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数博会大咖前瞻融合出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7/7/18 作者:陈 莹


尼克·塔珀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陈 莹

7月12日,第7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主题论坛上,国家文化创新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国家移动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张棣,亚马逊中国区数字内容副总经理付孟若数字,中国移动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鹏等嘉宾就数字出版、“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阅读等热点展开讨论,站在融合出版前沿为行业出谋划策。

魏鹏举提到,我国传统文化经济面临着巨大发展压力,新兴数字创业产业方兴未艾,潜力无比巨大。通过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带动文化消费升级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一方面符合全球文化发展朝流,另一方面符合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特征。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与内容相关的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大幅度提高,使用比例也很高,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报告的数据,2015年~2016年中国互联网应用排名前5位的都与内容有关,并且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数字内容付费。

张棣认为,“互联网+”有几个特点:第一,“互联网+”是说给传统企业听的。第二,“互联网+”天生与传统业务相融合,而非竞争。在“互联网+”业务场景里,传统业务做得越好书卖得越多,客户的信任度越强,创新度越高。不仅不会与线下传统业务发生竞争,反而还会促进和完善线上业务健康良性的循环。第三,“互联网+”是将传统业务“升维”获取非零和附加值。升维就是将过去卖的产品背后的客户提炼出来,从产品销售升维成客户服务,再从客户服务升维到构建生态。第四,“互联网+”是存量市场价值再造,是没有泡沫的实体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说,图书作为持续出版物,用户对内容有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并且已经为此付费,“互联网+”恰好是对这个存量市场的价值再造。

付孟若重点介绍了Kindle助力出版社推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Kindle在实现和支持数字阅读电子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从技术层面、业务角度与出版社、出版机构合作:在从技术层面,Kindle为出版社提供的是数字内容加工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对出版社进行培训,并和出版社共同合作制定持续的提升电子书质量的方案;在业务层面,用Kindle的数据和经验,提供销售分析报告以及线上线下营销相关的方案;此外,还会定期组织活动,讨论如何更好地获取数字阅读版权,提升出版机构的运营效率,最大化地给消费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丰富的阅读图书储备。

美国一项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收入达到14亿美元,到2025年将增长到598亿美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以43.3%的增长率达到了100.60亿元,预计2017年增长率将提高至51.2%,产业规模达到152.10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

张燕鹏认为,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神经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2018年,中国移动将实验5G网络,带宽是4G网络的1000倍,这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传输基础。在计算能力方面,智能算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对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张燕鹏还介绍了人工智能为传统阅读产业带来的机会。“咪咕将具体从即听即见、代替人工、机器创作3个方面创新阅读生产方式。人工智能推动对大量数据的深入学习,能够代替重复性较高的人力劳动,如机器的智能审核、智能选题、智能筛选信息。”此外,咪咕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能够实现对海量内容的智能处理,显示出抽样的用户兴趣,从而找出用户,实现精准传播,最终实现智能的搜索、语音互动和个性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