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年高打“一二三四”
摘要:

商报讯(记者 田丽丽)“中国出版集团去年的业绩十分突出,各成员单位在原有基础上都迈出了新步伐。集团成立几年来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化学反应,发挥了出版业的‘旗帜’作用”。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蔡名照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对集团公司2010年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继续大胆探索创新,在改革道路上为出版界树立榜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充分肯定集团公司工作成绩,并对2011年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做主题报告,提出2011创新年“一二三四”的发展路线图。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在会议总结中,就如何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实现集团公司2011年创新发展作了部署。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副局长郭义强、刘建生,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出版局副巡视员纪存双,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宋晓红、王俊国、刘伯根、林弋,以及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直属单位和集团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面临着由单一的企业集团法人转变为上市主体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能否抓住机遇实现新的更大发展,能否在未来5年乃至10年更好地应对挑战、发展壮大,今年的工作都显得至关重要”。聂震宁强调说。为此,集团把2011年定位为创新年——“能不能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能不能为实现‘十二五’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意识、创新勇气、创新方式和创新成效”。
在充分总结分析“十一五”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公司的“十二五”蓝图已然清晰可见:通过5年的努力,真正成为引领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开拓海外市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成为主业突出、多元经营、人才汇聚、实力雄厚,具有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跨国跨地区,资产和销售收入双过百亿的国际一流出版传媒企业。
结合“十二五”蓝图,集团公司为2011年的发展制订了“一二三四”路线图——一即出版一大批好书,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出版项目,以此带动一大批精品力作的出版发行;二即完成二件大事,成立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制定并实施集团公司“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三即创新三个亮点,一是抓好数字出版,二是加大“走出去”步伐,三是开展多元化经营;四即抓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四项建设。(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围绕“一二三四”路线图,集团公司将实施一系列极富实操性与创新性的具体措施,全面开启集团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第一要务是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挺拔主业。调整优化出版结构,加大营销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探索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推进数字出版资源总库建设,建设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加快移动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中华字库”、“复合数字出版”、“电子书内容标准”等项目建设;开辟“走出去”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扩大国际出版的产品创新力和传播力,提高产品“走出去”质量,确保版权输出稳步增长,进一步扩大出版物出口总量,经营好已有海外网点,开辟新的更有文化传播能力的网点;推动战略重组和规模扩张,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积极参与中央部委单位出版社的战略重组,鼓励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建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积极打造影视作品及同步衍生产品,实现全媒体出版,成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2010年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发展年”,大发展为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年,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8%,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为这些数字做了生动注脚的是——主业优势不断扩大:《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中文简体版)》等一大批图书获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属6个单位的项目入选2010年国家出版基金,入选数量和资助总额为各出版集团第一。经营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执行《集团公司工作规则》,“畅销书推广计划”和“常销书推荐计划”有效提高了全集团的图书市场份额。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成效卓著: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为上市融资做好充分准备。战略重组、资本经营动作频仍:重组华文出版社,投资拍摄电视剧《决战南京》获得较好利润回报同时扩大了集团公司的影响力,对人民网的投资实现大幅增值,顺义物流基地、丰台文化产业总部基地等基础建设项目均有阶段性进展。数字出版有序推进:大佳网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大佳阅读器和“中版闪印王”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初步形成行业影响力。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提高:版权输出进一步扩大,建立日本中版东贩股份有限公司、英国欧若拉出版有限公司等4家合资出版发行实体,使集团公司海外实体总数达到29家……这些成绩,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十一五”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