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悬索桥李”在德国土木界声名鹊起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5/10 作者:刘 睿


○刘 睿

来同济工作三载有余,素闻李国豪先生大名,却不知其何许人,今日有幸拜读程国政老师所著《桥梁大师李国豪》一书,深为震撼,其生平事迹令我肃然起敬。拜读这本书,我看到的是李国豪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大师亦不例外。出身客家的李国豪幼年时家境贫寒,险些辍学,但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惧困难的信念他走上求学之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偶然机会他留学德国,并迅速以“悬索桥李”在德国土木界声名鹊起。然而在异国他乡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没有留住李国豪的归国心,他毅然选择了回到当时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坚信,正如那首德国民谣唱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将逝往,寒冬腊月之后,又是明媚春光。”

全书通读下来,我觉得作者并不拘泥于用简单的文字或形容词来赞美李国豪先生,而是通过事实与案例叙述李国豪的生平,让读者自己来感受大师的风采。在讲到李国豪身处囹圄还克服种种困难研究大桥晃动原因的时候,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没有条件的隔离室做科学研究的艰难,写及此处,作者只用了一句简单的话,“在练习薄的首页,李国豪写下‘献给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20周年国庆’一行字”,让我们顿时感受到李国豪先生在经历屈辱和磨难时,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单凭隔离室中做理论研究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李国豪先生的睿智和为科学而忘我的精神,作者随后描写了一段他在解除隔离后做试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过程。“在阶级斗争仍然很激烈的1970年,接受劳动改造的李国豪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和条件,没有材料,他买来废弃的赛璐珞计算尺,自己烧水制作模型,缝纫机、乒乓球网、发卡、大头针……家里所有能派上用场的物件都被利用上了……”同样是没有任何形容词,却能轻易地引起了读者心里的共鸣。

作者还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去表现李国豪先生的远见卓识。在谈到唐山大地震后,他带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同仁们全面开始桥梁抗震研究时,引用了范立础院士的一句话:“如果不是李校长的远见卓识,就没有中国桥梁抗震研究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随后作者列举了李国豪带领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同仁参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虎门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更深入地从专业的角度体现了他在中国桥梁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与其说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这是一本励志图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斯人已去,其风长存。桥梁大师李国豪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深切缅怀的同时,更应该沿着大师的脚步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