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我们做好了永远爬山的准备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0/11/16 作者:田丽丽


安徽出版集团成立五年了。从一家普通的地方出版集团到如今出版改革的“排头兵”,从单一的出版主业经营到多元化并举反哺主业,从传统出版企业到现代化的全媒体企业,并衍生出全国第一家出版主业上市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五年来,安徽出版集团用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发展业绩,描绘出一幅出版业自身改革实践、勇攀高峰的美丽画卷。

■商报记者 田丽丽

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

如果在百度新闻里搜索“出版集团”关键词,第一页出现的新闻里肯定有安徽出版集团。毫不夸张地说,安徽出版集团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出版业的新闻。这些新闻的诞生源于集团五年来的创新式快速发展模式和举措。

安徽出版集团并没有刻意制造新闻,而是其自身的改革发展中可以作为新闻的事例太多了。

作为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安徽出版集团在随后的五年中还创造了若干个第一:重组科大创新,成为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出版主业整体上市的出版集团;在俄罗斯设立新时代印刷公司,是全国惟一“走出去”的印刷企业;连续三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输出数量位居第一;组建华文国际经贸公司,在国内出版集团中率先涉足产业外经营,收购重组安徽省医药(集团)公司、安徽省中国旅行社等;建立全国首家出版传媒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国内第一家多媒体互动阅读研发基地……

这些“第一”只是安徽出版集团5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剪影。安徽出版集团初成立时只有下属单位14家,目前已发展到27家子公司,涉及出版主业、文化创意传媒、原创动漫、国际文化贸易、文化商业物产、文化主题旅游及酒店、非银行金融业务及参股银行等。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年均增幅30%以上,累计实现利润12.8亿元,年均增幅15%。按目前集团持有的各类股权市值计算,集团总资产已过110亿元,净资产近90亿元,均是2005年集团成立时的5倍多。对于这样的发展速度,集团总裁王亚非把最大的原因归结为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打造百年老店”。

多年的外贸经营管理工作经历,使王亚非深谙经济的创新之道。集团成立以来,他始终以创新的思维引领企业的发展,并在实践工作中把创新具体落实在多个方面——观念创新:即解放思想,真正地从动手能力上解决自己的经营方式、创新方式,转变观念。要敢于向市场要规模,要效应,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按现代企业制度办事。内容形式创新:无论何种传播媒体,何种体裁、题材、样式的表现形式,都要以新的内容来提升,以新的形式来表现,以新的技术来传播。文化资本运营创新:借助资本运营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助推器作用,整合优质文化资产,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经营模式创新:集团层面重在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扩张,发挥主业催化剂、新业态新媒体孵化器、人才蓄水池作用,围绕大文化产业发展,利用资本掌控资源、资产,实现出版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有效嫁接,打造文化产业品牌。“走出去”发展创新:推动集团增长方式转变,创新“走出去”举措,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出口、文化装备制造出口和文化服务贸易业务,促使资本、实物、版权“三个方面”输出迅猛增长。人才建设创新:主张“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的新型人才观,打破传统用人观念,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主旨,以品质优,善学习为条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多元资本繁荣下的主业挺拔

通过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安徽出版集团出现了多元资本并举的繁荣局面。以至于现在一提多元化,则言必称安徽。在多元化并举的同时,安徽出版集团的主业也在稳固前进,只是相比之下没有多元化那么“抢镜”而已。

安徽出版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十分出彩。在外经贸、医药、报刊、酒店、旅游、文化置业等领域均有拓展,且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安徽华文国际经贸公司大力开展文化及相关产品国际贸易,与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等文化产品贸易,2009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跻身全省外贸企业前三强。安徽省医药(集团)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超千万元。《安徽市场报》加入集团后更名为《市场星报》,借力集团浆纸、印刷等资源优势,该报经营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发行38万份。安徽省中国旅行社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打造集团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板块。此外,集团还加大科技创新与新媒体开发力度,与中国科大、中国电信等单位合作,重点做好包括数字出版、网上编辑、数字印刷、手机阅读、多媒体读物、网络教育资源、电信移动增值服务等新锐媒体和创意产业,拓展广告、会展、影视等领域,也取得明显成效。这些多元化的资本运作之外,集团还与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黑龙江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雅昌印刷集团等20家资源优良、优势互补、潜力较大的机构深度合作,积聚了一大批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产业辐射力。2009年,集团多元产业发展销售额突破全集团总销售的三分之二,利润将近集团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有力地反哺了出版主业。

与此同时,主业的发展显示出更加强劲的势头。在“没有出版主业发展就没有品牌”的认识引导下,集团设立“出版发展基金”,每年拨出3000万专门“蓄水养鱼”,强力扶持各出版社开发精品力作,培育优势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社长工程”、“蹲点计划”、“出版发行春茗恳谈会”、作者交流会、在北京上海设立出版中心等等创新方式和举措,积极引导出版社抓作者、抓资源、抓品牌、抓绩效,推动出版主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批重大文化出版资源、网络出版资源快速聚集,一批全国著名作者与集团进行深度合作,一系列新媒体业务正快速孵化,有的已经破茧而出,反响强烈。如立体打造漫画版“四大名著”。集团自主研发的学习型漫画《魔术笔记》数字版作为首批在iPad上线的中文读物,直接面向全球用户。

五年来,集团共出书两万余种,承担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56项,有30种优秀图书获得“国家三大奖”。在“走出去”上,集团已与世界30多个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版权输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在俄罗斯兴建的新时代印刷公司是全国唯一“走出去”的印刷企业,目前集团正增加投资进行扩产。最近又成功收购了拉脱维亚S&G印刷公司。

在安徽出版集团的“十二五”规划里,出版传媒主业位居七大重点板块之首。正如王亚非所言,出版集团只是利用了出版的资本,任何可以反哺主业的产业都可以考虑,但出版主业始终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创意产业更需务实

王亚非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这多少有些令人吃惊。但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在任何行业游刃有余,对企业的做大做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务实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曾有很多人试图总结安徽出版集团的成功,有人说是“胆子大,赶上了好时候”,有人说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凡此种种,并未揭示出真正的原因。王亚非公布了答案,那就是——务实。

王亚非认为,文化虽然是创意产业,但在社会中并不是孤立的,同样带有经济属性,因此,文化必须和经济接轨,做文化的人必须扎扎实实做自己的产品,符合社会大众要求,产生经济效益。他坦言,在成立一家新公司、涉足一个新行业、推行一个新改革之前,集团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么操作能不赔本”,考虑到风险来临时如何能“全身而退”,这就是务实。

由此,安徽出版集团在挺拔主业、资本运作、多元化经营等诸多表象下,还“潜伏”着同样的一个目的:培养一支务实的队伍。这个队伍里的人才具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理念,能够把创意变成现实,知道资源如何嫁接,会谋略策划……一言以蔽之,安徽出版集团在培养自己的操盘手。

为此,安徽出版集团实施了人才工程六大举措:高端人才引进与大规模招聘贤才并举,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举,深度挖掘与宽容锻炼并举,专业化使用与复合型培养并举,注重管理层人才与注重基层人才并举,关怀在职人才与关心离退休人才并举。一方面不拘一格引进集团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产生“鲶鱼效应”,对一些传统经营观念带来冲击,产生了一些新的思维和观念;另一方面大力培养使用员工,让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去挑担子,受磨砺,长才干,做到使用中培养,使用中提高,4年来选拔了近百人进入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了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作用。同时,集团还建立人才培训使用计划及机制,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王亚非看来,一个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真正负责的地方,就在于培养这样一只操盘手队伍。这样“将来无论谁来主阵,企业都会实现良性发展”。而如果整个出版业拥有这样一批人才库,整个行业的价值都将提升,资本扩张、产业链延伸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由此整个行业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也将加大。

放眼“十二五”,安徽出版集团志存高远: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外延扩张向集约型、质量型、内涵提升型根本转变;强化集团建设,成为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为实现出版强国做贡献。力争在“十二五”末,全集团实现“双两百亿”目标。“山是爬不到头的,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就是下坡的开始。因此,我们的企业要永远攀高峰,但是永远不能站在高峰上。我们做好了永远爬山的准备,安徽出版人也有这样的劲头。”王亚非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