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打造卖场常态化品牌营销活动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4/15 作者:倪 成


安徽图书城经理刘政屏很早就想效仿“深圳晚八点”活动,在安徽图书城举办类似的读书沙龙,来充实夏季晚间7~8点生意清淡的卖场。在当地媒体《新安晚报》的支持与帮助下,活动在2010年8月底顺利开展,很快在当地取得了极大反响。

■商报记者 倪 成

2010年8月28日,安徽图书城联合《新安晚报》开办的“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第一期活动正式在安徽图书城一层大厅举行。首期活动邀请的嘉宾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新书《1Q84》的中文译者施小炜。据刘政屏介绍,挑选他作为首期嘉宾的原因主要有3点:首先,当时《1Q84》销售火爆,对读者影响大,有一定的宣传价值;其次,施小炜自2009年接手翻译村上春树作品后,开始广受媒体关注;第三,施小炜是合肥人,也是《新安晚报》副刊的作者,适逢他回合肥,机缘巧合,便成了读书沙龙的首期嘉宾。在活动现场,他大谈自己眼中的《1Q84》,观点吸引了现场的很多读者,虽是首次举办这一沙龙但大获成功。“为了避免首期沙龙出现意外,《新安晚报》还提前请了一位日本文学迷采访了施小炜,这样对于后期的《新安晚报》报道来说,内容更有份量,也更能吸引读者关注。”刘政屏强调道。活动后《新安晚报》大幅的持续报道带来了较大的后续影响;同时,书城在活动结束后,也将相关图书集中展示,进行后续宣传销售。

此后,一大批作家相继做客安徽图书城的周末七点档,依托《新安晚报》的影响力,很快这档节目成为当地一项有着较大影响力的读书活动,在因故未能开展活动的周末,书城还会接到不少读者的电话询问,也有一些当地作家主动打来电话,要求参与。为什么此项活动能够在短期内取得如此成效呢?

当地重点媒体的强力支持 《新安晚报》是安徽省最大的都市报,面向全省发行,具有较强的宣传能力;其在活动结束后的次周一对活动的整版报道,将活动效果放大,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了解这一活动。同时,其副刊部拥有众多作者资源,是书城作者资源的有益补充,媒体的强势介入,也能引起嘉宾的关注,更有利于活动嘉宾的邀请。

在书城最好的位置做活动 每次活动时,安徽图书城都将一楼的中心展台向后推移,以挪出最大的位置来进行活动。“在书城最好的位置做活动。”活动场地正对着临街的图书城大门,现场读者或坐或站,能够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同时,为保证活动效果,图书城在活动开展前,通过报纸、店堂海报、店外大屏幕、博客、网站等不同渠道将活动信息对外发布,广而告之。用刘政屏的话来说:安徽图书城就想将这项活动做成品牌,打品牌、做团队,保证活动长久进行。“合肥不缺文化氛围,读书沙龙在合肥也是有历史的,但以往都是读书节期间才做,并不能常态化,我们想打造一项经常性的固定读书活动。”

更多关注本地作家 江觉迟、闫红、胡迟、张远帆、黄复彩……等等,这些安徽本地作家,以及与合肥相关的一些著名人物如施晓祎、王丽萍等,虽然他们知名度与影响力不及做客的孙云晓等名家,但这些本地作家在当地的号召力并不比名家差,他们的每次出场都给沙龙与卖场带来了很高的人气,能够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更多关注本地作家作品,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也是安徽图书城目前店面营销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沙龙对这些作家进行宣传,也能够带动相关图书的销售,可以一举多得。

加入读者互动环节,吸引更多读者注意 为吸引人气,同时也为了鼓励读者参与,安徽图书城在每场活动中都拿出了小礼品,鼓励读者向嘉宾提问,同时也有一些作家会自己提供奖品,这更加吸引读者的兴趣。安徽本土乡土水墨画家吕士民做客读书沙龙时,特意画好了6幅小作品现场赠送读者。“赠画时,读者都挤爆了,画家赠画,并不是我们一开始的构思,但后来却成了新安读书沙龙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后来做客的几位嘉宾都献出了自己的墨宝。”刘政屏介绍说。

对于“周末七点档”带来的影响,刘政屏是这样总结的:首先,扩大了安徽图书城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与口碑,活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这从众多的忠实粉丝数量上,可见一斑。其次,增加了人气,扩大的销售。“很多读者来书店,不仅仅是来参加活动的,很多都会顺道买点书,像上次著名编剧王丽萍来书店做讲座,她先生陪她过来,就一下购买了数百元的图书,这无形中也扩大了图书销售。”第三,对众多本地作家的宣传,也扩大了这些作家在本地读者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