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译林社不忘出版初心 擘画企业发展新蓝图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6/11/29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任江哲 郭 虹

近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走访译林出版社,与社长顾爱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据悉,译林社自2009年起,已经连续七年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文艺类图书出版社首位,在文化产业深化改革、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译林社始终坚定出版宗旨,坚守出版信念,坚持出版创新,围绕建设“百年强社”的战略定位,积极处理好内容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关系,落实内容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打通从资源优势、制度优势到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直至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通道。

顾爱彬认为,译林社能取得不俗的经营业绩,塑造良好的市场品牌,既得益于社会效益为先的大局意识,也取决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面对市场竞争中层出不穷的新挑战、新压力,译林社不管是过去、现在抑或是将来,都始终夯实“三个责任与担当”,朝着既定战略目标稳步前行。一是坚守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时时刻刻不偏离大局,不偏离方向,确保导向正确,以最大努力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做强品牌影响力。二是坚守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发挥国有出版企业在文化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传承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三是坚守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要对读者负责,持续不断地为读者提供富有文化内涵的精神食粮;要对国有资产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持续保值增值;要对企业负责,努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对员工负责,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高度重视精品项目出版

顾爱彬表示,译林社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以纸质精品图书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龙头,将各项业务领域做细做精做深做透,源源不断地为读者提供叫好又叫座的立世之作、传世力作,到“十三五”末,要力争成为“出版品牌更响、内容创新能力更强、优质资源聚合能力更突出、文化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更深广”的国有出版品牌强企。译林社对于自身新五年的发展路径始终保持着清晰思路,那就是巩固既有优势出版板块的同时,有效拓展适合读者新需求的新板块,压缩出版品种,提高单品种效益,大力推动大众出版的专业化、品牌化,推动学术出版的深入化、体系化,打造国内一流的世界文学出版基地和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平台,确保内容创新能力与成长性继续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总体经济规模继续位居全国文艺类图书出版社第一。

据了解,目前译林社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重点项目推动机制,通过获得更多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项目等政府重点扶持项目,以点带面地打造更多内容质量上乘、市场销量突出的文化精品力作,进一步做响译林品牌。译林社目前已有9个出版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包括“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第三辑;“凤凰文库·艺术与社会”系列;中国社会转型期视觉文化研究;“牛津通识读本”(第二辑)“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史”“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国际文学大奖前沿丛书”“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

在采访顾爱彬社长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译林社高度重视精品项目的出版工作,力争塑造更多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优质图书产品集群。顾爱彬认为,出好书、出精品是出版人的天责,出版品牌是由一本本好书慢慢积累而成的。基于这一出版理念,译林社近些年持续加大对精品出版的扶持力度。2016年起,每年都会拿出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扶持精品图书,让编辑部门更好地把握图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平衡;同时《译林出版社精品出版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也已正式实施,主导重点及重大项目策划编辑的团队和个人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对应的精神和经济双重奖励。种种举措的实施都是希望全社上下能够更加聚焦精品出版,充分发挥精品力作在内容生产中的引领作用,在市场和读者心目中树立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译林出版品牌。

建立全面图书质量保障网络

《书稿审校制度》《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审读工作管理办法》等质量管理条例的定期修订完善,也为译林社做实精品生产、提升图书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顾爱彬表示,“十三五”期间译林社不仅要把现有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更要紧密结合各重点项目推进落实的实际需求,继续制订更多更有效的配套质量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立更为细致全面的图书质量保障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译林社全社上下坚持一以贯之地落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面对每一重点项目都以精雕细琢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他们为每个项目搭建合理的编辑团队,指定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中青年编辑担任责任编辑,安排资深编审、副编审担任稿件的复审、终审等工作。新老搭配的编辑团队,既保证了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又能确保最终图书成品的高质量。青年编辑通过重点项目的任务磨练,编辑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得到稳步提升,这又为后续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译林社目前的业绩考核体系中,代表社会效益的考核指标,诸如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国家级省级图书奖项、图书编校质量等,合计权重占比将近50%。针对主持项目的部门或团队,译林社未来每年还将根据其所属项目的进展情况,在考核中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另外,译林社在企业运营机制上也有新突破,2016年在上海异地成立了出版中心,力求利用上海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好优质出版资源的集聚开发;个人出版工作室也在内部孵化中,有效调动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有想法、有才华的青年编辑已经跳出既有部门,将个人的出版兴趣倾向与企业整体出版规划实现了有效融合。

构建“立体式”图书营销模式

近年来,译林社在图书营销方面的创新也颇有成效。通过落实线上线下媒介的互动融合,构建“立体式”图书营销模式,有效强化与媒体、经销商、书评人等的网络社群建设,深入优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营销平台的运营推广。目前译林官方微博是国内出版机构中唯一一个粉丝数突破100万的官微;译林微信公众号(yilinpress)图文阅读量和点赞数,位居全国TOP15,成功入选首届“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译林社近些年也进一步重视分销渠道建设,立求把各个销售渠道做精做细做到位,构建渠道竞争优势,目前已初步达成“精准发货、准确铺货”的既定目标。“十三五”期间,译林社将继续加强优质图书的 “吆喝”力度,更为积极主动地对接读者、对接市场,做好对目标读者群体的精确营销,尤其要持续提高重点项目图书产品的市场曝光度、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号召力,实现此类精品图书阅读价值的最优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顾爱彬表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译林社都将深入研判市场动态,做实做优图书营销和渠道建设。一方面每年要圈定数个重点项目,举全社之力做好重点营销;另一方面,更要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重要书店中,继续推进译林版图书专架的设立,同时加大信息员聘任力度,力求在全国各重要城市做好布点,构建完善信息员网络,为全面提高上架率、提升动销率提供必要且充足的信息保障和人力支持。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这是顾爱彬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两个关键词。他表示,译林社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定不移地立足出版主业,从找问题入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不停反思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出版创新,不断落实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环节的经营改革,让自身向运转高效、反应灵活、决策科学的现代出版企业转变,源源不断地为读者和市场提供精品力作,用好书垒品牌,用品牌谋市场,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切实推进译林出版事业攀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链 接

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译林出版社从原有单一的外国文学出版,逐渐发展成涵盖外国文学、华语原创文学、人文社科、文化遗产及博物馆等领域的立体出版格局。形成“经典译林”“译林传记”“牛津通识读本”“双语译林”“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人文精选”“法政科学丛书”“西方政治思想译丛”等一系列品牌丛书,涌现出《麦田里的守望者》《芒果街上的小屋》《朗读者》《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查令十字街84号》《火星救援》等一大批畅销图书,每年平均30多种图书入选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年度好书榜。

译林社在出好书、出精品的同时,也取得了逐年增长的良好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译林社主要经营指标连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利润总额4808万元。同“十二五”之初相比,译林社年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达到13%,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达到14%。截至2016年9月底,经营业绩更是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4.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46%;实现利润总额1.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