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集团一盘棋的战略布局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7/1 作者:


■张贤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业务部主任)

图书产品线建设,可以集约集团公司优势出版资源、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形成强势品牌效应。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早在2007年的图书产品线建设会议上即提出了“12+3”条产品线建设的思路:即工具书、文学、英语、音乐、人文社科、古籍、美术、少儿、生活、教辅、经管和科技12条具有优势产品线,以及外向型图书、农村读物和教材3条创新图书产品线。

随着图书市场及集团内部各单位具体情况的不断变化,2009年图书出版工作会议上,集团从5个方面对产品线进行了微调:一级产品线由2007年的15条调整为现在的13条;教材和教辅2条产品线合为“教材教辅”产品线;“农村读物”暂时去掉,不作为产品线;“经管”产品线暂时调整为“学术文化”的“子产品线”;“科技人文”更名为“科技文化”。在13条一级产品线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31条子产品线(二级),以及15条有成长性产品线(三级)的集团的产品线布局。

具体分析各级产品线:一级产品线基本代表了集团整体出版结构,传统意义上称为“板块”,多条产品线共同构成“结构性的竞争力”;从一级产品线到到二、三级产品线,体现为由整体市场到局域市场,二、三级产品线是一级的重点支撑;子产品线(二级)是出版社巩固、发展的重点产品线,目标在于巩固优势、进一步争取全国市场份额;成长性子产品线(三级)的市场份额相对不足,但是本单位具备一定优势,且成长性看好的重点产品线,目标在于发挥潜力。

集团产品线由旗下各出版社分别承建,有些属于某一家单独承建,有些则由多家社分别承建、共同构成。集团并不要求一家社拘泥于某一条产品线,但鼓励“术业有专攻”,精到极致;多家分别承建者,也属于百舸争流,一旦某家占据全国前三甚至第一的位置,多家联合将变成一家承建。

集团公司搞产品线建设,是从“全集团一盘棋”出发,从各单位优势品牌出发,发动集团公司上下的力量,通过自我清理和建设,更加科学地布局和经营。不论是在出版社还是在出版集团,图书产品线的建设都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其间不仅涉及编辑部门间、出版单位间管理界限的打破,还涉及资源的集约、渠道的共享、总体的协调、工程的监管、诸元的协调、决策的出台等诸多事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集团采取打破边界限制,采取集团运作的模式。不仅出版单位之间,编辑部门、发行部门之间也要模糊边界、全面合作,以图书产品线为中心,在“大集团观”的支配下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