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台支撑线上销售 大数据引出行业标准
摘要:
荣宝斋在线“0元起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王双双
有人负责与艺术家联系,征集作品;有人负责为作品拍出专业的照片,更完美地为顾客呈现;有人负责与买家联系,将作品安全地快递到顾客手中……在荣宝斋在线近60人的大家庭中,明确的分工让在线拍卖变得简单。
2017年以来,相信订阅“荣宝斋在线”微信服务号的读者每天都会收到“荣宝斋在线拍卖即将开始”的提醒。这让本来就火爆的微信拍卖更加受到关注。对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了解到,其实微信端拍卖仅仅是荣宝斋在线布局的一环。北京荣宝电子出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春林表示,荣宝斋在线自2015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已建成官方电商网站、微信端微拍平台(“荣宝斋在线”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荣宝斋微拍”、荣宝斋天猫旗舰店、荣宝斋京东旗舰店五个子平台,逐步形成“交易+内容+社区”的定位,在荣宝斋在线的成长中不断衍生出新的内涵。
两条腿走路,紧抓“文房+书画”两大核心业务。据李春林介绍,目前荣宝斋在线的业务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是主要在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经营的文房四宝与木板水印,两个旗舰店分别上线于2015年6月和8月。第二是字画的交易,该交易主要依托荣宝斋在线的自主研发平台。这两大部分在荣宝斋在线的年度营销上也可见其价值:2016年是荣宝斋在线成立后第一个完整的财务年度,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00万元,同比2015年(扣除2015年营业外收入960万元)增长4倍。其中文房业务营收约740万元,书画业务营业收入约1360万元。李春林看好荣宝斋在线的未来发展,他说:“预计2017年,营业收入将达5000万元。”
“零售+拍卖”,盈利模式逐渐完善。因渠道的差异,不同业务有不同的销售模式。记者了解到,文房相关商品借助天猫、京东平台的优势,主要走“高量平价”的商品零售路线,目前日单量超过350,月单量超过1万,月销售额超140万元。而书画业务继续发展“自营+第三方”的合作模式,主要走“精品高价”路线,目前日单量70,月单量超过2000,月销售额近300万元。
在李春林看来,因为京东和天猫平台为第三方,所以,在操作上更多受制于对方模式的限定。因此,更多的模式创新发生在荣宝斋在线自己的平台上。以微信端的无底价起拍的线上拍卖为例,李春林说:“我们发现,以直接定价的方式销售,在网上并不好卖,而以拍卖的形式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因此,在微信端,荣宝斋在线的销售模式就以这一模式为主。同时,搭配部分定制作品。”
主做当代在世艺术家,保真保质。数据显示,在荣宝斋在线购买过书画的高端用户量过万人,消费超过1万元的用户量达500人,消费超过10万的用户量达40人。书画消费均价约1600元。这一数据的背后,是荣宝斋品牌的信誉。
李春林表示,与其他艺术品电商企业不同,荣宝斋在线最大的特色就是以B2C模式为主,直接与艺术家联系,由艺术家本人提供作品,所销售作品由艺术家与荣宝斋在线进行六四分成。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家更受到荣宝斋在线的青睐?专业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依据。对于书法家,荣宝斋在线要求其必须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以上水平。对于画家,优先选择中国美术家协会成员,因考虑到很多中青年艺术家进入美协的机会较少,所以,科班出身的中青年画家也是挖掘的对象。但无论头衔及背景如何,选择的首要标准还是作品本身,要靠作品说话。
2016年下半年起,荣宝斋在线开始尝试向第三方画廊开放,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作品,同时也将画廊背后的藏家吸引到荣宝斋在线平台。对此,李春林再三向记者强调:“我们会严格把关作品质量,而且第三方画廊仅仅是自营的补充。”除了画廊之外,艺术类杂志、期刊等也是荣宝斋在线合作的对象,共同举办艺术家相关的沙龙活动,并将其作品在线上进行销售,是常见的合作方式。
此外,在交易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艺术圈”这一内容社交产品,强化了内容及社区属性,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粘性。
透过大数据分析,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参考。2017年,荣宝斋在线将有两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推动“艺术IP”的合作开发以及围绕“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商城模式,挖掘资源优势,提升内容驱动销售的能力,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以非遗产品为例,该项目在今年3月开始尝试,主要为瓷器、漆器等手工类艺术品,当月销售就达到15万元,效果显著。第二,今年年底,荣宝斋在线将根据平台上线2年半的经验,结合数万藏家与艺术作品的销量数据,推出相关报告,为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引导。这样做,一方面艺术家作品价格可以为画廊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什么类型作品、什么尺寸的作品更适合销售,也为艺术家创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