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1日~12日,第19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商报记者 蓝有林
12月11日~12日,第19届全国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近100家科技社的社长、总编辑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郭义强、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先后讲话,全面分析了转企改制后全国科技出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对科技出版工作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明年及“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出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思路和要求。
在会上,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作了题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专题讲座,中国版协副主席、中国版协科技委主任、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俸培宗总结了版协科技委2009年至2010年的工作,表示将全力为科技社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服务,并从“五个转变”和“五个坚持”这10个方面,对转变科技出版发展方式中要转什么、不转什么给出了明确解答。
与会者表示,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非常有必要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厘清行业发展规律,寻找科技出版社赖以发展的根本从而继续坚守;同样必要的是,在自上而下的转企改制、自下而上的民营力量壮大、自外而内的国外出版传媒机构的变相进入、由传统到数字的业外力量的渗透引发各方角逐背景下,科技社又该如何谋求科技出版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市场与技术的转型。为此,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季仲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黄一九、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胡国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毛文涛、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傅强、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苏青等,在会上分别就转企改制后如何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出版发展方式、加强重大项目、“走出去”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等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引发了与会者的热议。的确,从会议交流的经验看,尽管上述各家专业不同、规模各异、特色优势不一,但它们高速、持续发展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源于对观念、思路、体制、机制、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版协科技委名誉主任于国华对记者表示,浙江大学出版社等虽处地方,但其在重大出版工程和数字出版取得了很好成绩,2010年数字出版与服务的收入超过1000万元,无疑值得其他出版社学习和借鉴。(详见案例1、案例2)同时,年会还提供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以数字出版、转企改制为主题的书面交流材料,进一步说明转企改制和数字出版仍将是各科技出版社的工作重心,而品牌战略和重点工程将助推各社的转型发展。
法务工作也备受与会者的重视,中国版协科技委副主任、法律工作部主任、人民交通出版社社长杨文银刚刚讲完“新形势下科技社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等多位出版社负责人就前来讨教。杨文银介绍,一方面,图书、电子音像等传统领域的侵权盗版还未完全得到解决,新技术条件下的侵权盗版问题又凸显出来,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盗版活动、软件领域的侵权行为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转制后出版社还将面临新型劳动纠纷,以及产权未获法律确认给出版社资产安全带来法律风险。“出版社图片侵权案突现则是2010年版权领域的一个特别现象。”他说,除未经许可使用个人图片的普通案件外,最值得关注的是某些图片公司恶意维权案件。这些图片公司采用“钓鱼”的方式,首先在互联网上开通素材网站并公开允许下载,待形成一定使用规模后再来索取高额赔偿,他们维权时一般会依据掌握的大量出版社侵权图片中的一幅或几幅图片,结合法院判例向相关出版社索取高额赔偿。诉讼中,他们想方设法欲与出版社达成和解,一旦双方达成一幅图片的和解,这些公司就会以所谓合作的方式每年都让出版社购买其他图片,如拒绝购买,这些图片公司就会再次以图片侵权为由起诉出版社,逼出版社达成购买协议。
■经典案例
案例1
依托重大项目 推动转型发展
□傅强(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
近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和实施了《宋画全集》、“中国科技进展丛书”、《浙江文献集成》等重大出版工程和“基于高校学术资源库的数字出版和个性化服务系统”等重要研究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出版社品牌的提升,推动了出版社的整体工作。近三年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增长60%以上,先后承担“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国家科技出版基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重大项目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重要奖项,2009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首届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中被评为“全国一级图书出版单位”并获得“百佳”称号,并被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回顾浙大社这几年的发展,重大出版项目不仅对弘扬学术、传承文化,履行出版社的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出版社通过凝聚资源、创新机制、推动转型,实现品牌和实力的提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宋画全集》项目为例,浙大社编纂出版《宋画全集》旨在运用现代学术成果与科技手段,通过全面系统整理海内外存世宋画,并汇聚宋画研究的典型成果和鉴定意见,全面反映两宋绘画整体面貌,展示宋画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并为研究宋代艺术提供详备科学的基础性文献,这也是继《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之后又一次对宋代文化艺术大规模、专题性、高起点的整理出版,填补了宋画整理汇编的历史空白。《宋画全集》收编海内外的宋画精品1500多件,共8卷32册。由于该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而藏品极为珍贵且分散,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出版社依托浙大古代书画研究中心,聘请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资深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并以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切入点,先后获得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收藏机构的宋画授权;为获得高精度拍摄质量,浙大计算机学科开发了专门的自动摄影控制、拼接的设备和软件;在印刷出版过程首次开发使用大型座机摄影技术、10微米调频网出版技术、六色高保真套印技术,并在电子分色、制版、印刷、装帧等方面做了众多探索与创新,累计获得专利10余项,使得其资源质量、学术水准,制作水平和技术手段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目也获得了首届国家出版基金1000余万元的资助。
“中国科技进展丛书”是由中国科学家用英文写作,向国外系统介绍我国科学研究前沿成果的重点项目。为使该项目顺利地在海外推广,浙大社与德国施普林格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100万人民币设立基金用于项目日常运行,共同成立学术委员会进行选题指导,按照施普林格的标准和流程分工实施,浙大社负责组稿、编辑并在中国制作印刷,双方合作出版,并分别负责国内和海外的销售。该项目实施近三年已出书30余种,海外销售码洋人民币近千万元,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先后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总署“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首批“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2009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入选2008年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09年11月,该项目被四部委评为“2009~2010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与施普林格的国际合作提升了丛书对作者的吸引力,顺利开拓了海外学术市场,同时也提升了出版社内部管理水平,成为“借船出海”推动“走出去”的成功模式;同样,在《宋画全集》项目的运行中,出版社吸收民营资本数千万元成立工作室,由出版社掌握核心资源、关键技术和出版流程,民营工作室负责投资、日常运营和营销发行,探索了以项目为核心的民营资本合作模式。
2007年中旬,浙大社依据对“三网融合”发展态势及对个性化服务消费市场需求的判断,整合浙大有关学科力量,向浙江省科技厅提交《面向家庭的个性化数字出版服务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申请并被列为浙江省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版社研究了面向家庭的在线出版与个性化出版服务流程体系及服务模式并开发了应用示范系统,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个性化数字出版服务关键技术解决方案,解决了个性化数字出版服务所涉及的内容检索、订阅推送、多终端阅读、内容重组、版权保护等技术问题,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项,构建了支撑数字出版全流程的服务支撑体系,并形成了覆盖技术攻关、平台开发、资源整合与业务运营的团队与机制。2008年在上述项目的基础上,出版社获得浙大投资数百万元启动了“高校机构典藏和数字出版服务”的项目研究和开发,该项目试运行半年后,注册用户达到8万余人,每月IP有效访问量逾10万次以上,页面有效访问量逾100万次,并首批列入新闻出版业发展项目库。项目的技术积累直接促进了传统内容的数字化延伸,目前出版社的内容可以及时自动接入国内外主要内容运营商,近两年数字阅读年收益增长率均超过100%,2010年出版社数字出版与服务的收入超过1000万元,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移动阅读平台的收入和浏览量均居出版社和出版集团的第二位,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今年10月还将浙大社列入首批5个战略合作伙伴之一。项目的示范效应提高了出版社内部业务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决心,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案例2
内涵外延并举 打造“中高产”集群
□黄一九(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随着湖南出版集团的全面改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底由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向了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单位。改制以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加大了对各个下属出版社的调控,对各种资源实施了统一调度,在全集团各出版社品牌板块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重点搭建8大出版服务平台。其中与湖南科技社品牌和出版优势关联度非常大的有科普、观念性经管畅销书、职业教育等出版服务平台。为此,围绕这几大出版服务平台的搭建,湖南科技社在编辑资源、资金投入、营销渠道的拓展等都向这几大出版服务平台倾斜。具体的做法是:夯实医卫图书和科普图书两个核心品牌,着力打造了七条产品线,即医卫图书、科普图书、生活图书、“农家书屋”图书、经管类图书、职教及其他教育图书、工业技术图书。
科普图书方面,除了建立科普图书编辑事业部以外,具体在产品方面,打算继续做好“第一推动丛书”出版,并在大众科普、青少年科普读物的出版方面发力。最近几年,在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评选中,湖南科技社每年都有青少年科普读物名列其中。下一步将拓展出版资源,加大原创科普图书出版力度。
医卫图书方面,坚持了医学学术专著定位的高端化、实用技术类图书构建的差异化、本土选题资源挖掘的纵深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一理念形成了一系列重点图书产品项目。包括最近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冉氏释名本草》,以及品牌图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的滚动开发和改版,现在这套图书共有10种,其中有7种名列开卷医学图书排行前100名,成为了各级医院升级达标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以国家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出版社立足“农家书屋”平台,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及规模化经营等新情况,开发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生产规模大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选题,力推了一批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活、卫生保健、农村适用的工业技术、农村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物,去年圆满完成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健康农家》(DVD光盘)的出版。2008年,由湖南科技社牵头,发起组建了“地方科技出版社‘农家书屋’出版与发行联合体”,目前已有16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通过“联合体”共同出版与发行 “农家书屋”图书,该社“农家书屋”图书发行码洋也从2009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800多万元。
在经管图书出版方面,《世界是平的》的出版给湖南科技社在引进先进概念图书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最近出版的《世界又热又平又挤》、《不可思议的年代》,都是这个出版思路的延伸。除了引进经管类图书的高端产品系列外,出版社也加大了原创经管图书的开发力度,出版了《经济学300年》等原创精品图书。这类图书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为我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与此同时,为确保出版社经济效益持续、高效增长,打造湘科图书“中高产”集群,克服一般图书销售对某些超级畅销图书依存度过大的问题,出版社从2009年开始实行了准超书工程。每年策划25个左右有潜质的选题,纳入准超图书生产计划。对被列入准超图书的选题,将以各个方面力量来保障其如期高质量的出版,在选题及书稿打磨方面由社里专题研究,编辑力量由社里通盘调配,生产进度方面由社里全程监控,营销推广方面由社里整体协调,并要求发行量取得突破。被列入准超图书的选题,一般应于当年1~6月,最迟不超过7月底出版,以保证当年出版,当年见效。在准超书中发掘畅销书是出版社进行准超书工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今年9月出版的《不可思议的年代》,10月、11月两个月分别登上了畅销书非虚构类排行榜的第5和第7名。
近年来,湖南科技社还申请承担了多项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其中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健康农家》100集动漫情景科普系列剧(DVD)、《爱因斯坦全集(1~10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我们以严格的规章制度、高效的组织架构、高水平的作者资源配置充分保障了国家有关基金项目按质按时圆满完成。另外,出版社对总署制定的各种重大纪念日图书出版方面,也积极响应,出版了纪念建军八十周年重点图书《哈军工传》、《中国航空史(第二版)》,纪念改革开放30年重点图书《不会尘封的记忆——百姓生活30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重点图书《飞天梦》等。此外,出版社还提出“以我为主,借助外力,获得出版社能力快速扩张”的人力资源建设思路,加强了与各类民营机构合作,并从单纯的项目合作走向更加紧密的资本合作。如与长沙某文化公司合作引进日本手工制作类图书,在生活图书板块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每年策划近100种手工制作类图书选题,将提升出版社年销售码洋近千万元。
接下来,出版社还将思考包括如何依托集团公司人、财、物方面的优势,更好的整合资源,快速发展壮大自己的能力;如何在专业化方面做得更加精细,更好的找准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切合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