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阅读,为教育带来改变的力量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7/1/10 作者:


出版社排名环比升幅生活类TOP10

跨学科整合实践课程打造立体化书香校园

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小学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等方式,推动常态化阅读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和阅读节,力求打造全方位立体化书香校园,逐步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特色化的书香校园建设模式。

据该校教学主任孟庆娜介绍,甘露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常态化阅读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和阅读节。常态化阅读活动主要分为:攀登阅读,学校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攀登阅读平台账号,线下读书、线上闯关,全程记录孩子的阅读轨迹;午间阅读,每周三中午为全校阅读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主设计活动内容,绘本读写会、故事剧表演等,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手册,统一排版设计并印制成册,每位同学人手一册。记录下学生阅读的书目、积累、感受,还要同学之间互相推荐好书,使这本手册漂流起来,丰富学生的读书体验;“21天阅读习惯养成”——班主任通过微信群平台展示孩子每天阅读状态,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参与,展示的内容可以为孩子阅读的音频或视频,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推动亲子阅读,还可让教师了解到班级中每位孩子阅读的状况和改变。目前,低中年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活动主要通过阅读启动仪式、师生共读一本书、“孙敬修杯”学生故事比赛、“阅读小达人”等丰富多彩的环节组成。学校还会在整体课程建构中,为适应全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结合各种节日文化进行校内学科实践课程。学生在阅读节中参与学科拓展活动,如诗情“话”意、一站到底、科学小讲堂等互动游戏。

甘露园小学以集邮为办学特色,校园阅读活动借助集邮展开,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截至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已经自主设计并发行了包括《四大名著》套票在内的5套邮票,使名著人物走近学生,让名著故事在学生中流传。同时学校阅读活动和少先队红领巾邮局集邮大换购相结合,用具有流通价值的邮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多元评价。阅读节中得到的奖品还可以在跳蚤书市,利用兑换券换得自己喜爱的图书。这些跨学科整合的实践课程,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对集邮的热爱。

孟庆娜表示,通过全方位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课外阅读量稳步增加,尤其低年级学生的年平均课外阅读量已增至几百本,数量达上百万字。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校通过义卖图书向患病的同学奉献微薄之力的方式,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凸显整体育人理念。阅读活动也带动家长亲身参与,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孩子的阅读活动,使他们更加支持学校的工作,推动学校阅读建设的更快发展。

未来,甘露园小学会在阅读硬件环境创设方面继续完善,增设绘本馆、阅读书吧、表演天地等有助于孩子们阅读表演的场地,并将孩子们的阅读身影、过程、成果等集结成册,使其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财富。

“软硬兼施”培养阅读习惯

北京市爱乐实验小学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均对阅读充满兴趣,利用有限条件创造无限的阅读空间,坚持开展校园阅读,每学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渗透给学生,以慢慢浸润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爱乐实验小学的校园图书馆全天候为师生开放,利用楼道空间打造开放式阅读区域,各个班级外楼道区域的墙上都有书架。年级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倡议全体学生提供自己喜爱的图书,供同学们分享阅读的快乐,既实现了年级、班级的合作,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打造了适合低、中年级学生阅读的童话阅读区和适合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名著阅读区,学生、老师也可以随时取阅自己喜欢的书籍,为全校师生营造科学分布、有效利用的阅读天地。

此外,爱乐实验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都有学生自主设计、自发筹建、自主管理、体现班级文化的精致读书屋和班级阅读记录单,班级宣传扎板上设有专门的阅读空间。学校的楼梯文化也较有特色——国学知识和学生谏言交替,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结合新校区高年级部学生的年龄特点,爱乐实验小学还建设了主题分类阅读区,由学校教学组号召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商讨和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引领学生由单一的课本学习走向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阅读教育。据爱乐实验小学教师刘靖介绍,爱乐实验小学在每个寒暑假都会建议学生阅读某个作家的作品,并在新学期尽可能请到这位作家和孩子见面,进行近距离接触。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小报、思维导图、绘本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语文老师也会根据课本内容推荐相关图书,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举办好书推荐会并在班级扎版上展示。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在班级中与同学交流,推荐班级读书小状元在年级中交流,然后每个年级推选一名学生到学校,参加校级读书小状元比赛。此外,学校还会定期在班级中开展古诗诵读擂台赛,推选参加年级比赛的人员进行最后评比。

阅读能力绝对不能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爱乐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渗透给学生,让读书渐渐成为每一个爱乐人的生活习惯。

完善阅读课程构建 打造校园阅读文化

作为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北京市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力求将“学校里的图书馆”变为“图书馆里的学校”,放大阅读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通过每日阅读、阅读实践和读书节日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阅读课程构建中,通过系列阅读活动、课堂教学、阅读实践及相关阅读培训等方法,促进全校师生的阅读素养及阅读思考能力的提升。

由于年代久远,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图书馆的面积和功能性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学校转换思路,将更多的图书从狭小的图书馆里解放出来,在楼道中为每个班设计了班级图书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图书;逸夫教学楼设有阅读园地,校园的方亭里、池塘边、桑树下等处都是孩子们自由阅读的乐园,使校园中的自然景观与阅读区域相辅相成。

该校注重通过“朝花夕拾”,每日阅读、“日积月累”,每月一课、“书香一季”,阅读实践和“阅读盛宴”,读书节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且效果显著。学校鼓励每个学生书包里每天装一本课外读物,晨读时间在班中进行自主阅读,暮诵时间由老师组织反馈一天的阅读感受。在“师生共读一本书”项目推动下,每月每班师生同读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将运用阅读课与学生进行读前导读或班级读书会的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交流中更多元地汲取书中的营养。每个季度,各年级还会根据本年级课内外的阅读主题,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期间,教师还将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阅读内容或主题中提炼实践元素,带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触摸书的气息。结合世界阅读日,学校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阅读嘉年华”时间,各班根据当年阅读主题设定有关读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读书节中多元感受阅读带来的成长乐趣。

每学期为点亮孩子们的阅读之路,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邀约学生喜爱的作家和老师一起,在指导全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结合各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年龄特点和语文教材的文本主题等特点开展“作家走进校园 点亮书香童年”系列活动。6年来,梅子涵、曹文轩、杨红樱等10余位内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台湾绘本大师方素珍走进校园,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和写作主题进行讲座与互动交流,在与作家零距离交流中,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启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很多学生因喜欢一位作家而爱上了阅读。

北大附小石景山分校焦倩校长表示,阅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在小学阶段引领学生读什么?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等,都是亟需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在解决阅读的相关问题时,学校在专家引领下,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各级各类相关培训,指导专家进校园。定期邀请课内外阅读的相关领域的市区专家走进学校听课、授课并进行教学经验成果交流,在科研思路中深化对阅读的理解。

为了解学生阅读的质量,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还综合检测个体、集体及整体的阅读效果,在综合评价层面设计“书香五色土”班级阅读评价板,还采取“阅读卡”借阅制度,便于教师具体分析每本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反馈情况,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并让学生绘制自己的阅读地图,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得到大幅提升。(下转第70版)


黄书元


路英勇


李永强


汤鑫华


夏顺华


高克勤


蒋东明


陈绍敏


但 捷


龚县流


金 浩


金伟竹


黄健明


李 晖


罗 莉


李 新


龙 挺


钱晓征


任庆酣


孙维芬


唐代伟


万国英


杨 一


朱升华


章苏南




































(上接第67版)

以经典文化培养终身阅读习惯

开发校本课程《案头山水》,依托校本教材《素读百脉》,以教师“序跋课”和学生“晨读、午诵、暮写”为载体,让师生无需寸步之行,仅在几案旁,即可领略三千世界“山山水水”的无限风光,这就是地处百脉泉畔、清照故里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第二实验小学的“书香气质“。

为传承经典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第二实验小学深入开展 “撷百家之美,延千年之脉”主题经典读书活动,并组织部分语文骨干教师,撷取国学经典中适合少年儿童诵读的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素读百脉》。该书以年代和作者为篇章,让学生先走近作者,再走进作者的作品,学校还将其编写为拼音版以方便学生课下阅读。如果说《素读百脉》为学生提供了古典给养,创设“序跋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世界经典名著。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伊始,上一节 “序”课,为学生推荐名著,引导学生阅读;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适时上 “跋”课,与学生一起对阅读的名著进行心得交流,检验阅读效果。依据年级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适时进行新一轮的“序跋课”。

实验二小还开展了“晨读、午诵、暮写”活动。据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弭永刚介绍,“晨读、午诵”就是利用早晨、中午上课前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素读《素读百脉》。所谓“素读”,即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地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暮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养成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和记日记的习惯。为此,实验二小为学生编印了四个精美的笔记本:“一本、一簿、一册、一卡”。“一本”即“日记本”,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记录下来; “一簿”即“书札簿”,将读到的好词好句随时摘录下来;“一册”即“诗词册”,将已经背诵诗词默写在上面;“一卡”即“阅读卡”,记录下读书的小感悟、小收获。

此外,该校还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能。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状元、榜眼、探花和小秀才”评选活动,根据学生背诵古诗文的数量评比产生状元、榜眼、探花和小秀才若干名。平日由语文老师负责检查统计学生背诵诗歌的篇目,背诵数量达到100首以上由教导处负责检查统计,200首以上由校长亲自抽查检验。“找校长背诗去”成为了很多学生课间活动的口头禅。每个月末,学校会利用国旗下讲话或者校会时间,为评选出的状元、榜眼、探花和小秀才们举行授奖仪式;并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立“古诗文朗诵榜”,让背诗数量多学生“榜上有名”。这些举措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目前,该校能背诵古诗文超过300首的学生很多,其中张嘉译等3名同学,达到背诵古诗文500多篇,包括《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诗文。

实验二小到处都是流动的诗歌,LED大屏幕上、楼梯的台阶上、校园内的小黑板上、教室里的墙面上……孩子们踏入校园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近年来,该校还利用世界诗歌日、世界阅读日、端午节等节日,成功举办诗歌日朗诵会;在2016年章丘电视台首届少儿春晚节目中,该校的“素读百脉,诗词吟咏”获得了全场的赞赏。本学期初,学校还举办了师生原创诗歌大赛等活动,并结集出版了原创诗歌集《青橙》。

该校把每年的4月定为学校“读书月”,开展“寻找最美‘书虫’”活动。小小摄影师走遍校园角落,捕捉认真读书的身影,并通过摄影展和师生评选从中寻找10名最美“书虫”。这些小“书虫”,成为了学生爱读书的代言人,带动整个校园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春暖花开的季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奔向自然,共同分享春天里满眼的绿色和生命的昂扬。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养成了在生活中阅读和动笔写文的习惯。(刘争艳)

多方协作共建学习型书香学校

作为成都市文明校园,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将终身学习理念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在动力,将建设学习型学校作为书香校园的制度框架。

据了解,为更好地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采取了多种方式,从学校和教师出发,扩展到家庭,之后落实于每个学生。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是该校的首要做法。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阅读的隐形动力场、环境场,一心扎在对知识的渴求上、学问的探究上、品德的追求上,书香之气必来。该校还为学生不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在公共区域设置流动书屋,以方便孩子们随时借到各种图书;班级建设有图书角,有丰富的图书可以借阅。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以身示范,教师爱读书,学生必然受其影响。教师将唐诗宋词、古代经典、现代名篇等常挂嘴边,并能出口成章,学生受此影响也更容易爱上阅读。

在家庭层面,学校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制定家庭读书计划。家庭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发展,制定家校共育的诸多措施,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获取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提升家庭成员的良好素质。该校针对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学生通过阅读计划,展示交流分享。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学校还为学生开设了阅读课程。每周每个班的孩子有一节阅读课程,老师带领学生在图书馆,或理论讲解、或静静阅读、或展示交流,学校还从教材和课程设置上对阅读课程予以保证,自编出版的阅读教材、微阅读课程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文勇表示,学校需要进一步充实学生书库,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图书,满足各种多元化的读书需求;同时开展基于课题或项目的集中阅读,使之与学生自由阅读结合起来。此外,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创设阅读环境,在学生宿舍中建立图书流动站,学生阅读成果化也需进一步加强,例如出版学生的读书笔记,加强对学生阅读成果的宣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拓展活动与系统阅读的有机结合。(刘争艳)

以阅读创建新型校园文化

近年来,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贴在墙上、放在档案盒里,更多的是侧重丰富师生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变学校的气质。校园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平台。学校在完成人均图书量的基本任务后,还为学生设立了开放式的诚信书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角。

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采取了多种方式以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一是每年5月开展“诵读经典,阅读分享”活动,这既是对孩子们阅读、诵读的检阅,也可促进孩子们相互学习和交流。二是倡导学生读报,教师将其读过的报纸,及时流动到班级,以培养孩子们阅读报纸的习惯,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和关注社会热点。部分班级组织学生一同读报,尤其是一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介绍名家的文章,既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三是为每个班级配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地球仪,方便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增加孩子们的格局,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四是组织各班级开展特色班级教育,由班主任带领孩子们坚持开展“每日一诗”活动——从朗读到背诵,从抄写到创作,从小试牛刀到报上刊登。其中,“秋叶如花”原创诗歌朗诵会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是开展送书活动,为进一步鼓励孩子们勤读书、读好书,该校有针对性地奖励学生一些有影响力且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名家名作。这不仅提高了校园文化气息,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阅读兴趣。今年,该校还开展 “校长送书”活动,像每一位教职工教育类、人文类图书,同时开展校园图书漂流,让每一本图书都流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每位教职工能读到近百本图书。该校还计划在教师中开展“读书交流会”,让每一本书都发挥其作用,让校园逐步浸润着文化,让教师的精神世界不断地生长。(刘争艳)

红色校园文化推动阅读深入发展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推动语文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黑龙江省尚志市一曼小学不断采取各种形式,推广红色校园文化,做到班班有图书角、班班有特色。

黑龙江省尚志市一曼小学是以抗日英雄赵一曼名字命名的学校,红色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的文化内涵从在中华民族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具有传统文化特性的赵一曼精神中提炼而来。学校以“漫漫求索、永遂真知”为校园精神,以“求文化”为主线辅射,以系列阅读活动为载体,以拓展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共同提高阅读能力为目标,不断求索、求知、求实,创建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阅读氛围。

据一曼小学校长乔延民介绍,该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古诗词背读、美文朗诵等阅读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人每月带2本图书和同学交换阅读,不断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交流读书体会,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推荐阅读书单、开展图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书单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好书,让学生便于了解和选择自己要阅读的书目。

乔延民表示,目前,教师、家长对书香校园阅读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网络的冲击淡化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减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推行中国传统文化和内涵,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是目前一曼小学不断努力和坚持的方向。(岳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