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打通“圈子” 回归艺术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7/1/24 作者: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文创中国周报 北京成艺文化传媒联合主办

主持人

□伍旭升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

研判嘉宾

□西 沐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

□林 阳

(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总编辑、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孔 燕

(荣宝斋当代艺术馆经理)

□吕中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著名画家)

□陈俊锋

(艺术市场专家、

前保利香港拍卖公司中国当代水墨部部门主管)

□许冉冉

(北京博而励画廊总监)

论道作品

回归艺术与传统本身

主持人:请谈谈当前艺术创作界的风格流向、自己的艺术创作追求,以及作品如何更好地体现一种时代的主体精神。

林阳:书画创作回归艺术本身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家庭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书画艺术需求越来越大,并开始希望在家里挂精彩的书画,已经挂了书画的家庭,还希望换更好的作品。去年,教育部推动落实中小学生书法进课堂政策,扩大了未来潜在的消费者范围。因此,中国书画市场前景非常好。随着近几年书画创作的变化,书画市场中的作品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创作的时候开始潜心创作。过去书画讲究尺寸,按照尺寸卖钱,如今,市场衰落,不少艺术家不得不回归作品本身,在作品本身上下工夫。书法与文化结合,要求小幅的作品,这是以前书画市场中不常见的现象,也是如今书画市场的重大变化。《全民书法大赛》这种大赛在过去无法开展,征集来的作品可能几个屋子都放不下,非常地耗费人力、物力和资金。如今,利用数字化平台,就可以非常简单地筛选作品。如今,利用新科技进行推广,推广基层的书法绘画审美性。将来,还会进行水墨中国大赛等艺术竞赛,这些竞赛会让大众认识到审美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主持人:一个时代总有时代主要的精神,目前中国艺术文艺和文化在探索中寻找方向,中国艺术在走融合的道路或是中西融合,或是现代与古典融合。请判断当下哪一种风格会成为相对主要的方向?

孔燕:传统艺术需深挖传统文化哲思

荣宝斋是书画界300多年的老字号,有自己的传统和坚持的文化方向。在当下的大的历史环境下这是比较好的机会,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对文化的支持和文化的导向越来越明确。特别是近一两年,国家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当代艺术分为很多种,风格是表面的现象,其实在风格的底层里面是文化的坚守。作为中国文化的单元一分子,首先要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认为传统艺术还是一直持续。传统艺术以前是我们的强项和特长,以后也会是。

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文化出现了断档期。传统文化的艺术层面的体现很多也处于表面。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方面可以体现的文化状态,没有被真正地挖掘表现出来。如果在思想和学术界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方面真正体现的文化状态挖掘出来的话,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当代艺术,都将处于表面。立足根本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最重要的是文化背后的内容挖掘并表现在作品上,这样的作品才会有力度真正打动人。古代的作品,如宋、元时期的作品,为什么放在博物馆中仍然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不可超越,而现在作品却很少给我们这种感受。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合力,这是每个时代在历史传承中相对等的,我们可以找到这个社会的传统合力,这是现在应该思考和挖掘的问题。

年轻艺术家也好,成熟艺术家也好,都需要静下心真正回归传统。现在生活的时代不同于古代,如今成长起来的70后和80后有深厚的西方教育背景。很多80后回国,西方教育已经进入到血液里。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对当代中国艺术也有深层影响,表现在作品上,也能够让受众感受到亲切,它的亲切和传统对受众的亲切不一样,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素人艺术和市民艺术、公共艺术,这是很大的领域。目前已有发展的苗头,但没有真正地蓬勃发展起来。今后几年间,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对文化有一种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他们会作为文化的参与者,参与到文化创作中。素人艺术、民间艺术和市民艺术蓬勃发展,会成为另外一个潮流。

吕中元:面对自然要融入情感

我虽然出生在长江边上,但画好大山大水很困难。对国外的大山和大川进行思考的时候,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老故事:三个人看着远方的风,第一个说旗子在动,第二个说风在动,第三个说是心动。大自然中山是物质,水也是物质,不包括任何的人为因素,之所以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山大水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是因为心里有情感。

画家在画画时,面对大自然的时候,首先对大自然和人类要有情感。禅宗里面把风景画列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面对自然体会自然,这是初级阶段;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加入了人文的因素,便成为心中的山、心中的水;最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我们面对浩瀚苍穹的时候,它会给我们提出生命的刻问,会想到生命的意义,想到人生和未来以及浩瀚苍穹我们存在的意义。

研判2017

书画艺术消费市场值得期待

主持人:请勾勒当前艺术市场的状态,研判市场下步一发展趋势,以为消费者和艺术创作者提供借鉴。

陈俊锋: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前景乐观

内地的中国当代书画以琉璃厂为主,是交易非常大的主体。在本届政府上台后,对传统水墨艺术市场、礼品市场带来的冲击是断崖式的。从市场观察者和参与者而言,这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原来市场太好了,好到什么程度?好画和坏画都同样在销售,而且销售的价格比较高。许多画不能代表时代的文化积淀,我有的时候认为这是没有未来性的。通过两年的市场调整,包括书画创作的一些创新,渐渐地,艺术家开始回归作品本身,做好自己的作品。市场永远在波动,人心也永远在变化。今年这种潮流比较热,明年也许就成为另外一个潮流比较热。但如果艺术家坚持自己的创作,一定会有藏家在等待,并真正热爱。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从拍卖数据来看并不是太好。2016年底,拍卖市场有小小的回暖,确切地说是在古代艺术方面的回暖。我对中国大众的文化消费较为乐观,因为经过几年拍卖和媒体的种种合力,大家对艺术品更加关注了。如果说原来中间阶层对艺术品消费关注不够,还没有被打开,如今,正在慢慢被打开。

许冉冉:抽象、新水墨会是创作风潮

博而励画廊成立于2005年,前身是非营利中心。2007年艺术中心正式转为画廊独立经营,目前正式在798中心街道,拥有400平方米的空间。博而励画廊的展览多元,关注年轻新锐以及中青年艺术家,也关注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并未受到关注的当代艺术。

2017年当代艺术创作思潮、当代艺术创作会更加开放、更国际、更多元。无论从中国当代艺术家本身对国际文化的诉求,还是中国与国际的快速接轨,或是西方艺术展览大批量涌进北京和上海等主流城市,这都形成当代艺术创作更加国际、多元、开放的必然趋势。从创作元素上来讲,最大的风潮是互联网化。如今,当代艺术中很多作品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影响。互联网不光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有影响,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风潮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抽象在中国当代和传统有几千年的流行,我依然认为会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成为主流,成为艺术家的主要创作方向以及画廊市场所追捧的方向。此外,中国当代新绘画具有东方气质和元素的新水墨,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新水墨还是会抓住受众的眼球成为创作风潮。

破局支招

打通“圈子”是艺术市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主持人:艺术市场上下游常常在自说自话,很多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协会,是独立团队。画廊也常常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潜在买家却不得门径而入。从打通市场嫁接资源和构筑新价值链方面,有什么样的建议?

西沐:中国艺术市场发展调整3改进

圈子在中国书画市场里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现象。书画的价值判断有圈子、交易也有圈子、鉴赏和交流都有各自的圈子。如何打开这些圈子?通过市场机制还是别的机制来形成统一的体系和市场,这是对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现代形态过程中,必须迈出去的一步。虽然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发展调整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寻找突破,且这种突破在这两年内取得了比较重要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的建设取得进展。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画廊业和拍卖业、博览会等市场形式,如拍卖业市场形态是公开的市场。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和平台化的发展,公开市场的形态进一步得到拓展。艺术电商、平台化的交易、文交所等新业态的出现等,都是公开市场建设取得的进步,这些进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艺术品市场的一二级市场和画廊市场、博览会市场,形成相对公开统一的大市场形态,“互联网+”的出现,为公开市场和统一市场发展打下了机制层面的基础。随着市场形态的发展,市场机制本身也需要推动一体化的发展。

第二,建构公开市场,打破圈子,打通壁垒,很重要的是“互联网+市场”机制。这是新的机制,以往在艺术品市场中,通过熟人圈子来进行市场交易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市场”机制的接入,艺术品市场不仅仅是商品市场,更多的是产业市场。它不仅仅是有原作的交易,还有版权授权问题,甚至还有IT衍生,这是产业的概念。这种产业的概念在互联网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会不断地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形成真正的“市场+产业”体系。这是中国艺术品发展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特别是随着人均GDP提升、艺术消费力量增大,将来所带来的冲击和市场空间非常大。

第三,从2011年秋拍到2016年秋拍,5年时间内,艺术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发展有起伏、结构有优化,这在所难免。艺术品市场经营过程,价格平台一旦建构起来,古典和近现代的作品价值发现有规律、有通道,也有价值发现的路径。存世艺术家提供的想象空间会更加巨大。2017年,中国书画市场面对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样把存世艺术家的价值光大,并做好价值发现。把存世艺术家作品放在一个平台上,做好梳理及推广,这是中国书画市场面对的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艺术品市场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资本化、消费化、多元化。存世艺术家的价值如何发现、评判,市场如何进行建构推广,这对于书画艺术从业者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