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王亚非:职业操盘手的“微”“博”人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6/24 作者:


西藏生死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39.80 元 京东价:27.40元

■商报记者 金 霞

出版圈里玩微博的人不少,但王亚非绝对算得上这个圈子里的“微博达人”:从2010年7月14日开微博,不到一年时间,粉丝已达66.7万多,人气之高,让不少娱乐明星也甘拜下风;发微博2360多条,日均6~7条,从生活感悟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从书业动向到国内外经济文化热点,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职业操盘手有激情、在状态的“微”“博”人生。

骨子里的创新思维和激情状态

微博是一面镜子,能看到身边风景,看到历史风云,看到未来幻想,最主要是能看到自己的轨迹。

——2011年4月10日微博

2011年2月9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晚上21:11,王亚非发了一条微博:“新的一年,特向各位员工请教:今年应该主要抓什么?今年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集团和公司做什么?怎样才能获取更多出版资源?你有什么值得推荐的选题?你觉得怎样才能提高幸福感?你有怎样的理想,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时隔三分钟,又更新了一条:“新的一年,特向大家请教:如何提高集团产业运作能力?如何提高出版主业品牌效果?如何创新数字出版技术和商业经营模式?如何建立主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有什么投资信息和合作项目推荐吗?”

到第二天早上,这两条问计于员工和业界的微博,就引来“围观”者百余条评论——有的力赞“时代出版领导真给力!”有的逐条发表看法。王亚非认真回应说,“感谢各位赐教,很受启发,已全部整理出来,将针对所提建议讨论,尽力去做”。

于王亚非而言,把每天的所听所看所感随手发在微博上,已经成为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举动。采访中记者以“微博控”来称呼王亚非,他笑答:“谈不上‘控’,只不过把候机、乘车这些垃圾时间都利用起来了。”

在记者看来,“玩微博”不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是王亚非骨子里创新思维和激情状态的一个缩影。

他的微博是心灵鸡汤,自我反省,对员工励志,如“如何克服‘忙茫盲’?关键在于忙得有头绪、有节奏、有健康,有情趣”。他的微博是行业信息发布站,如“今天中国出版协会换届……此届协会要切实做点维权的实事”。他的微博是时代出版的图书和项目的营销利器,如“安徽少儿社已开发互动阅读平台,时代漫游公司也大量合作开发互动阅读产品,望有志者驾浮云骑神马都来给力!”他的微博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传达通道,如“公司要多设计培育创业平台,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员工有发挥做主的平台,这样最能把人留住”。“请市场星报好好研究,如何做到不雷同、有特色?从速,下功夫。”他的微博还是让外界了解出版乃至文化产业的平台,作为出版界的人大代表,他利用微博搜集“民声”,紧紧围绕“文化民生”参政议政出实招,如建议图书进入“家电下乡”工程、建立中小文化企业风险投资基金等。

随着集团工作转入正轨,“工作狂”王亚非的微博上多了些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的照片,以及“采尽姹紫万千色,走遍青山不知累”的信笔抒怀。今年“五四”青年节,王亚非激励全集团年轻人“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还顺手写下“五四体”——“哈哈哈哈哈,嘿嘿嘿嘿”!让人忍俊不禁,一个真实、率性的老总跃然“博”上。

把集团搞好就是大事

对我来说什么是大事?把集团搞好就是大事,其他都在这之下。集团搞不好就要出大事,如何对得起员工?做到像总理说的“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以上是做企业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和努力方向。

——2011年3月15日微博

和很多77级大学生一样,王亚非的身上贴着“勤奋、能吃苦、敢为天下先”的标签。2005年10月,他从安徽省商务厅“空降”到安徽出版集团,那时一定鲜有人想到,几年之后,他带领团队“跳出出版做出版”,重塑了“安徽出版”在业内乃至业外的影响力——第一家出版主业真正整体上市企业,第一家发行银行债券的文化企业,第一家走出国门兴办印刷厂的企业,第一个拥有保税仓库的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版权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 ……

有熟悉王亚非的人说他“干外经贸时,看到什么都想怎么出口出去;现在干出版,看到什么都想出版出来”。把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的王亚非坦言:“这是职业本能。干什么就要钻什么,用心是做成事的根本。”

今年3月初王亚非来京参加两会,会间代表们参观国家博物馆展览《复兴之路》,他又发现了商机:“新国博藏品很多,我们拟谈合作,整理出版一批文化价值高的系列图书。”3月10日在微博上透露的这个想法,5月31日就变成了现实——时代出版与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手笔投入打造“纸上国博”。王亚非的“嗅觉”之敏锐,时代出版的项目运作效率之高,着实体现了“用心”二字。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周末到红色景区旅游,他在微博上感叹“其实这也是很好的出版资源,只是不要传统思维,要有特殊策划”;和大学同学聚会,谈及外语教学和培训的市场乱象,他马上想到让时代出版公司旗下教育社拟建中学生留学标准培训系统;与国家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吃饭,就注意到对方重点支持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走出去”的政策,为集团争取印机及传媒技术装备进口的优惠利率……

王亚非常说,“企业有三大任务,一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为员工创造幸福,三是为股东创造回报,但往往重视了两头忽视了中间。幸福感是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不是一句时髦口号,要花功夫真正做点让员工开心的事,即有期待、有关怀、收入好”。

员工的幸福感也是王亚非微博中的高频词——“集团效益好就要配几部豪华车?我认为没必要,每分钱挣得都不容易,比富比排场对企业是致命的,我们力争比员工的幸福感”。“公司建立关爱基金今天落实了,用于资助家庭特困职工,希望集团管理层每月捐助,积少成多”;员工有要求也可以直接通过微博反映——一个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的员工在微博上抱怨待遇不公,王亚非要求相关负责人及时了解改进;公司电子音像社请他帮助推广彩铃业务,他欣然应允,称“要办好员工交办的事才称职”……

王亚非对自己却很“抠”,“出差住酒店,高价早饭太浪费奢侈,不含早餐房价要便宜很多”,在他的微博里,各种味美价廉的路边小吃,如蒙城烧饼、高庄馒头、鸭血粉丝、羊汤、老油条、韭菜水饺等等,都是他的最爱。

一年干五年,五年想十年

企业就像一列前进的火车,企业领导人要做个优秀司机拉着火车不停地向前,不管风吹雨打冰雪暴日,只能向前,不能停下,要始终保持动力,这是责任和义务。企业领导人更要像船长,在生死关头,任何人都可离船,而船长不能弃船,必须与船共存亡,这是船长精神。——2011年4月11日微博

“在企业和个人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重要?如能争取‘被’,就是机会,就是锻炼成长,如被安排承办某项目,被要求参加某活动,被邀请参加某会议……”这几年,集团和王亚非“被”的时候越来越多,于是“被”出了市场,“被”出了机会,“被”出了效益,“被”出了品牌。

多年浸淫商贸,王亚非的身上的“商”味很浓,反对清谈高论,坚持务实做事。集团2010年审计结果出炉后,王亚非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记录在案”——“收入70亿,利润近5亿,这表明包括时代出版在内的投入整合开发的积累都开始回报了,今后会更好!我们不做那些昙花一现的泡沫项目,对股东、对企业、对员工才能长远负责。”

5年来,王亚非把“做强主业做大产业,产业成就主业”的战略实施得行云流水,让“资本转起来,资源活起来”,安徽出版集团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发展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稳。一是产业大了——下属单位从14家发展到28家,涉及出版、传媒、动漫、国际文化贸易、文化地产、旅游、酒店、金融等;二是主业强了——集团出书两万余种,承担国家重大出版工程56项,30多种优秀图书荣获“国家三大奖”,与世界30多个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版权输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实力增了——“十一五”累计销售收入214亿元,年增长54%。按目前集团持有的各类股权市值计算,总资产已过110亿元,净资产87亿元。相当于再造了4个安徽出版集团。

一年干五年,五年想十年。总结集团成立至今最大的收获,王亚非认为,是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市场的大开拓、效益的大提高、人才的大发展和竞争力的大提升,而“未来五年,才是集团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要推动文化资本化、资本文化化,文化科技化、科技文化化,重点抓国际化、资本化、科技化,注重内涵提升、资本提升、产业提升”。

很多员工对集团组建之初的“头脑风暴”记忆犹新——“洗脑”转变了观念,让大家学会了如何在商海中游泳,在市场上淘金。今年5月下旬,为了新一个五年发展蓝图,集团新一轮“头脑风暴”来得更加猛烈。王亚非直言,“五年业绩不代表未来发展就一帆风顺,要想‘力挽骄阳’,必须进一步抓观念创新,抓经营管理,抓执行力,抓制度建设,抓核心产品,抓资源聚集,抓人才使用,抓品牌建设”。

5年企业靠领导人格魅力,10年企业靠制度管理,50年企业靠文化建设。王亚非深知队伍及价值观的重要性,如今,他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操盘手素质,传递给了更多的操盘手,“鲶鱼效应”日显,引领“出版皖军”更加激情更多创新,打造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