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海峡两岸出版发行交流嬗变与拓展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10/21 作者:及烁


此前不久,3.5万平方米的海峡两岸图书物流中心获准落户厦门集美,据了解,该项目将建成集海峡两岸图书出版、现货采购、仓储、分拣、配送,提供版权贸易信息,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与更新以及合作出版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出版物配送与数据交换基地。投资该项目的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忆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图书物流中心的建成将有助于将厦门打造成海峡两岸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进出口图书出版物集散地”。此举也标志着两岸在出版发行产业合作上又有了新进展。

■商报记者 及 烁

交流日益增多 版贸成果显著

从1988年我国台湾出版界首次派代表团参加上海举办的海峡两岸图书展览的“破冰之旅”,到20余年后的今天,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幕在即,从双方仅仅互相参与书展等交流活动到今天业务、实体上的合作,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将近十年来两岸出版业的融合总结为步步推进:“第一步,互相参与活动,如中国版协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每年在我国台湾举办的大陆书展,早期的两岸四地出版联谊会,还有每年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规模都在逐年递增。除了办书展,还经常开展版权贸易方面的交流。第二步,相互销售图书,大陆图书在台湾销售较早,随着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举办,销量逐年递增。而从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始,总署特批在厦门可以直销台湾图书,实现两岸出版交流的突破。第三步,人才交流与引进,中国版协近两年与台湾联合组织了多次两岸出版界青年杰出人才交流活动。第四步,双方互相组织培训班。随着人才交流的深入,去年,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组织了40余人的高级出版人才培训班赴大陆培训,总署相关领导、业内资深人士为其培训;今年中国版协也组织了相关的培训班赴台湾接受台湾出版界人士的培训,同时加深了业务上的交流。第五步,实体上、业务上的深度合作。”

书展、培训、年会……随着两岸出版发行业交流的日益深入,两岸出版业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采访中,台湾世新大学图文传播暨数位出版学系教授王禄旺告诉记者:“近两年参与的两岸出版业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在很多交流互动场合,大家谈到的具体合作事项大都围绕着版权引进方面。” 记者也了解到,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大陆共引进台湾版权11179项,输往台湾版权5687项。2010年,大陆的图书版权输出中,对台湾的输出量居第一位,大陆的图书版权引进中,从台湾引进量居第四位。

合作项目日渐深入

选题策划与产品营销。“台湾的出版企业相对大陆出版企业拥有更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和更为成熟的商业运营手段,很多合作项目都取得了不错进展。”一位长期从事台湾与大陆版权贸易的台湾出版业人士表示。记者也联系到了台湾著名的教育出版集团——康轩文教,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康轩文教集团2005年在南京成立总投资额达800万美元的南京康轩文教图书有限公司,成为台湾在大陆获得外资批发执照的首家企业,后与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合资成立多家分公司,目前在大陆主要从事教辅系列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推广,发展迅速。

此外,台湾的信谊基金出版社,在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合作和独资公司,通过与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出版和教育单位合作,从事学前教育图书的策划编辑和营销推广,开展幼儿的亲子教育培训,业绩也很不错。其主编张杏如指出,“我们需要意识到,同大陆出版业相比,台湾地区的出版逐步进入‘僧少粥多’的状况。台湾出版人都应认真考虑同大陆合作发展的策略。”

分销领域与物流。无论是台湾著名的诚品书店宣布进驻大陆,还是台湾联经出版公司与上海季风书店合办的上海书店,都让我们看到了书展之外,两岸在图书销售领域开展的较为深入的合作。据此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台商在大陆独资与合作的图书分销企业已有6家,而目前大陆每年销往台湾的简体字版图书已超过600万册。陈嘉忆表示,厦门外图现有的1.5万平方米的书城,就是台商到大陆进行现货采购的平台,去年现货销售达500多万码洋。

在物流合作上,既有厦门将建的海峡两岸图书物流中心,又有进入大陆图书市场许久的书业物流管理系统。陈嘉忆表示,建成后的海峡两岸图书物流中心一方面将是两岸出版物相互现货采购的样品库,大陆出版社主发图书到厦门,台湾出版商可以采购到最新的图书;另一方面将为两岸出版业提供最便捷的物流服务,台湾出版商可以从金门直接来厦门采购,降低了物流成本且十分迅速。而据王禄旺介绍,台湾著名专业物流集成服务商之一耀欣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物流与供应链等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在大陆业界多年的实践,已大规模进入大陆的出版物流领域。

数字出版与印刷。“台湾在数字出版方面掌握了很多先进技术经验,如福昕软件目前已对大陆及台湾都提供了技术服务,如提供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厂商相关底层技术服务ePub、PDF阅读等。另外,台湾厂商也掌握了诸多硬件专利技术,如电子阅读器E-INK专利技术就掌握在台湾元太科技公司手中,这是大陆数字出版发展与台湾地区交易额最大的一项。”美国福昕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庄健煌说。此外,台湾的数字出版内容商也在积极着手进入大陆市场,据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示,作为内容提供商需要考虑如何开拓并掌握广阔的读者需求,在拥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策划如何进入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陆市场是台湾出版人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印刷领域,由于台湾在概念与技术上相对比大陆发展较快,台资在大陆投资的印刷项目逐年增多,总数已超过300家,且早已不局限于图书出版,开始在书刊、商业票据、包装印刷等领域积极拓展业务,但是成规模的大型企业并不多见。

未来仍需做深做实

采访中,两岸专家纷纷表示,互动交流日益增多的同时,希望未来交流中沟通的具体事宜与合作可以多落实。黄国荣则指出了两岸出版物交流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碍,“一方面是内容、开放程度等问题;另外,繁体字与简体字在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群体上的障碍;定价制度不一样,台湾相对书价较高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有些合作想要进一步扩大受阻。”

谈及两岸出版发行交流如何进一步深化,专家们则就数字出版、印刷发行等各个领域分析了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庄健煌表示:“目前台湾出版社与大陆出版社在数字内容方面合作较少的原因在于大陆盗版猖獗,如果两岸在数字版权的保障上没有达成更多的意向,合作会更困难。”他也指出,云阅读平台或许是横跨两岸数字阅读版权交易的解决方案,福昕软件目前提供的云阅读平台可以实现两岸的在线付费阅读,台湾与大陆可以将各自的内容上传到该平台,应用串流技术暂时存储于阅读器中,读者只有付费才能阅读,较好地保护了双方的版权。

对于解决两岸电子版权合作问题,文著协总干事张洪波告诉记者,“两岸尤其是台湾大学大量复制大陆的图书和学术文章,应该取得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授权并且支付复制权使用费。去年我们与台湾地区的中华语文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签订了相互代表协议,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规划,近日正在了解进展情况。”台湾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黄昱凯教授表示出担忧,若未来两岸的出版交流未能落实在以云技术为基础架构上进行数字出版的整合,势必未来中国数字出版将会依赖以苹果或亚马逊等已经建构好的云端技术公司。

此前,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恩泉就曾提到两岸三地的版权立法以及执行上存在着差异,可能会对大陆、台湾、香港三地进行版权合作和图书贸易造成困难,并呼唤两岸版权交易协调中心等机构出现。而诸多协会的出现也预示着两岸交流合作朝着更为理性化的方向发展。近期,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成立,意图通过30多家出版商和100多位台湾出版业者组成的协会实现两岸出版、期刊、发行、数字出版等相关产业界结成策略联盟,寻求华文出版市场上的共同发展。

繁荣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共同目的,关于两岸交流共同开展国际版权等合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昕认为,在出版内容合作方面,两岸出版企业可以共同从海外遴选版权资源,一起引进版权,共同分摊成本和费用,以提高谈判能力,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编林载爵表示,台湾出版人十分重视世界优秀作品的版权引进,但同时也应重视将大陆好书及台湾地方文化特色推举到世界读者面前,这方面需要加大与大陆的合作。张洪波也表示,两岸可以联手把简体字版和繁体字版等图书的电子版共同在亚马逊等国际电子书平台上一起推广,增强中国图书国际传播的整体实力,共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