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外书业高层眼中的坐标与指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8/28 作者:谭 跃 李朋义


李朋义

2012 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主题为“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出版行业领军人物、业界名人和先锋代表,结合数字出版这一国际大趋势,介绍其数字化新产品、发布新数据、传授新经验,向与会者传递丰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供学习和借鉴,进而探讨出版业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的发展之路,探求可行的中外合作模式与创新点。本报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高层人士,先期把他们的观点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本报延伸采访了部分国际书业高端人士,请他们结合此主题,分享各自对国际书业发展现状和中长期趋势的认识。

由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旨在加强和促进中外出版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北京国际出版论坛自2004 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每届论坛都聚集300 多位出版人参加,探讨出版领域的焦点话题,借鉴成功经验,成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中外高层经理人一年一度交流的盛会。

认清形势 找准定位 重点突破

推进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Publishing Enterprises

■谭 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

面对全球性的数字化大潮,国内外同行群雄逐鹿、新招迭出,传统出版的生存与发展骤然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传统出版不是风声鹤戾,危机四伏,即将终结,但数字化的现实挑战在内容、在制作、在阅读、在传播、在销售、在增值服务等重要出版环节上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势头越来越猛烈,范围越来越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在这历史性的转型关头,我们既不能惊慌失措,丢弃传统出版;也不能反应迟钝,失去数字机遇;更不能叶公好龙,手足无措,最终望洋兴叹。对于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既是挑战也是商机,既是危机也是重大的发展契机。

认清形势:把握数字出版发展态势

近两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数字出版集群化初具规模,形成了点——线——面立体化的发展格局;数字出版产值屡创新高,内容产业获得较快增长;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涌现,传播渠道日渐完善;数字化阅读队伍不断扩大,数字产品消费增长迅速。

从国际层面看,谷歌、微软、雅虎和脸谱等国外大型IT公司相继介入数字出版领域,苹果、亚马逊等既有的数字出版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大举扩张;培生、企鹅、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跨国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就斐然。

这种形势告诉我们,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产业资本和产业资源的集聚方向,数字化流程管理已越来越成为传统出版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内容已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储备,数字化收益已越来越成为未来出版收益的重要来源,数字化出版也越来越成为出版业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找准目标: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将“数字化战略”列为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基本定位是:建设以集团优势内容资源为基础,开放式、国际化、延展性的内容集聚、传播、交易和服务功能的综合平台。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综合平台建设为基本定位和战略目标,以体制机制和业态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内容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以内容投送和交易平台为突破,逐步实现传统出版的内容集聚数字化,流程管理数字化和传播方式数字化。

集团计划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建成国内有市场效能的优质内容资源总库、内容投送平台和产品服务平台,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使数字出版成为集团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和市场占有率明显增长,形成特色显著、影响力较强的出版品牌产品集群,实现社会效益更加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传播能力日益增强的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

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我们将通过重点建设一个综合平台加六个专业平台的总体架构,集中突现数字化内容的集聚、传播、交易和服务四大功能,全面推动集团出版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实现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这七个平台分别是:

一是综合平台建设。将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建设集约化的数字内容投送和运营平台,成为全集团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主平台。 二是工具书平台建设。通过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为代表的工具书项目建设,构建最具权威的专业化数字工具书服务平台。三是大众平台建设。打造精品化、高端化的人文社科类电子图书的运营平台。四是国际平台建设。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资源进出口“中盘”。五是音乐平台建设。通过 “在线听音乐、在线看音乐、在线写音乐、在线学音乐、在线买音乐”的发展路径,逐步实现音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六是语联网平台建设。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多功能地整合语言服务,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们在翻译市场的占有率。七是ERP平台建设。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快实现办公、出版、发行、财务的一体化流程,规范各单位的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业务流程。

此外,我们还将通过上海蓝桥创意产业园和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园两大园区的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形成以文化为内容、以科技为载体、以策划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成立足上海、具有辐射能力的数字出版产业园。

数字出版需要坐而论道,从而看清楚、想明白;但更需要起而行之,从而办实务、谋实效。我们愿意和各位同仁一起,在论道中行进,在行进中取得实实在在的市场效果。

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Enterprises in the Digital Age

■李朋义(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去年的北京国际书展论坛上,我曾经和大家一起探讨过数字出版业态与转型的话题。去年,我发表的观点是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但是纸质书不会立即退出历史的舞台,对于传统出版机构来说,我们仍然拥有充足的时间向数字出版逐步转型。

从2011年到2012年,世界出版业的格局在不断改变,数字出版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着。我的观念也有了一些转变,我认为虽然纸质书在一定时期内依然是支撑传统出版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由于数字出版的高速发展,留给我们传统出版机构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这次转型不仅仅关系着未来的发展,甚至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在数字时代的生存。下面,我想结合中国教育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业务转型的探索和实践,谈一下我的看法。

从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转型,是关系着一个企业未来生存发展最重大的话题。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机构需不需要转型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应该如何转型?我想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我的观点: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2亿户,互联网接入用户数达到5.7亿,手机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700万,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了1.5亿台,四分之一的读者阅读数字出版产品,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上升。

圣智集团总裁罗纳德·邓恩先生表示,在3~5年之内,圣智集团将会像软件商那样成为一个教育服务提供商。我认为这是一条非常可行的应对数字化环境的转型之路。什么是服务提供商?我举一个例子。近两年,网易和新浪视频都推出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的中文字幕版公开课。除了自然科学类课程外,西方哲学和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在网上已有近1000万次点播。其实,在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活跃着一大批名师名课,深受学生欢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旗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我们承办了教育部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目前已有75门视频公开课上线,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北京大学的阎步克,南开大学的陈洪等一批国内的名师通过视频公开课既展示了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也受到用户的高度好评。2012~2015年,将以各大高校为主体,建成9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除此之外,我们已将12000多种教材制作成电子书,主要教材均可通过网络购买,近2000种教材提供网络增值服务,约200种教材提供POD服务,已经提供了100多门课的网络定制服务,并开发了40多个学科网站和500多个数字化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教材和数字课程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产品群。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教材、资源库、作业系统、测评系统、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品,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成为教育出版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服务商。我相信,数字出版时代成功的关键不仅是硬件系统的先进与普及,更重要的是出版内容的创新,为受众提供比传统形式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服务。

商业模式向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模式转型

这个月初,国内一家叫做京东的网络公司向家用电器零售领域的两大巨头国美和苏宁发起了挑战,而仅仅在两三年前,这家公司还籍籍无名。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在不同行业,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正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占领着原属于传统公司的市场。在出版领域,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正在形成,苹果的itunes和亚马逊的kindle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旗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建设以“人教网”和“人教学习网”为核心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增值,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人教网”正在建成全学科的基础教育资源网站,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使用,注册用户已达120万;“人教学习网” 提供基础教育各学科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两个网络平台连接着以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纸质教科书为基础的人教电子书包;主要服务于教师和教学管理的“人教数字校园平台”;为学生提供精选优质学习参考资源的人教学生资源中心(数字图书馆)。

在高等教育的领域,我们运营着以下三个重要平台:一是中国大学生在线,它是由全国高校共同参与的、面向大学生的网络社区,目前已有近200所高校的150万学生注册会员;二是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目前已建立了30个省级分中心和20个市级分中心,近3年培训了6万高校教师;三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以“爱课程”(icourse)网站为核心的开放课程的共享系统,其中包括100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我们也正在进行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下一步,集团将在此基础上全面打造全国教育出版网络运营主平台。

资本的力量是影响着传统出版机构转型的关键

资本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充足的资金是数字出版的基础。从国外的出版数字化历程来看,出版的数字化都是一个需要巨大资金支持的过程,而教育出版本身也是所有出版类型中投入最大的。仅全国大、中、小学生人手一部手持终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投资,更不用说遍布全国各所学校的光纤、服务器等硬件开支,全国教师培训等软件开支。数字化出版的时代,靠单个企业自身的积累与投资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尽管教育数字出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短期内依靠数字出版自身的赢利与投入实现平衡是不现实的。从事数字出版除了有长远眼光,顶端的设计(规划),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中国出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依靠传统出版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认为,数字出版应在集团层面操作,否则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即使是有一定实力的集团,借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可能是一种必要的选择。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正在进行股改上市工作,上市后的重要资金投向之一就是教育出版的数字化。

二是资源的收购与整合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数字出版需要传统出版机构进入许多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依靠自己逐渐摸索学习并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对产业链上拥有优质资源和技术能力的企业进行收购与整合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选择。

国际合作是国内出版机构加速转型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球村”的形成,加大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广度、密度和频率,使出版国际合作的距离缩短、时间缩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出版的国际合作也进一步得到拓展。我们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数字出版市场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增长。面对市场需求,我国的出版机构虽已取得巨大的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投入不足,使我们在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以及销售收入上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传统出版企业,我们在数字时代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市场经验,最为缺乏的是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成功的商业模式。而国外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商业模式和技术条件较为成熟,数字出版的国际合作空间前景广阔。

英国伟大思想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富有思想和智慧的出版人,一定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出版业迈入数字时代!我对出版业的明天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