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传统书业未来是打通全产业链,还是坚守主业以不变应万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1/4 作者:金 霞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之2010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跨越”的构想,出版业任重而道远。坚守主业还是多元拓展的思考剪不断理还乱,坚信书业不会消亡和唱衰纸质出版的争论始终不曾停止。

延伸阅读

2010年4月《杜拉拉升职记》公映,这部改编自同名畅销书的电影两周内票房过亿,并且裹挟着话剧、电视剧、小说连播、有声读物在全国掀起了“杜拉拉”风潮。据出版方估算,“杜拉拉”创造的价值已达3亿,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国外,纸质词典的销售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牛津英文词典》不久前宣布,第三版将不再推出纸质版本。

业界

视点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表示,城市化的结果是文化消费会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因此,出版业总体上升的态势很明确,但传统出版单位能不能顺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不能调整好结构、转变好方式很重要。

大型出版集团的多元战略源于集团化运作的需求,而众多单体出版社将何去何从?以“杜拉拉”为代表的大众出版市场延伸产业链的机会似乎更多,但如果没有好的文本作为基础,后续产品的打造恐怕也是无源之水。相比之下,专业、教育类出版社又该如何应对?

人民交通出版社在起草“十二五”规划时,认真研究了其核心资源多元延伸的可能,如在地图出版领域,是否可直接生产或授权生产相关品牌的导航设备;如对汽车类图书,是否可以与驾校教练等高端培训相捆绑等等。总编辑韩敏表示,随着数字出版对纸质图书的冲击,大小出版集团的围攻,专业出版社的原有市场很有可能要萎缩,不去开拓创新的赢利点,光靠图书发行势必没法长期生存下去。

148家中央部委出版社改制无疑是2010年中国书业的一件大事,转制后的阵痛将在2011年有何表现?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龑认为,对于一批中小出版社,特别是新近改制的中央级出版社来说,改制后的市场压力会更大,尤其是做社科、学术类出版的,将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定要从观念和经营机制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中小社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最近包括中央编译社在内的20多家中央出版社酝酿联合起来,做一个社科学术类的发行中盘,这些中小出版社都是做高端学术小众和常销有品格的大众社科类图书的出版社,以现金出资形式联合创建的这个中盘公司严格按股份制公司运作,用3~5年的时间逐步扩大规模,争取能将社科学术类图书做到10个亿以上,在整个图书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以求得这些中小单体出版社在书业市场上与乙方的平等对话权。中小单体出版社只能靠联合起来拓展市场,坚守出版主业,才有出路,甚至可说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关于传统图书主业的命运,和龑的看法颇具代表性:“传统图书主业不仅能力挺5年、10年、20年,而且应该是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也不可能被替代。”他分析说,第一,即使是在多媒体融合已经领先一步的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有深厚的纸质书阅读需求,如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开辟出专门的展厅展示欧美国家设计的传统图书阅读的辅助器具,如躺在床上看书、在卫生间看书、在公交车上看书分别可以用的不同的书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传统图书的生命力。第二,阅读的主要功能在于愉悦身心,在于解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只是有学习思考或查阅资料等实用功能;同时从人的生理特点来讲,也不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屏幕阅读。第三,多媒体传播形式对传统出版的影响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并且对不同类型的出版板块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对受影响较大的大众板块中的各个亚板块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而对社科、学术、经典等严肃出版板块影响则更要弱得多,暂时不会有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狼”的确是来了,但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金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