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2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专家恳谈会于2017BIBF期间在京举行,中外翻译家与出版人共同见证了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8家海外国际编辑部的签约与揭牌仪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
今年是中斯建交60周年。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最南端,在15世纪时曾以宝石和珍珠等商品与中国在瓷器、丝绸方面开展海上贸易。1949年后,中斯两国关系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年过半百的斯里兰卡出版商协会主席、海王星出版社社长丹尼斯·库拉顿加(Dinesh Kulatunga),回忆起儿时背诵《毛泽东语录》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之情,他们那一代斯里兰卡人对中国都有着深厚感情。时至今日,很多斯里兰卡人对中国题材作品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成系列、成规模地翻译出版中国图书,在斯里兰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像丹尼斯一样,罗马尼亚拉奥出版社(Editura RAO)社长奥维德·恩库莱斯库(Ovidiu Enculescu)也对中国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回忆说,中罗两国为相互的国家建设和(水灾)灾后重建提供过无私的援助。中罗两国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产生了深远影响,《多瑙河之波》等罗马尼亚电影至今仍为中国百姓津津乐道,中国的《三国演义》等电视剧也为罗马尼亚人民喜爱。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表示,中译社与“一带一路”沿线6国的出版社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并将编辑部的名字定为“中国主题”,是由于这些“一带一路”国家的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以及社科类图书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中外双方商定根据目标国的文化及读者需求提出选题,共同策划中国主题的图书,共同以多语种出版,讲好“中国故事”。
据悉,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的合作是双向的,在合作初期以向外输出图书为主,但随着合作的深入,中方也将适当引进外方的一些经典作品及当代名家作品。“我们应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达到真正的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但目前由于这些国家对中国文化和当代作品的需求更大,因此,现阶段中国图书输出将是合作的主要内容。”中译社总编辑张高里如是表示。
与中译社不同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借助其资源优势,今年也与合作伙伴创立了两家国际编辑部。在今年3月与美国宝库山出版社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之后,2017BIBF期间又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洽谈合作事宜。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跃高度认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出版社与国外出版社,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社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的做法,他希望中外各方达成“北京共识”,每年借助北京BIBF的契机,各社邀请国际编辑部的国外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大家相互讨论切磋,并形成编辑互访机制,使合作更加深入持久。他认为,成立国际编辑部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有利于双方更紧密地合作。这样做有3方面的优势,一是更契合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运作的市场规律。双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地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开发本土化选题;二是风险更具可控性。它比直接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更有效,风险及成本都低得多;三是更加务实。国际编辑部以项目的形式运作,有利于双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设立国际编辑部是中国话语权的全球表达,最符合根据人类文化差异进行交流合作的特性,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从共同策划一本书开始深化合作
中译社在两年时间内与6家国外出版社达成多面深度合作,源于一本本书的版权合作。在2015年8月,中译社与印度普拉卡山(Prakashan Sansthan)出版社达成何建明的《根本利益》、藏族作家阿来的《空山1》的印地语版权输出协议,2016年初在印度上市。该社社长哈里什·钱德·沙玛(Harish Chand Sharma)表示,正是看到了中国作品在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普拉卡山出版社才在短短18个月内就翻译出版了10多部中国作品。本届BIBF期间,沙玛特意带着儿子一起参展,他希望让儿子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未来能够开展更多的合作。
中译社与匈牙利科舒特出版社的合作始于2016年3月,中译社与匈牙利罗兰大学和科舒特出版社签署了“少数民族海外推广计划”等12本图书的匈牙利语版权输出协议。今年初,两社达成出版藏族作家丹增作品《小沙弥》匈牙利语版的协议。本届BIBF期间双方进一步达成了成立国际编辑部的合作。在《小沙弥》之后,科舒特出版社社长柯西斯·安德拉斯(Kocsis Andras)表示,将把更多中国优秀作品推介到匈牙利,并通过中匈文学互译加深文化交流。
中译社与罗马尼亚拉奥出版社在2016年达成版权输出协议后,今年6月,双方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恩库莱斯库希望借此合作拉近与中国的距离,增加彼此间了解的机会。
与西班牙里德(LID)出版社英国公司的合作则是从共同策划一套书开始的。2015年底,中译社与里德英国公司商议,共同推出一套讲述中国企业家创业故事的丛书,让海外读者对当代中国有更直观的认识,并给他们有益的启示。于是双方就作品的主题、写作风格、内容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研讨,经过市场调研确定了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家名单,今年3~6月,“中国著名企业家与企业”丛书第一辑5本新书(英文版)陆续在海外英语地区正式发售,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年内将启动第二辑的策划与创作工作。
市场化运作让图书“走进去”
海外汉学家,包括印度的狄伯杰、匈牙利罗兰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叶秋月博士,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孔子学院的老师都对促成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狄伯杰是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他在中国求学期间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妻子,为此还专门创作了《中印情缘》,在他的努力下,中译社与印度4大出版社之一的普拉卡山出版社共同成立了国际编辑部。匈牙利汉学家叶秋月,也为中译社和匈牙利最大的出版社——科舒特出版社达成国际编辑部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叶秋月表示,在2016年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出访罗兰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期间,三方就开始积极讨论,并提出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想法。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旗下出版社联合国外出版社成立国际编辑部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中译社与斯里兰卡海王星出版社(Neptune Publications)成立国际编辑部,就是源于2016年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访斯里兰卡时达成的意向。在2017BIBF期间双方进一步商议成立国际编辑部,该社社长丹尼斯·库拉顿加表示,未来将翻译出版中译社的“中国报告”系列、“少数民族作家海外推广计划”系列等图书。今年4月,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团访问塞尔维亚,与塞尔维亚的芝戈亚出版社( igoja Stampa)和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进行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中译社与芝戈亚出版社在BIBF期间也达成了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的合作。
合作能否长久持续下去,一方面需要出版社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出版社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图书发行推广。为此,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在每年BIBF期间,出版社与外方合作伙伴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国际编辑部的运作经验,促进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社也将充分发挥各自在图书发行和推广营销方面的优势,让适应市场需求的中国题材图书更快捷地进入当地市场和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