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12BIBF的创意与新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9/4 作者:金 霞 李 丽 蓝有林 晓 雪 穆宏志

■商报记者 金 霞 李 丽 蓝有林 晓 雪 穆宏志

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四大书展之一,本届BIBF持续创新的态势清晰可见。在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正是中外书业悄然发生的变化——谁在变?哪些方面在变?未来将向哪里变?

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海内外出版机构齐聚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BIBF),让初秋的北京再度“炎热”起来——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融,产品的展示,技术的对接……一年一度的国际书业盛会,在变与不变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从政府到业界均对本届BIBF重视有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副市长、代理市长王安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等参观展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暨第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并致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阎晓宏、孙寿山,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组长宋明昌,各行业协会、出版传媒集团、大社名社负责人,以及多位国际出版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等,悉数到场。

“一个焦点”

数字出版新理念新走向

BIBF是版贸的平台,更是中外出版人思想碰撞的空间。“纸质出版物的前景仍值得期待,但是数字出版无疑会成为今后各方出版力量发展的重心之一和出版产业的角逐关键领域”已成为共识。

在技术革命正改变和重塑出版业的时代,BIBF积极关注、推介国外数字出版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进而为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贡献智慧。从2012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以“数字环境下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主题,到新国展的逾万平方米的数字出版展区,成为这一主题的最好注脚。当国内还在探讨盈利模式时,欧美国家已经带着产品和经验来了。今年数字出版主题更多地变成实际的观摩和经验交流,而不再是单一的理论探讨。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等出版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阅读基地,九月网、龙源期刊网、中文在线、VIVA无线新媒体、豆瓣阅读等数字出版平台,英捷特、博云科技等数字出版服务商,以及来自欧美国家的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等,齐聚一堂,展现了当下数字出版的立体格局。

从参展产品来看,教育类出版物的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最大的热点。英国培生集团此次重点推荐3个数字产品,即针对小学生的Fronter平台、针对中小学的Write To Learn平台和针对高校的数字化在线教学系统MyLab/Mastering;韩国电子出版协会旗下多家数字出版企业携多款英语学习类数字产品,以期开辟海外市场;由波兰数字出版企业Young Dynasty Tech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资源整合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内容覆盖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到高中3年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教学平台。

对于英美出版商而言,数字出版和电子书引发的话题热度远超纸质书,数字出版给这些出版商带来的收入正在不断增长。阿歇特英国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蒂姆·希利·哈钦森预测,出版业未来最大的改变就是电子书销售的上升,未来5年,大众出版领域纸书与电子书的销售收入比将从现在的80%比20%,变为各占50%,或者是纸书和电子书某一方占40%,另一方占60%的收入格局。

而国内大多数数字出版企业则进入了一个平台期。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联合电子出版有限公司市场拓展总监文志伟认为,数字出版经历过“热恋期”,现在正处于低谷,“未来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真正形成规模”。VIVA无线新媒体市场总监李绍辉向记者透露,VIVA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在新资金到位之前,公司需要过段“苦日子”。还有一些数字出版企业则“逃离”北京,到二三线城市建团队,以此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下转第3版)

“双轮驱动”

国际化嫁接中国特色

BIBF作为世界出版人进行交流合作的国际舞台,日臻成熟,平台吸引力不断增强,更加开放,更有活力,向国际一流书展持续努力和创新的态势清晰可见。

今年参展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75个,比去年增加了15个。从参展国家规模来看,列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其中,首次参展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洲、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再次凸显了图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在全部2262个展台中,海外展台997个,比去年增长9.9%。越来越多的参展商以国家形式组团。今年国家展台设立达到19个,瑞典和土耳其首次设立国家展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继去年以国家展台形式参展后,今年均不同程度扩大规模,其中,新加坡的国家展台由2个增至8个,印度、越南、沙特等亚洲其他国家的参展商亦较去年相对增加。开普敦书展、沙迦国际书展等一些国外书展组委会还设立了专门的展台。德国歌德学院的中德翻译作品展、中国香港创意展和莫斯科城市文化宣传展等也一一亮相。

主宾国与主宾城市展开了“韩流”与“京韵”的对话。2012年恰逢中韩建交20周年,作为本届BIBF的主宾国,韩国参展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为历届主宾国展览面积之最,以明亮的白色为主调,简洁、明快的空间将韩国文化、韩国出版业的实力和盘托出。今年BIBF首次设立了“主宾城市展区”,北京精彩亮相。1000平方米的展台面积,集中展现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走出去”的成就。

BIBF提供了一个中外出版人直接对话的平台,今年的交流更趋活跃——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3298项,比去年增长11.68%。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867项,比去年同期增长13%,达成引进协议1431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3。第一次来中国,也是第一次参加BIBF的阿歇特英国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蒂姆·希利·哈钦森称,中国图书市场“生机勃勃”,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中国,以制定下一步的中国战略。

让BIBF的“国际范儿”具有“中国风”,也是主办方的用心之处。无论是展场内富有中国传统味道的文化展示,还是一些主题推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都可见一斑。围绕着“文学中原崛起”这一主题,中国作家馆邀请了刘震云等来自河南的多位作家坐镇,是中原作家群“集团军”的一次大集结。据悉,从本届BIBF开始,中国作家馆将每次推出一个主宾省,深入介绍一个地域的作家群。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则以签约洋作家的方式推介中国——旗下河北人民出版社与英国著名作家卫克安先生的“理解中国丛书”达成合作出版协议。卫克安说,他要用自己的讲解,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此外,今年BIBF在标准化方面,也加以用心。如展馆内除标识东、西馆外,还参照法兰克福书展的做法,以英文字母对各个通道进行了排序,让参展者不至于在展馆内“找不着北”。

“三驾马车”语言学习、学术和少儿类书成版贸热点

记者在BIBF采访发现,欧美学术出版商正在热议的是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教育出版商关注的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兼容普及,大众类出版商关注的是在纸书与电子书此消彼长的形势下,如何服务好每一位作者,如何做好线上与线下业务拓展。在各大出版类别中,语言学习、学术和少儿类书成为版贸当仁不让的“三驾马车”。

无论是专业教育类出版社,还是大学出版社、综合性出版社,中外出版商版贸的热点首推英语语言学习类图书。培生、麦克米伦、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等,只要是有英语语言学习类产品线的,大都已经在中国收获颇丰或正全力进入。语言学习类不仅有传统出版物,也有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室等引领发展趋势的产品。如外研社的数字教学展区就根据不同人群的英语学习需求,从口语、听力、写作、阅读等不同维度划分出5个专区,旨在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打造“外语学习专区”全面解决方案。类似的还有我国香港的教育科研有限公司的多媒体外语教学产品,不仅包括DVD、图画书、点读机、图解字典,还有线上测试系统以及根据品牌形象制作的各种角色人物玩偶和胸章。孔子学院开发的海外教学用品——“多语种(18个语种)汉语教学有声挂图”,其与数码发声教鞭和音箱组成一套有声教学系统,同样吸引不少经销商关注。

少儿类图书仍保持几年来的热度,签约和发布活动此起彼伏。如8月29日麦克米伦世纪童书年度成果发布会上25种图书书模亮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世界的认可——曹文轩文学作品走向海外”版贸成果会,接力出版社协办、以“物欲化的世界与天真视角的价值”为主题的中韩作家对谈,均吸引了不少读者到场聆听。第七次来参加BIBF的加拿大图书出口协会副主席,加拿大儿童图书出版社OrcaBookPublishers的创始人和总裁鲍勃·特雷尔此番也是冲着英语语言学习类图书和儿童图书合作项目而来,他正在积极促成把一套针对北美阅读能力低下的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做成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辅助教材。

在政府引导及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下,高端学术著作的版贸成为今年BIBF上的重头戏。商务印书馆就与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商务授权德古意特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英文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英文版)在国际市场发行,同时商务也准备从德古意特的哲学出版物中遴选翻译书目,将其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被视为中德高端学术出版全方位合作的开始;同样被誉为“中国学术出版走向世界的尝试”的“中华学术文库”(英文丛书)项目由外研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合作推出,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中国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学术经典翻译成英文介绍给全世界读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签署协议,一次性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五种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成为中国高端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又一范例。

“借船出海”成绩斐然的同时,“造船出海”的成效初见端倪。科学出版社东京公司现场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等国内多家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合作协议,当中同样不乏《中国七千年丝绸史》、《2030中国》、《中国震撼》、《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辩论中国模式》等学术作品。与此同时,民间书业的声势也不小,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的CNTIMESINC公司,与国内10家出版机构签订了100种图书的版权输出协议。

此外,中国市场原版书进口业务增长显著,引发海外出版商强烈关注,不仅是学术出版商的纸本出版物和数据库销售连年递增,像阿歇特英国出版集团这样的大众类图书出版商的英文原版书也销势喜人。

四大关键词

合作、转型、成效、专业

一个有专业品质的国际书展,应该体现出哪些特质?又能从中折射出行业的哪些变局?合作、转型、成效、专业成为参展商议论最多的四大关键词。

“合作”务实——多家国内出版集团、出版社与海外大型出版机构签约合作,抢占海外优势资源,优势互补。

“转型”提速——2012BIBF继续作为“以展促转”的中介,加快我国的出版业转型;BIBF亦犹如一个多元文化的“传送带”,将创意展会、创意产品、创意技术、创意营销充分展示;中华商务、日本凸版印刷、恒美印务、京华虎彩、盛通印刷、建宏印刷等印刷企业带来的AR增强现实技术、按需印刷解决方案等,体现了数字转型背景下印刷业的发展方向。

“成效”显著——办书展更在于参展商的水平、产品的质量、达成的效果,并非人越多、场地越大就越有效果。在参展商的选择、国内参展产品的选择、参展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达成交易的成果方面,今年BIBF都有很大的提高。

“专业”对口——专业布展,专业沟通,专业洽谈,以一当十,成本低了,效率高了。在充满活力的展示下,专业、冷静、理性,更应是版权合作的要素,不求大,要见成效。

“不要再说‘我们不在意输出的图书赚不赚钱’”,成功促成多项德语图书版权引进贸易的香港永固兴码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北京永固兴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燕对记者说,有出版社的人找她谈版权对外输出时,她最不愿听到的就是“不在意赚不赚钱”。连续参加了四届BIBF,蒋燕终于感受到了国内出版社“走出去”的真心诚意,此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找到她,表达了想借助永固兴码在德语国家地区的4000家点读笔配套图书销售网点,向外输出图书的强烈意愿。“面对这样的重视和决心,我们也将全力以赴。”

当然,中外展商也对展会本身寄予更多的期望。新国展位置偏远,无论地铁和自驾均耗时不少,不仅给参展商带来了交通、住宿等方面的困扰,也直接影响了公众场读者的参与热情;新展馆配套设施尚待完善,场馆内外路标指引、安保、服务等均与国际一流书展的定位存在差距,等等,无不考验着组织者,仍需为读者和参展商提供更多便利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