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不忘初心,做文化“走出去”的躬行者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7/11/10 作者:张艺兵 刘广汉


不忘初心、心存高远的广西师大出版人,用一本本好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读者的认可,也用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实践开拓着国际化发展的新空间。

在广西师大出版人看来,“走出去”是他们社发展的一种基因,也是一种战略选择。随着“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该社取得的成绩与闪现的亮点日益突出,其“走出去”的路径也成为了值得业界聚焦的一个样本。

然而,如何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走进西方社会,真正融入国际文化当中,被世界各国的读者所了解和接受?广西师大出版社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从艺术板块入手,搭建起了一座连接国内艺术出版与国际出版沟通的桥梁——“艺术之桥”,有效地使中华文化走进了国际社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法兰克福书展“艺术之桥”展台《虫子书》经销商酒会上,《虫子书》受到了世界各地业内人士和读者的喜爱。

跨地域发展是广西师大社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从世纪初走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发展的中心,初具集团化发展的基本雏形;到近年来的海外并购,从中国走向伦敦、纽约、墨尔本等世界发展的前沿,成为具有成熟的完整产业链的跨国出版集团。广西师大出版社不断地推动图书产品和版权、企业和资本、出版服务等多层次的“走出去”,赢得了海内外思想文化界的信任与肯定。

促进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张艺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西师大社始终坚持“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了一大批内容上乘、设计精美的好书。在图书产品和版权输出方面,广西师大社主要以学术人文图书为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从单一输出到中国港台地区,逐渐发展到向美、英、法、日、韩等20余个国家输出;近年更是发挥地缘优势,向东盟国家输出了以“东方智慧丛书”(多语种版本)为代表的多种图书。

广西师大社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推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地向海外介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的优秀著作。如获评“中国最美的书”的《平如美棠》,已向英、美、法等国家输出6个语种的版权;《走近中医》《王立群说〈史记〉之秦始皇》《古本山海经图说》等图书还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广西师大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走出去和品牌国际化发展。2016年8月,广西师大社与克罗地亚儿童图书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同年11月,旗下的“魔法象”品牌运营公司在克罗地亚成立子公司——魔法象图书(Magic Elephant Books),开启了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进程。魔法象克罗地亚公司着眼于“一带一路”倡议,以克罗地亚为中心辐射中东欧各国,最终成为欧洲业务发展的窗口。该公司主要经营全球优秀插画家的图书作品及周边文创产品,真正将“文化”作为产品的核心内涵,探索立体的文化业态发展路径。

广西师大社还积极探索出版文化企业的“资本走出去”,努力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规模化和有效性。在2014年7月成功收购澳大利亚Images之后,又于2016年8月成功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并以“双本土化+一体化”为运营模式,即保留海外公司骨干队伍的同时,在国内培育专业的团队与之对接,形成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团队;同时逐步实现全球品牌、内容、渠道、人力与资金资源的“一体化”集约调配,成功实现了“全球组稿,中英共版,国际发行”全球出版传播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广西师大社将海内外的优质渠道优势平台化,将优质品牌资源共享化,将海内外“一体化”的完整成熟产业链的资源价值最大化,联合国内顶级的出版机构一同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艺术之桥”,以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推动国内更多的出版机构和图书产品有效地“走出去”,从而让中国出版、中国文化创意更多更好地传播到全世界,真正地促进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有一家名为RAMA V的泰国菜餐厅,他们以此致敬泰国王室历史上的伟大君王拉玛五世;拉玛五世推动了泰国的近代化进程,同时,拉玛五世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君王,他将泰国皇室美味推向了欧洲。RAMA V餐厅在法兰克福2000余家的餐厅中排名第68名。在用餐的高峰时段,来这家餐厅就餐的人多到有些局促与闷热,全一色的西方食客。RAMA V餐厅在德国无疑是成功的,或者说,泰国菜在德国得到了恰当与成功的传播,深入人心。

“中餐西吃”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刘广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中国人,我们并不认为RAMA V餐厅的成功在于其菜品,而在于其精美的西式分类菜单、在于其精致的衣帽间、标准西式的服务以及品类丰富的葡萄酒供应,甚至还在于他们餐具铺陈繁复的方型与条型桌,因此,RAMA V餐厅与当地的西式餐厅有着同样不菲的价格。这些与西方那些主要服务于中国人的夫妻老婆店的廉价中国餐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们的成功奥妙在于真正懂得了“泰餐西吃”包装方式,泰国菜与日本菜,在全球传播与影响力方面,是领先于我们的;我也始终认为,“中餐西吃”是提升中国餐馆在西方品质的必由之路,这样的方法论同样可以覆盖与指导中国文化在西方主流社会的传播。

2017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艺术之桥展位及其在展位上的互动活动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出版人与读者的赞赏与参与,不止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惊叹于此,并为自己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的理解是,唯其缺乏,唯其不是一种常态,才有自豪。对此原因的解说不得不引述“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石,文化自信是国际传播与交流的基础,文化自信确实是一种更深沉与更持久的力量,因为有这种深沉与持久的文化自信,才会有国际传播与交流中的从容,不同的文化之间才可以相互的平视与欣赏,才能有深入人心的交流与感染力。2018年度艺术之桥的年度艺术家为朱赢椿先生,2019年除年度艺术家之外,我们还将推出年度设计师,2020年增加艺术手工匠人。事实上,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沉淀,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基础扎实并能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的艺术家与设计师,这实实在在地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文化自信为支撑的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

即便如此,目前阶段,在中国艺术与设计全球传播的事业中,我们还是会面临“艺术无国界,传播有国界”的难题,我们的思考不足,我们的专业精神欠缺,我们的呈现方法欠妥,我们还在自说自话,我们更不愿直面西方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引入“中餐西吃”的国际传播思路,应为我们解决上述的难题提供了借鉴。

在我们谈论与理解“中餐西吃”的国际传播方法时,必须绕开“新瓶装旧酒”与“旧瓶装新酒”的陈见,孰为新瓶?孰为新酒?都属口舌之争,于事无补。当然,我们更不要理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俗见,这句话本身歧义横生,出处更是语焉不详。

我认为,“中餐西吃”的核心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尊重与真诚对待国际传播对象的所属文化特点与呈现方式,是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情感前提,这才会有所谓“同情性”理解。具体来说,在实现方法上并没有多么高妙,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的是不厌其烦的专业精神。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国际书展场合,我们更注重现场签约的活动形式,在其他活动设计上,也不愿意去深入研究传播对象的适应性与互动,难免有“走过场”的心态,其实缺乏的是“认真”的精神!根本是缺乏文化的自信。

2017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在6.1欧美馆为朱赢椿先生以及他的英文版《虫子书》辟出了16平方米的专属特装展位,该位置四通八达,展位前方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现场互动的小广场。从布展的那一天起,朱赢椿先生就不断提出各种的调整要求与建议,有时让人难免光火,我们不断相互“攻击”对方。但是,朱赢椿先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有幸遇见了一个如此认真的艺术家,他的认真感染了我们的团队。他在现场最大的创意就是,除了给现场读者进行木刻拓印签字外,还特意装备了一个空白的大本子,请不同文化与肤色的读者为《虫子书》留下他们的话。这极大提升了现场互动的内涵。传播,应该先从每个现场的个体做起,互动即传播,我们做到了。

我还无法具体了解6.1馆其他国际参展同行对我们的看法,因为这个欧美馆一向只用来做现场的商务约谈,展示的功能是其次的。但是我知道,我们的英国、美国以及澳洲同事,都为我们的做法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