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报伦敦书展特派记者 马 莹 孟 叶
181家出版单位、1000余名出版人、1万种图书、1000种图书展示中英互译成果、1859项输出版权、1411项引进版权、5场高端论坛、11场对话沙龙、11场版权签约、20场新书发布……中国出版界留给伦敦的,不只是这一串串数字,更是一个生动、细致、全面的中国。
更自信
此次伦敦书展期间的各类重量级活动中,处处可见出版集团老总们忙碌的身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出席伦敦书展主席早餐会、主宾国开幕式、开幕式演出、集团公司战略合作签约;在中英出版传媒产业投资论坛、中欧出版论坛、出版与数字化对话等四场高端论坛上发表演讲;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出版科技集团进行考察和会谈……看起来分身无术,仍可以挤出时间接受BBC等海外媒体的采访。
中国出版人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活跃,也更加自信。正如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朋义所言,此次伦敦书展中国“市场焦点”主宾国活动的举办,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进行的一场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党和国家对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出版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空前重视,使整个出版界深受鼓舞。
除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自信的身影,此次主宾国活动中,《中国——新长征》画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英文版、多语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增订本)等一批特色主题图书集中亮相,并广受国外出版人关注。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张福海介绍,这是特色主题图书首次在海外书展上集中亮相,中国出版界用这种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据了解,定价80美元一套的《中国——新长征》画册订购量已达2万套;圣智学习出版集团也在书展期间推出中国主题出版工程新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系列的中文版。
更融合
中国要更好地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用人满为患形容“中国道路”国际高层论坛现场一点也不为过。作为开幕式后的第一个论坛,汉普顿厅会议室被中外出版人挤得水泄不通。欧盟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中国经济学家张维为、中国改革政策顾问陈平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演讲让大家充满期待。记者发现,现场的外国观众比中国人还要多,他们不少人都“有备而来”,早早地戴好同声传译的耳机,坐在前排的椅子上等待论坛的开始。这场中外高端对话就广受关注的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崛起模式等“中国道路”话题进行直率而坦诚的深度讨论,中国与世界的融合成为另一主题。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对此次中国主宾国的海报设计记忆犹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举起手放飞一个“纸飞机”(实为一本打开的图书),寓意着图书是未来的希望。“这就是在用世界都读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中国”,林阳举例,中国主宾国开幕式音乐会也是如此,钢琴家郎朗、小提琴家吕思清、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等中国一流艺术家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英国新伦敦儿童合唱团合作,获得了阵阵掌声。“用书籍和音乐架设桥梁,传播中国文化,增加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途径,更容易进入人心,让世界感知中国。”林阳说。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此次举办了两场活动,虽然数量不多,但别具特色,印象深刻:在与苏格兰最大的传媒集团DC Thomson签约活动上,两家公司各自播放了宣传片。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传媒呈现的是英文宣传片,而DC Thomson准备的是中文宣传片;另外一场与英国I.B.Tauris出版公司签署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的活动,以行云流水的武术展演开场,借双方首次合作出版的《中华武艺》项目,深入中国文化、艺术等主题合作。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艺平感慨:“与外方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他们越来越看重中国市场,双方沟通和合作也更加深入。我们与DC Thomson在深圳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还将在少儿、教育、期刊、印务等板块深入合作。”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肖启明回忆1999年初来伦敦书展情形:当时展馆内除了中文图书,几乎没有一个中国字,我们的图书无人问津。此次大不一样,“会议室、展位引导牌设有中文,大英博物馆也专门安排了中文解说。”(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更务实
书展开幕后,记者在中国展区看到的第一位熟悉的面孔是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杜金卿,他正在观察该集团展位的位置,并忧虑没有足够的空间摆放桌椅而影响版权谈判的效率。杜金卿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专门策划制作了中国形象宣传片。“虽然成本不菲,但是通过既具中国特色,又有西方审美意识的宣传片,更好地展示中国出版的‘新视角、新概念’,树立中国出版大国形象,是非常值得和必要的。”作为宣传片制作方,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彦明介绍,作品名称是“记录与传播”,通过纸张、文字等简约到极致的视听语言与黑白色,阐释出版业自古以来经历的造纸、印刷、工业革命、数字出版等历史阶段,彰显出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伟大贡献和当今中国出版人的创意实力。
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很重视《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贸易成果展示会。他告诉记者,过去的国际书展,中国出版人“自说自唱”的展示比较多,现在与外方交往合作得更加深入。
荣宝斋出版社在书展期间版权成果颇丰,共输出版权40种,成为中国出版集团成员单位中的版贸输出“最大户”。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和版权中心负责人王紫贤几乎一刻不得空闲,提前预约的12家客户逐一见面,新遇到并拓展了3家客户,已建立初步联系,连中午吃盒饭的时间都常被打断而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唐辉向记者介绍了一大意外收获:“新拓展的一位客户在伦敦的邦德街拥有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会所,对方将在会所内展示和销售荣宝斋书籍。”
林阳提到,过去我们对于书展的观念是“Exhibition”,当作一种展示;如今的书展是“Fair”,更侧重为交易,是在做生意。“盘点版权输出的成果是一种喜悦,但是我们不只是看客”,他建议,过去我们总是把版权输出数量当作考核书展成果的指标,以后也可以将每家出版单位与外方的谈判次数、拓展客户的情况当作一项考核标准。
更国际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社长潘世勋称自己“属龙”,今年是本命年,无形中更拉近了与中国的距离。伦敦书展期间,剑桥社除了与中国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有“亲密接触”,还以别具特色的品酒会形式,邀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图(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吴伟前来致辞,又与现场嘉宾一起聆听袁行霈、康达维、厉以宁等专家学者带来的有关中国文化、经济的精彩演讲。Millennium Gloucester酒店的花园露台中,中外出版人的心情如同玻璃天窗一样分外透彻。
“中国知网”举办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欧洲用户论坛上,吸引了来自EBSCO、International Path、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欧洲地区100多名专家与学者的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发展”的主题学术系列活动超时还无法结束,外国观众踊跃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中国经济兴趣浓厚;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经理杨耕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国际事务总裁Neil Tomkins先生的对话,让大家看到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成功模式都具有共同之处;中青国际出版传媒五周年庆祝酒会在中青国际醒目的红色特装展位上举行,法国Citadelles & Mazenod出版社总裁Francois de Waresquiel和英国分销商PGUK总裁Medwyn Hughs高度评价了中青国际的产品,并对其在欧洲以及全球销售前景有着十足信心;时尚传媒集团邀请斐顿出版社编辑总监和代理出版人Amanda Renshaw、台湾设计师包益民与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进行的“出版与创意”高端对话同样具有国际视野。
伦敦书展落下帷幕,作家们的高谈阔论余音绕梁。女性视角、当代诗歌、中国农村、城市风景、儿童文学、数字出版……有限的话题承载了无限思考。如严歌苓、郭小橹等作家的对话中,郭小橹常年在国外生活,讲一口标准的伦敦腔英语,严歌苓也在现场用英语回答问题,这场活动聚集了兴致盎然的英国读者。
Joshua Smith在英国经营一家销售中文图书的网络书店。他在书展第一天便开始流连于中国展台寻找“目标”,对《藏地密码》、《盗墓笔记》等中国畅销书耳熟能详。他告诉记者,目前学汉语的教材是主要销售品种,希望有更多用世界语言讲故事的小说被英国读者接受,而不只是有关传统文化图书,当今的中国更需要向世界传播。
据悉,土耳其将成为明年伦敦书展的主宾国。
4月的伦敦,草长莺飞,花香袭人。离开伦敦前,记者在希斯罗机场免税店的书店前看到了那张熟悉的中国主宾国宣传海报,有一列专架摆放着《红楼梦》等中国图书。希望下次再来英国,能看到更多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英国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