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魏玉山
2018年1月1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举办的2018中国出版创新年会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会议以“新时代 新出版”为主题,旨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好地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重要指示,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单位的重要职责,结合当下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出版技术,走出一条新型的精品创作出版之路。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朱伟峰、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冯宏声,韬奋基金会秘书长左小光,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王传臣,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顾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张晓楠,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勇富、国资委副主任王晓华、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朱为范,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覃超,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总编辑曹光哲等出席会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主持会议。来自全国各出版单位、杂志社、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及编辑代表等参会。
走进高质量出版的新时代
■柳斌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现在中国的发展最大的动力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创新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第一项,对于出版也是一样。出版业虽然经过十多年改革发展,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现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一些挑战。创新不足,就是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创新,我提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围绕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创新。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创造性地转换,创新性地发展。五千年积累的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怎么能活起来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一种力量?就要创新。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人心,这是一个长时间需要出版创新的方面。三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要创新,面向未来更要创新。四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出版最重要的内容,在这方面我们怎么实现创新?五是围绕民生方面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当前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正在加紧学前教育的立法,推动学前教育。这是出版的一个重要空间,是创新的一个方向,也就是学前儿童阅读的问题。六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出版要在这方面创新。七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全党大学习、大教育要持续开展。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活动提供相关出版物,是我们要创新的地方。八是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国民教育和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国民教育,是指国内学校系统的教育。还有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这方面有大的创新空间。九是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太少,出版大有创新性发展的余地。十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包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世界观,出版要提供这些教育的资源。十一是普及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学术出版需要创新。十二是总书记提出要生产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十三是总书记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而提供精神食粮。十四是保护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的利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五是跨文化传播的问题,要做到文明互鉴、文明超越,要把我们的文明介绍给世界。
第二,围绕国家的文化工程创新。
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二是不断加强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升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三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程。四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五是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六是创新文化的生产经营机制。七是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八是培育文化的新业态、新形态、新产品。九是国际传播力的建设,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创新的重要方向。十是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第三,围绕难题创新。
一是深化改革的问题。现在改革到位的,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版单位发展得非常好。改革不到位的出版企业,特别是中小出版机构还有很多困难。总书记说今年是改革年,既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要启动一些深层次改革的措施。二是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发展到现在还是两张皮,其中有很多政策问题、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总书记讲的融合是要融到第三种境界,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三是技术的问题。传播的主要问题是技术问题,行业要关注技术创新。四是内容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世界上展示的不应只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要展现文化的力量,对人类引领的作用。最后一点是市场的问题。开拓市场的空间很大,要学习互联网服务的思维,改革供给侧,提供更好的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产品。当前要注重城市细分市场,精准地阅读,比如学术界、大学生、少年儿童、家庭妇女、职业女性等人的阅读,要找准对象。还要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依托农家书屋把农村的供应搞好。另外,要到国际市场上去发展,改变过去送书的方式,要卖书。最后,一个更大的市场是知识服务市场。
以上这些开拓出来,才能保证出版社高质量地发展,中国出版才能真正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以创新实践推进伟大事业
■张宏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新时代出版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不懈的创新型实践推进伟大的事业,以丰富的创新成果拥抱伟大的时代。一是要把好新闻出版导向关口,守住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让出版成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阵地,成为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广阔平台。二是要严格把握质量标准,努力打造精品力作。出版单位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政策、出台发展措施的根本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住要害环节,全方位提升出版物质量,多层次增强出版机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忘事业发展的本意和初心。人民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目标。要时刻聚焦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多彩生活和美好向往,认真研究读者特征,科学分析社会趋势。按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出版,满足人民群众高层次、丰富化、多样性的需求。四是要聚焦重点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力争重点突破。首先要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融合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下一步要继续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包括调整优化报刊结构,压缩图书品种,提高图书质量,积极稳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建立起保障出版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等。再次要加强管理。要始终坚持党管出版的原则,确保出版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严格落实出版管理责任与管理制度,深入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健全现代管理新体系,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实现国际出版能力的创新
■陆彩荣(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如何实现国际出版能力的创新,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托国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推进合作出版。在出版合作过程中,一定要以我为主,要牢牢掌握定稿权。翻译合作可以找不同的人,但定稿权一定要在中国人手里。国际出版合作并不是为了增加几个产品,而是要把声音传出去,把观念传出去,所以出版一定要讲政治。二是要顺应出版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专业化水平。国际出版合作要提高针对性,就必须贴近读者需求,按照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来打造精品图书。联合策划,联合编辑,重要的就是双方的磨合、沟通,使选题贴近外国读者的需要。还要注重本土化出版,进入对象国主流的发行渠道。三是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出版工作队伍。打造一批融通中外的编辑、翻译和版权人才队伍,提高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解决图书原创能力不足问题
■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对于解决图书原创能力不足的问题,我有三个建议:
一、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对现有的人才工程及名目繁多的头衔进行集约化、简易化的整理,限制数量,保证质量,提高规格,遴选方法更加科学、客观。严格讲,学者、专家只要醉心于科学研究和著书立说就可以了,只要你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具有创新性质和应用价值,得奖或迟或早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机制。根据中央精神和出版社实际,还应调整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际与考评规则,特别要考虑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恢复和保证基本的编校人员队伍。让编辑制作和编辑加工由专业的人做,促使他们把自己的心血与智慧用在专业工作上,特别是责任编辑要把精力最大限度用在内容和思想的提炼和凝聚方面。根据供给侧改革精神,应把对编辑工作的设定回归到合乎出版规律和人体极限的轨道上来。出版社还应该通过重点出版工程和审读报告、书评文章的写作,培养名编辑、学者型编辑,打造编辑追求学术和理论的良好氛围。一部好的原创是编辑和作者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三、编辑不必唯名人是从,也不必逼得名人稀释自己的思想或炒作自己思想的冷饭,让他们也享有从容提升自己思想的空间。应该转换一下思维方法及追逐方向,把目光转向一时半会儿还不是名人但成长性良好的中青年作者身上。
另外,编辑自身也要有意识地长期地坚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编辑能力。在价值观和责任担当的基础上,我一直在编辑学会提倡锻炼自己的“六性”和“四力”——“六性”是文学的感性,史学的智性,哲学的悟性,科学的理性,艺术的灵性和伦理的德性;“四力”是直觉加论证选题的策划力,对于作者的选择力和亲和力,对于文稿的统辖力和对于文字的驾驭力。
营造主题出版时代新格局
■李 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题出版的本质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反映出时代的最强音。最强音在当下对世界而言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对中国而言是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倡导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都是主题出版领域最核心的内容。主题出版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出版板块,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主题出版是出版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内容创新的富矿。企业要追求有独特内涵优质的主题出版。
中国出版集团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齐头并进、多项开发的策略,突出两大核心理念,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 一个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学术表达,由此构建中版特色的主题出版体系。在出版管理层面,实施专项管理,加大扶持力度,专门制定了加强主题出版的若干意见。这几年,我们出版了一批优秀的主题出版图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版特色的出版风格,坚持“大家品位、大众口味”,既注重文化内涵,也注重专业特色,兼具大家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时候,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所以主题出版选题的设计要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要构建多层次、多向性和多元化的产品线。要做多媒体的呈现形式,一种思想的多种载体的表达、多种方式的表达,是我们下一步在主题出版上追求的目标。
未来在很多重要的历史时点,比如改革开放4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趋势等,都会成为时代的大命题。2018年,我们将迎来主题出版的丰收之年。出好书是永恒的主题,而好书一定要有好的主题。
新出版的时代内涵与创新维度
■张志华(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新出版的时代内涵。要坚持一个不变,适应三个转变。坚持一个不变,就是坚持把握政治导向的基本要求不变。严把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关、内容题材关、出版质量关。适应三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加快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将进一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三是宏观政策将加速从需求管理为主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
二、新出版的山东路径探索。第一是实施“双品双效”战略,畅通把好书做出来的路径。我们坚持实施出精品书,创品牌社的“双品工程”。第二是实施创新转型战略,畅通让好书卖出去的途径。我们明确提出了全省新华书店“三新”发展总的战略,明确新定位,进行新布局,探索新路径。第三是搭建版贸平台,畅通使好书“走出去”的路径。策划了三个“走出去”平台:一是中国山东“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二是尼山书屋“走出去”工程,三是本土化运作平台。
三、新出版面向未来的创新维度。一是内容创新。力推精品力作,推动原创能力。二是发行创新。应对五大挑战,加快转型升级——第一个挑战是新零售时代新业态崛起的挑战;第二个挑战是电商的运营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和挑战;第三个挑战是发行渠道的分化,网上书店影响力大幅提升;第四个挑战是内容载体多元;第五个挑战是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三是技术创新。深化媒体融合,聚焦数据应用。目前国内的新兴出版有五个特点:第一是围绕内容和知识的消费升级已经进入以内容价值为目标的新阶段。第二是数字出版已从渠道驱动发展为内容驱动,内容是核心要素。第三是内容生产和分发传播的相对独立,有助于内容生产者打造优质的内容产品。第四是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内容生产和内容精准营销,大数据技术逐渐融合到数字内容产品中。第五是内容版权和知识付费会带来新的增值空间。四是“走出去”创新。深耕“一带一路”,实现有效落地。五是管理创新。优化组织架构,实施有效激励。
新阅读时代的坚守与创新
■张凌云(掌阅科技创始人)
创新分两个部分,一是找到一些新的领域、机会,二是正在做的事情中可以大幅度改进的点,也就是微创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带来的一定是消费升级,一定是极大地提高精神需求和精神生活的比重。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的需求,还有知识付费的崛起。今天,阅读的内容和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2018年会出一款带手写功能的阅读器。掌阅从前几年开始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一定能给阅读带来更新、更大的改变。
在讲创新的时候,我们应该坚守品位、格调、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还要坚持用技术创造更美好的阅读内容和形态。除了掌阅APP,我们还有一些创新产品,包括导读的产品、解读的产品等。但是我们围绕的核心是不变的,无论形式和内容怎么创新,都是为了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服务或者内容。我们用技术提升整个文学的原创性,从掌阅平台原创出新的作品,包括网络文学作品或漫画作品等。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并进行风险控制和监控。我们还用技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用技术和编辑两方面的力量加在一起产生了这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