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建江
■商报记者 蓝有林 孙珏/采写整理
打造全球医学图书出版合作平台
■胡国臣(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
早在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就确立了由国内医药出版大社强社快速跻身世界医药出版大社强社之林的目标。这些年凭借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总的可以归纳为五个字:“点、线、面、进、出”。
点——与美国各医学出版社和专业医学学会团体合作。在“点”的建设上,人卫社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指定的翻译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卫社和世界各地的专业团体、医学院、大学医学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广开合作“点”,比如与美国儿科学会、骨科学会、精神病学会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合作出版,双方共同策划选题,共同组织中美两国作者编书,共同编辑加工,以双方的名义同时出版中、英文两种版本,中文版在国内销售,英文版在国际销售。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借合作出版之际,国内专家得以和国际大牌专家一起在国际亮相,人卫社的图书品牌也随之登上国际舞台。通过与国际知名医学出版公司,如麦格劳-希尔公司、爱思唯尔公司、约翰·威利公司等进行医学图书版权的双向买卖,确定了人卫社医学学术品牌的国际认可度,为“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线——在海外设立美国公司。为实现本土化发展,2008年7月,人卫社投资500万美元在美国成立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和美国纽约直接搭起了一条桥梁“线”。同年,我们收购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全部医学图书资产。目前,人卫社美国公司聘用了美国医学出版家、曾任美国知名医学出版机构麦格劳-希尔公司医学部副总编辑的马丁担任美国公司CEO,并主持美国公司的日常工作,另外聘用资深高级编辑、行政运营官等5人,并聘请了美国当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专有银行服务来协助公司运营,美国公司在内部运营方面,完全按照美国本土法律、法规运作。同时利用专家资源优势,策划新书,修订品牌书,扩大人卫社国际品牌影响力。2010年计划出版新书30种,使美国公司5年内拥有动销品种500种,争取实现销售实洋320万美元,成为人卫社经济新增长点。
眼下,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欧美图书市场已出现电子出版对传统图书市场的巨大冲击,近几年欧美许多传统的书店纷纷关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成立的美国公司面临着重大挑战。对此,我们迅速做出了调整,一是开拓除欧美外的新兴市场比如亚洲和南美洲等。二是美国公司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迅速转型,公司业务由原来侧重纸质图书转向电子图书出版为主。其一,将主要的热销图书做成电子版;其二,以许可证的形式进行打包销售;其三,建立新的电子网络平台,在网上直接销售图书,为个人和医学院等不同的会员提供网络服务。今年9月,我们将有30种电子图书在网上销售,明年将达到75种;其四,开发手机等移动阅读版本,年底将完善至少5种电子应用版本的图书目录;其五,建立新的在线出版平台,与电子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合约,在明年实现网上出版。
面——建设世界医药图书大厦,打造国际会议品牌。在“点”和“线”建立的前提下,人卫社开始着眼于“面”的建设。人卫社投入近8亿自有资金建设的8万平方米的世界医药图书大厦,集办公、会议会展、酒店等多功能于一体,其投入使用使我们在国际化的发展上如虎添翼。在这里我们可以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展示展销国内外图书,并通过先进的网络、视听等传媒手段,打造国际医学信息与出版中心。通过以后不间断的国际交流活动,世界医药图书大厦将以其国际医药出版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中心、会议中心、展销中心的崭新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界专家学者不断进出世界医药图书大厦,成为人卫社的座上客,成为人卫社的一流作者群。中国的先进医学理论、先进医学技术,中国的著名专家将通过这一国际出版平台得到世界的广泛认识,实现我们文化“走出去”、图书“走出去”、专家“走出去”的目标。
进——引进医学名著。人卫社要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医学出版的一流出版社,就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专家作者群。那么如何让国际一流专家作者认识、认知并最后认可人卫社,我们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与他们建立联系。我们利用引进版图书的首发机会,邀请国外知名作者,来中国举行首发式,并召开专题学术会议。通过这种活动,促进了中外专家的交流,宣传了人卫社的图书,同时也使国外专家认识了人卫社。同时我们还引进了许多世界级权威医学著作。
出——中医“走出去”。基于10多年对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的近40个国家国际中医临床、科研、教育的情况及国外图书市场特别是医药出版市场的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我们认识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的中医药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切入点。
在中医“走出去”过程中,我们在原来国际出版中心的基础上,将其原有职能保留在国际事业部,新成立了国际拓展部,先后聘请10余名外籍工作人员做图书“走出去”工作,使“走出去”工作在机构上予以保证,在工作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在“走出去”图书选择上,我们完全根据国际需求,充分发挥人卫社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严格筛选适合国外读者口味和国外当地民情的书目,制定了中医药科普图书、中医各类教材教辅、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名老中医经验、针灸、推拿、古籍和工具书共9大门类200种书目及音像产品35种,作为“走出去”的先导,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1000种以英文版为主的中医药图书推出去。
文学母题奠定全球出版合作基础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性、中国市场的巨大与开放等种种时代性特征已成为世界性共识。正是这种具有共识性的时代特征为大众图书的全球出版合作与中国市场机遇创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而文学图书作为大众图书的重要板块更可以在这样一种全球合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我想,这恰是由文学自身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无论是遥远的古希腊神话还是中国的《诗经》,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塞万提斯、薄伽丘、莎士比亚、雨果、歌德、巴尔扎克、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纳、马尔克斯……还是来自东方的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鲁迅、泰戈尔、纪伯伦、大江健三朗……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上传承下来的不胜枚举的文学大师的杰作中,无论他们所处的时代如何之遥远、也无论他们的肤色如何之不同;无论他们操持哪种语言从事创作、也无论他们在艺术表现上如何标新立异,我们总是能在他们笔下那脍炙人口的作品中读到那些穿越几千年人类文明亘古不变的思想:诸如战争与和平、民主与专制、文明与愚昧、崇高与卑劣、美好与丑陋、真诚与虚伪、忠贞与背叛、生存与死亡、爱与恨、善与恶……这些被后人称之为文学的母题。而正是由于这些母题的存在既使得文学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又使得文学图书有别于其他大众图书。
我认为:在人类几千年文明的传承中,之所以有这样一些亘古不变的文学母题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实在是因为他们植根于人类共同的情感与精神追求。人类这样一种共同的情感与精神追求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不因空间的迁移而变异。因此,优秀的文学图书永远是超越地域、超越种族、超越语言、超越国别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文学图书的这种独特性无疑为它在全球的出版合作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即使在高度标榜文明多样性的今天,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无论你身处世界的何方,当莎士比亚笔下那李尔王的追问“生存还是死亡?”在耳旁响起时,你仍然会感到这仍然还是人类的一个未解之谜;当你读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千古绝唱时,你依然会为诗人那不屈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切都源于文学母题与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精神追求的高度同步,因此,面对文学图书的这种独特性,全球出版业没有理由不探讨深入开展多种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没有理由阻塞合作的双向性与多渠道。
近30年来,在东方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奇迹为世界所瞩目,我不能说文学图书是了解中国近30年巨变的最好载体,但它肯定是最艺术最综合地再现这一历史进程的形象艺术;而与此同时,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也热切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学图书走近自己的身旁。这就是中国的机遇,而机遇从来就是不动声色地公平地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就看你能否抓住它;合作从来又都是双向的、互动的。仅以我所供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而言,每年都要引进世界各国不同语种、不同文体的近百种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我们每年所出版的近百种优秀本土原创文学新作也同样希望吸引世界各国出版业同行的关注。
以童书沟通童心
■张秋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
我一直认为,童书的“利益计算”绝不仅仅是销售数字和版税多少;童书最大的“利益”,应该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为中国最大的少儿出版社之一——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我们一直秉承的出版宗旨是:为中国孩子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他们的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当我们秉承这样的文化理想来看待童书的国际出版合作时,实际就是把童书作为促进国际理解、沟通多元文化的桥梁,让中国的孩子了解并理解国外孩子的生活状态、价值观以及思考方式,也让外国的孩子了解中国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所思所想,即“用童书沟通童心”。围绕这个核心理念,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其一,在版权引进方面,注重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生命力,为孩子选择反映多元文化的经典童书。
经典童书具有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和儿童必备的人格基础。例如,早在20年前我社就与德国具有150年历史的青少年出版社蒂奈曼出版社结成了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对该社作品出版的首选权。由于出版德语青少年文学作品成绩斐然,2000年我社作为特约嘉宾被邀请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再如,我们毕五年之功出版了《妈妈走了》等20本书,本本都是精品,这套书依托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选荐,又创意“彩乌鸦”之名统合所有作品,形成“彩乌鸦”品牌,累计发行已达到200万册,现已成为引进版童书的标杆,全部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此后,我们又适时推出了“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它和引进的“彩乌鸦”系列一样,反映的都是生命、爱、成长、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以一个丛书名称统摄国内外优秀童书,是一个创举,同时也为中国原创的图书走向海外提供了更多可能。
图画书被认为是世界儿童的共同语言,我们在这一领域也成绩斐然。“不一样的卡梅拉”创造了销售奇迹,平均每天在当当网上就能销售6000多本,成为其“终身五星级童书”。我们还以“悦读阅美系列”作为丛书名,整合了我们引进的各国图画书,现已出版200多本,成为国内图画书出版的一个品牌。
我们引进版权,也力求多元化的选择,不仅引进欧美国家的优秀儿童读物,同时也跟如韩、日等亚洲国家的童书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韩国的《第一套科学漫画书》,销售量就达到300万册;从日本白杨社引进一批图画书,如《淘气宝宝》、“噼里啪啦”系列、“蒲蒲兰”绘本馆;从日本小学馆引进其“神奇宝贝皮卡丘”和“哆啦 A 梦”系列两大品牌,前者销售码洋近亿元,后者发行也达到数十万套,并被小学馆评为中国最佳合作伙伴。
其二,在推广方面,我们力图帮助家长、老师乃至经销商改变观念,从而使童书与孩子们之间的渠道更为畅通。
我们曾邀请国外的多位作家访问中国,举办读者见面会和新书发布会。例如,德国青少年文学院的弗朗茨、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不一样的卡梅拉”作者艾利施、日本图画书作家小林丰。他们来不单是为了图书推广,他们自己也有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儿童的机会。
我们连续3年举办“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推广论坛”,把分散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而且把儿童阅读推广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今年10月将在郑州举办“第四届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届时将邀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亚当娜与会并发表演讲。我们还在全国陆续建立了20个“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推广人的阅读实验基地”,每年向各个基地赠送一定数量的图书。通过阅读实验基地的建设,让我们扎根在读者中,使阅读和学校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我们不但把好书推荐到孩子、家长和老师的面前,而且还教他们学会读、学会用。例如,创办了《童书评论与教学》杂志书,直接赠送到学校,把好书的信息“快递”到学校。出版了《60本童书的教学设计》,直接帮老师们把教学设计好,带着学生一起阅读优秀童书。今年3月,我们组织经销商远赴博洛尼亚参加书展,首开出版社组织民营经销商“考察研修、拓展视野”之先河,《中国图书商报》为此刊发了《博洛尼亚春天的约会,共谋与共赢》的文章。
策划和举行这么多活动的确辛苦,但我们收获了更多,特别是孩子满足的眼神和快乐的表情。(商报记者金霞、吴妍对10、11版报道亦有贡献)(10、11版内容根据论坛嘉宾拟演讲主题整理)
浙少社版贸“三板斧”
■孙建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近年来,随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自身实力的不断夯实,版权贸易工作亦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2009年,浙少社《绘本中国故事》(12册)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并亮相法兰克福书展;《绘本中国故事》(12册)、《海宝传奇》(4册)被列入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008~2009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海宝传奇》(4册)被列入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并获专项资助。
2010年,《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10册)、《中国童话故事》(2册)、《中国成语故事》(2册)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出版项目;浙少社被浙江省商务厅、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授予“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当然,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引进和输出两者的赢利状况、引进和输出两者的规模、引进地及数量和输出地及数量两者比例等方面,浙少社还有差距,处于劣势,仍有亟待提升的空间。1990~2010年,浙少社版权贸易方面引进和输出的年均比大约为1.7∶1,即引进1.7种书,输出1种书。但如果从版权引进地及数量和版权输出地及数量对比看,两者间呈明显的错位现象,即我们引进的版权大多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输出的版权大多集中在我国港台地区及东南亚汉文化圈。浙少社也只是到2007年,才开始将版权输出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而且相比同等国家的版权引进,数量上呈明显逆差。
目前,浙少社与众多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如英国DK、哈珀·柯林斯、美国迪士尼、华纳、兰登书屋、西蒙·舒斯特、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德国艾格蒙特、日本小学馆、法国巴亚、芬兰TAMI、西班牙PARRAMON等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浙少社下一步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会。
为了把版权贸易做得更好,现阶段我们主要在做三件事。
其一,着眼于逆差向顺差转变和落实。20余年来,浙少社的版权贸易在1990~2002年、2007年,呈顺差,其余年份为逆差。虽然从时间上看,顺差年份要大于逆差年份,但从交易的总量和交易规模上看,顺差则明显不如逆差。1990~2010年,浙少社共引进图书505种,输出297种,引进和输出的年均比大约为1.7∶1。20余年来的版权贸易实践表明,只要把握时机,努力打造具有“走出去”潜质的图书产品,我们是有可能实现由贸易逆差向顺差转变的。
其二,着眼于主要输出我国港台地区及东南亚汉文化圈向输出欧美图书市场转变和落实。虽然浙少社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1.7∶1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值,但在版权引进地及数量和版权输出地及数量之间的错位现象,与全国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版权输出多集中在港台东南亚汉文化圈。直至2007年,这一现象才有所改观。2007年,《绘本中国故事》(12册)输出到美国。2009年,《海宝传奇》(4册)输出到美国,《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输出到芬兰。要改变这一错位现象,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涉及到综合国力、强势文化及出版社自身实力等等因素的制约。但我们有信心搭乘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航母迎头赶上。
其三,着眼于单纯图书项目合作向文化产品深度合作转变和落实。随着版权贸易的日益深入,单纯的图书项目合作势必会朝着由图书项目而衍生出的文化产品,甚至文化产业链方向发展。这需要在版权贸易初始的阶段,就有一个良好的产品和产业链的愿景规划。这不仅仅是为了某本具体图书的成功交易,更是为了双方未来的全面合作和彼此更为丰厚利益回报。这方面,我们正以《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的版权输出为起点进行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