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引进输出双飞跃 数字版权成新军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8/28 作者:蓝有林


表6 引进版畅销书榜单中按作品入榜数的作者排行

■商报记者 蓝有林

自中央提出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将“走出去”作为“五大战略”之一,国内众多出版社、出版集团都对国际版权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不少出版机构专门成立部门策划出版外向型图书,甚至到国外或独资或合资成立出版企业,或收购国外出版企业为我所用。避开版权贸易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其实无论是版权引进还是版权输出在数量上都有质的飞跃,如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1年全国共引进版权16639种,共输出版权7783种。化学工业出版社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瞿磊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12年前8个月,该社版权引进数量已达166种,版权输出105种,输出品种数已远远超过2011年全年的输出品种总数,也第一次实现了三位数的突破。“五年前,我社的版权引进品种数大约每年70种左右,版权输出品种仅为个位数,短短五年时间里,我们实现了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的双向大飞跃。” 该社也因此在前不久总署举行的2012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总结大会上受到了通报表扬。

当然,版权贸易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版权输出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过去“老少边游”——传统文化、少数民族、边疆风貌、旅游指南,扩展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重要领导人著作、优秀科技专著甚至一些文学作品,比如企鹅出版社去年就购买了中国作家盛可以的小说《北妹》版权,以及以不菲的价格购买了王晓方的《公务员笔记》和何家弘的《血罪》的版权,启动了每年出版5~8本中国题材小说的计划;引进版的类别主要是随出版社自身出版范围的拓展而变化,总体上诸如少儿、生活、家教、心理励志等图书版权普遍炙手可热。版权输出和引进的国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输出主要是华语圈的国家和地区,现在包括美、英、德、法、俄、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都在列,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代理的《山楂树之恋》,就输出到挪威、瑞典、韩国、泰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7国,版权累计输出13种,其中,该书版权输出到对图书作品甚为挑剔的北欧国家,无疑创下国内文学图书版权输出的新业绩;引进的国别似乎正好相反,从英美为主转向日韩为主,上海世纪文景文化出版公司版权经理李恒嘉表示,每个出版机构其本身的出版物类型不太可能一时半刻改变,世纪文景在门类上还是偏向文学以及过去累积下来的学术社科等。2012年引进品种比去年增加了20%,国别从以往依赖的英美向欧洲、日本等寻求版权开拓。“英美持续几年没有太出彩的作品,而文景之前出版的日系文学如京极夏彦系列、石田衣良系列,口碑和销量都不错,我们会继续在这些地方寻找文学性高的作品。”此外,版权贸易形式也由过去纯粹的版权交易、实体图书贸易,逐渐扩展到共版发行、国外直接组稿和国际采编等形式,版权贸易的载体也从原有的传统图书过渡到传统图书与数字出版并行。

内容之变

从传统文化到学术专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李广良对记者表示,随着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建成四通八达的营销网络,已纷纷前来中国寻求原创优质的科技出版内容,反映中国当代文学、社会和经济发展、科技成果和当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图书比重逐渐增加。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科技部中国区就承诺将以“把中国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引进来,让中国最优秀的科研成果走出去”为“首要战略任务”,其总裁张玉国曾透露,在爱思唯尔的2000多种期刊中,来自中国的内容占13%,仅次于来自美国的23%。目前,爱思唯尔还在加强与中国的出版社图书方面的合作,把中国优秀的科研著作用英文出版、在国外发行。

近年来,国内部分专业大学社和部委社纷纷在学术专著和科技专著的版权输出方面发力,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不少英文合作出版和版权输出项目均为英文版学术著作和理工高端教材,还分别与世界科技出版巨头施普林格和爱思唯尔签约英文版学术期刊合作出版项目。浙江大学出版社此前与施普林格共同设立科技出版基金,资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出版平台上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中国科技进展”系列丛书,该社2011年还与美国Waters科技公司签订了《中药质量现代分析技术·中国药典一部参考手册》外文版权输出协议,版税收入15万美元,创近年来中国科技图书单本版权对外输出的最高版税纪录,在学术出版领域尚属首创。需提醒的是,能够用英文撰写科技专著的学者,大多是在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领军人物,不仅需要精心挑选和梳理积累,还需要向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直接组稿约稿。上海交大社最近输出的重点项目“大飞机出版工程”,其作者分别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等高等学府、科研中心和著名公司,该社与施普林格已签约的《Porous Models for Wave-Seabed Interactions》,其作者郑东生教授入选了“千人计划”。

不过,版权引进方面的情况似乎“背道而驰”,随着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推进,不少专业社纷纷进入大众出版领域,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众多部委出版社都打破了原有出版范围,进入了社科大众出版领域。因此,“大众图书的引进和输出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全社版权贸易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之前以科技图书版权引进为主,转向科技图书、大众图书两手抓,为编辑积极寻求适合的合作机构和出版资源。目前我社引进版权的主要类别除传统科技图书外,还有手工、少儿、亲子、经管、励志、外语学习、生活等大众图书。根据市场监测数据,2012年前6个月,我社大众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排名第三。其中,引进版权的图书表现可圈可点。”瞿磊如是说。

方式之变

从纯版权到共版出版与组稿

传统的版权贸易,就是纯粹的版权交易,形式无非就是买版权、卖版权或者实体图书出口。但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入,中国出版人也开始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有的率先向世界各国有关专家直接约稿,有的与国外出版机构共同投资、共同署名、共担风险的合作方式共同策划出版相关产品,甚至直接在国外直接出版,不断地尝试创新多种合作出版的模式。

比如前文提及到清华社、浙大社和上交大社等与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国际出版公司的合作案例就是合作出版的典范,而此前诸如外研社与米其林出版集团合作推出的“中国指南”系列,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策划的介绍当代中国的百册丛书;浙江出版集团与芬兰创造力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的《创造力——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同步推出芬兰语和瑞典语版;高教社与泰国合作出版的《体验汉语》(泰语版)中小学教材,已经成功进入泰国中小学校,目前已有30万泰国中小学生使用该教材;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合作不仅有版权贸易,还涉及印刷、培训等多领域。瞿磊介绍,从前几年开始,化工社也已与一些出版公司开展了“走出去”合作。“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与威立公司签署了双品牌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策划选题、我社组稿、威立编辑制作、国内外分别销售。德国Carl Hanser出版公司虽不是大型科技出版集团,但其专业优势高分子材料加工在国际上也是首屈一指,而且与我社的传统优势领域十分吻合。目前,我社与该公司的合作出版已经启动,图书编辑加工由Hanser负责,由我社统一制作国际销售版和国内版图书。因其专业图书销售渠道较强,图书印量也比较大,这种合作模式实现的利润相对较高。与其他国际性科技出版集团,如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的合作也在逐步加深。”

而在建筑出版领域,这种共同策划、共版印刷、共同发行等合作出版方式也比较普遍,天津凤凰空间传媒有限公司 总经理孙学良介绍,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多年前就开始尝试这一方式“走出去”。而随着国内出版机构直接参与相关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的机会增多,他们也加强了与国外建筑设计界相关协会、院校、设计事务所的专家学者及设计师们的直接接触和约稿,先后出版了不少在华国外设计事务所的作品集,并有较好的市场表现。但考虑到传统版权难免遭遇产品同质、设计作品重复以及盗版等问题,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凤凰空间传媒有限公司、安基国际传媒、深圳市创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唐艺设计资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及万创(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不少建筑图书民营策划机构和部分建筑类市场的出版商又移植期刊的采编做法,直接国际采编和组稿成书,有效打开国内国外建筑图书两个市场。

载体之变

数字出版渐成“新军”

众所周知,尽管国内数字出版尚未找到明显的盈利模式,但其发展势头还是如日中天,被书业内外广泛讨论,数字版权的引进与输出也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尤其是随着各出版单位加快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包括期刊数据库、电子书和网络文学在内的数字出版产品也有不错的输出势头。

据了解,因为看好数字出版对国外的吸引力和发展前景,云南出版集团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在昆明市建设一个面向东盟的国际图书城,形成一个以动漫、数字和民族文字出版为主体,同时汇集商业、休闲娱乐、物流、会展、教育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去年与日本NTT solmare(日本电话电报株式会社旗下子公司)签约开展手机漫画业务合作,这也是中国原创漫画首次以手机漫画的形式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根据协议,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负责把集团内出版社的原创漫画资源制作成英、日两种语言的手机漫画,通过NTT solmare公司的平台,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1个国家上线,供当地手机用户付费阅读。

电子工业出版社版权经理刘娴庆向记者介绍,要说这些年版权贸易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传统图书版权向数字版权转变,因为之前的合作基本仅限于图书或者期刊的纸质版本,如今数字版权的输出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该社已向海外市场输出多部图书的数字版权。化工社的情况也是如此,该社2010年向一家美国公司输出了《英汉·汉英化学化工词汇(汉英部分)》(第二版)的版权,授权费用高达3.5万美元。此次对方公司不以图书形式出版,而是将图书内容转换成数据库的形式,供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员工查询之用。因此,这项授权是非专有的授权,授权期限是无限期。

对于目前数字版权贸易都有哪些方式,李恒嘉介绍,现在国外电子书版贸还是采取在销售净利润上抽取固定百分比版税的方式,有的也会在出纸质书合同时将电子书版税条件一并“附赠”,而有的版税要求很高,或是要求你的电子书定价不得低于纸书的多少百分比。当然,比较苛刻的版税条件有时是针对重要作家或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出版社还要求先预付一笔电子书版税,尤其是过去纸质书版权贸易普遍没有将电子书纳入协议的。“这就要看出版社是否觉得值得,但在电子书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拥有外版书翻译版权的出版社也会想赶紧拿到电子版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