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版传媒集团“全面深化第二步改革”,“大力推动出版与科技融合”,推动出版传媒集团实现新跨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9月23日~24日召开的2012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激发了出版传媒板率先活跃、个股逆势上涨,呈现出集体飙升的走势,成为低迷股市中一个亮眼的板块,再次在二级市场引发关注。
■商报记者 穆宏志
在数字出版迅速发展,文化、科技、资本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成为产业发展的大势下,出版传媒集团如何实现新跨越,显得日益紧迫。正如柳斌杰指出的,“尽管出版传媒集团这几年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还不适应当前整个大局的要求,特别是我们的自觉性还很不够,习惯于按照惯性运行,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还缺乏紧迫感。”“以2011年为例,全国出版、报刊和发行集团在全国出版发行行业所占资产总额达73.4%,只实现了57.5%的主营业务收入,仅产生了43.2%的利润,不成比例。这个事实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19家出版传媒集团负责人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出版与科技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振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建纲、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宪武、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毅英、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永年从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角度,就推进出版传媒集团体制改革进程、加快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出版产业发展发表了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出版产业要想转变发展方式,完成转型升级,根本要依靠科技力量,加快出版与科技融合。“拥抱和融入新技术,才能抓住出版业这次新的发展机遇,成功转型。”
科技舞动文化,产业布局加速
出版传媒集团作为行业带头羊,在推动与科技融合,加快数字出版布局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表示:“数字化出版已经不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中版集团未来一段时间,努力将数字化战略化为实招、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加大工作力度。以综合平台建设为基本定位和战略目标,以体制机制和业态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内容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以内容投送和交易平台为突破,逐步实现传统出版的内容集聚数字化,流程管理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在促进出版业务转型方面,将积极开拓专业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传统出版业务与先进业务的融合,以音乐数字平台和语联网平台的建设为示范,带动各出版单位形成特色鲜明的数字出版产品线。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李朋义认为“资本的力量”、“资源的力量”、“数字(技术)的力量”改变了世界出版格局。针对于此,该集团在出版与科技融合方面做了三件事:一是进行数字出版基础建设,二是建立网络运营平台,三是利用资本手段加快转型步伐。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在主业发展方向上,提出了瞄准以科技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内容产业、以资源集成与应用为战略业务的科技信息服务、以科技传媒为“种子”业务的新媒体业务等三大主业方向和六大主攻重点领域,还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九大措施。董事长柳建尧认为产业转型不仅仅是业务形态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改进,也是人才、理念等各方面脱胎换骨的变化。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燕表示,“数字化转型涉及到整个出版产业链,新技术是新业态最强大的催化力量,要构建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出版产业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凤凰集团将数字化战略作为第一战略,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技术转型,打造全新的数字凤凰,努力成为以数字化引领、多媒体经营为特征的新型出版传媒企业。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发展数字出版作为引领出版与科技融合的方向,提早进行了系列布局。董事长龚曙光说:“不做是最大的失职,犹疑是最大的风险。”“要以快心态面对技术,以慢心态面对产品。”“必须全员进入数字生活,全产业链介入数字化生产,形成推动转型的强大合力和产业重构的强大张力。”出版企业构建数字平台,要从细分领域着手,借助传统出版积淀的内容策划和生产能力,建立“定制”模式,实现针对特定受众特定需求的全媒介覆盖。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少雄认为,国内出版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但谁能在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并不完全取决于现有的规模与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能否尽快实现出版与科技融合,取决于能否早日完成转型升级。“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核心是数字化,支撑是资本,依托是项目,保证是人才。”中文传媒将以数字出版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资本投入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人才队伍为保证,通过数字化、全媒体、全产业链融合出版资源,计划到2015年,在新兴领域形成初步规模。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力为认为“科技融合与跨界合作为实体书店注入体验性新元素”。今年开业的上海新华书店静安店和上海书城淮海店,将实体书店的转型从规划变成了现实。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杰提出了打造多终端的全媒体超级数字发行平台等思路,从而产生“文化+科技”跨越式发展的蝶变效应。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董事长肖陵谈到,运用高新技术,升级书业物流平台,提高商品流转效率;搭建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为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化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桂科介绍,在推进出版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发展数字出版的路径。2008年,成立了独立运作的数字出版公司,并在技术上向数字出版业务倾斜,形成了市场导向、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集团数字出版运作机制,希望以数字出版引领产业全方位的转型升级。
处在技术和业务转型期的出版业,当务之急是要完成从单纯的纸媒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通过更多平台的销售,使数字产品的收入成为发展的增量。
开拓数字出版新领域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二者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去开拓新的领域、新的产业。加快推动出版与高科技的深度融合,出版集团应坚持以内容为核心向多种出版形态拓展,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和优势互补;应加强出版物内容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使内容产品通过上下游之间相互服务的过程产生增值,促进整个产业链价值的不断提升。要以战略定位决定业务模式,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逐步发展壮大数字出版新业务。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生认为,出版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在出版纸质书或电子书,而要带动融合相关产业,形成立体式的产业链条。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亚非目前正“聚焦技术转让,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其中正着手收购重组文化科技业态,正开展并购谈判,兼并重组安徽安泰科技股份公司,争取培育其2015年上市”。“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多元产业层次”,其中之一是加快推进外经贸板块上市。
据中原大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豫生介绍,将加快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改上市步伐,拟于2013年年底完成出版、印刷、发行、物供全产业链上市,扩大资产规模。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和资本优势,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将资本运作重点放在出版产业与科技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方面。
青岛出版集团提出未来将以二维码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云技术等新型及实用技术为基础,开展“‘桥+云’数字融合出版系统”项目建设,以推进产业整体升级。
开辟新战场要避免四面出击无效果、全面开花不结果的局面。科技创新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将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出版主业上来,通过聚焦主业、围绕主业、服务主业、加强主业,形成科技创新的差异化竞争。
资金支撑有保障
出版产业已进入资本时代。加快出版与科技融合,除了政策扶持,还要有资金保障。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健表示,在集团“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把促进出版与科技融合的“业态创新战略”作为六大战略之一,计划每年将利润的10%以上投入到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建设。到2015年,数字出版产业链创造的收益在集团整体收益中的份额要超过10%。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永平介绍,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组建了3家数字出版公司,规划了一批大型数字出版运营项目。集团旗下的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预案8个募投项目中有6个是科技创新型项目,拟投入资金规模达6亿元。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牵头设立管理30亿元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集团自有一个10亿元规模的华文创业投资管理基金。用好这两个基金,推动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将资本运作覆盖到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全过程。
中文天地传媒在“十二五”时期,将投入超过10亿元资金支持出版与科技融合。
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打造科技创新的“百年老店”。对科技创新要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统筹规划与制度安排,特别是要与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数字出版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并且伴随一定风险。要有一套健全的投融资机制和平台予以支撑。此外,出版集团地方和部门所有制的局面一时难以突破,制约了出版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多位负责人希望聚敛各出版单位已有的内容资源,在相关部门组织下,建立区域或国家数字内容资源平台,以整合的相对优势开拓市场。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金卿等多位集团负责人建议尽快出台数字出版发行行业标准,加快建立数字版权保护体系,加强出版科技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要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为契机,建立数字版权的保护体系、数字版权法律的制度体系和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体系,解决好著作权人数字版权保护与出版企业数字版权运营问题。北京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湛军建议由总署和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出版物信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