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动地动心动
摘要:

《天动说》[日]安野光雅著 绘 艾茗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年6月版/39.80元
科学史
○于 梦(书评人)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心动不已”。“非风动,非幡动,乃仁者心动。”唐代平民出身的慧能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千年的话,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这还得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生动的故事说起。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风尘仆仆一路南下,赶到广州法性寺的时候,恰好遇到两位禅师在辩论风中起舞的风幡。一位说是幡动,另一位说幡本来没动,是风在动,争执不下。看到此种情况,慧能大师立即高声喝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语惊四座。
乍听起来,慧能大师的话还没有第一位禅师有道理,因为本来就是幡在风中飘动,何谈风动?更何谈心动。
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因为事物的运动,向来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运动和静止——这在一千多年后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给出了最好的解释。
说到这里,似乎与本文的主旨相差太远,其实不然。因为本文,笔者正是要提及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宇宙万物的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
记得近代科学巨匠伽利略被教会以“传播地球运动异端学说”罪名判刑入狱前,还喃喃自语:“可是地球还是在动啊!”这位倔强的科学大师,虽然身陷囹圄,伶仃晚年,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他对于“科学真理”的追求。
其实,在伽利略生活的时期,情况已经不是那么糟糕了。毕竟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已经迎来了曙光,神学的霸权统治即将让位科学。
尽管如此,比伽利略年长16岁的布鲁诺却并非那么好运。
这个一直被誉为科学界的大英雄的人物,因为到处散播“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学说,并不听教会的劝告,而最终被烧死在意大利罗马鲜花广场。在科学这片纯粹的地盘上,竟然也有流血的斗争,似乎让人匪夷所思。关于这个科学社会学问题,我们暂时不予多谈。
翻开近代科学的历史页面,展现给世人的绝对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而被誉为“绘画大师”的安野光雅,则以绘画的形式,在《天动说》中再现了科学史上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传奇。
笔者一直认为,要传播科学知识,则必须懂得科学史,要懂得科学史,则必须懂得西方哲学、西方思想史,乃至对古代文明有深刻的体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被科学知识所迷惑,不被狂热的科学情感所左右,才能为科学之外的人们,展现一个真正“科学”的、合理的科学世界景象。
因为,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科学世界并非纯粹的理性与太平,即使回到古老的希腊——近代科学故乡,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各种学说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斗。记得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有一位学者,发现了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个无理数(根号2)时,动摇了学派的根本思想,竟然被教派投入海中溺死。
布鲁诺的牺牲同样是一种“科学”与“神学”激烈冲突的结果。虽然近代科学统治世界以后,似乎在科学内部,流血的争斗几乎未曾发生,然而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无时不在进行着。甚至到今天这个“文明”的时代,科学内部团体之间的争斗,风起云涌——只是现在的科学家之争,和布鲁诺为了“真理”而献身的争斗相比,则更加庸俗和低劣,因为现代科学家争夺的,是不同科学团体之间的利益,以及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对社会的操控权。
我们返回来重新阅读安野光雅的《天动说》,一幅幅历史画面之中,仍旧能够感受到“从前”那些故事的沧桑,以及沧桑背后的荒唐与辛酸。
当我们用科学史的悲惨事实,来颠覆一切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信仰时,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天翻地覆的零碎世界,真相在你试图揭开时,自动粉碎消隐。
到底是地在动?天在动?还是你的心在动?
在笔者看来,一切都没有动。世界和人生的真相“如如未动”,是我们被狂躁乱奔的时代所迷惑,所谓的动,不过是你的错觉而已。
科学如此,人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