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重庆新华决胜“十二五”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3/22 作者:罗守兵


重庆书城人流如织 张 好/摄

■特约通讯员 罗守兵

2011年全国“两会”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书业改革发展迎来空前机遇。地处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的重庆新华书店集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之后第五个国家级中心城市;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专门讨论文化发展,做出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全市倡导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提出要把重庆建成“人均读书最多的城市之一”。重庆新华两大产业项目“十大书城”和“解放碑时尚文化城”均进入政府规划,列为重庆市“十二五”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十大文化产业基地项目。

跨入“十二五”,国有发行集团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在应对新的挑战、推动产业转型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记者近日从《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得到的答案是:资本+渠道+内容,借势借力,守土拓疆,全力冲刺“百亿”文化传媒集团。

做强渠道,搭建覆盖城乡的主流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平台

在重庆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重庆新华十大书城项目全面启动。根据立足重庆主城、覆盖区域中心的建设思路,规划在渝中、渝北、江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南岸等10个主要城区建设十大书城。

十大书城定位为以书城为核心的城市文化综合体,以经营图书、音像制品、文化用品为主,涵盖区域中心书城、文化商品集散地、农家书屋配供中心、青少年培训基地、影视体验中心等文化功能,集文化消费、文化欣赏、文化交流等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文化消费的“集散地”和文化新地标。届时,重庆新华的卖场规模突破32万㎡,整个业态布局、产品结构、经营效益都将发生质的飞跃。据测算,重庆新华十大书城卖场总面积约20万㎡,总投资约18亿元,2011年落实项目选址和具体地块,完成规划设计,江北书城、渝北书城开工建设,“十二五”末全面完成。

在全力建设十大书城的基础上,该集团还将在其余区县规划建设区县中心书城和乡镇、社区连锁网点,不断改善区县图书卖场软硬件条件,推动区县图书发行提档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图书发行主业实现两个“翻两番”:在2010年基础上,连锁卖场面积翻两番,达到32万㎡;销售收入翻两番,达到43亿元。“通过以十大书城为支撑的发行网络建设,重庆新华将搭建覆盖重庆城乡的主流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平台,增强区域分销市场的主导力和控制力”。重庆新华掌门人肖陵如是说。

拓展内容,寻求多元盈利模式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电子阅读器、网络书店等对实体书店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书业在夹缝中生存,经营模式亟待转型。2010年,重庆新华包括重庆书城在内的15个图书卖场单独核算实现盈利,让他们尝到了卖场经营转型的甜头。其基本考量是:全面引入“大文化”经营理念,深度开发新华卖场品牌价值,盘活卖场资源,提高经济坪效,从“经营图书卖场”向“经营文化渠道”转型,为读者和顾客提供立体式、多层次消费体验。

2010年,重庆新华287家连锁网点共实现销售45,824万元,其中纯图书仅占比一半,电教产品、文化用品、现代办公用品等多元产品销售势头看好。以重庆书城为例,2010年实现销售1.64亿元,其中纯图书7200万元,占总销售的43.9%;一般音像1750万元,占总销售的10.7%;电教产品、文化用品、现代办公用品等多元产品销售额几乎占到书城总销售的半壁江山。其“办公伙伴”文化用品卖场经过几年的打磨,业已成为重庆渝中半岛文化用品销售的绝对主导。借助书城的品牌效应、人脉资源,他们还大力推销取书卡,锁定读者群,提高营业额,去年仅取书卡就销售7160万元。

肖陵董事长表示,集团下一步的解放碑时尚文化城和十大书城项目,也将走“书城+文化百货+文化体验+文化培训”的“大文化”经营模式,既要卖书,更要经营相关文化产品,联动开发文化交流、文化培训、影视体验等文化高关联度、高互动性、高收益率的商品和项目,形成突出的品牌、服务、规模、人气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扩张。

重庆新华还将改造升级网上书店系统,借助连锁销售平台,完善网上商品展示、网上销售管理、用户订单处理、书卡全市结算等功能,丰富业务模式和类型,实现网上书店与网下连锁网点的良性互动和无缝衔接,提高出版物和文化商品在线交易、用户服务的效率,拓展主业增长点。

借力资本,强力助推产业升级

实现渠道裂变、产业转型,需要强有力的资本支持。“十二五”时期,重庆新华将采取政府扶持、上市融资、项目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经营业务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用足、用活国家给予文化产业的信用评级、融资渠道、利息补贴、税收减免等相关资金扶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争取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进股改上市,通过上市融资及上市后公开增发、定向增发,获得主业转型、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争取股份公司早日挂牌,确保重庆新华传媒顺利进入首发上市的辅导期。再者,与北大青鸟集团合资成立了项目公司,联手打造解放碑时尚文化城,与重庆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合作建设大书城,实现互利双赢。而兴业银行向重庆新华授信3亿元发行企业债券的工作也已展开。

“到2015年末,建成长江上游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百亿’文化传媒集团,努力实现三个‘翻两番’:在2010年基础上,资产规模翻两番,达到100亿元;销售规模翻两番,达到60亿元;实现税利总额翻两番,达到3.7亿元”。重庆新华人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