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数字出版进入“屏”时代
翻译
报道时间:2010/11/19
作者:孙 珏
摘要:
■商报记者 孙 珏
11月16日,
以“加快数字出版转型、探索可行盈利模式”
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出版社
数字出版社长总编论坛在京召开。
40多家科技社社长、总编辑以
及数字出版部的负责人上百人参会。
资源碎片化、手机出版、
手持阅读器、专业数据库等词成为会议高频词汇。
2010年以来,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放缓,科技图书市场总体呈现下滑趋势,与此同时,互联网等新技术和阅读习惯的变化,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持续、深远的影响。面对市场下滑和新技术带来的双重挑战,科技社如何应对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成了众多科技社“大佬”汇聚一堂的最大动机。
科技出版委副主任、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季仲华在会上讲了个故事:“在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大家都想跑第一,但真正跑起来,信念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跑完全程。这就像我们做数字出版,现在已经起步,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止步一定没有希望。”
“屏时代”到来
在“电子书时代”的当下,出版社又开始寄希望于手机、iPad等大大小小的“屏”能给他们带来一个美丽新世界。人民邮电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路径上选择了“手机出版”。该社副社长姚彦兵坦言,切入的原因是他们暂时没有发现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数字出版存在有效的赢利模式,反而是“3G的正式商用”以及“离运营商最近”等优势使他们在“手机出版”身上看到了希望。姚彦兵发现手机出版与专业出版严肃、系统、深度、学习的特性截然不同,后者是实时、短小、休闲、娱乐的。从国内手机出版的走势分析,眼下75%的手机网民集中在19~30岁这个年龄阶段,将这拨人的阅读类型排序,小说在第一位、动漫第二位、教辅书第三位。人邮社基于旗下童趣出版公司的资源,准备从动漫着手进行尝试。姚彦兵打算依托今年9月推出的新杂志《尚漫》首先培养客户,继而打造资源聚集网站,借运营商诸如中国移动、iPad等平台发布内容资源,最后才是内容精粹化后的图书版本。不难看出,在整个链条中,图书俨然已变成了奢侈品消费,放在了最末端。
同样也跨入了“屏时代”的是人民军医出版社。该社自今年1月1日起,新出版的纸质图书已全部实现了与跨媒体图书的同步出版。目前,他们也转入手机出版和手持阅读器的开发中。在出版社已推出的14个类别约650个品种中,手机健康网站最受投资者的关注。
碎片化之后做什么?
细细观察与会者们的言论,“碎片化”无疑是一个高频词汇。有了海量的碎片化、条目化信息,加上采用多媒体交互的编辑出版技术,就可以极大地拓展数字出版的空间,很方便地实现“一种资源,反复使用,持续赢利”的目的。大家都看到了“碎片化”的好处,但出版社下一步准备具体做什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长杨西京的回答是:移动阅读。2009年轻工社开始尝试全媒体出版,今年又探索纸数互动(二维码技术应用在纸介质出版中运用)、移动阅读等出版形式。杨西京说,手机阅读增长很快,2010年中国手机阅读市场预测为30亿,2011年预计达到46亿,手机阅读比阅读器更便利。该社目前已经开发了一些手机阅读产品和iPad阅读产品。而备受业界瞩目的《瑞丽》网站也开始由单纯的广告盈利向其他盈利方式转变,但具体有哪些拓展,杨西京表示暂时保密。
在科技社“大佬”们看来,专业数据库也是碎片化之后,为行业服务的最佳路径。军医社建成的《中华医学资源核心数据库》即是举全社之力、与多家机构合作、历时多年倾心打造而成。军医社原社长齐学进说,虽然建设数据库费时费力,但一旦建成,就能多点收益,长期收益。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是2002年开始逐步涉足数字出版业务,该社医学类出版和销售占公司业务量70%以上,为专业人士提供服务成为他们盈利的关键所在。目前该社的世界医学书库已经上线,万种疾病诊疗系统网站正在研发阶段,传统中医工具书电子书也在制作之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此次带来了新的思路。用该社副总编辑杨祥的话说,他们在做两个转变: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向出版主业数字化升级;数字化增值服务商业模式向创新教学需求,创新建设机制,创新商业模式转变。杨祥说,出版社不可能替代高校去做教育模式的升级,但他们的产品又是基于教学需求的,因此,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创新教学需求,继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警惕“被技术化”
传统出版社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被数字化”,更多的是“被技术化”——技术开发商和平台运营商成为了数字出版的主导。杨西京觉得,这不太正常。传统出版社必须要有能够与外界对接的平台以及拥有电子书的生产技术,才能够发挥内容的效能,否则内容主体只能“被绑架”。出版社如果建立起自己的内部平台,就能快捷与网站和运营商的平台对接。快相对应地,轻工社已经建立了出版社网站、瑞丽网站,以及手机WAP网站,这些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出版、移动出版的发展。杨西京认为,“出版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好,而不是盲目地与运营商争平台,与技术开发商争技术。”
齐学进则提到另一个困惑:数字产品作为与传统出版完全不同的产品,其销售必须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方式来展示,适合其流通的渠道来销售。该社的跨媒体书、阅读卡曾与传统纸质书一起走向书店、摆上书架后,遭遇销售瓶颈,而这在移动运营商、医院和大学图书馆那里却大受欢迎。
也有不少出版社认为出版企业的构架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不一定要出版社整个转型,但一定要流程再造,或者由单独的部门来统筹运作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西安世图公司副主任任卫军称,出版社完全可以相应裁减非编辑人员,就像时代要关停一批印厂和书店一样,出版社必须在人员编制上有所动作。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透露了一个数字:争取在2020年之前,数字出版的产出值占到总出版物产值的25%~35%。目前,总署主导项目中,除了上海张江数字出版基地,今年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经批准,广东、陕西等省市的项目也在筹备中。“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重大工程正在推进中。政府在强足马力扶持数字出版产业。
与此同时,出版人也在热切期望政府在数字出版法规体系、准入制度、内容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上以及数字版权保护上尽快完善并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如果一切顺利,科技社或许将成为第一拨数字出版的收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