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外语工具书延续商务百年不老的品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1/11/4 作者:夜 雨


■商报记者 夜 雨

只要走进商务印书馆的大门,便能看到左首墙上挂着的两组照片,一组是“我们的员工”,一组是“我们的作者”。那一个个耳熟能详而又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与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同行。在进门右侧,悬挂着一幅手书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商务张元济一生的信念,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嘱托。

“商务”品牌就像一条精神血脉,在每个员工的身上奔流。商务人,用自己的努力,延续着“商务”百年不老的品牌。今天的商务印书馆又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这其中汉语工具书占据了半壁江山,商务外语工具书编纂力量雄厚,特别分成英语和外语两个编辑室,前者致力于英语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后者负责除英语外的其他外语工具书的编辑出版。一本书可以造就一个品牌,一套书可以树立一个品牌,一家出版社百余年来不胜枚举的精品图书更足以令其成为一个不朽的品牌。而在这一品牌背后,是商务人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付出。

英语工具书出版

讲求品类、品质、品牌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有二十多人,这支编辑队伍承担了英语工具书、英语学习用书、学术著作等几大门类图书的出版任务。在他们的努力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等一部部大型工具书以及李赋宁《英语史》、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薄冰《英语语法手册》等著作相继出版,深受读者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热”逐年升温,每年出版的各类英语图书数不胜数,竞争之激烈尤集中在工具书领域。其中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始终口碑与效益双丰收,其“稳操胜券”的奥秘不外乎对“三品”的追求,即讲求品类、品质和品牌。

品类:博与专的黄金分割点

出版社要为读者服务,这是人人都懂的大道理,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目前出版行业一味强调“畅销”,追求短期效益,导致图书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恐怕也源于对这一问题的忽略。比如,同样是学习英语,有人为了应付考试,有人为了工作需要或者出国,有的为了更好地阅读专业文献……其需求可谓千差万别,一家出版社是否应该或是否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所有需要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盲目的多元化只会让出版社失去自身特色和优势,致使其品牌形象越来越模糊。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商务印书馆充分调查市场现状,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制订了英语学习完整的产品线,其目的就是在博与专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辞书类图书是商务印书馆的核心业务,产品门类众多,既包括与牛津、朗文等国外知名出版机构合作的引进版辞书,也包括国内著名学者编纂的语文类、专科类等辞书;既有《牛津英语同义词学习词典》、《英语习语大词典》这样专门针对某类英语现象的语文词典,也有《现代语言学词典》、《汉英拉动植物名称》这样的专科词典。

这里仅就其“牛津进阶”系列引进版辞书为例,来谈谈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的产品线建设。牛津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大陆多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但商务印书馆的“牛津”系列为什么会受青睐?

1980年代,商务印书馆在考虑引进外版辞书的时候,就确定了引进宗旨:不盲目上马,不重复建设,引进的产品必须是现有产品的有益补充。因此,最初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接洽时,商务印书馆就看中了该社的拳头产品——《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即《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前身。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学习型”英语词典,开创了全新的词典编纂理念。商务印书馆于1985年取得了该词典第三版“简化汉字本”的授权。时至今日,“商务”已出版了该词典的第三版、第五版、第六版和第七版,每一版都稳居英语工具书排行榜榜首,且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同类词典。200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牛津英语同义词学习词典》(Oxford Learner’s Thesaurus),将“学习型”理念引入同义词词典的编纂中,是辞书出版史上的又一大突破。商务印书馆在第一时间与牛津出版社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很快推出了该词典的英文影印版,其英汉双解版也在付梓之中。

“牛津”系列的引进,不仅让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获得了世界上最高质量辞书的出版授权,而且带动了整个编辑室的产品线建设。如今,“商务”旗下既有牛津、朗文、柯林斯等国际出版界顶级出版社的尖端产品,同时也有“英华”、“新时代”等自有品牌,连同非辞书业务一起,形成了主次分明、相互促进的配套产品线,成为“工具书王国”中重要的一个大家庭。

品质:对质量近乎严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英语词典类型,在大约100年前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物中都可以找到。从19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部英语词典——《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到中国的第一部英语同义词词典《英语歧字辨异》,以及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颜惠庆主编的《英华大辞典》,一百多年过去,对质量近乎严苛的要求依旧是商务印书馆的“治家之本”。这种做法在这个追求速度、忽视深度的消费时代显得似乎有些“异数”,但这也恰恰是“商务”图书长盛不衰、始终拥有品牌产品的窍诀所在。这多少印证了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在很多读者心中,“商务”两字就是“质量”的代名词,而“商务”版英语图书能够得到无数专家和学子的信任和认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商务印书馆对于编审流程的合理设置和认真执行。

以“牛津”版词典的翻译为例,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针对译者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跟踪和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从全国各地挑选可能合适的译者进行试译,无论是知名的专家学者还是与“商务”有过合作的译者,都不能省略;然后确定译者和替补译者,签订翻译合同;其后译者开始动笔翻译并分批交稿,每批稿件都要进行质量抽查,多次不能通过抽查的译者退出,由替补译者接任;每批稿件提交后,编辑即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其间发现的突出问题也会及时反馈给译者,避免译者在接下来翻译工作中出现同样错译或者误译,帮助译者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质量。例如,在为《牛津英语同义词学习词典》选择译者的时候,编辑特意为译者提供了两份试译稿,一份是词典正文,一份是文章节选;前者考察译者对词典特殊行文的熟悉程度,后者考察译者的中文的表述能力。进入编辑加工环节之后,大到政治问题,小到一处标点,编辑无不慎之又慎。

对图书质量的严格把控源于百年“商务”的优良传统,也来自当代商务印书馆员工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英语编辑室为了更好地保证图书质量,功夫不仅下在选题、译者和编辑加工等环节上,还特别注重对编辑的培养。英语编辑室根据其产品结构和编辑的专长,整合资源,组成“项目组”,具体负责各类项目的策划和编辑加工,为提高图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证图书质量是商务印书馆的宗旨,其社会意义在于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英语编辑室一位编辑的一番话道出其中端倪:“衣服有了渍子还是能够洗掉的,但人的精神受到污染可能永远也洗不掉。”正是这一份文化担当,让英语编辑室坚守商务印书馆以质量为本的原则,孜孜不倦,一丝不苟,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品。

品牌:不老的传说

1921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任高梦旦致信胡适,请他接替自己的位置。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什么学校更重要。”商务印书馆110周年的时候,学者任继愈在《寄语》中说:“我曾是商务印书馆的忠实读者,后来成为商务印书馆的作者之一。商务一百多年来,与国运同步,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在老一辈学者心目中,“商务”是个沉甸甸的字眼。他们读着“商务”的教材长大,阅读“商务”出版的中外著作,学有所成后又成为“商务”的撰稿人。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的出版物也惠及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在“商务”英语编辑室出版的工具书中,有一本书不能不提,那就是《精选英汉汉英词典》。当初,在考虑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袖珍英语词典》(Key’s English Dictionary)时,原商务印书馆领导陈原同志灵机一动,提出为这本小书加上汉英词典的内容,然后又采纳了“牛津”的建议,为所有汉字加上拼音,以方便外国人学习汉语。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革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词典形式。在图书外观上,也采用了成书尺寸为70mm×150mm的60开的异型本。少见的开本、鲜艳项目的红色封皮、别具一格的内容,让这部词典立刻脱颖而出。时至今日,这种开本已经成为这类辞书的标准范本,同类型双向词典也成为辞书出版社新的利润增长点。商务印书馆又相继出版了《精选俄汉汉俄词典》、《精选德汉汉德词典》、《精选韩汉汉韩词典》等一系列同样开本、同样部头的双向词典,每一本都大获成功,使得“精选”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辞书品牌。

在对外影响方面,能与“精选”系列媲美的要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蓝登书屋韦氏英汉大学词典》。这部收词20万的大型辞书在商务印书馆百年庆典上被当作礼物送给所有与会嘉宾,到访的蓝登书屋代表看到这部愈2600页的巨著激动不已。据说,后来美国蓝登书屋公司总部还特意树立起该书近两米高的巨型书模,可见该书在外方心目中的地位。

外语工具书出版

为外语专业学生和外语工作者做好服务

满足外语专业学生和外语工作者的需求是商务人的一贯追求。商务印书馆外语编辑室2011年策划的图书以双语工具书和教材、教辅为主,今年的工具书有《东方汉日词典》、《西汉汉西词典》、《汉俄国际经贸词典》、《韩国语惯用组合》,教材、教辅有《实用外事英语翻译》、《标准韩国语教程》(上下)、《西汉初级口译教程》(上下)、《西班牙语语法一点通》、《中德跨文化交际与管理》、《法语疑问句——提问与回答》、《教你学做法国菜》、《新时代汉俄会话》、《学生梵语语法》等。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立馆以来,便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己任,编写过中国最早的双语工具书,为国人学习外语、引入西学发挥了基础性工程的作用。先后出版有《商务印书馆华英辞典》(1899年,国人最早编的英汉词典之一)、《英华大辞典》(1908年)、《商务印书馆华英韵字典集成》(1901年,中国第一部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法华新字典》(1910年),《德华大字典》(1920年)、《模范法华字典》(1923年)等。

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后,商务印书馆负责中外语文辞书的编辑和出版,涉及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30种通用和非通用语种,拥有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双语工具书,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是国内最早出版双语辞书、涉及语种最全、影响最大的出版社。

经过多年积累,商务至今主要的工具书产品线有四条:大、中、小型双语双向语文工具书、精选外汉汉外系列工具书、系列学习型工具书以及实用型双语辞书。

自1970年代开始至今,商务陆续出版的大型工具书有《现代日汉大词典》、《新汉日词典》、《大俄汉词典》、《汉俄词典》、《汉法词典》、《新汉德词典》、《意汉词典》、《阿拉伯语汉语词典》、《汉语阿拉伯语词典》、《新阿拉伯语汉语词典》、《韩汉大词典》、《新时代西汉大词典》,中型工具书有《罗贝尔法汉词典》、《东方汉日词典》、《新西汉词典》、《新汉西词典》、《汉越词典》、《越汉词典》、《泰汉词典》、《缅汉词典》、《新印尼语汉语词典》、《新蒙汉词典》、《葡汉词典》、《波斯语汉语词典》、《汉语波斯语词典》、《古希腊语汉语词典》、《土耳其语汉语词典》、《乌克兰语汉语词典》、《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汉语词典》、《新捷汉词典》等,小型工具书有英、俄、法、德、日、韩、西语双向小词典系列。

精选系列是商务与牛津、拉鲁斯、朗根沙伊特、进明、东方、语文、选择等国外著名出版社合作的英、俄、日、法、德、韩、西、乌八个语种的“精选外汉汉外系列词典”,今后还将不断扩充,有望形成三十余种精选双向系列词典方阵。

实用型工具书有罗马尼亚、葡萄牙、法、德、日、俄六个语种的姓名译名手册系列,牛津-杜登英汉、法汉、日汉、德汉、西汉系列图文对照词典,双语经贸、法律、专有名词词典等。其他还有双解、同义词、反义词、搭配等系列外语学习型词典。

商务印书馆外语工具书未来将修订已出版的大中小型双语工具书,使其能反映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语言形势;补充尚未出全的各语种双向工具书;在自主创编适合国人学习特点的辞书同时,加大引进国外权威出版社原版词典的力度,并开拓适应年轻读者查阅习惯的数字出版等新的出版领域。

2011年商务印书馆

重点外语工具书

《东方汉日词典》

具有明显的汉语学习词典特色

商务印书馆从日本东方书店引进的中型词典《东方汉日词典》是由日本著名汉语学家相原茂、荒川清秀、大川完三郎担任主编,近200名编者参加编写,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一部中型汉日语文工具书。

《东方汉日词典》是东方书店(创建于1951年,是日本出版界一家主要以促进中日出版文化交流为宗旨的出版社)编纂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汉语学习词典。该词典共收单字词条1万1千个,词语4万2千条。它有别于日本其他汉日语文词典的地方,主要是具有明显的学习词典特色。首先,收词广泛,注重词典的知识特色,既注重收入人物、地名、事件、传说等百科词条,使词典具有事典特色,同时注重收入流行词、IT用语等新词语,增强了它的时代感。其次,例证丰富,释义准确,反映现代生活,注重词典的学习特色,在准确释义的同时,收录了大量的例句,通过例句对词语进行形象与深入的说明,注意挖掘语言变化,揭示词语的新生意义,这是一般同类词典所不及的。再有,加强词语辨析,注重词语的语用特色,收入同义词专栏,对多组同义词进行了辨析。这些辨析是基于东方书店在其出版的《东方》杂志上开始连载“同义词的区别”专栏。另外,设置各种其他专栏,注重词典的实用功能,收入多个场景短句库,这些短句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实例,对读者掌握词语也是十分有益的。最后,书后附有多种附录,一典多用,突出词典的使用功能。

《汉俄国际经贸词典》

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俄汉经贸实用词典

《汉俄国际经贸词典》是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的俄汉经贸专业类词典,由长期从事俄语教学与经贸翻译实践的教授田宝新,历时数年编纂而成。

与传统的汉外专业词典以专业术语为条目不同,它不仅收录以汉语字、词、词组构成的术语,还收入了扩展性词组与简短句;不仅收录经济、贸易词汇,还兼顾与此相关的金融、电子贸易、运输保险和企业管理等诸多范畴,这使得词典更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

对于从事对外翻译的中国人来说,恐怕汉译外的难度要大于外译汉。一个汉语条目往往有多个外语译法。编著者为此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译法,并以先后顺序,显示各种译法之通用程度的差异。此外,不仅以正序,还以逆序同时兼顾的独特排序方式,使所收的词目具有横向的广泛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翻译选择。

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词典也反映了这一特点,它广泛收集了俄罗斯在近20年来经济、贸易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新词语。虽然有些词语可能不甚稳定,但考虑到在经贸领域充当翻译所需要的机动灵活特点,这一词典尽力提供地道的、合时的俄语译文。

词典正文后的附录也力求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反映经济和贸易领域实用、常用而又新颖的信息,如“汉语拼音俄语译音表”、“汉俄对照计量单位名称表”和“部分经济机构、企业名称俄语译例”。应该说,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注重实用性的汉俄国际经贸词典。

《西汉汉西词典》

整部词典以“新”为风格

商务印书馆在酝酿多年之后,推出了西班牙语力作《西汉汉西词典》。目前国内出版的西班牙语工具书中,双语双向的最广为人知的也就是两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现代西汉汉西词典》和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精选西汉汉西词典》,二者各有千秋,市场表现均不俗。但商务印书馆今年6月份出版的《西汉汉西词典》收词更新,释义更新,读者定位更加准确。

该书约三百万字,分为西汉和汉西两部分。西汉部分收录词条三万余条,亚词条三千余条,词组和习语五千;汉西部分单字条目四千多,多字条目两万五千余条。此外,全书一共收录十六种实用附录。该书的四位作者,梁德润、毛金里、林光和李多,均是资深的西班牙语辞书专家。

不少读者认为双语双向辞书是两部词典的“合订本”,其实不然。以《西汉汉西词典》为例,虽然编排上不可避免地分为西汉部分和汉西部分,但是,整部词典却有一个统一的风格,那就是:“新”。西汉部分主要表现为新词新义,这里收录的四万余个词条主要都是1990年代以来的新兴词汇和新释义,特别是大量收录了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词汇。汉西部分的中文词条,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参考,注重语言的现代性和当下性,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词典的编排方面,编者们也做了新的尝试。西汉部分的词条全部分音节呈列,这在国内西班牙语辞书中尚属首例。此外,还对固定搭配和词组习语进行区分,将固定搭配用“亚词条”的形式呈现,更加方便读者记诵;汉西部分,多个释义的词条一般都在西班牙语释义之前,用圆括号“( )”的方式给出简洁明了的中文释义,颇有几分双解辞书的味道。

这一词典是一部典型的内向型双语辞书,面向国内的西班牙语学习者和工作者,兼顾初级学习者和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士的使用需求,也是近年来西班牙语工具书市场难得一见的精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