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李丽萍
2017年让出版人不淡定的因素有很多,一路飙升的纸价、难以预估的印厂限产停产、物流费用的上涨、教材格局的变化等。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积极的市场信号和政策红利让出版人“打鸡血”,如全民阅读持续推进、传统文化大热、政府加大实体书店扶持、盗版侵权不再明目张胆地猖狂、价格战有所止息等,从宏观层面上看,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有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是出版业的“大年”,这一年,行业变革急速推进,资本运作接二连三、融合实验室纷纷挂牌、阅读服务层出不穷、渠道重塑力度加大、教材出版规范管理、“走出去”模式继续创新等都颇为值得一提。
聚焦1 股改上市“跃进”年
2017年一开年,中国科传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A股主板市场的中央出版机构,打响了出版业“上市大年”的第一炮。此后,新经典、中国出版、掌阅科技、世纪天鸿等出版企业相继过会,出版业年度上市企业数量创新高。在这些上市企业中,有出版国家队,也有民营企业;有传统出版企业,也有数字阅读企业;有在国内上市,也有在境外上市企业;有直接上市企业,也有从新三板转板企业,标志着中国出版业股改上市进入了新阶段。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版和中国科传两支出版“国家队”,经过长达10余年的体制改革后终于如愿上市,对于推动中央文化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壮大实力具有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启了两家企业资本运作的新征程。
从2006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表示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上市融资后,经过10余年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出版业的上市队伍正在快速扩大。借助上市融资,出版业纷纷利用本身的优势搭配产出较高的资源,实现立体化的发展。但是也有出版人士警惕,上市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出版企业的上市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资本与文化的矛盾问题,出版企业要有足够的定力在市场竞争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量力而行。
聚焦2 融合发展共建年
2016年12月,为了推动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紧盯新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成果,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技术保障和示范经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过严格评选,公布了20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名单。2017年1月起,中国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辽宁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咪咕数字传媒等10余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纷纷挂牌,发布实验室重点项目思路和推进成效。
当下,中国新闻出版业转型融合已有一定基础,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融合转型力量分散、产学研联系不紧密、低水平重复项目多等。此次入选的20家融合实验室重在将学界研究力量与行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有区分、有重点地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以此带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
从已揭牌实验室的筹备工作和建设方案可以看出,多个出版机构旨在提供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智慧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美慧树和智慧树项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爱洋葱双语阅读教学服务平台。推动内容的数字化转化和呈现也是融合实验室的热门方向,如中国出版集团搭建“数字精品内容综合运营平台”,时代出版推出“在线全媒体数字出版管理云平台”、咪咕数媒重点实验室的全媒出版模式、武汉重点实验室致力于促进传统编辑向全媒体编辑转型等。此外还有新华书店建设发行终端智能化平台项目等。
聚焦3 全民阅读深化年
2017年是“全民阅读”第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此后连续2年均再次明确提出,今年的表述更上升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在今年公开征求意见。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取得重要进展:江苏、湖北、辽宁、四川等地将全民阅读纳入本省发展战略;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福建、湖南等20余个省(区、市)成立了全民阅读领导机构,在整合资源、开展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出版社来说,阅读推广已经不仅仅是图书的营销手段,更是通过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和内部机制的不断创新,让读者得到内容之外的阅读服务。
据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介绍,正值120周年华诞的商务印书馆,在今年承办了“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机关和书香企业的项目,协办多个机构读书会,成立全国首家“全民阅读促进中心”,成立了全民阅读品牌“涵芬书院”,先后在河北、安徽、山西、天津等地建立了5家乡村阅读中心。运营了“公务员读书”“书香企业”“读书会联盟”等书香系列微信公众号,在内蒙古、山西等地开展了系列书香“七进”活动。在全民阅读推广中,商务重视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调动多方积极性,做好内容的价值挖掘工作,为阅读推广提供内容支撑。接力出版社在2016年就成立了“少年阅读纪”广西全民阅读基地,开展了多场“行走的课堂”活动,2017年5月,“少年阅读纪”邀请了大批作家走到广西的偏远山区,用阅读温暖山村,用好书点亮阅读。青岛出版社已经形成以“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为代表的多个全国性公益阅读品牌。山东教育出版社打造的“阅读与写作基地”全民阅读品牌,目前已建设基地学校116所,受益学生14多万人。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同时,出版社很好地提升社会效益,进行了有效的品牌传播。
聚焦4 营销渠道重塑年
尽管今年通过自媒体渠道营销产生的爆款比起2016年已经明显减少,但不能否定,以凯叔讲故事、十点读书、罗辑思维等大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渠道依然是出版社重点关注对象,出版社自营网店、微店等互联网渠道的作用持续加强。这意味着,以往以实体店、五大电商为主的营销渠道的管理模式已经落伍,在今年,更多出版社提出了全渠道营销管理的口号。
山东教育出版社围绕数字化产品的推广成立了融媒体营销部。融媒体营销部以多平台共享理念、开放共赢的心态,通过用户运营、社群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等方式,充分利用优质视频、音频资源,整合现有并开发新的线上渠道资源,围绕出版社“鲁教视通网”“小荷听书”两大数字化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做好音像产品和数字产品的运营。同时通过信息收集、热点抓取、数据分析,为开发贴近市场、贴近用户的数字化产品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发行营销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如规范市场信息反馈和产品建议推荐制度、实行“经销商+代理推广商”模式、构建在线营销新媒体矩阵、规范销售业务往来行为和标准、培养专业营销发行人才、调整优化销售渠道、加大馆配资源建设投入和现场促销力度等。
建筑工业出版社将以往按照渠道划分的职能部门转变为按大区进行划分,共有6个大区,每个大区负责特定省份,各个大区的4个代表负责区域内所有渠道的营销发行。这样既便于考核管理,也避免由于职能交叉带来的内部竞争,更关键的是,能够推动营销发行人员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聚焦5 输出模式创新年
提到今年的关键词,“一带一路”必不可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落实,出版“走出去”赢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此前相比,除了积极推介展现当代中国成就、阐释当代中国道路、传播中国价值理念的精品外,中国出版业兴起了与国外机构合作成立编辑部的高潮,仅今年就有10余个编辑部相继落地。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译出版社与6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社共同成立中国主题国际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成立的两家国际编辑部逐一亮相。五洲传播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等也都成立国际编辑部。
从现有已成立的国际编辑部的名称就能看出,多数国际编辑部与主题图书项目相关,有的编辑室注重选题策划、翻译等内容合作,有些编辑室则力求进行内容、发行到营销。全方位合作。与建立海外机构相比,国际编辑室的业务相对单一、投入少、风险小、更易见成效,让国际出版合作能够进行充分“磨合”。
聚焦6 统编教材启用年
统编教材的酝酿早在2012年就开始,彼时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编写,该版本被称为“部编本”,2016年秋季起,“部编本”教材在部分地区投入使用,取代原来的人教版教材,其他出版社于2013年重新修订后的版本与“部编本”教材同时使用。今年秋季,“部编本”正式上升为“统编本”,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统一使用,根据要求,2018年延伸至二年级和八年级,2019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对于高等教育来讲,自2004年启动以来,经过10余年的编写出版,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工程”教材已经初具规模。该工程的目标之一,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150种左右的教材,基本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从而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马工程”教材的使用量逐步增加。
国家加强教材统一管理的另一关键事件是,2017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个统筹指导管理全国教材工作的组织机构。教材委员会的职责包括: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等。据悉,今年8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工作正式启动,并分学科成立了教材编写指导组和教材编写组。在未来数年国家统编教材种类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出版发行为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常态化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聚焦7 品牌建设推进年
在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然从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中国出版业也已经进入到品牌管理时代。品牌识别度不高一直是出版机构的软肋,出版业品牌战略意识相对滞后,并不意味着出版无品牌。近年来,出版社已经开始有意识通过社庆、更名等特殊节点,加大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2017年,两大老牌出版发行机构迎来了大庆: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商务印书馆120周年,此外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60周年、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成立35周年等。
据商务印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4年,商务印书馆就启动了120年馆庆准备工作,成立了馆庆工作领导小组,对120年馆庆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经过充分讨论,赋予120年以“双甲子生生不息”的文化意蕴,明确了“擦亮民族品牌,弘扬商务精神”的馆庆活动宗旨,并制定了详细的馆庆活动规划。2017年,商务一是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出版专家座谈会”“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学术专家座谈会”,总结和阐发“商务精神”;二是充分发挥学术出版品牌优势,推出了一系列馆庆图书产品,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分科本)、“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等;三举办全员参与的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生日会;四是借助不同媒介,传播商务文化,如发行纪念邮票、投资影视创作、拍摄专题宣传片等。通过整合多层面、多渠道、多领域的资源,商务印书馆将120年馆庆纪念活动打造成了一场集学术、文化与交流于一体的品牌传播盛宴,凸显了商务文化品牌的自信与风骨。
无独有偶,华东师大社围绕社庆,组织了“如何读历史:以义和团运动为例”等6期60周年系列讲座,首发《甲子华章》新书,开展了“转型·融合·发展——融出版高峰论坛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持续推进品牌宣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在2017年年底正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并举办了成立35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