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在您看来,人民的文化需求几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版业要如何满足这些需要?
■党的十九大在对我国国情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重大战略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构成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美好生活诸多需要中的高层级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文化生产力大幅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人民文化生活不断改善,一般性的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追求。今后,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新需求,不但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各文化单位实现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与其他领域一样,面临各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矛盾要找新方法。新形势要求文化出版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加大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进,加强精品力作生产,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和数字化战略,尽快改变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以更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您看来,未来出版业应如何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指引,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出版业具有传播、展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功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依托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创造更多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向型产品,进入海外主流市场,更好地传播和展示中国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伟大的实践基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出版“走出去”最坚实的后盾。
二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密切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积极参加国际书展,加强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的深层次合作,借助海外渠道和平台,继续做好产品和版权输出、深化合作出版等工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要加快从“借船出海”向“买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转变,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并购或合资等方式设立海外出版机构,加快构建多层次的“走出去”新格局,争取“走出去”的主动权,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经营实力和竞争能力。
作为科技出版的“国家队”,中国科技出版集团将依托我国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更多外向型精品力作,特别要在现有海外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布局,加快海外桥头堡建设,扩大中国科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您认为未来几年出版业在此方面将如何作为?
■这些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仍然存在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同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要完善包括人才、资源、资本、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发展壮大出版产业主体,支持关联度高、业务相近的国有出版企业联合重组,发展壮大建设出版强国的骨干企业力量,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使命。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出版企业必须确保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行得正、活得好、走得远。
其次,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优化出版资源配置,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正确履行社会文化责任,指导出版企业更好地聚焦主业,致力于出版、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
再次,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更好地发挥文化经济政策引导、激励和保障作用,继续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出版企业自觉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