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短篇小说市场升温呼唤原创作者回归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2/21 作者:


■商报记者 张 伊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影响了村上春树、王朔、苏童、李洱等作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文学青年们的短篇小说阅读。在卡佛传记《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龙门书局)座无虚席的发布会现场,热烈的气氛让人随时都感受到其无形但深刻的影响。

引进短篇渐入佳境

不能说卡佛作品的流行预示了短篇小说的春天,但伴随着卡佛热,读者对短篇小说有了更积极的反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译林出版社的《大教堂》与《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创造了引进纯文学不错的销售成绩。译林出版社外国文学分社副社长姚炎炎认为,卡佛作品在国内的成功,只能说是为短篇小说板块开了个不错的头,细致到位的营销宣传也为其他致力于短篇小说引进的出版商们带来了一点经验与信心。

对于卡佛作品的喜爱代表了很多人读短篇小说的口味。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袁楠认为,卡佛已成为文学风向标式的人物,新的阅读风尚正在形成。卡佛之所以在今天尤其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是由于其作品与当下人们在急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中遭遇的困惑相契合。该社今年将推出的另两部卡佛作品《火》和《需要时,请给我电话》也将再次呈现作家饱满的写作风格。另一方面,以简练的手法表达出的这种迷茫,已成为读者的关注点之一。因此,译林社对于将在年中推出的《纽约客故事》抱有不小的期待。这是被称为“美国几代中产阶级的精神指路标”的美国当代知名短篇小说家安·比蒂首次被介绍国内读者,目前渐起的短篇小说阅读潮流,对于该书的推广也将有所助益。

就在卡佛的短篇小说渐成“小规模畅销”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短经典”系列已朝国内规模最大的世界短篇小说丛书的方向迈进。该系列收录当代各国名家及重要新作家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继2011年底出版前两辑13本后,第三辑7种新书也在近日陆续上市。该系列的面市也意味着科塔萨尔、欧茨、内米洛夫斯基、萨冈、向田邦等名家短篇集首次在中国翻译出版。与译林社引进安·比蒂、朱利安·巴恩斯等尚不为国内读者熟知的作者类似,“短经典”系列也吸纳了很多这样的作家,同时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欧美新生代作家的短篇杰作。

在人文社社长潘凯雄的印象中,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段开始,文学界、出版界和读者都在追逐长篇小说,对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曾经影响很大的中短篇小说却很少关注。“短篇小说是一种很精致、很用心、很不容易的文体”,潘凯雄说,“比如我们读契诃夫的短篇,那种震撼,那种感动,恐怕是在读很多长篇时没有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就有了做这套书的想法”。

“短经典”系列从两年多前开始策划,就分别调动了九久和人文社的大半个编辑部。在于很多国外知名作家接触时,“短经典”系列的策划彭伦发现这些作者都没有在国内出过书或是出得很不完整,他们在国内市场的缺席也是策划这套书的初衷之一。丛书项目启动以来,西蒙·范·布伊、威廉·特雷弗等作家已到访中国,他们对优秀作品的推荐又进一步丰富了“短经典”系列的选择范围。该项目已确定选题超过50本,未来可能达到100本。

原创佳作有待回归

从引进国外作家作品开始,人文社的短篇小说策划出版将逐步延伸至国内,将关注转向作家的新作。尽管短篇小说很难跻身畅销行列,但出版短篇小说是发现未来名家的重要机会,也是长期经营作家的一种策略。作家出版社不久前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短篇小说精选集》举办见面会,同样表达了呼唤短篇创作回归的态度。

作家社此次推出的三本书《生长蘑菇的地方》、《挑担茶叶上北京》和《美穴地》分别是“茅奖”得主张炜、刘醒龙和贾平凹的作品。对照目前不少文艺社搁置短篇小说选题的现实,即便是推出上述三位知名作家的短篇,作家社此举依然被业内同行们视为富有勇气的冒险。

两三年前,精选集策划者、作家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安然就想做一套能够比较完整的名家中短篇小说集,但由于市场原因,一直未能完成。面对目前短篇小说创作以新人为主、几乎见不到名家作品的现状,身为小说创作者的安然希望通过该套选集,为短篇小说创作贡献一些力量,同时也是在逐步回暖的短篇板块试探一下市场。

正如安然所说,虽然短篇小说市场在逐步回暖,但究竟能暖到什么地步依然难以预料。与引进国外短篇小说以选集形式出现不同,原创短篇首先是在文学期刊上与读者见面的。由于文学期刊的定位、品质要求,刊载的作品以传统写作手法居多,其定位与当下年轻读者的审美与阅读取向确实有差距。而是市场的角度看,文学刊物难以进入大众阅读市场,限制了读者阅读短篇小说的渠道;影视剧改编对长篇小说的青睐,也令作家更看重长篇小说的创作。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回忆起张炜曾经说的话:长篇写惯了以后,再回过头写短篇小说,那是何其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短篇创作的困难。在张炜看来,随着短篇被冷落,阅读越来越离开了文学,而如果一个作家把中短篇的创作停了,其状态有可能不是太好。作家徐则臣则认为,在当下的“长篇意识形态”之下,读者需要短篇所呈现的另一种审美。

创作者多了,特别是知名作家们恢复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量,对于市场而言无疑是积极的消息。作者们对回归短篇小说创作的呼吁也给了出版者信心。安然目前正在做汪曾祺、贾大山等名家的短篇小说精选集,重庆出版社也将在今年推出许开帧的中篇小说集和短篇小说集。而在引进方面,上海译文社继“阿刀田高杰作选”系列后今年还有新作,湖南文艺社将推出海明威的作品,译林社《圣人与罪人》、《学游泳》、《柠檬桌子》等也将陆续面市。“短经典”系列的视野则拓展到印度、巴西、津巴布韦等国。此外,短篇小说版权交易的变化也显示出了出版者的期望。以往,短篇小说版权相对容易拿到,而最近不只一家出版机构的编辑表示,看好的短篇小说被其他出版方抢走。由于近两年短篇小说在国际市场上的活跃,特别是2011年欧美短篇小说的出色表现,为国内出版阅读短篇小说产生了一些影响。版权争夺的激烈也被业内人视为市场开始回暖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