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忘年情愫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7/4/21 作者:李禄林


《南北飞鸿忘年情:甘惜分王继兴跨世纪书简》(上下册)甘北林主编/海燕出版社2017年1月版/198.00元

运用书简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两位著名学人30多年所观察感受到的人情风云和社会历史

■李禄林

甘惜分是我国新闻学界泰斗级人物,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教育家、新中国新闻学教育与研究的奠基人,是我国首批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6年1月8日,甘惜分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为纪念甘惜分先生,海燕出版社出版了《南北飞鸿忘年情——甘惜分王继兴跨世纪书简》一书。书中另一位人物是他的学生、《大河报》首任总编辑王继兴,他是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16年我有幸策划编辑了这本书。

《南北飞鸿忘年情》一书是两位学人30多年间坚持鸿来雁往的“两地书”,共收录师生两人273封书信。其中,收录甘惜分先生致王继兴书简164封,内涵极显丰富,不仅笺笺满溢着关爱后学的恩师浓情,而且时时闪耀着关于舆论研究、媒体实践、翰墨艺术和社会人生的精辟见解,甘先生的渊博知识、治学精神、忧乐情怀、铮铮风骨跃然纸上!

从编辑中谈书信

《南北飞鸿忘年情——甘惜分王继兴跨世纪书简》这个书名体现了两位学人跨地域通信,一位在南边,一位在北边,体现了两位师生的忘年感情,跨世纪也体现了他们通信时间跨度之长。

在内容编辑上,从两位学人互通的500多通书信中,本着学术价值、新闻史料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和友情典范价值的原则,严格把关,挑出273封,按照年份先后顺序编排设计,有来有往,能对应的则对应出版,便于读者阅读理解。

甘老1983年6月16日开始与王继兴通信,最后一封信写于2013年8月2日,岁月绵绵,两情依依。30年来,两位学人一直书信不断,鸿书往来,见证了一段感人的师生传奇,正所谓忘年深交师生情。

从设计中体现书信文化

因为该书是两位学人的书信往来,谈的内容大多对世界风云、时代万象、治学科研、社会人生、笔耕墨耘、阅读鉴赏的种种感悟和见解。为有效而恰当地反映该书的内容、特色和意图,装帧设计定调为要有文化有内涵,简洁大方,高贵典雅,精美而不奢华的原则来设计。

在函套设计上,用邮寄的表格、克重、邮戳和一封信的内容等元素当作封套设计一部分的内容印在宣纸上,体现书信文化含义。白色的宣纸和带有肌理的土黄色云影沙纸形成色彩的对比,突出了白色宣纸上书名和主题,两种纸的肌理触感对比让人感觉亲切自然而富有变化,看上去简洁大方、典雅庄重。

在封面设计上,封面用黄色亚麻布裱糊,书名烫哑银工艺,低调奢华而不张扬,书名部分用纸设计成邮票的概念,盖上邮戳,让人联想到邮票的感觉。封面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简而不空,反映深厚书信文化特色。

在扉页设计上,该书选用有肌理的宣纸当作扉页,散发出微微的清香;在扉页二上,设计一个旧邮筒,富有岁月和亲切感,看后让读者联想和信有关的书籍,符合这本书的内容和通信年代;在扉页三上,设计有邮戳,是两位学人的地址邮戳,记录他们寄信开始的时间。

在版式设计上,按年代来设计,盖上当年的邮戳,每个年代是一个单元篇章,每个年代后面紧跟一个真实的信封图片,从第一封信开始,有编号,有时间,每封信独立成篇,便于读者富有节奏地阅读和理解。

在正文设计上,在文字版面的四周留有较大的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正文中插图的印刷色选用较为柔和的怀旧色,正文纸张选用米黄色的东方雅韵纸,纸的颜色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从书信中谈甘老的为人处事

2005年,王继兴给甘老寄去四本册页,用以祝贺他的89岁华诞。区区薄意,反倒惹得甘老长时间不安,反复询问回赠什么为好。抗不过恩师的真情,王继兴说:“如果可能,你给我写本册页吧!”甘老知道王继兴特别喜爱宋词,随即慷慨答应要给王继兴写本“东坡词选”。2007年他曾摔过一跤,从此健康渐衰,他来信说:“我这贱体可能逐渐衰亡,能多混一天就是好运,想望恢复昔日生龙活虎原状,怕不能了。想到此事,不禁惨然。一想到欠你字债,决不能拖而不还。”甘老一诺既出,竟一直铭记在心!

2010 年3月4 日甘老来信,特意向王继兴解释了这些年来所以迟迟不曾动笔的原因:“你那东坡词,我之所以迟迟不敢动笔,太慎重也。只怕写得难看,有负你的希望。”

在给王继兴书写册页的时候竟依然那么慎重,那么认真,我从此事再次感受到了甘老极其严谨的治学精神。

有一天王继兴终于收到了甘老为他书写的大本册页。册页的前后两个封面他题了两个题签,一面是《甘惜分书苏东坡词十首》,一面是《甘惜分书宋名家词十首》。内容是千古绝吟,书法乃蛇走龙翔,真堪称珠联璧合!

在2010年5月2日信中甘老写道:

昨天去邮局挂号寄册页,字写得不好,我可是费了腿上功夫。去程和返程各有一千多米,虽有小保姆相陪,我可是在街边各休息了三次,可见我腿力已衰退到何等地步……

2010年,甘老已94岁,他对他的一位70岁的学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传和身教,有声和无声地在批讲着、诠释着、示范着:什么是践诺,什么是诚信, 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友谊……

两位学人都爱好书法,也是后来他们交流最多的内容,他们之间书简往来大多是用宣纸做笺,用毛笔书写,书中收入几十封手书墨迹,展示了他们的书法艺术,甘惜分先生的书法精湛劲健,气势连贯,潇洒自如,王继兴的字遒劲有力,用笔斩截,自成风格,单是品鉴两人书法风韵,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