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靠“情”
摘要:
李学谦
读到一本好书就像跟很多高尚的人对话。
在南方出版高峰论坛的“品读”环节,主持人向嘉宾提问:“您觉得我们大概要经历一个多长的过程、什么样的过程,才能达到全民阅读‘我读,故我在’的理想境界?”。
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最本真的心愿。品读需要情感。带着“我读,故我在”的心情,嘉宾们为现场观众开启了一道感悟阅读的智慧之门。
培育全民阅读的读书“种子”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说:“因为我们国家的阅读史,长期是精英阅读,科举制度使我们的阅读走向了功利主义。而现在我们要开始全民的阅读,这就是品读,这就不能太着急,一定要从小孩子抓起,从中小学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大学生抓起,使得一代一代的读书‘种子’成长起来。所以,真正的‘我读,故我在’,最后还要落在善于思考上,善读书必须是善思考,否则就不是品读,就是在玩书。”
“我读,故我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聂震宁认为,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在阅读上养成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生活状态。
谈到2017年推动全民阅读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聂震宁表示,他在2017年全国两会时的提案“关于在我国中小学设立阅读课的建议”,要着力推进。“如果中小学不设立阅读课,只建立图书馆,学生在里面随便选,就会发现有些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不喜欢读文字书,而喜欢读图画书。这样很难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形成阅读能力,终身的阅读习惯都很难养成,终身的学习能力都会受影响。所以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民族希望之所在。”
阅读关乎国家富强,关乎个人成长,关乎家庭幸福。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说:“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据英国人的一项研究,0~3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4~7岁养成阅读习惯,中小学阶段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大学阶段和成人之后逐步成为会读书的人。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文盲率达到84%,所以当时靠戏文化、靠言传身教延续我们的文脉,延续我们的精神。改革开放初期文盲率下降到38%,如今文盲率降低到了4%,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以上的水平,这使得全民阅读有了基础。但是,要使阅读成为习惯,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手机,电脑,以及各种数字阅读器,都有利于人们的阅读。“所以,不要把书本丢下,同时还要热情拥抱现代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获取的知识信息多了,这个国家才有希望。”邬书林说。
在全社会建立书香家庭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阅读推广名家朱永新谈到,中华民族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尽管过去是精英阅读,但是普通人对读书都有一颗敬畏之心。现在,国家重视了教育,重视了阅读推广。
“这几年阅读率的增长令人感到十分欣慰。从全球的角度来说,中国的阅读增长率走在世界的前列。尽管我们的基数比较低,近年来受到网络的冲击也比较大,但我们的阅读,包括纸质媒体的阅读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上升。”朱永新说。
从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也越来越重视了。全民阅读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立法也在有序地推进。当然,让全民阅读成为社会的共识,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呼吁,从娃娃抓起,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阅读,还有家庭的亲子共读,等等。
朱永新说:“2017年,如果要选择一件事情来推动全民阅读,我觉得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从亲子共读开始,从家庭阅读开始,在全社会建立书香家庭,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全民阅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