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晓燕(奇想国总编辑)
编辑是做什么的?传统意义上,很多人把编辑工作比作裁缝:剪刀浆糊、缝缝补补——当然,缝补的是文字和文稿;还有一种普遍说法:编辑是给人做嫁衣裳的,即编辑是为作者服务的,帮助作者出书成名;还有一种大多数编辑都很熟悉的说法:编辑是杂家,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精专。那么,在数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自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夺地,将很多传统媒体挤出战场的当下,作为一名图书出版业的编辑,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职业规划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我自己是一名老编辑,1992年开始做出版。在那个时代,图书出版业曾位居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首。现在业内的小朋友听起来,肯定认为这是瞎说,是天方夜谭;但这的确是事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市场,书还是稀缺资源,好书更是。20多年过去了,中国图书市场每年的新品已经达到30余万种,平均每天都有近1000种新书上市,而我们国家的图书购买人群相对于总人口而言,又少得可怜;所以,造成了出版业竞争白热化的程度。
1992年我进入陕西人民出版社做编辑,1993年我策划了一套《中国现代小说精品》销量非常好,算是我们社最早开始做市场书的编辑,同时,我还跟几个民营出版商合作,为他们策划选题、组织书稿,所以说从我开始做书,就比较贴近市场,几乎没有闭门造车的阶段。1995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谈自己做编辑的感受,在文章里,我写道:对于我来说,编辑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行业,因为它既要求从业者有深厚广博的知识积淀,又要求编辑紧跟市场和潮流,不断求新求变;在我眼里,这样完美结合厚重与新奇的行业,真正完美。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依然秉持这个观点,认为编辑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职业。
如上所言,作为一名编辑,广博的知识积累很重要;前文也提到,编辑是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当然,如果是专业出版编辑,比如说医学编辑,那么专业知识就是必备条件。我们探讨的,主要是大众书业里的从业编辑。如果是引进版图书的编辑,或者说进行引进书的编辑工作,相应的外语能力就非常重要。某个语种的图书,一定应该由懂得这种语言的编辑来负责,否则做成中文版,质量堪忧。作为一名编辑,优秀的文字能力是最基本的素养。不管是在确定选题阶段,还是编辑加工稿件阶段,直至宣传推广阶段,都需要编辑拥有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在西方出版界,有acquisition editor和copy editor之分,前者就是我们说的组稿/策划编辑,后者就是审稿编辑。其实,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不再提供审稿编辑的职位,因为越来越多的literary agency起到了最初出版社的职责,筛选稿件,编辑加工,都由这些文学经纪公司来完成。那么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没错,是市场推广和销售。
2011年6月,我受雇于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开始筹建麦克米伦世纪这个合资公司。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设置编辑职位,而是设置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从接到选题到图书上市销售,全程参与,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负责到责任。这其实就是当下出版业对于编辑的需求。合资公司的选题大多数已经确定,项目经理不必太多参与到选题策划的过程中;而对于大多数出版公司而言,从选题策划阶段开始,编辑/项目经理就要开始承担最重要的职责。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是否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强烈的市场意识,是否对当下市场上各种新的市场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了然于胸,就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了。
那么,一个编辑具备了上述所有的素养,而且深爱这个行业,TA的职业规划路径是怎样的呢?如果TA不想做更高层的管理者,那么成立一个自己的imprint(独立品牌),做这个品牌的publisher(出版人)就是大多数欧美出版业优秀编辑的职业走向。我们知道的著名图画书出版人Neal Porter先生,他编辑出版的图书曾四获凯迪克奖,他的imprint名字就叫Neal Porter Books,曾经隶属麦克米伦集团美国儿童出版公司,目前隶属Holiday House出版公司。这样以著名编辑命名的imprint在传统大社比如企鹅兰登等旗下非常多。资深编辑逐渐都会掌握一些优秀作者资源,而很多这样的作者,其实是这些编辑们自己发掘和培养起来的。一般而言,这些作者会紧密跟随发现自己的优秀编辑。这些编辑如果加入了新的出版公司,作者也会随着编辑跳槽。
创建品牌的重要性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谈谈创建出版品牌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的普通读者完全没有关于图书品牌的意识——除了一些知识分子,知道企鹅这样的知名大众图书品牌,大部分读者只能记住书名,或者再进一步,某些自己喜爱的作者的名称。那么,出版者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创建品牌呢?
我于2015年开始筹备奇想国,于年底出版了奇想国的第一本书《圣诞老人:世界头号玩具专家》,取得了10天2万册的销售业绩(精/平装各1万册);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奇想国出版了《世界上最好的书》《如果我是一本书》,正式进入童书市场。从以上图书出版的时间节点和对应书名,可以看到,奇想国自进入市场,就有明确的市场观念,对于出版节点和节奏,进行了很好的规划。截至2017年年底,奇想国共有23名员工,造货码洋1.3亿,销售和回款状况出色,重印再版率远高于同业。作为一家零起步的童书品牌,在竞争早已白热化的童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奇想国靠的,就是品牌成立之初非常明确的定位和坚定不动摇的努力。
我们看到很多出版社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有一搭没一搭地出书,没有明晰的出版理念和产品定位;我们也看到很多编辑混迹业内多年,有一搭没一搭地出书,抓进篮子里的就是菜。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自我界定和认识。一位编辑和一家出版社在发展路径上,其实是一致的:认识清楚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专长,努力发展专长,巩固专长带来的市场认可度,进而发展到专长能够触及的相关领域——这就是从一位编辑发展到一个图书品牌出版人的成长路径。
做品牌就是做排除法
奇想国是一家童书出版公司,但我常常提醒同事们,不要将自己局限于出版者的身份,而是要意识到童书出版和儿童教育先天的关系;时刻谨记我们出版优质童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卖书挣钱,而是服务孩子们,帮助他们拥有更理智达观、美好富足的人生。基于这个观点,奇想国对于终端读者,有非常多的关注;一直在努力搭建奇想国这个品牌以及奇想国出版的图书与小读者和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不局限于出版者的身份,不高高在上远离读者,不以销售更多图书为终极追求,是奇想国坚持的市场理念。
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和创立一个优质的出版品牌,首先应该做的,都是做减法。我是做儿童出版的,经常进行面向家长的演讲。我的演讲开篇,一般都会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一个人建设自己,就是这样简单。“读万卷书”是指人生的间接经验,书本里藏着的,都是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而“行万里路”不是说一定要去旅游,要走路,而是说人生的直接经验。不断积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就会丰富和提高自己。做品牌实际就是做排除法。做奇想国,我肯定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对中外出版业的了解和较好地利用国外的一些资源,所以我们是从引进版图书做起的。
其次,明确品牌定位非常重要。对于未来出版业发展的预期,我认为只有值得印刷的图书,比如超级精美、有收藏价值的,抑或有多种感官体验的图书,如幼儿的触摸书、立体书、有味道的书等,才会真正被印刷出版;而大多数图书,会在数字设备上被阅读。一个出版人,在做品牌时,要先考虑一下这些问题,认清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走势。
最后,无论是作为编辑还是图书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出版业0立足的根基是版权。只有拥有自己的优质版权资源,出版机构才能更好发展。希望出版人都能潜心做出更多优秀的原创图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