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人事主管谈招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5/6 作者:钱秀中


■商报记者 钱秀中

最近,记者MSN和QQ上的签名很是热闹。一位出版公司负责人的签名长期挂着“招聘靠谱主编副主编”。还有一位出版社市场营销部主管的签名则改成了:“招聘网络编辑、市场营销、美编等多个岗位,欢迎推荐人才。”甚至有一名出版公司朋友找到记者,让给推荐几名策划编辑,并再三嘱咐:“最好是性格沉稳一点的。”很多出版社在招聘时都会采用这种在圈内朋友互相推荐介绍的方式,不仅成本低,也容易招到有经验的人。

得知我们最近在做人情报告这一选题之后,一位出版社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叹起了苦经。她说招聘最大的烦恼不是招不来人,而人招来了,却发现不合适。“出版社效益好,稳定。很多人来了就不愿意走。一个单位里总是有一些这样的人,没能发挥出太大作用,考核也没有通过。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领导也不会轻易让他走人,所以就这么耗着。倒不是说这些人不好,而是说他们并不适合这个岗位。这些人当初也是通过了层层笔试、面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他并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毕竟人身上的很多有些东西,通过10分钟面试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出版机构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对于招聘有着什么样的感悟和烦恼?他们对于应聘者又有着哪些建议呢?

先培养实习生 再参加集团笔试

■蒋 王景(江苏美术出版社办公室)

现在我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各个出版社招聘都是由集团统一组织。集团的招聘渠道比我们健全,招聘的费用也由集团一力承担。集团会把全部的岗位招聘信息通过招聘网站、报纸发布。然后再从应聘者中挑选出符合硬性条件的,由集团统一组织考试。笔试考卷由集团考试中心出题。我们的试卷和公务员考试试卷有些相像,主要考察应聘者综合的知识水平,不太考专业知识。一名应聘者只能报考一个岗位。笔试之后,每个岗位一般有5、6个人同时竞争。然后,集团下各单位派6名考官,集团再派1人,各单位组织面试。

平时,我们会在在校生中间物色一些人在社里实习。我们是美术类出版社,最近几年在美术编辑方面招得比较多一些,主要在艺术院校以及各大院校的艺术专业找实习生,例如南京艺术学院、西安美院、清华美院、南京大学美术系等。我们也会找一些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如果实习生比较优秀,我们会让他去参加集团考试,通过后就可以留在社里工作了。这样留下来的人比较知根知底,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看重求职者的反应能力和职业眼光

■程旭毅(浙江古籍出版社办公室)

我们最近一次招聘是2010年12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织的人力资源招聘考试。近年来,我们基本每年会组织2次招聘活动,都是在每年4~5月份和11~12月份。每次有300~400人左右报名应聘。因为我们招聘岗位要求和专业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招聘公告一般都发布在一些知名高校就业网站、浙江人才网、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以及本单位、集团网站上。从近几年的招聘效果来看,我本人比较偏好通过各知名高校就业网站发布,这样招聘回来的人员层次较高,资格预审较省力。我们通过有效性、符合性资格预审、笔试、面试以及综合考评后先确定录用候选人,经体检合格后再正式办理录用手续。在面试过程中,我们提的主要是与岗位相关的问题。例如编辑工作非常讲求协作配合,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你认为一本理想的书应该有哪些特点等。

我觉得应聘者首先应注意的是仪表举止、诚信态度;其次要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敏锐的职业眼光,至少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我个人对目前的一些人力资源测评工具是比较有兴趣的,如果在工作中碰到类似问题需要的话我会去了解和学习。招聘前期准备比较琐碎,如应聘者遴选、资格审查、考场的落实和布置等,因时间跨越较长,精力牵扯较多。但如能招到有用的人才,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很多应聘者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

■古宏伟(黄山书社办公室)

我们每年在5月份招聘。去年5月我们就举行了一次招聘。每次招聘,大约会有200人左右来报名。我们主要通过安徽主流报纸刊登招聘广告,并通过人才招聘网站发布信息,同时我们也有直接面向高校的专场招聘会。我感觉,招聘网站和报纸招聘相结合效果不错。我比较偏好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如新安人才网,和51job等。我们会先对应聘者进行笔试,筛选一部分人进入面试。面试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我介绍;你为什么想来出版社工作;你对未来5年的职业规划;你觉得怎么做好一个编辑/营销/财务人员等;你期望什么样的薪资水平等。

为了能够给出版社招聘更适合的人才,我接触过一些人力资源的测评工具,但暂时未采用。目前来看,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全面综合地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而在与应聘者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应聘者对出版业缺乏了解,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缺乏进入出版业的目的性。如果应聘者想要通过面试和笔试,进入出版业,首先要提前搜集出版业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自己心里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要盲目;同时制订自己的初步的职业规划;最后要有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耐受素质。

最中意灵活而稳重的员工

■周元君(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我们最近的一次招聘是2010年9月份,有4名员工入职。这是为了凤凰卫视台庆十五周年而招聘进来的员工。由于我部门隶属凤凰卫视,有严格的编制计划,所以招聘也不像文化公司那么随意。

我们主要是招聘编辑,一般会有近百人报名。我们主要通过凤凰网读书频道,豆瓣网的各个招聘小组以及凤凰书品的小站小组,新浪博客发布招聘信息。同时我们还通过圈内人员的推荐介绍挑选一部分应聘者。出版编辑行业总得来说形成了这样一个圈子,有招聘计划的话,在圈内传得是比较快的,招到的人也比较合适。通过豆瓣了解我们招聘信息后发简历的人虽然最多,但大多并不合适。

我们没有正式的笔试环节。为了考验编辑的文字功底,我们一般会拿出一篇文章让应试者按照成书要求编辑,三天之后发到我们的邮箱。如应聘者简历初步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会打电话给应聘者约定时间面试。进入面试后,我们会问应聘者为什么辞职,为什么到凤凰面试,薪金要求,性格如何,平时有什么爱好,喜欢读什么种类的书等。面试采用的是随意的聊天形式。面试中,我们会交给应聘者一篇文稿,让应聘者进行编辑。符合要求的话,就可以来上班了。

招聘者最大烦恼应该就是招来的人不适应工作。策划编辑很特殊,需要同时具备较好的策划和编辑能力。而策划能力要求人灵活多变,编辑过程又要求人稳重耐心。同时具备这两项能力的人实在不多。

微博招聘效果一般

■金芳(北京千喜鹤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公司的营销策划部门负责人,我一般也要参与部门人员的招聘。每年春季我们都会举行招聘,因为春季是图书行业人员变动较大的季节。每次招聘一般都会有20人左右报名。我们首先会考虑身边比较熟悉的同行业人士,并在行业内QQ群、以及豆瓣网发布招聘信息。今年我们也尝试了一下新兴的微博招聘,但感觉效果没有上述三者好。

我们招聘的是营销策划人员,而营销策划考察内容较为灵活,再加上部门新创,所以还没有采用笔试试卷。我了解到现在有一些人力资源测评工具,但是现在还未采用,不过我会考虑去学习。我们比较注意面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我觉得应聘者应该放平心态,不要急于在面试和工作中获得认同。总体来说,我觉得招聘的最大烦恼是整个出版行业式微,招到优秀的人才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