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破冰后,汹涌交流还会远吗?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2/15 作者:


国内畅销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在当地举办的读者见面会很受追捧

2011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非洲国家之一,尤其是作为北非国家中最醒目的亮点,埃及以其古老的文明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国际上影响越来越大的开罗书展自然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出版业参与。

从某种意义上说,2011开罗书展既见证了历史,其本身也将成为历史,尤其是中埃两国出版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实际上成为两国图书出版交流的一场盛宴。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总署办公厅主任刘建国、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宋晓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吉林出版集团董事长周殿富、江西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周菊生、山东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王春阳、外研社总编辑蔡剑锋、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清华大学出版社长宗俊峰、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新疆人民出版社社长阿不都热合曼·艾白、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闫智红,以及承办方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吴江江等出版界相关人士,参加并见证了此次出版交流活动。

在埃及政局突变引起世界关注的大背景下,尽管局势危急,人们心中不免有一丝阴霾,开罗书展仍取得了具有破冰意义的成果。此次活动的组织主办方新闻出版总署、承办方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更是在非常局势下,积极落实书展各项活动安排,并且在充分保障代表团成员安全的前提下为中埃文化交流创造各项便利条件。尤其是此次前往参展的中国出版业同仁,与埃及翻译出版界的积极交流与沟通成效显著。(链接:1月18日1718期第7版《两大古文明的现代对话》,1月25日1720期第1版《开罗书展开锣 主宾国曝光亮点》)

■商报特派记者 邹昱琴

黄河水与尼罗河水的交融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当地时间1月26日举行的“中阿文学与出版论坛”上回顾并总结了中阿尤其是中埃之间的文化交流成果,他说:“2000多年以前,中国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伟大使者,他用毕生的精力,依靠简单的交通工具,跨越千山万水,打通了从中国向西远至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正是他,揭开了中阿文化交流的序幕,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从中获益良多。”

柳斌杰认为,中国的阿拉伯文学作品翻译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说,中阿两大民族都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进入21世纪,我们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中阿双方的共识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相互需求在增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符合双方人民的长久利益,意义深远、前景广阔,为此,我们都应该付出不懈的努力。

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主持了在当地时间1月29日举行的“2011开罗国际书展中国书展开幕式”。张福海表示,作为闻名于世的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埃及的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此次应邀而来书展的中国,更是带着真诚、热情和友谊而来,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两国间的出版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活动的进行,黄河与尼罗河一起见证了两大文明跨越时空的传承、创新、激情和梦想。柳斌杰署长和埃及国家图书总机构主席穆罕默德·萨伯尔·阿拉伯博士分别将装在两个瓶子里的黄河水和尼罗河水,汇注在象征安定和平的中国平安鼎中。张福海解释说,这一举动,象征着中华文明的黄河水,与象征着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水,正在缓缓地融为一体,流向未来,续写新的荣光。

别开生面的开幕式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与会人士的赞誉,也是对中阿尤其是中埃文化与出版交流的众多回顾与展望中的亮点之一。

悠长的历史可能成为丰饶的财富,也可能成为今天的负担,重要在于人们如何传承过去,继往开来。中埃双方参与开罗书展的与会人士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去的怀想与追忆之中,他们用种种实际行动,更多地为双方出版交流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规划。

面对面的有效沟通

柳斌杰署长于当地时间1月26日,在开罗举办的“中阿文学与出版论坛”上表示,该论坛对进一步深化中阿人文交流,促进双方在文化出版领域全面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埃、中阿出版交流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同时提议,为推动中阿出版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阿双方共同举办首届“中阿出版合作论坛”,就中阿文明对话与中阿文化出版交流与合作展开更加广泛的探讨,进一步推动包括中埃在内的中阿出版交流与合作。

柳斌杰在讲话中透露说,根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签署的《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合作备忘录》,在今后5年内,双方将各自翻译出版对方25种历史文学典籍。而中埃双方参与开罗书展的业界代表的发言与举动表明,同样的交流与合作,在民间的层面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参与现场交流的中埃双方作家阵容,均引起了热烈关注。中国作家余华的演说非常受欢迎。国内目前最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杨红樱在当地举办的读者见面会也很受追捧。青春畅销书作者江南是此次中方7个人的作者团里最年轻的,他发现他“比其他资深前辈小10岁以上”。他说:“写作是个巨大的空间,大家均在寻求自由的表达,这是年轻的、资深的、中国的、埃及的创作者们都有的一个精神追求,可以说这方面我们很相似、很相似。于是也就有了对话和交流的迫切需要。”

这种交流更多地表现在中埃两国出版业界的互动方面。中埃高层出版人圆桌会议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吴江江和埃及出版联盟主席默罕默德·拉希德联合主持的这次论坛,让两国业界重量级人物进行了一次面对面切磋,这堪称是两国出版史上第一次这样规模和层级的对话。论坛进行中间,现场就决定了两个重要的图书出版选题。业界认为,此次论坛意义重大且深远,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真正显示出其影响。

两国出版业的交流并没有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双方的合作一直在进行中。

尽管这期间埃及局势动荡,中埃两国出版界还是成功签署了一些具有开拓意义的合作协议。其中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黄河出版集团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

因埃及政局的变化,就合作是否能如常进行,记者对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阎智红进行采访,她告诉记者,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如常进行,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变化。

而重庆出版集团精心准备的30卷本“天方书库”中阿双语图书也与埃及方面合作成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陈建军告诉记者,从埃及回国后,一直与埃及合作方保持积极有效的沟通,至签约仪式举行时,联合出版合同中规定的中方的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埃及方面正就翻译文本进行最后确认,并对下一步的委托印制提出要求。据陈建军透露,埃及合作方对“重读中国”项目非常重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将“重读中国”列为2011年重点工作“向中国打开窗口”项目。由于埃方对此项目高度重视,为保证此批合作书的印制质量,埃方已经请求重庆社协助他们在中国内地联系印制,目前双方正讨论合作细节。待网络通讯顺畅,双方将再签定“委托印制”合同。

巨大的合作空间

然而,这些努力,只是中阿出版、尤其是中埃出版业更多合作交流的发端,这同时对双方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与合作空间。埃及方面对加强出版中国内容的图书发出了强烈的呼声,这也是来自该国的积极市场信号。在这方面,翻译家由于了解引进状况,他们的话更具有权威性。

作者及译者邵基·杰拉勒·穆罕默德称,中国著作的阿拉伯语翻译工作“仅从近20年才开始”。他认为,迫切需要制定一项埃中共同的合作计划,以更好地规划双方翻译事业的发展。他觉得可以合作编写阿拉伯和中国文学家、学者的辞典,同时还迫切需要签订双边文化协议以推动阿汉作品的互译。

这些观点中传达出来的信息引起了高度重视,也在埃及出版人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了证实。如前所述,即使在局势危急的情况下,中埃出版机构之间仍克服困难,签署了一系列涉及丰富题材的合作协议,更多的市场空间已经被大家看在眼里。像中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界权威仲跻昆教授主编的《阿拉伯文学通史》,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深入介绍和研究古今阿拉伯文学的文学史。虽然,预先安排的合作活动没能如常进行,可是不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还是埃及出版界都对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阿拉伯文学通史》(阿语版)的翻译出版,表示出不变的决心。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刘峰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关注埃及的局势,只要稳定下来,译林出版社会与埃及方面就翻译出版问题进行实质性的交流沟通。

外研社总编辑蔡剑峰在回国后接受本报采访时回顾了开罗书展中预示出来的各种市场机会。他认为,通过中阿出版圆桌会议交流以及一些其他渠道的交流情况,中国出版社特别对像外研社这种具备外语优势的出版社来讲,是具有较大的合作前景的。而这种文化出版合作的社会意义就更加不容置疑了。他说,只要有可能性项目,外研社肯定会积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