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说明:全部图书总印数包括新版图书、重印图书和租型图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课题组 刘志伟/执笔
优化产业格局融合发展
对于中国出版传媒行业而言,这些年的显著特点即资本涌动、思想激荡,并伴随着改革深入、市场巨变。在汹涌的大潮中,不少企业闯开了一条又一条新路径,出版、发行、期刊、动漫、网络游戏、电影等领域的不断交融、叠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创造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影响。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5年,中国新闻出版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突破2.1万亿元。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1655.9亿元,较2014年增加1688.8亿元,增长8.5%;利润总额1662.1亿元,增长6.3%;不包括数字出版的资产总额为20777.5亿元,增长11.0%;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为10598.1亿元,增长11.1%。
产业结构方面,出版传媒集团整体规模稳步提升。全国119家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1.8亿元,较2014年增加187.0亿元,增长6.6%;拥有资产总额6018.1亿元,增加670.2亿元,增长12.5%;拥有所有者权益3178.1亿元,增加357.5亿元,增长12.7%。共有16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其中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元,率先跻身“三百亿”集团行列;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4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百亿元,组成“双百亿”阵营。而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出和利润持续增长,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新增上市公司4家,地市级出版传媒企业首次上市;凤凰传媒和中南传媒率先跻身“三百亿”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行列;中文传媒和长江传媒成为“双百亿”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截至2015年底,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6096.0亿元,大幅跑赢大盘。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出版结构方面,重印图书比重加大,少儿图书出版增长逾1成。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7.58万种,同比增长6.1%,总印数86.62亿册,同比增长5.83%。其中重印图书品种达21.5万种,占45.3%,总印数达46.2亿册,占53.3%,品种比重、总印数比重均较上年加大。少儿图书出版3.7万种,同比增长11.9%;总印数5.6亿册(张),同比增长11.8%。当年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书籍达68种,比上年增加。特别是2015、2016两年,“主题出版”所带来的顶层设计思路,不仅影响和改变党建读物、时政读物和大众通俗理论读物,还有可能进一步影响诸如青少年读物等出版类型和类型出版,甚至改变整体出版格局。一些出版企业将自身的专业特色融入其中,并受到市场认可。
这两年,中国的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融合不断深化,“传媒+互联网”“传媒+金融”“传媒+服务”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4家出版公司将新业态业务列入主营业务,新业态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占比显著提升,都是其中的代表。
近两年,不少出版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要求,稳步发展传统业务,大力拓展新兴产品,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譬如,中版集团旗下的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经3年,旗下产品主要有2013年上线的专业语言服务平台“译云”、2014年上线的SaaS技术服务平台“译库”、2015年上线的“译云”语言生态系统以及此次发布的跨语言大数据平台“译见”。漫像APP是由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产品。在漫像平台上,画家只需要注册成为签约画家,上传自己的作品并定价,便可成功发布自己的服务,等待用户按需求对画作进行下单。
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兼顾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在主业提升、数字化转型、品牌打造和管理变革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譬如长江传媒全面推进 “文化与科技融合”,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构建三级云平台,即资源云、渠道云和服务云,重点打造数字教育“云”和数字阅读“云”,加快落地“互联网+”战略,并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数字转型示范单位。同时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互联网+阅读+政务+生活服务+教育”的发展与服务模式。中文传媒新媒体新业态板块2015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33.45亿元,同比增长1404.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3.87亿元,同比增长527.16%。中南传媒“平台+内容+服务+运营”的互联网生态运营模式带动数字教育业务放量增长,天闻数媒不仅推进了“三通两平台”全国布局,还有效实现了在线教育产品海外市场落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亿元,净利润2347万元。凤凰传媒2015年持续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完善产业布局,在智慧教育、影视、职业教育、云计算、大数据、游戏、娱乐等产业积极拓展,形成了新旧媒体有效融合、新老业务相辅相成的产业布局,其控股的学科网成功引进好未来战略投资者,以投前估值 6375万美元引资 3000万美元,提升了学科网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战略地位。
在资本运作方面,前几年欧美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对中国巨大市场的渴求,出现被收购的诉求,使得国内大量资本奔赴海外。但近两年,资本风向再次出现新变化,2016年网络IP已空前爆发,以自频道为核心的网生内容逐渐超过传统内容。与此同时,以电影、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不同娱乐形态也逐渐以IP为纽带迅速在市场和资本两端走红。因而各路巨头的IP战略布局也直接影响了2016年的资本运作的趋势。
2016年1月,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发起的创业项目、影评书评分享平台“毒药”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度超千万美元。毒药APP正全力从UGC向PGC转换,自己的记者队伍也在组建当中。除此之外,“毒药”还将致力于高效发掘、培育影视和出版领域的优质IP,以及逐步拥有相应的话语权。2月,视频巨头合一集团(优酷土豆)与磨铁图书联手。磨铁与合一的联姻是内容与平台的联姻,也是线下与线上的联姻,还宣告留磨铁的一系列影视计划将正式浮出水面。3月,果麦文化传媒完成8500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在业务上,果麦拥有的出版、电影双线并行的模式,吸引了本轮融资的领投方孚惠资本管理合伙人、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胡明。6月,中南红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4.5亿元现金收购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在后期将陆续投入巨额资金,全面布局IP文化产业链。
随着出版企业转企改制、上市融资的频率加速,市场化的作用也愈发明显,人才的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人才流动是双向的,既要吸纳外部优秀人才,又要留住内部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合伙人制或将在业内迎来新的机遇。
民营出版力量在合伙人制的探索上颇具代表性,特别是这两年展开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探索。2016年1月,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正式公布:公司将引入5位合伙人,每位合伙人分别获得一辆价值32万元的宝马轿车作为礼物。引入合伙人制度,这在中国出版行业尚属首次。相似的,新经典从创立初期就启动了合伙人制,截至2009年已有22位员工晋升公司合伙人,成为新经典的股东。据悉,今明两年,新经典将拿出价值2亿元的股份吸引年轻人一同二次创业,在新媒体、电影、IP衍生开发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士,都可以加入。只要在这里做出了成绩,满3年就可以成为新经典的合伙人,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磨铁这两年在内部进行组织模式变革,推行独立产品经理和主编制多元化的组织模型。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主编制。在磨铁,如果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已经比较成熟,独当一面,已经形成个人独特的产品风格,为了实现更大的可能,需要有人配合时,就可以组建主编团队。此外,磨铁不排除通过主编团队,甚至内部创业、投资参股的方式,创建更多的品牌,为图书出版领域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机遇。
市场产品新起点新期待
纵观中国的出版市场,图书出版结构优化,重印图书比重加大,少儿图书出版增长逾1成。走过21世纪初的“黄金十年”,少儿出版开始瞩目更高的成绩,集团化运作开始显现。教育出版方面,则随着政策的调整、技术的革新,新兴起了一批学科和领域,成为意外之喜。而专业出版企业多依托自身的特色资源,转向知识服务商的角色定位。
从引领大众出版风潮的板块看,多年来,功能性阅读、碎片化轻阅读、与新媒体结合的产品成为新的趋势。聚焦心灵成长的励志书有些过于泛滥,畅销书只能接续前几年的热度,不断推出续集,比如刘同书系。此外,年轻族群对于电视媒体的热度向网络视频蔓延,由此诞生的一批畅销书与节目有效互动,销量不断攀升,成为新的趋势,造成整个行业言必称IP。
特别是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国内童书市场异常兴旺。原创力量的此起彼伏,一大批优秀作品不断地涌现。比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好故事,一起讲”项目,是进行跨文化合作的尝试,由一个中国作家(或画家)与一个外国画家(或作家)共同创作一种绘本。明天出版社的“秦文君温暖绘本”“梅子涵童年绘本”系列,接力出版社《不要和青蛙跳绳》、浙江少儿出版社“花婆婆·方素珍原创绘本馆”系列新品、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恐龙快递》、希望出版社《谁需要国王呢?》、海豚出版社《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都是原创优秀童书的代表。
对于不少童书经营者而言,围绕社群、深入终端去做培训、做童书、做活动也成为另一趋势。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借由自媒体平台,进行社群的开发、维护、产品销售,并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亲子游等各种活动,最终实现产品到渠道到终端的全线贯通,并可持续品牌建设。更为重要的是,社群掌门、用户(读者)、参与者高度粘合的局面,链条一旦通畅,商业形态将无限可能。
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变动,教育出版进行洗牌。一些新学科、新教育理念的推行,反过来促使了另一批教育出版力量的兴起。2015年秋季书法教育进课堂,不仅带动了书法教材教辅的出版,书法相关图书的出版也逐渐增多,不少出版社成立独立部门负责书法出版产业链的研发,华夏万卷、武汉新新图书等民营出版力量也接连推出许多可圈可点的字帖产品;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出版社、民营机构、教育机构开发出版职业教育图书、拓展职业教育培训的热情被点燃,一些专注于特色教育出版的力量逐渐显现。
一度受困于品种高度饱和、内容高度同质等市场弊端的教辅出版和策划机构,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向“深度出版”发展的趋向,而这种“深度出版”说到底还是要以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满足目标群体的学习需求乃至体验需求。在新技术一路深入的大环境下,新生代学生群体成为互联网、移动终端的骨灰级粉丝,教辅出版在被动与主动中顺应媒介融合的大势,越来越多的相关机构以“多媒介复合出版”作为深度出版的切入口。一批带有互联网和数字出版基因的教辅产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教辅出版“复合”时代正全面开启。教育出版中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技术公司的涌入。它们为教学教育资源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如西安博创软件有限公司以“导学号APP”为纽带,将教辅中每道题目数字化,当学生遇到不会解答的题目,只需输入题目后边的导学号,即可得到专业的分步的讲解辅导。
2012年~2016年,全国出版单位围绕各类主题出版推出了一批理论研究、宣传普及和实践认知的读本,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要,呈现出“井喷”式的出版现象。为此,不少出版单位持续部署主题出版工作,并视为重要的板块加以经营,呈现出常年常规化、全行业自组织、国家管理层自上而下总体策划的三大变化趋势。以中版集团为例,其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重大节点,出版了《抗日战争》《何有此生》《美丽新疆》《生命中的兵团》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图书。19种图书入选中宣部、总局年度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位列全国第一。
对科技期刊的培养,也有望成为专业出版新的亮点。以科学出版社为例,该社的期刊业务划分为三大板块,包括以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和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科技期刊集群出版与服务。又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也在初步实现刊群化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化。该社出版的《纳米研究》和《建筑模拟》的影响因子更是名列前茅。在专业出版领域,专业出版企业的市场销售能力的提升,往往并不体现在一般的图书卖场,而体现在对各种专业机构、学术机构的影响上。其中,专业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专业出版社提升市场销售能力的主要产品。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各行各业网络化、智能化,促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凸显,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由知识形成的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这也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出版企业带来新的商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华信研究院的运营模式是以产业政策与新媒体研究为牵引,以《产业经济评论》和《中国信息化》杂志等刊物为平台,结合相关学术图书及内容产品的开发,形成软课题研究、数据分析、信息咨询等多位一体的知识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