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编辑比到最后其实是和自己比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10/30 作者:


○刘京

战国公子平原君曾说过:“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用来比喻今日编辑的竞争可谓恰切。每位编辑都是囊中之锥,怎样才能刺破袋囊,万人瞩目?

《五招打造编辑核心竞争力》、《竞争态势下编辑如何自我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应实现快速转型》……手段千方百计,论文汗牛充栋,当这些词语马不停蹄地踏入你我大脑时——所有的信息气味音量表情都在严肃提醒,这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有个低调的同事,属于“平时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类型。他少年时熟读文科经典,高中选择读理科,名校毕业后复又投身出版行业,源于他萦绕于心对文字的兴趣。和他聊天时,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从来不和别人比,我只和自己比,和过去的我比,和某一阶段的我比,真正能够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自己”。我深深震惊的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他在讲这句话时的神情和语气,让我相信他真的是在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所说。他刚来公司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新工作的流程和环境,进步特别缓慢,他也不愿意求助,只是默默用功。期间我作为前辈也曾焦急督促、多次提醒,让他加把油,怎么总是在看不到希望呢,你看谁谁谁,你要多问多请教,但是他依然故我。然而,仅仅这样过了一个月,他就忽然人品大爆发了,进步之神速令人惊叹。

这和我们平时印象中“有竞争力”的人的形象是多么的不同啊,那些积极发问、主动学习、进攻性强的人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而像这位同事的性格应该很快就会淹没在布囊之中了吧。

从大众意义上讲的竞争,即是人与人之间的角逐,可以是“你死我活”,也可以是“你活我活得更滋润”。编辑与编辑的竞争,比拼的是技术、灵感、人脉,这是可感可知的,甚至可以量化,而比拼到最后,也就落到了从小众意义上讲的竞争:和自己比。

初入职场的编辑谁不是一番大怀抱大志向,就像那时的我,自认存在感较弱,不足以强大到把自己当对手。眼睛里只有其他竞争对手,唯独没有自己。和别人的比较是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和物的较量更是如此。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实现全知全能。不如安下心来和自己赛跑。

受到大家追捧的所谓“打造编辑核心竞争力”,总是想立竿见影、恨不得每个编辑都在身上贴上某类标签,让公司立刻就把他放到合适的位置开动马力,转到最快。其实,和谁比,怎么比,比什么从来都是因人因事而异,由不同的编辑性格气质、学习修养、兴趣爱好糅合而成。只要打开视野、用心琢磨、耐得住布囊的寂寞,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刻。(作者系《格言》杂志社(上半月)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