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12位书业大咖为2017书业破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11/11 作者:


严 强

11月4日,全国社店营销实务对接会2016年会期间,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组织的高端对话吸引了众多书业大咖的关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伍旭升通过现场采访对谈的形式,将目前书业关注的有关社店对接、技术拓展、大书城改造、渠道内容之争以及2016年书业大事与2017年趋势等诸多问题,逐一向与会书业大咖“抛出”。现场参与嘉宾根据书业发展大势,结合自身实际,娓娓道来,谈想法、提建议、寻新招、思变革,道出了一条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也给书业带来了全新思考与借鉴。

这是全国社店营销实务对接会2016年会的一场重头大戏,也是一场汇集实践变革、策略应对的智慧碰撞,通过对众多大咖对问题的交锋与解读,使其成为本届对接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主持人

伍旭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

嘉宾

任 超(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

周伟斌(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

臧永清(全国政协委员、现代出版社社长)

姜革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李文波(明天出版社总编辑)

李春凯(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

舒 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

于慧丰(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邓小林(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龚 兵(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柳青松(新华书店北方图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

严 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副总经理)

破题

主持人:请社店嘉宾各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关键词为2017年书业破题,也就是您所认为的2017书业发展趋势。

任 超:明年是新华书店建店80周年,建议新华书店总店和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合出版单位推进“千店联展”活动。

周伟斌:在技术准备方面,整个行业要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臧永清:三个字“讲秩序”。

姜革文:凝神静气,同心同德,传播正能量。

李春凯:希望2017年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能够更好地融合,加快、加快再加快。

舒炜:中国需要文化尊严和自信。国家、民族的文化在提高,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出版发行业要树立文化自信,对文化本身要有尊严和信心。

于慧丰:书店和出版社要更深入地推进市场化转型,市场化程度越高,书业才能实现更好生存。

邓小林:要以新商业、新理念、新模式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龚兵:希望2017年社店能够实现更优对接,打通供应链。

严强:希望社店能更多地整合资源,发挥全渠道优势。

社店聚焦

2016企业发展最重要事件

主持人:请简述贵单位在2016年最重要的改革或营销举措。

于慧丰 以信息化推动数字转型

2016年河北新华在实现信息化系统升级的基础上有效推动了数字转型,在原有变革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系统升级,真正实现了业务、财务、流程的一体化和管理升级,还通过线上电子商务平台的先发优势,与河北省各市级门店实现了OTO的本地化对接,实现了本地化营销、下单和配送。

邓小林 坚持科技创新服务读者、出版社

浙江新华一直关心书业转型升级的促进、创新发展问题,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坚持科技创新以进一步服务读者、出版社。2016年,浙江新华在这一方面仍将继续发力。在技术进步方面,浙江新华正在加大步伐,传统服务也由主业向外延展,为上下游、周边产品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并通过技术进步带动行业共同成长,以服务主业产生技术价值,实现技术的产业化。

目前,浙江新华正在进行整体改造与上市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已完成了资产清理。但随着上市进程的加快,尤其上市后,肯定会出现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各种问题。因此,浙江新华2016年始终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求新求变,包括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来寻求企业的更好发展。

龚 兵 围绕精准发行开展工作

新华书店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招牌。在新华书店转型升级中,要由传统的“做书店”转变为“做文化”。为此,云南新华书店集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新华书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入新业态、培育新市场,将新华书店打造成为融图书、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空间。通过切实转变业务营销方式,以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应对市场,把有效创造目标客户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擦亮新华书店的“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品牌商誉,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云南新华书店成为云南文化消费的第一大品牌。2015年8月8日,经过4个月歇业改造的昆明书城重装开业,开业前两天的营业额为93万元。《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腾讯云南、云南信息港、昆明信息港等媒体均以大篇幅详细报道,惊叹“颜值爆表”。

总体来说,云南新华今年主要围绕着精准发行开展相关工作。

柳青松 多种经营模式创新转型升级

北方图书城是辽宁省新华书店投资的全国第一家大型书城,也属于新华书店血统和体系,但与其他店相比,北方图书城是既无教材、又无物业的零售连锁体系,生存更加困难,但离市场更近。2016年北方图书城的重点工作是转型升级。2016年,我们在沈阳新开了三家门店:豫珑城店开在商场,实现百货与图书的交叉联营,这是新型的探索;开设了一家近千平方米的奥莱店,按照诚品书店模式打造,图书、餐饮、文创产品多业态经营;推出了东北第一家24小时——歌德书店。可以说,三家店的探索实现了北方图书城的转型升级设想,新型业态在探索中已初见端倪。

严 强 针对渠道变革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针对渠道变革进行改革是新华文轩零售连锁渠道今年最关注的事情,这与国家2015年底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一致。新华文轩的门店经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目前,市场图书是供大于求,书店在经营中一要克服过多品种与门店陈列面积、陈列资源有限的矛盾,这是卖场的痛点。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从2008年开始,全国有47%的新上架图书1个月内没有动销,目前情况基本类似。二是门店粗放式经营、管理方式已能不适应市场发展。以前书城一本书随便进货一两千册,卖场码堆陈列就能有较好销售,如今这种状况已一去不返,因此门店需加强精细化改革。今年10月,新华文轩对采购中心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以前为线上线下渠道进货的事业部进行了调整,将教材采购业务划给教材公司;一般图书采购划归在线公司,为线上线下图书销售渠道供货。同时,新华文轩还开放了云数据平台,出版社新书都能在平台上发布,门店也能根据当地市场状况、读者需求申请采购。三是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时代已经到来,门店要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任 超 服务大局 开拓创新

人民出版社2016年的出版工作可用八个字概括:服务大局,开拓创新。

“服务大局”从年初的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出版开始,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配合,到9月20日推出的《胡锦涛文集》,以及目前正式出版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文件等,这些重要出版物的出版都是人民出版社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图书的发行也得到了各地新华书店的大力支持,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为全国各级书店,特别是新华书店带来不低于12亿码洋的销售收入。

“开拓创新”方面,人民出版社本部为进一步激活出版社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了科普分社、图典分社等3个分社,努力扩大人民出版社核心板块的外延,深度挖掘核心板块的内涵。同时与天舟文化联合组建了外向型的出版机构人民天舟出版有限公司,成为人民出版社“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出版社前不久也在东京成立了东方出版社东京分社,立足于打造人民出版社海外的桥头堡。此外,人民社还通过参与资本运作,实现了较好的现金回报。可以说,人民出版社十余年间年均两位数的增速,与大形势发展密切相关。

周伟斌 优化选题与出版结构

化学工业出版社已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出版社,涉足科技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等多个出版领域,最高峰时年出版新书品种数量高达3300种。化工社经过不断努力实现了销售的逐年递增,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依靠品种增加带来的销售增长难以长久。因此,化工社2016年重点在优化选题和出版结构上下功夫:一是通过出版机构的进一步调整,将25个出版分社整合成12个出版中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们要求编辑一专多能,但多能并不意味着所有方向都能涉及,每个编辑都要有自己的方向,要做最擅长的事情,不熟悉的不涉及。目前,出版社已通过机制调整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二是通过机制调整和改变,对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变革,进一步落实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大了社会效益的评价权重,鼓励编辑多做好书,多推高质量作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在内部进一步完善重大出版工程,带动精品力作的出版。在这一举措下,化工社今年新书品种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出版整体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图书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销售码洋、实洋均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这是化工社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生产端增加有效供给,减少平庸甚至无效供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臧永清 不以折扣换销售增长

今年中国的出版整体上正常,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对于现代出版社而言,我宁愿整体销售收入增速放缓,也必须控制折扣,甚至取消折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我的一个提案就是要“限制新书打折”。国家有关部委对限制新书打折也很重视,三次与我沟通,对提案比较重视,最后除书面回复外,也和我进行了口头沟通,下一步国家有关部委可能会将图书作为特殊商品进行豁免。

这几年书业发展很困难,从整个书业来说,包括店面装修、环境改造都越来越好,整体销售规模也没有减少。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各种折扣的商战,出版商难以盈利就缺少出版的动力。如今,很多出版社与畅销书作家谈出版,已不能提供太高的版税,在如今折扣太低的局面下,利润都给了作家,出版社赔本赚吆喝是不可能的。这些发展趋势,近年来所有出版人都感同身受。

对此,我觉得,国有层面上应推出自有的网络销售平台,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下,出版社要想扩大规模,就得重视网店渠道。目前,图书只是一些大网络平台的引流工具,盈利与否无所谓,赔钱也无所谓,最终目的是销售大宗商品。这种情况下,行业应联合起来,推出自有大平台以抵抗网店竞争,否则出版社依然难以摆脱被左右的局面。

(下转第11版)


任 超


周伟斌


臧永清


姜革文


李文波


李春凯


舒 炜


于慧丰


邓小林


龚 兵


柳青松


严 强

(上接第10版)

姜革文 抓质量强开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今年一方面抓质量,包括图书内容质量、导向质量、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在外部有压力的情况下,强化开拓,通过努力实现了业务拓展。今年8月,广西师大社收购了英国ACC出版集团,此前还收购了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10月份,在玉林师范学院推出了一家不卖考试资料、教辅的书店。我们旗下还有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拥有12个刊号和1份报纸,我们还在准备推出另一份报纸。纸媒黄金时代已过去,我们还在做报纸、做实体书店,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做报纸、做书店。我们在努力,也有信心能够将所做的事情做好。

李文波 关注个人品牌建设

明天出版社作为专业的少儿出版社,持续多年关注童书市场。近年来,童书领域作为最热闹、最具活力的市场,很多书店营销工作都在围绕童书营销进行,因为目前中小学生读者作为童书的消费群体,也是书店零售及活动开展的最大目标人群。青少年也是全民阅读的主力军和推动力量。

明天出版社根据现有市场形势,2016年在营销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特色的尝试,如关注编辑个人品牌和营销个人品牌的建设即是重点之一。因为,在互联网社群经济形势下,阅读的个性化趋势明显,市场上个人营销品牌建设非常重要。如果出版社打造一些比较有个性化的编辑和营销人的个人品牌,由这些品牌与细分市场深度对接与互动,整个出版社品牌影响力也会迅速扩大。

李春凯 新书常销书营销并重

2016年的热词是供给侧改革,书业实际上很早就开始倡导,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书业从业者都感知到品种过剩、库存过大,调结构、去库存实际上一直都是出版社近几年,甚至近十几年倡导、主导的重要工作。因此,供给侧改革对书业一直都是重要话题。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几年来,一直都在调整产品结构。同时,我们营销工作的发力点,也不仅关注新书的营销策划组织以及宣传活动,也重视关注常销书的营销策划组织,通过对一些常销书、经典品种销售的数据化管理,通过营销活动组织,通过与渠道的对接,或与渠道共同组织活动,以拉动经典常销书的销售。近两年来,销售数据表明这种策略的成效。比如《围城》一书,往年销售通常在30万~40万册,2016年能达到近百万册。甚至一些同质化比较严重的品种,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品牌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人文版图书的销售每年都能实现30%~40%的增长。

将新书和常销书的营销工作并重,在这种策略下,人文社不是简单地将新书上架,让读者挑选,而是对一些经典产品给予更多营销关注,这项工作对社店都具有引导性作用。

舒 炜 以品牌产品创“高峰”

2016年三联书店着重推行品牌战略,重点推出品牌产品,这是三联书店的长期策略,要做3~5年。在2016年,三联书店首先要解决产品“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希望能推出一批标志性、能吸引读者的产品,吸引读者回归书店,将读者注意力从手机、屏幕上拉回图书,这也是对全民文化素质的关注。

2016年是三联书店的品牌产品年,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这项工作三联书店还需加强,我们希望2016年能推出20种品牌产品,如今推出了10余种比较引人关注、得到读者好评的图书,算是勉强及格。5月份杨绛先生去世,《我们仨》以及一系列杨先生作品集、著作和翻译作品集,都取得了较好的销售。这让人看到了读者对杨先生、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

虽然推出一系列有较大销量的图书,但我觉得:一方面出版社要努力开拓,但工作不到位也需要检讨。二是出版社想与书店交流对接,从出版社的角度,我希望书店尤其是网店不打折或少打折销售。出版社与书店是利益共同体,是融合的关系。在中国图书价格很低的前提下,依然打折销售,最终会损害社店双方利益。

直言不讳

社店最想和对方说

主持人:出版社最想对书店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书店又想对出版社说什么?

任 超 要给读者书海式体验

书业需要对国家形式进行把控,这是做好经营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社店合作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必须同舟共济,加强合作,特别在新形势下,更要将加强社店合作放在关键位置。

1986年,我受文化部委派,到日本学习出版发行,当时的感受是日本书店多,品种丰富,当然退货率也高。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书店就有四五十万个品种,如今日本大书城情况依然如此,甚至品种数更多。但近3年来,国内实体书店的品种数出现了大幅下滑,省会城市大卖场品种数难超20万种,普遍以12万种左右居多。以北京发行集团旗下四大门店为例,恐怕只有北京图书大厦的品种数能超过30万,全国超30万品种的书店,估计也就一两家。

书店图书品种数量的减少,是不是不可逆转?书业都在讨论体验式书店,讨论书店对经营面积的调整,原因是书店销售受互联网冲击较大,单靠卖书难以生存。网店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原因是中国图书市场秩序的不规范,折扣的差异、便捷性的配送都会导致大卖场品种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我认为出版社不应利用网站平台的销售,去弥补实体店销售减少的“窟窿”。而实体书店如果再减少品种,也会将更多读者推向网上书店。因此,要处理好线上线下的关系,哪怕在政策扶持角度,也要对品种数量给予支持。体验是书店的重要环节,但书店要给读者书海式的体验。

周伟斌 利用技术强化有效交流

社店间交流对接的日常机会很多,但有时会停留在表层,有内涵、有深度、对业务有重要影响的对接还是少。我希望今后社店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彼此间有效交流,也希望书店能够积极参与。化工社积极参与了总局主持推行的社店对接系统,包括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与很多书店实现了较好的信息交流。目前,化工社已与浙江、江苏等多家集团进行了对接试点,希望有更多书店能与化工社实现对接交流,使出版社日常出版、营销、内容以及数据信息等传递更加通畅,不至于形成信息孤岛,最终实现社店双方共赢。

臧永清 面积不缩品种不减

我希望地面店不再缩小店面图书销售面积、削减品种数量。出版社目前出书面临多样选择,为规避风险,很多单品印量都有所控制,书店要给读者更多选择机会,也要给出版商更多产品展示的机会。目前,国家层面对实体书店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以后会越来越大。我们在政协提案中呼吁,希望将实体书店作为城市区域性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建设,这样国家投入再多也值得。

姜革文 大书城要各具特色

书店经营,相对来说好比写一篇作文,如果写一篇短作文,主题一定要集中;如果写一篇长篇小说,比如《红楼梦》,就包含有诗歌、对联,甚至是赋等多种表现形式。大书城可以做得复杂一点。《金刚经》所言“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并不是所有的大书城,都是千篇一律的书城。

李文波 用专业化满足个性化

童书市场的火热,让很多出版机构涉入其中,对书店而言,上游品种供应会增多,但从销售终端来讲,读者需求更加个性化。读者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阅读服务。这给书店营销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上游有很多产品需要营销人员去深度理解,深度挖掘营销点。从需求端来看,产品太多,而个性化需求、多元化需求又非常广泛且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营销人员抓住需求,甚至做一些前瞻性预测。

目前很多书店都建立了选品团队,从选品开始对图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把握,在营销时需要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解读。我建议书店营销活动的开展,书店营销部门要善于借用外力,将出版社营销团队融入书店营销活动中,借助出版社的力量,因为出版社的营销团队,对自己的图书产品的把握更深入,更到位。在营销活动设计中,书店要借助出版社的力量,将出版社各种资源调动起来,融入到营销模式中,提高效率,扩大效果。

李春凯 社店都要注重选择

我想对书店说的一句话,也是社店双方共勉的一句话:就是社店都要更加注重选择。出版社选择好的选题出版,更好地发挥出版选择的功能;书店也要强化品种选择。我觉得,书店永远要将选品工作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品种多、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现状下,选择尤为关键。选择优质产品带给读者,才能倒逼出版社,让出版机构推出更优秀的产品。

舒 炜 要尊重读者文化品格

实体书店尤其新华书店目前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这点令人印象深刻,书店希望尊重读者品格,尊重文化品格。实际上,尊重读者文化品格稍通俗一点,就是让读者用正当价钱购买所选的图书,如果读者买杨先生、钱先生的图书都要求五折、六折,这肯定是对先生、对文化的不尊重。而这种尊重也涉及到出版社、书店的利益,折扣低了,书店利润受影响,也会影响出版社的整体利益。我们将购书者称为读者而非消费者,就是因为读者有文化品格。好的书店通常坚持不打折销售,即使打9.5折也是友情表示。现在业内呼吁对价格立法,对书价立法,不允许打折,这是对文化基本的尊重。

于慧丰 社店实现技术信息对接

对于社店沟通,作为新华书店,希望出版社能继续加大技术进步,尽快与书店实现技术、信息的无缝对接,以促进管理、营销、实物的流转效率,提高效益以更好地促进图书销售。

邓小林 社店要共同求解突破

出版社库存体量巨大是出版的普遍性问题。在目前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如何才能进一步打造核心产业壁垒,通过精准选题和出版内容,以减少库存挤压,加快产品流通的有效性,最终降低成本?如何才能通过精准出版、精准选题、有效生产,通过加快信息流动,共建和谐产业链,深化新时期社店合作?如何才能通过共同的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实现社店融合发展?这些都是书业需考虑的问题,需要社店共同努力寻解。

龚 兵 要将精品做到终端

希望出版社能够围绕书店的精准发行,将POP平台全部打开,这是企业所需要的,也能将适合店面销售图书与团购图书进行区别,使两者的销售都能做到精准。希望出版社能够通过POP平台给予书店足够支持,共同将精准做到终端,以产生最大化效益。

柳青松 书店要参与出版流程

出版社与书店需要相互融合、配合。社店在这方面的需求都很迫切:在信息技术不发达,沟通受时空限制的年代,出版社生产产品,书店负责销售,分工明确;如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能够实现沟通的无缝对接,那么社店能否形成新的合作体,根据市场和读者需要,出版社、书店共同开发、研究,书店作为最前沿的第一线的信息获取者,与出版社编辑一道,成为专业采集、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打通供给侧改革,真正满足读者所需,生产出读者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严 强 要为出好书提供更多资源

新华文轩共设立了五个营销周期:

第一周期:春节及春季教辅期(1~2月);第二周期:读书月(3~4月);第三周期:亲子节(5~6月);第四周期:学生节(7~9月);第五周期:年末促销季(10~12月)。其细分市场目标客群:聚焦学生、儿童细分群体,打造阅读服务,围绕用户体验设计产品和服务组合,为目标客群定制产品和服务。

我希望出版社能推出更多好书,能为新华文轩提供更多的营销资源。

据理而论

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

主持人: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一直是书业争议不休的话题,各位嘉宾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于慧丰 提供好书最重要

书店的主业是销售图书,如果没有好的图书,书店就没有存在意义。因此,无所谓渠道或内容谁为王的问题。从产业链角度而言,无非是上游和下游的关系。中国目前体制形成了出版社、书店的分割,像三联书店,以前既是出版社,也是书店,出版、发行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给读者提供更好的图书,这是书店的迫切需要,也是出版社的最高追求。

任 超 要重视内容建设

十八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文化创新,书业在强调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因此内容必须重视。对于书业而言,首先出版单位要能供给优秀的出版产品。出版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最核心的产品,首要的依然是内容。对于书店而言,在如今市场竞争中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渠道竞争激烈,如何加强自身尤其整个书业整体布局调整非常重要。2017年下半年,中国将迎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过程中,人民出版社突出的结构性特点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来开展,但形式、层次可以多样化,这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希望特别是在目前强调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社店能够强调以内容作为最核心的元素,因为“巧妇会难为无米之炊”。

柳青松 应考虑服务为王

“网络为王”、“渠道为王”的提法都是事出有因,在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合理性,也更多反映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供需关系的变化。在图书出版行业供不应求,买书需排队时,内容为王没问题;等到出版供大于求、出版业充分发展的大繁荣时期,就体现了渠道为王的市场需求。现在,由于文化发展、科技繁荣,内容出版和渠道建设都已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在目前阶段双方的核心工作,我觉得应该是考虑“服务为王”,就是要致力于提高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过去,只有出版社可以生产图书供读者选择,读者只能去书店购书。现在图书内容生产和销售渠道已很丰富,而且出版社面临大量产品积压、库存和产能过剩,书店的传统经营方式也难以为继,这就需要按读者需求及社会需求进行资源匹配,因此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是出版、发行都要共同面对和提高的,需要在提供更多增值能力上发力。

舒 炜 内容、渠道要融合

无论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在目前的发展情况下,我觉得两者都不可偏废,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是从一般商业行销领域转移到文化领域的,实际上会有一些误导,文化是内容没错,但文化不能分内容和渠道,两者是不对立的。其实各大书店,甚至网店,只要是卖书的场所,与出版社实际上都是融合一体的关系。很多书店人认为,出版社只要能出好书,书店自然就能卖得好,渠道也能顺利进行延展,如三联推出的《邓小平时代》,就打通了渠道与内容。实际上,书店的第一要求也是好内容,这也是对文化的尊重。

无论是出版还是发行,都需要依靠图书来实现流通,来支撑出版业发展。如果面临危机,如面临互联网发展、商业模式改变,科技进步、多渠道阅读等因素的冲击,首当其冲依然是实体书店,美国也有不少实体书店倒闭、关张,但最终传导的结果是出版社也可能面临倒闭、关张的风险。因此,在文化出版领域,出版社与书店,内容与渠道完全是“唇齿相依”的一体关系,没有孰高孰低,都是以文化为生命线。(下转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