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11上海书展最值得期待的七大作家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8/12 作者:陆 一


文化品位高,文化氛围浓,是上海书展的突出特点。与重量级的新书相遇,与名人面对面交流,是读者在书展上最期盼的事。2011上海书展依旧名家云集、墨香四溢、星光璀璨。各路名家名人纷至沓来,为上海书展增添闪亮的一笔。

■商报记者 陆 一

勒·克莱齐奥

法国著名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是继巴尔加斯·略萨之后,今年第二位访问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1上海书展首次举办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勒·克莱齐奥将作为重要嘉宾出席。

勒·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这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用近半个世纪的书写在当代法语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奠定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和99网上商城已联合推出“勒·克莱齐奥作品系列”9种,分别是:《乌拉尼亚》、《饥饿间奏曲》、《飙车》、《巨人》、《看不见的大陆》、《流浪的星星》、《沙漠》、《燃烧的心》、《奥尼恰》,即将推出《非洲人》、《寻金者》、《弗里达传》、《墨西哥之梦》4部作品。

受上海书展组委会邀请,勒·克莱齐奥将在上海书展开幕式上发言,并于8月18日为“上海国际文学周”带来题为“都市中的作家”主题演讲。8月17日上午,这位目光深邃的法国作家将在书展现场举行签名售书仪式,读者们可以近距离感受文学大师的睿智与魅力。8月17日下午,勒·克莱齐奥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一楼,出席题为“一个作家的历险”朗诵暨文学交流会,和中国作家毕飞宇、翻译家许钧及中国读者们畅谈创作与文学。

科尔姆·托宾

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是当今文坛非常重要的一位爱尔兰作家。他的创作涵盖小说、非虚构类作品、文学评论以及剧作,曾在斯坦福、普林斯顿、纽约等多所大学教授英语文学与创意写作。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等非虚构作品,并主编《企鹅版爱尔兰小说选》。以虚构笔法描写文学大师亨利·詹姆斯人生片段的《大师》是他迄今最著名的作品,获得2006年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洛杉矶时报》年度小说奖等奖项。《黑水灯塔船》曾获英国布克奖和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提名。他的最新长篇小说《布鲁克林》(Brooklyn, 2009)获得2009年度布克奖提名,并获得科斯塔年度小说奖。

8月19日上午10点半,托宾将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中央大厅举办新书《母与子》发布暨签售会。在上海作协和99网上书城的联合筹办下,托宾将与著名作家王安忆带来“短篇小说:阅读与创作谈——托宾对话王安忆”的精彩对话。

岛田雅彦

日本著名第一型男作家、芥川奖评委岛田雅彦的到来估计会吸引诸多女性读者。他1961年生于东京,在大学期间以《为了温和的左派的谐谑曲》登上文坛。此后,陆续发表《我是仿造人》、《怎样·这样》等争议作品,一跃成为文坛的旗手。作品对时代和社会具有预见性,凭借着他对郊区生活及其内情的深入了解,尖锐地揭露了潜藏在现代社会内部的问题,他因此而走在了文学领域的最前沿。除登台演出自己创作的戏剧、歌剧剧本外,他还在诗歌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其作品被翻译到欧美、韩国等。此外,经常出席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不仅针对文学作品,还因发表尖锐的文明批评而引人注目。1984年以《给梦游王国的音乐》而获野间文艺新人奖,1992年以《彼岸先生》获泉镜花奖,2006年以《颓废姐妹》获伊藤整文学奖,2007年以《混沌的女儿——巫师 侦探NARUKO》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

岛田雅彦的新作《徒然王子》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并将在8月21日书展现场为读者签售。8月22日上午九点半,岛田雅彦将与著名作家孙甘露在在上海图书馆4F多功能厅就“文学与城市的未来”话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王安忆

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王安忆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是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于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

王安忆的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和虚构》、《长恨歌》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著)等,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她注重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挖掘生活。她的作品讲的是平常故事,柴米生计,可她探讨的是故事背后强大而仁慈的自然规律,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及本体世界的关怀,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她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等。

今年上半年,王安忆以明末上海社会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天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8月16日,《天香》研讨会将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大厅举行。

格非

格非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写作、小说叙事学、伯格曼与欧洲电影等课程。格非于1986年发表处女作《追忆鸟攸先生》,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从此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之中。而其198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更是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他是个有学者风度的小说家。他喜欢在小说结构上做文章,他像营造迷宫一样建构他的小说,以此获得一种智力的乐趣。他的作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趣味,优雅、精致而纯粹,还有一种难得的矜持。他小说的诗性,更多的是来源于创造本身,而非社会人生。

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重点图书中,《春尽江南》是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早在2004年,他推出《人面桃花》,2007年则出版《山河入梦》。有评论称,格非通过小人物的悲欢,展现了一个时代,也写出了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8月19日,格非将与董启章在上海展览中心西厢房畅谈知识分子写作话题。

骆以军

我国台湾当红作家骆以军被称作“私写作”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西夏旅馆》曾获得2010年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高中时的骆以军因喜爱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开启了对文学创作的兴趣。1993年出版处女作《红字团》,同年即获得联合报年度十大好书之推荐,同年11月接着出版小说《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骆以军著作主要以小说为主,作品有:小说《红字团》、《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妻梦狗》、《第三个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怀》、《远方》;童话集《和小星说童话》;及诗集《弃的故事》。现专事写作,并固定于杂志上发表散篇文章。

骆以军新作《遣悲怀》本月在大陆出版。骆以军说:“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这本书是他与自杀的台湾天才女作家邱妙津的生死对话,诉说关于爱和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上海书展期间,除《遣悲怀》新书发布会外,骆以军将在8月18日发表《我的生活与我的写作》主题演讲,张悦然为嘉宾主持。

董启章

香港中生代代表作家董启章,此次将携其最重要作品“自然史三部曲”之一《天工开物·栩栩如真》亮相上海书展。此书曾获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等多个奖项。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是董启章“自然史三部曲”之第一部,小说自2005年出版以来共卖了五六千册。该书近500页的篇幅,30万字的分量。董启章用写三代人的书,构造出V城三代人的历史。据董启章介绍,“自然史三部曲”第三部全称《物种源始·贝贝重生》,其中上半部称为《学习年代》,下半部暂名为《和平时代的战争》。在董启章的写作中,小说不是知识的论述,不是他表达意见的工具,人物也不是他的传声筒,他认为,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兼容诗和思考的。小说和当中的人物构成一个世界的模式。

据悉,董启章的《衣鱼简史》、《学习年代》即将出版。在书展期间,董启章还将和骆以军、毕飞宇畅谈华语文学写作的未来,并和梁文道、骆以军讲述文学作品“还乡”路途中的经历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