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集团印刷,产业升级 正逢时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4/13 作者:田丽丽


薛泽锋

■商报记者 田丽丽

在出版集团的产业链条上,长期被定位于加工服务业的印刷复制,相较其他环节在资金积累、人才、观念等方面上确实稍显落后。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雪的归纳十分到位,“依存度高,结构单一;集中度低,内涵不足;体小分散,呈碎片状;技术期短,创新力弱;优质人才缺,拓展难度大”。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吕建新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印刷企业历史的渊源,“人员负担较重,技术力量薄弱,长期没有和市场有效接轨”。这些说法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赞同,也解释了为何印刷复制板块的改造一直不温不火的原因。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市场营销部主任薛泽锋对传统印刷复制的现状十分担心,“现在很多集团的印刷复制大部分都依赖于教材教辅,一旦电子书包推行,集团印刷何去何从”?

这种局面很有可能在今年破题——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新闻出版总署将通过对示范企业的认定、挂牌、扶持和宣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印刷,引导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和升级,在中外合资、资金支持、管理措施上都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紧接着,2月24日总署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整合包括印刷复制在内的多种资源,实现多媒体、全产业链发展。此前,《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将印刷复制业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九大文化产业之一。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当前各集团正在进行中的印刷复制改革注入了强心剂。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也成为印刷复制业升级改造的催化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出版集团在近年来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设备更新,每一批新设备的投入都需要在流程、人力上进行配套支持,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一两年来数字印刷技术升级换代相比数年前已有了质的变化,此时大规模地更新设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落伍,属于一个很好的“买入期”。据英国著名印包领域调查研究所Pira公司预计,数字印刷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在2020年将达到50%。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的浙江印刷集团也在研究数字印刷技术与数字出版的对接模式,以及数字印刷技术所涉及的市场、客户、产品及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浙江印刷集团董事长吴雪勇一直非常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公司适时择机引进数字印刷技术打下基础,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希望以数字印刷技术作为突破口,成功实现出版印刷的转型升级”,“现在是很好的时机,如果错过这个发展加速期,极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链接:本报2012年3月30日第1831期《印业中国周报》Y3版《出版集团印刷升级:做好“壳”,做强“芯”》)

本期特邀嘉宾:

黎 雪(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雪勇(浙江印刷集团董事长)

吕建新(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王安林(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福军(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薛泽锋(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市场营销部主任)

看成绩

凤凰印刷秉承数字化战略

凤凰印刷复制是凤凰集团中六大板块中重要板块之一,也是凤凰完整产业链中重要一极。作为全国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出版集团,凤凰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一条产业链上,有着优质的品牌、丰厚的资源、通畅的物流、成熟的市场、充盈的资金、诚信的伙伴、优秀的团队等诸多优势,这些都是凤凰印刷复制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雪表示,2011年,凤凰印务规模已经接近30个亿,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印务板块。凤凰印务人正做着的三件事都是围绕数字化战略进行的:

一、合资建立印前数字中心,给予按需印刷源泉。没有印前媒体准备的支持,没有数据库的支持,按需印刷就成为无源之水。不难发现,每次所谓印刷技术革命,大多表现在印前系统。因此,按需印刷的重点也应放在印前,放在全媒体准备阶段。通过印前准备,形成核心、紧密、影响三级层面的技术合作、技术协调、技术管控。由此,从行政资源整合逐步走向技术、标准、品牌、资本等综合资源整合。只有印前,才能跨越超前。

当前,凤凰集团旗下的新华印务公司成立了“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引进前沿印刷数字技术,在对传统印刷业的数字化升级的同时,以积聚印前数字资源,通过对印前多个程序,建立数字资产管理控制系统,实现全媒体印刷生产平台为目标。策略上中下,三步并进,真正实现传统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弯道超速”。

二、创建数码印刷品牌——“凤凰印”,给予按需印刷推力。当前,凤凰数码印务正以连续喷墨数字印刷机为起点实现联线生产,这个连线的概念有两方面:其一,小连线,也就是目前集成创新的数字印刷连线。先黑白,再彩色;先优化流畅,再数据可变;先引进集成创新,再升级产能日益翻番。其二,大连线,逐步建立以凤凰文化创意园中旗舰店为骨干的模板直营平台,真正实现“数据互换共享,异地数字印刷”。同时,按“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发展几十家一、二级数码印刷加盟商,编织数码印刷连锁网络。由此,规划精确的数字化管理流程,设计完善的电子商务和实体连锁两个平台,践行出版业的按需印刷,助推凤凰全业态数字化。

三、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给予按需印刷优质的生产与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印前数字技术,前移进入设计创意环节,推动印企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由传统加工业态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跨越。2011年11月28日,江苏凤凰新华创意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数字印刷“亚洲第一线”开工生产。与电信合作运营的凤凰云数据中心、绿色数字中心实验室开始进驻创意园区。凤凰新华创意园,是一组老厂房改造重建的契机;是文化产品资源集聚的平台;是国家数字版权(DCI)的生产基地;是益于数码印刷旗店茁壮成长的生态群落;是凤凰创意产业的萌芽模本;是探索一条集文化数字创意和出版印刷相融共生全媒体实业的新路;也是凤凰出版传统业态转型升级的前行路标。

浙版印刷坚持服务出版不动摇

浙江印刷集团董事长吴雪勇表示,浙江出版集团一直高度重视浙江印刷集团的发展,并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

“十一五”期间,作为浙江出版集团投资建设的下沙出版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印刷集团新建的下沙生产基地占地面积95亩,总投资3.4亿元,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形成了年产450万色令、装订65万纸令的印刷装订生产能力,成为浙江省内最具规模的现代化出版印刷生产基地。

近年来,浙江印刷集团一直致力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为使传统企业符合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规模生产的要求,实施了管理、生产流程重组,编制了业务生产工作规范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主要生产岗位作业指导书,包括2002年以来一直实施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逐步建立了科学高效、标准规范的流程和作业规范,并在贯彻执行中不断加以完善。企业对传统生产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适应了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

印刷集团近年来加快了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步伐,结合流程再造,先后引进了彩色轮转印刷机三台、平版四色胶印机二台、无线胶订生产线两条,形成了教材、精装(软精装)图书、杂志、DM及报纸四条印装生产线。轮转印刷加联动装订和精装图书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增强了为浙江省出版产业提供保障与服务的能力。

近年来,在创新企业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印刷集团积极寻求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产品和业务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果。除原有单一的图书、期刊、教材等传统业务外,开发了商业印刷、报纸印刷和工业印刷等业务。除浙江省市场外,开发了北京、上海、甘肃等外地印刷市场,其中上海的精装图书业务发展较快,从几年前的十几万册发展到2011年的200多万册。

“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任务。集团为此制定了阶段目标,成立企业外贸部,引进了专业人才,创新了合作方式,重点开拓欧美精装图书市场,2011年集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浙江印刷集团具有60多年从事出版印刷的历史,尽管近年来来在市场开拓和利用社会资本发展非出版业务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企业仍以出版印刷为主业,坚持服务出版不动摇。目前数字印刷技术方兴未艾,企业希望以数字印刷技术作为突破口,成功实现出版印刷的转型升级。今年4月,企业完成了绿色印刷认证,成为浙江省内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出版印刷企业,为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鲁版印刷精品双效俱佳

目前,山东出版集团印刷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设备性能精良,工艺技术先进。5家直属印刷企业均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是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承担着集团系统超过60%的图书产品和85%的教材教辅材料的印制任务。拥有在职职工3200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近800人;固定资产1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安林介绍说,近年来集团直属印刷企业先后引进三菱、小森商业轮转印刷机、小森八色平张印刷机、MBO高速折页机、CTP直接制版机、马天尼无线胶订联动线、海德堡CD102-4高速印刷机、如皋双面印刷机等具有领先国际、国内水平的制版、印刷、装订等先进生产设备,极大提升了印刷能力和科技水平。形成了激光照排、电脑设计、彩色制版、彩色书刊印刷、商业印刷、精平装等强大的生产能力。年印装能力达到书刊排字8亿字、书刊印刷300万令、彩色印刷1000多万色令、装订350万令,全部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装订自动化”。

集团印刷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向管理要效益,靠质量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企业活力、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近几年先后获得 “全国书刊印刷优秀质量企业金奖、银奖”等,并分别荣获了“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十佳印刷企业”、“全国印刷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双效战略,在实现经济效益逐年攀升的同时,集团印刷企业积极奉献于山东省的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长期担负着山东省政治理论书籍以及“三下乡”等惠民书刊的印刷任务,长期承担山东省中小学教材的印制工作,为“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后,加班加点赶印出一批抗震救灾书籍,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

随着近几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进程,集团有3家直属印刷企业完成了新厂建设,先后迁至当地科技工业园区,这为印刷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契机。

冀版印刷整合出良效

为提高集团公司整体效益,推进“双百亿”集团建设,促进编、印、发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近年来对系统的印刷资源进行了整合,促进了印刷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保障了印制产品的周期和质量。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薛泽锋告诉记者,集团公司对印刷资源的整合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定印刷资源的整合范围;二是明确印刷资源的整合任务目标;三是制定了印刷资源整合工作的保障措施,印刷复制各环节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实现了集团公司从预印征订报数到货款结算全过程的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并与年度考核目标责任挂钩。收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为适应印刷市场形势,推进集团公司印刷企业的机制创新、结构调整、产业扩张和战略重组,经集团公司党委研究,决定于2011年3月组建河北新华联合印刷有限公司,5月23日新华联合公司正式揭牌运营。通过对河北新华第一、第二印刷公司及两个民营控股公司在业务、产能、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增强了企业活力,发挥了企业的综合优势,大幅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了集团公司经济增长新的突破。

目前,新华联合公司拥有四家子公司,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商业轮转机13台,四色印刷机21台,胶订生产线10台套,精装生产线2台套,年生产能力200万令以上。新华联合公司成立一年来,圆满完成了集团公司系统内和市场活源的印制任务,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经济指标。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16亿元,利润1033万元。

谈目标

黎雪:身处凤凰集团的数字化大战略中,凤凰印务复制发展的战略和目标是,加速实现凤凰印务转型升级和弯道超速战略目标,概括有三个方面:第一战略是数字绿色战略;第二战略是集团规模战略;第三战略是海外拓展战略。

第一战略是以“数字和绿色印刷”为两翼,实现凤凰印刷业态和物态的转型升级;第二战略充分挖掘印务产业链丰富的边际要素,努力创新拓展印务产业的经营边界,整体做大凤凰印务复制规模;第三战略是,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国际数字资产和国际物流贸易合作,加快提升数字化能力;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尽可能前移印刷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助推传统业态显现新型创意产业之势,创新做强凤凰印务复制板块。

今年集团要在北美、南美、西欧成立三个海外分支机构,分别以出版业务、印刷物资贸易和印刷业务作为突破口,多路径探索“走出去”模式。

布局数字内容生产基地、数码印刷旗舰店、数字版权服务中心、凤凰云计算中心,形成南北互动的数字产业园,成为国内数字版权高端要素资源与核心产业集聚区。今年要完成凤凰新华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建设规划,改造老厂区,争取国家级绿色印刷实验室等10家创意产业公司落户。数码印刷连锁将依据“一条连线,两个平台,三级管控”的模式,尽快达成“十二五”规划30家的目标。

吴雪勇:2012年是浙江印刷集团“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浙江印刷集团将根据浙江出版集团“十二五”的要求和企业“十二五”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继续推进产品结构多元化,业务对象社会化,努力扩大“走出去”的规模,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探索资源整合等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争取实现企业的较快发展。

浙江印刷集团“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公司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出版印刷企业第一方阵,在全国印刷百强排行榜中位居中游以上。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0%,并以此为浙江出版集团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十二五”的重要项目,浙江出版集团将在原浙江印刷集团老厂区投资5个亿,建设“浙江数字出版印刷大楼”,该项目将有力推动浙江印刷集团加快转型升级。

吕建新:书店、供应、印制领域要在股份制运作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华现代连锁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工作要在年内全部完成;印刷、供应领域要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在稳固核心业务的前提下,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拓宽新的业务渠道。集团新华印业公司将在今年国庆前后入驻刚刚建成的4万多平方米的印刷园区,为下一步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新华印业公司还将依托绿色印刷认证“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先发优势,开展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实践,打响绿色印刷品牌。

要进一步整合美术印务,向专业化道路迈进。山西人民印刷厂今年在技术改造上加大力度,逐步向包装印刷挺进,并积极尝试股份制合作。

“十二五”期间,集团将进一步加大下属印刷整合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印刷板块,向数字印刷积极转型。

王安林:发展绿色印刷。集团将抓住时机全面推行绿色印刷战略,完成绿色印刷认证,推动集团印刷业务的转型和升级。

推行印刷管理信息化。“十二五”期间,集团将加大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推行使用ERP、MIS等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印刷管理,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引进数字印刷,实现印刷数字化,推行绿色印刷,实施“走出去”战略,逐年提高教材与图书产品的市场份额,确保集团印刷复制企业在国内、省内出版物印刷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继续开拓商业印刷、包装印刷,继续增加社会业务在业务结构中的比重。通过调结构、促转型,完成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综合印刷服务企业的转变。

孙福军: 2012年是印刷集团改革的突破年、发展的起跑年、稳定的奠基年。印刷集团将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股份制改造;二是优化布局,做强印刷主业;三是保持“绿色优势”,叫响绿色印刷品牌;四是加快推进新媒体基地项目建设,夯实集团发展基础;五是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向管理要效益;六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快速提升集团管理水平。

“十二五” 末期,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亿元,资产、利润等主要指标将翻两番,作为黑龙江省内印刷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同行业的知名度,跻身全国印刷百强行列。

薛泽锋:以经营发展为中心,以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为目标,以资源整合重组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技术升级改造为抓手,加快提升集团公司印制板块新的突破。

2012年,新华联合公司将强力拓展市场业务,以增量、增值、增效为发展目标,优化市场业务结构,着力发展数字印刷、精品印刷、精装产品等,承接集团公司系统外业务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30%以上。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河北数字产业园项目中90亩的石家庄基地,力争四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前完工;160亩的保定基地,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在河北省会建立1~2个高端商用数字印刷网点和精品印制中心,提高联合公司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到“十二五”末,印制板块力争实现“3个1”的奋斗目标,即:销售收入10亿元,资产总额10亿元,利税1亿元。

(下转第3版)


坐在往来穿梭于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公交车上,目光很容易就会被国家图书馆门前的“中华书局百年历程暨珍贵图书文献展”的红色标志吸引。


黎 雪


吕建新


王安林


孙福军


薛泽锋

(上接第2版)

看成绩

黑版印刷着力推进“大项目牵动战略”

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黑龙江出版集团, 成立于2010年12月30日,由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哈尔滨分公司(原黑龙江新华印刷厂)、黑龙江新华印刷二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印刷物资公司、黑龙江神龙联合制版印务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新闻出版进出口公司、黑龙江省出版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等7家企事业单位组成,集制版、印刷、仓储、物流、图书进出口以及印刷技术研发于一体,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中小学教材、教辅和图书印制加工生产基地,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唯一通过新闻出版总署和环保部绿色印刷认证的印刷企业。

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福军表示,比照全国印刷业发展的强劲势头,黑龙江省印刷业属于欠发达省份。如何在貌似不利的大环境中凸显企业独特的比较和后发优势,成为集团党委一班人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集团刚一成立,就酝酿启动了对所属单位的改革。一年多来,通过深化改革、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广揽活源,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升,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集团公司也逐渐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科学化、多元化、人本化的发展思路,集团总部以资产运营、投入、孵化、培育为主,所属成员单位以项目运营、拓展市场业务、服务主业发展为主,坚决走 “夯实基础,强壮筋骨,跨越发展”的发展新路。

在开局良好的形势下,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进一步实施推进“大项目牵动战略”,即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哈尔滨分公司(原黑龙江新华印刷厂)退城进郊搬迁工程,积极推进新媒体基地建设。目前新媒体基地项目选址在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首期工程预计于2013年底前竣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将其列为2011年产业建设年重点项目,省委宣传部将其列为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项目之一、列入黑龙江省文化建设“八大工程”项目名录,哈尔滨市政府将其列为2012年重点工业推进项目。出版集团党委经常听取项目规划、推进事项的汇报,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了大力支持。

2010年,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利润390万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利润420万元,同比均增长3%。

湘版印务打造三位一体绿色体系

中南出版传媒旗下的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是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的获得者,是全国131家书刊印刷企业综合经济指标排名的领头羊,是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榜中连续跃进的强力军。

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现代企业,湖南天闻印务始终传承着60年老国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兼顾,在湖南天闻印务有着深刻感受和具体显现。公司早在2000年已经开始采用CTP技术,是湖南省最早采用该技术的企业。公司目前已有4台CTP设备,基本淘汰传统制版工艺。在很多生产管理的细节之处,都能体现出湖南天闻印务对环保理念的贯彻实施,以及从中的受益,如实施屋顶绿化工程,有效室内温度在盛夏时节平均降低4.5℃,大大地减少了空调能耗;再如随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公司污水处理总量2008年至2010年上升了28.9%,但因处理设备和工艺的改造升级,污水处理成本实现了年递减10%;又如公司用T5节能灯管替代T8灯管,每年可节约电能24万余千瓦时;液化气改天然气管道的工程,也能为公司每年降低30%的用气成本;在开拓海外市场中公司就因完善的环保体系获得客户的青睐。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政府推进绿色印刷产业发展力度的加大,湖南天闻印务的决策层敏锐地意识到,全面推行绿色印刷是企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必要途径。多年来,公司扎实稳健的环保工作为实现绿色印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公司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证书。2009年,又获得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与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公司成为在全国新华印刷系统中首家通过“三标”认证的企业,特别是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取得,有效验证了公司在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上所做出的努力。2010年通过“FSC”森林认证,将公司绿色印刷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使企业的产业“绿色化”改造工程,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促进行业上、下流产业间的紧密配套,对于供应商、客户,公司都督促和建议其采用符合绿色印刷标准要求的原材料和工艺。

绿色印刷的全面实现是任重道远的,目前湖南天闻印务正着力打造观念环保、制度环保、科技环保三位一体的绿色印刷体系。

不足

黎雪:在数字印刷的发展中,凤凰印刷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学习——一、学习成熟的商业模式。在现今的数字印刷舞台上,有成功的案例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但每个企业只有按照自己的现实条件量身定做,方可生根。“绿色”创意没有“天花板”。二、吸纳创新型人才队伍。今天数字印刷的创新型人才有必备四个要素:坚实的专业基础,严密的商业逻辑,完整的产业观点,开阔的国际视野。三、生根落地的本土化技术。国内缺乏高质量的本土化数码印刷技术,从设备到原辅材料几乎全靠进口,设备和技术服务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数码印刷的盈利是通过增值服务实现,但增值服务再到位仍无法消化这超高的成本。因此,本土化数码印刷技术须将降低成本列为第一要务,这个过程更需要本土化技术在诸多环节上与国际对接。

吴雪勇:一是印刷行业投资过度,产量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恶性竞争、低价竞争泛滥,市场竞争无序;三是行业内技工十分缺乏。

目前影响出版印刷行业发展的主要困难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持续的技改投入给企业造成的资金和企业效益的压力;以及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压力。

吕建新:印刷复制企业的基础不好,资金积累不够。且作为国有老企业,人员负担重,技术力量薄弱。

当前印刷复制市场比较混乱,无序竞争导致国有印刷企业的业务拓展举步维艰。

印刷复制企业社会群体认知度低,社会地位不高。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版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印刷复制业的强盛,都有印刷复制的默默支持,印刷企业的社会地位亟需提高。

印刷工价太低。有人戏称,“搞了印刷就走上了不归路”,不投入没有出路,投入了又长期收不回来。

王安林:印刷市场供大于求,形成了印刷市场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投入产出和经营效益低。多年来社会物价持续上涨,纸张、油墨等辅助材料及能源、电力价格不断提高,而工价多年来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持续走低,致使企业效益不高,无力进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处于低速发展阶段。

由于从业员工收入和待遇长期得不到增长,造成招工困难,导致技术工人和职业经理人普遍缺乏。

新兴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我国大部分印制企业仍处于被动委托加工,缺乏自主开发。多数出版集团印刷企业又长期依赖集团的生产任务安排,缺乏市场开拓和生产技术升级的主动性。

体制缺乏革新。作为出版集团直属的国有书刊印刷企业,长期承载着过多的体制负担,与同类型企业相比,经营包袱和负担过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

孙福军: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行业整体素质不高;印刷工价偏低,为了扶持教材承印企业,确保课前到书,黑龙江省教材工价15年来一直执行1997年工价。期间印刷原辅材料价格成倍上涨,而工价却保持不变,承印单位苦不堪言,难以招架。因为课前到书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要服从于社会效益。当前若教材印刷工价再逆行而下,这一上一下之间的落差成本,将无力承担;绿色印刷成本偏高,面对教材印刷绿色成本居高不下的巨大压力,建议尽快落实教材绿色印刷原辅材料采购补贴政策。

薛泽锋:业务结构单一,各印刷企业多倚重教材教辅,抗风险能力低,亟需转变产业结构。

印刷工价太低,各项成本上涨,但由于市场竞争无序,印刷工价却在下降。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印刷链条上的获利能力比较差,员工收入比较低。年轻人不愿进入这个行业,人才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