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名家寄望《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0/7/6 作者:


龚鹏程

有着百年学术出版传统的商务印书馆,近日在京隆重启动《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大型出版项目,意在展现中国现代学术演进脉络,探寻百年中国发展的思想资源与道路模式。学界名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梳理学科经典,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谋划策。来新夏、刘家和、徐苹芳、汝信、陆俭明等50余位著名学者参与大会讨论。学者罗豪才、袁行霈、冯其庸、李学勤、霍松林、刘梦溪、张立文等对出版此丛书表示赞赏,并对丛书选目等提出了具体建议。“丛书”并非简单的旧书重刊,也不是“拾遗补漏”,而是推出经过精选、精编、精校的优秀范本。商务印书馆希望将此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又一经典,与旗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向世人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质量和品位上皆可谓等量齐观。

商务印书馆策划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全面呈现中国现代学术体系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拟收录上自晚清下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自然科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一批拟推出100种图书,今年底出版30余种,3年内出齐。

整理经典 惟望傲立于书架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力图展现中华学术发展的一段重要转折时期。晚清以降,中华大地上中学与西学之争、今文与古文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专制与民主之争等不绝如缕。正是在各种学术思想、学术流派的交锋、争论中,中华现代学术得以不断前行。此间传统知识与思想得到重新整理与阐释,各种现代学科开始建立,大量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思路的学术经典相继问世。以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为先声,涌现了一批批引领风骚的学界泰斗,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正是希望通过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全面呈现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及发展过程,集中展示一代学者的智慧成果,同时也为各领域研究者提供基础性的经典范本,为中华学术文化的积累做好基础性工作。

遴选经典,第一标准是学术含量与学术价值。“丛书”将遵循“学术史的眼光、经典化的策略”,对入选书目进行严格把关。即要求入选著作是该学科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经典之作或代表之作,具有文化积累意义和学术传承价值,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丛书所选书目将突出“经典”二字,一旦出版就要站得住,无论多少年,都能傲立于书架。

“丛书”并非简单的旧书重刊,也不是“拾遗补漏”,而是希望推出经过精选、精编、精校的优秀范本。“丛书”将主要收录已经出版的经典学术专著,同时也适当选择部分学术价值重大却尚未出版的著作。部分专著将增选相关论文资料,以增加学术附加值;书后附《编后记》,以说明增补眼光与思路。丛书将主要收录已过世学者的代表作。

商务印书馆希望将此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又一经典,与旗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向世人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质量和品位上皆可谓等量齐观。

重梳根基 探寻本土思想资源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在展现中国现代学术演进脉络同时,也意图探寻百年来中国发展的思想资源与道路模式。丛书希望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系统而全面的梳理,重新审视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与文化根基。“丛书”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为一项标志性文化出版工程。

有关专家将“丛书”的出版,视为我国开始向世界争取文化话语权的一项举措,并给予了大力支持。4月9日,商务印书馆召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专家论证会”,盛邀学界名家齐聚一堂,回顾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梳理学科经典,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谋划策。

为保证学术水准,商务印书馆将加强与海内外学术界的合作,聘请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智囊团,充分参与论证,把好学术质量关;组织馆内最优秀的编辑,真正做到精选、精编、精校,共同打造中华现代学术出版的经典之作。

学术薪传 承续百年文化担当

策划出版此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个夙愿。

与中华现代学术发展同步的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初起便一直致力于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的现代知识传播,出版了包括“严译名著丛书”、“大学丛书”、“国学小丛书”、“中国文化史丛书”在内的一大批带有鲜明原创色彩并极富学术建树的中华学术著译作。中国现代学术中诸多开山之作、扛鼎之作,皆于商务首次出版。可以说,在整个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与变迁过程中,商务既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商务印书馆占据了民国学术出版的半壁江山,这些积累为商务承续学术文化出版,梳理百年中华现代学术经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接续商务前辈的出版成绩与文化理念,从1997年起,商务便着手此项工作。“商务印书馆文库”从商务民国本版书的整理做起,汇集王国维、蔡元培、顾颉刚、梁漱溟等名家之作,陆续出版图书40余种,并与此相应,出版了一系列名家文集,如《赵元任全集》、钱穆著作系列等,形成一定整体规模。

如今,商务印书馆郑重策划《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其庞大的整体规模、丰富的学术含量及精良的编印品质,是对中华现代学术的一次大总结。就规模而言,“丛书”第一期拟出版100种,随后还将整理出版第二期、第三期,实是近年民国学术出版的最大计划;就学科而言,“丛书”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其学科品种之齐全,也是近年来民国丛书所未见;就学界参与而言,在“丛书”具体编辑过程中,多学科的专家提出建议,协助论证,并深入参与到编校与撰写附文的工作中,为其注入了新时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此完整与系统的学术出版,充分体现了今日商务对其百年文化担当的自觉继承,也是其致力于学术薪火相传的又一重大举措。

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主任)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文化、学术是最容易受冲击、被轻视、被扭曲的。轻视文化,一个民族就没了灵魂,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也就不会有尊严和长久的发展;做学问的人不知道本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史,更是很难做出博大精深的学问来的。

从清末到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经民国、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100年。这期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想和科学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全面接触的高潮,它标志着中国文化、中国的学术进入了现代形态。这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给中国学术以新的活力与极大影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最能反映一个时代文化的便是这个时代的思想与学术,而学术著作是思想与学术传承的主要形式,其中的优秀成果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然积淀而成的。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科学的专业标准选取其中的精华,汇集出版,是对中国百年学术成果的展示与总结,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前人汇集编纂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大型丛书保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护住了中华文化的根脉,遗泽万世,功德无量。

今天,商务印书馆启动《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这一出版工程,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梳理我国100年来学术发展的轨迹,彰显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学术的标志性人物和代表性著作,从而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人读懂学术探索的艰辛,对前贤多一份敬重,对学术多一份敬畏,对文化多一份爱惜。

相信商务印书馆必能博采众家意见,把这件关乎学术传承的大事做好做精。我想用下面的话概括我对出版《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期望,那就是:汇集百年巨著,回望群星璀璨,承续文化传统,推动学术进步。

丛书要以学术价值为优先选择

■陈 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关于中国现代学术的总结和清理是个很重要的工作。抗日战争以来,我们遇到的全面危机本质上是文化的危机,因此,在文化上对所处时代的危机作出回应,就成为现代学术一个重要的核心点。当时学人们基本上是通过吸收近代西方学术的观念、眼光、视野和方法,来建构我们自己新的学术文化。

在回应这个挑战的过程中,现代中国学术的建构全面引进了西方的知识体系和分类,所以大部分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中国学术,都是按照近代西方传授的、在东亚容易普遍接受的这样一些学科进行分类。这也是现代学术结构的一个特点。

“丛书”主体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语言、文学、哲学等方面。这当然是以近代西方的眼光加上中国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所建构起来的新的学术研究的系统,但这是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的。这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学术要在世界上取得有特色的成绩,还是要以国学研究为主要路径。

我看到简介觉得很高兴,也很感动。简介中议论了丛书选目怎么把握好学术价值的尺度问题,这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引领风气之先或是紧跟时代的一些作品,也有一些在学术建设上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作品。在这两部分中,把学术价值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既然总结中国学术在近代以来的发展,我们总结梳理的结果应该是在世界学术范围内我们能够确确实实拿得出手来,足以为我们中国学术的骄傲的这样一些著作。

希望呈现 不同学派与地区的学术传统

■龚鹏程(中国台湾知名学者)

就近100年中华现代学术发展的状况来看,民国时代也是从诸子百家争鸣以后最热闹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学术争论特别多,因为牵涉到很多传统学派的延续问题。比如说今文学、古文学的争论不是消除了,而是转换到了现代学科体系里继续争论。另外,西方的学脉被接到中国的土地上来,引进的西方不同学派,几乎把欧洲、美国所有学派的争论通通带来。若能完整呈现这样一些学术争论及其成果,我觉得也非常有价值。

这套书看起来应该是规模宏阔,价值意义深远,将来的影响也一定是巨大的。不过在编辑的时候可能还有些问题要继续考虑,比如它要呈现不同的学派,乃至于特殊地区的学术传统等。同时希望,中国台湾、香港跟海外学者的学术成果能有一些具体呈现。

这一套丛书还有很多很细微的东西需要考虑,我也希望这套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把它编辑出来,这样对学界的贡献是极大的,我佩服商务印书馆有这样的魄力。

“丛书”要为中青年学者垂范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商务印书馆编纂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对中国近100年来在学术领域优秀成果的总结,具有整理历史、保存历史的重大价值。第二,“丛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做抢救近现代学术著作的工作。第三,是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一个连接。民国时期,尽管政局动荡、战火纷乱,但前代学人还是推出了非常多的学术精品。我们能通过这套丛书,重新把学术发展的链条连接起来。第四,对现代的中青年学者而言,丛书也起到了一个垂范作用。这些著作会给中青年学者一个启发:现在做学问,不应求热闹风光,而是应用力用功到学术质量上。

从1901年沈家本牵头进行变法以来,商务印书馆在法律领域推出了相当多且好的作品,如《新译日本法规大全》、《汉译日本经济法律词典》、《法政杂志》等,民国时期还出版了法律大辞书及政法丛书、新时代法学丛书等。商务印书馆还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法学家。可以说,商务印书馆为法学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也保留了非常多的成果。

商务印书馆能够以这么大的手笔出这么一大套丛书,以彰显学术、传承文化,我感到非常钦佩。作为一个读者,也是作者,一定会全力参与。

“丛书”选目要突显“现代”

■汝 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商务是百年老店,一向以“学术上严谨、注重出版质量、坚持高要求”著称,所以由商务牵头出版这套书非常合适。

100年以前的中国无奈屈辱,残破不堪。谭嗣同曾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老一辈学者正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在学术上作出了优秀的成绩。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所以,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能起很大作用。

此外,我稍微提点意见。从目录来看,丛书在现代方面呈现得不太够,既然叫“现代学术丛书”,就应该更多选一些现代的作品,特别是现在中国大陆和海外的一些年轻学者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应该得到更多的反映。再有,关于“丛书”选择的标准,固然要强调著作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术的社会影响力,收录标准是不是可以适当更宽一点?还有,一些文章恐怕比一本专著起的作用要大得多,比如陈独秀的文章、胡适的文章都很短,但是提出的问题却相当重要,这些东西要不要收进去也值得考虑。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举要

(以出版时间排序)

《马氏文通》 马建忠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民国财政史 》 贾士毅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胡 适

《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

《科学与哲学》 张东荪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欧洲政治思想史》 高一涵

《九朝律考》 程树德

《经学历史》 皮锡瑞

《中国劳工问题》 陈 达

《曲学通论》 吴 梅

《古史甄微》 蒙文通

《北平生活费之分析》 陶孟和

《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 瞿同祖

《汉代婚丧礼俗考》 杨树达

《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

《中国租税问题》 朱 公式

《逻辑》 金岳霖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吴景超

《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杨鸿烈

《西洋近代政治思潮》 浦薛凤

《法相唯识学》 太 虚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

《中国疆域沿革史》 顾颉刚 史念海

《新理学》 冯友兰

《中国现代语法》 王 力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潘光旦

《国史大纲》 钱 穆

《比较宪法》 王世杰 钱端升

《新唯识论》 熊十力

《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陈寅恪

《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

《中国战时物价与生产》 方显廷

《生育制度》 费孝通

《财政学与中国财政》 马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