宾很感兴趣,回酒店我就能把信息发给他们参考,堪称是事半功倍。

您从哪一年开始做版权销售的?听了您的讲座,感觉您的成功有机缘巧合的因素,但发自内心的喜爱这个行业并执着坚持是更加重要的。最早知道您是您翻译了《冰与火之歌》,现在还翻译作品吗?小时候最喜欢的奇幻作家是谁?如何把阅读爱好和工作分开?

我从 2004 年开始做版权代理,至今已经 12 年了,而且依然乐此不疲。我已经很久不做翻译工作了。在大学时代读到“冰与火之歌”以前,最喜欢的奇幻作家应该是雷蒙·费斯特(Raymond E. Feist),因为他的“裂隙之战”系列被改编成计算机游戏《叛变克朗多》,我也是因为那套游戏才一头栽进奇幻小说的世界。坦白说,现在阅读爱好和工作很难区分,因为读任何书都会想这本书有什么卖点、应该推荐给怎样的出版社。由于做版权输出的关系,就连读原创作品,也会想这本书英文名该怎么取、该如何定位等等。有时候难免觉得如果能当个单纯的读者,那该有多好,但更多时候还是乐在其中的。

英美出版界对出版建议书非常重视,您对于写proposal有何建议?《三体》的运作方式是把整本小说翻译出来给美国出版社,这种模式您怎么看?

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学、多写。中文书市场引进了大量的外国好书,所以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外的版权书讯,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结构甚至排版,然后加以变化,久了就能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写英文书讯真的很难,我虽然做了好些年了,每回书展要准备英文资料,还是要想破头,得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啥都不做,才能硬挤出一点东西,而且一边写一边觉得自己英文很烂。

英译稿是绝对加分的环节,前提是要找好的译者,尤其是文学,一定要找英文母语的译者,不要再幻想“中国人才懂中国文学”,我们翻译美国文学,会找美国译者来翻成中文吗?同样的道理。

做版权如何做到选书精准?

还是一句老话:多看、多学、多想。一方面是经验的累积,多看,就能知道怎样的作品国外畅销、受出版社青睐,也能较快分辨一本书文字功力的高下,同时知道这样的作品在哪个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

(渠竞帆/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