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书业上下游驱动全面“触电”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12/11 作者:穆宏志


■商报记者 穆宏志

尽管早已有人预言电影业消亡,但近年我国电影业却取得了快速发展,大片频出及院线建设升温,助推全国票房总额迅速冲至百亿,今年增速就达40%以上。受电影文化消费迅速崛起的启发,书业与影院合作或直接投资拍摄影视已成为书业转型的路径之一。

由纪录片、影视剧而出版书,由书改编成影视,书业“触电”早已不新鲜。(链接:本期10版《影视向左,图书向右》)随着资金和资源优势的凸显,书业融入影视业正从小试牛刀发展到大手笔投资。

从外围合作转向直接投拍影视剧

由版权到投资,出版机构都希望以此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利润增长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社长刘东风告诉记者,该社之前与一家专业团队合作,先做外围,购买电视剧播放版权,与影视公司做版权贸易。今年开始少量投资于影视,目前已投资了一部电视剧。

相比之下,有实力的书业上市公司纷纷把向影视业的延伸作为打造全媒体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之一,近两年影视投资不断升温,先是不断加大投资数额,进而成立影视公司,全方位深度介入影视业。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0年参与投资拍摄的电视剧《决战南京》一炮打响,迈出了试水影视剧的脚步。2010年成立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凤凰传奇影业公司已投资出品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2011年,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与中影集团、国家广电总局卫星频道联合拍摄的《甲午大海战》在2012年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影视经营上销售收入过亿。2011年,投资4000多万元的电视连续剧《射天狼》市场反响不错,读者出版集团正是该剧占50%的最大投资方,目前该集团正计划控股一家专业影视公司,专门进行影视剧制作。今年12月,黑龙江出版集团与北京金色画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电影《声声不息》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首映。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映,纪录片近期大热,吸引了一些集团的投资目光。今年10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中版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与泰国PRAPHANSARN出版公司就合作出版中泰建交四十周年系列图书和纪录片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洽谈,拟于2015年推出中文版与泰文版产品。纪录片《帝陵》的拍摄和商业运营计划成为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龙头项目,该片将于2013年与观众见面。集团欲以《帝陵》纪录片开创全媒体“点线面”模式,在纪录片基础上打造中国首个地下陵墓数字博物馆,形成线上互动平台。凤凰集团与中央新影集团共同斥巨资、联合拍摄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于今年10月开机,正是其出版的大型丛书《中国长城志》的衍生产物。

从引进影城业态转向直接投资院线

与出版介入上游的影视制作环节相对应,新华书店则利用渠道和物业资产等优势以及打造文化MALL的契机,投身影城建设,进行数字影视产业运作,尝试从单一书店向综合性文化空间业态转型。2010年以来,云南昆明、山东东营等多地新华书店投资开办了影城。今年,新华发行集团介入影院建设更显常态,多采用与院线分账的模式自主投资经营。(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今年10月,由安徽新华合肥公司投资建设的文化综合体——华仑文化广场开业,33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中包括1200平方米的华仑影城。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年介绍,华仑影城是当地目前跨行业经营投资最高、设备最好的影城,与全国同步放映。华仑文化广场地处经济新区,文化氛围差一些,单独做书店面积偏大,原计划只是将场地出租引入影院,后来决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招聘专业人才,为今后新建影院做人才储备。

今年11月,由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共同投资、湖北新华持60%股份的新华银兴国际影城深圳店开业,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7个高清数字影厅。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的新华银兴国际影城十堰店也即将开业,8个影厅的总座位数达1272个。武汉新华影城的建设也在洽谈中。

与多数书店投资的影院主要由大院线负责供片,与之划分票房的经营模式不同,上海新华传媒今年在静安新华书店引入了“iMovie影城&视听馆”,数字多媒体播控技术加上丰富的片库资源,让观众可以自主选择播放的内容,随到随看,满足“自主选片”和“个性小众影厅”的观影需求。

新华书店开办的影院,特色之处是“书中有影院,影院中有书”,拉动票房收入。总体来看,影城的利润还是大于书业。合肥新华在影院大厅中摆放了畅销书。书城购书一定额度以上,赠送一张观影券;观影后可凭票根享受购书9折优惠。静安新华书店“iMovie影城&视听馆”集中陈列与影视文化相关的图书,有效促进图书和影视的联动,并间接实现了图书销售24小时营业。新华银兴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影院里建设大型书吧,把影视衍生品引入到书吧,体现图书和电影嫁接的特色。

书业新一轮影院建设热度不减,并向院线甚至制作蔓延。新华银兴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计划3~5年内,实现在国内20多个城市形成不少于120块银幕的业务覆盖,并投资参与影视剧的拍摄。安徽新华合肥分公司正计划在一家县店新建一个文化综合体,开办1000平方米的影院,一大厅两个小厅,如果尝试成功,想向院线发展。昆明新华继布点东川、玉林后,正计划在另一家县级分公司开办4个厅的影院,目前也正在招标中。

大举进入同时尚存隐忧

出版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介入影视制作时选择的剧本往往是经过市场认可的图书,有着良好的制作基础,一旦拥有了自己的院线,投资拍摄的影片就有了播映渠道,无疑是书业介入影视的又一优势。尽管有着先天“血缘”,影视业毕竟已形成成熟的运作方式,虽然外表光鲜,但竞争环境相当残酷。2011年,被投资人寄予厚望的大投资、大制作、大阵容的国产大片普遍亏损,现在很多片子看上去票房过亿元,但按照现有国内商业院线分成比例推算,票房需要两三倍于投资才能收回成本,风险很大。

对于书业来说,影视是相对独立的产业板块,有自己的运作规律,要有专业团队、大资源、独特宣传、服务到位,相比向教育培训或教育服务商转型,向影视转型压力更大。传统出版业进入影视行业,目前还处于初期积累资源的过程,不专业是一大问题。云南省玉林县新华书店经理刘华谈到,投资自办的影城于2011年1月开业,由于不了解影院市场,为省钱,只做了一个3D厅,但后来发现还是3D厅经营效果好,又重新订购了一台2K放映机,比不能播放3D影片的1.3K机价格高了几十万元。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匮乏更是普遍现象。为此,时代出版传媒公司扩大影视行业的资源,同众多电视台、影视公司、全国各大院线进行资源合作,还聘请了十几位影视界的专家作为顾问,使公司在项目决策时更加专业,减少失误。

据了解,一二线城市院线扩张已近尾声,但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新一轮建设热潮刚形成。票房竞争激烈,单店票房在下降。如安徽省合肥市本地已有26家大型影城,影院竞争趋于白热化。预期半年收回成本的华仑影城就未能达到目标,原因一是下半年电影市场比较冷淡,进口大片少,电影市场相对疲软。另一方面是影院离市区较远,市场还需培养。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副主任潘修睦认为,书店与影视的融合,应不仅仅局限于场地出租的租金收益或是播映分成,而是努力向上游延伸,或是业态转型的发展方向。当然,这有赖于政策的支持和人才队伍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影视业与书业融为一体。此外,要充分利用好电影业的补贴政策,如投资建设影院可获得60万元补贴,如电影基金实行先征后返等等,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