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印业盘点·印企热词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12/28 作者:倪 成 邹昱琴 曾袁媛


因“年终盘点”版面调整,本期《印业中国周报》只出版2个版,特此说明。

2012年的印业发展注定不平凡。传统印刷面临全面挑战,按需、绿色全面推进。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每一场变革都由技术先行。此次喷墨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商报记者 倪 成 邹昱琴 实习记者 曾袁媛

1月19日,胶片“霸王”美国柯达申请破产保护;3月底,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快印连锁企业联邦快递金考退出中国市场;4月25日,江苏凤凰印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业,全面发力按需印刷;5月3日,四年一届的德鲁巴开幕,为全球印刷注入新的活力,同日全球首台HP Indigo 10000印刷机落户中国香港永洪集团;9月开学季,全国30%的教材实现绿色印刷,截至11月获得绿色印刷的企业达172家……

2012年,印业发生了很多大事,技术革新、工艺进步、产业发展给印刷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新机遇,也给传统印刷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当按需、绿色全面推进以及以喷墨为代表的技术日新月异时,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传统印企的头顶,如不改变这把剑随时可能落下;当“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雅昌模式,在印业不断被学习、被模仿,传统印刷似乎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之路,多元经营、转型升级。

热词1

技术创新

劳动力成本攀升、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国际市场疲软、利润大幅下滑……1月份,昔日胶片巨子美国柯达公司申请破产,在业界引起了不小震动。但是5月的德鲁巴展会,各种新技术、新方案的亮相,横空出世的兰达公司的纳米数字胶印技术更是惊艳全场,为全球印刷行业带来了希望。转型中的印企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竞争力,技术创新将是永远的课题。

事件回放

◆柔版印刷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基杜公司作为柔版印刷机生产领域的领导者,一直致力于柔版印刷技术和机械的研发。

2012年2月,意大利基杜公司在佛罗伦萨举办的国际演示会上推出了全新的印刷机生产线新M7。该产品线展示了新的全平台结构,印刷方式和后加工完全自由转换,任何胶印单元,以及柔印、丝印等都可以在任何平台上移动和转换。机器的设计符合合理的空间(7个平台3个模切少于8米),还适用于宽广的印刷范围(柔印包装、标签、卡盒等)。

基杜的印刷机以其超短纸路、高生产效率、低损耗、操作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以及精准的张力和套印控制而驰名。在印度召开的Labelexpo India 2012上,针对不干胶标签印刷市场的需求,基杜公司推出了幅宽370mm的Combat M1柔性版印刷机,这是一款全UV固化的设备,最多可以配备8色印刷和3组伺服驱动模切单元,几乎不需要进行技术维护,就可以长久保持出色的印刷效果和精准的套印控制。

2012年12月的华南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上,基杜公司重点推介了最具代表性的M5数字柔版印刷机,展会第二天就收到了北京中标防伪印务有限公司的中标通知书:意大利基杜公司提供的基杜M3速霸康贝特10色高性能柔版印刷机为中标机型。基杜公司在中国市场实际经营时间只有4年,但目前中国已有基杜机器20多台。

◆2012年5月3日,惠普公司在德鲁巴展览会上宣布,香港永洪集团即将安装全球首台HP Indigo 10000数字印刷机。永洪集团主要提供特殊包装解决方案,HP Indigo技术使其迅速完成了向数字印刷的转变,并决定安装新款设备。

HP Indigo 10000是第一款媲美胶印品质的B2幅面电子油墨数码印刷机,该设备为B2尺寸(750×340毫米mm/29.5×20.9英寸)的单张纸印刷机,能够完成过去无法在数字印刷机上输出的新作业。四色印刷速度为每小时3450张纸,在快速生产模式下印刷速度可达到每小时4600张纸,而且具有七色印刷能力,支持双面印刷,并有多种承印物可供灵活选择,是商业印刷、商品照片、出版和直邮广告等众多高品质应用的理想选择。

HP Indigo技术能够更加智能地控制库存,更好地适应客户的数字库存和供应链系统。HP Indigo 10000与B2这一通用尺寸相匹配,可对平版胶印转为数字生产的作业进行快速重新安排,以更短的周转时间完成紧急作业。与当前HP Indigo系列印刷机相比,HP Indigo 10000数字解决方案的生产效率翻了一倍多,拥有显著优点:省去印前准备时间,减少劳动力和成本;按需印刷,节省仓储和运输成本;减轻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胶印过程中因排版浪费以及过时印刷、仓储产品处置所产生的成本。

目前,惠普HP Indigo数码印刷机在全球拥有4000多家客户,在全球已经安装的HP Indigo数码印刷机超过6000台,现在仍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HP Indigo对于提高成本效益、缩短周转时间、加强与大规模胶印生产的关联有重要作用。

印刷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在调整生产经营理念的同时,技术创新是印企提高竞争力、走出困境的关键。人们越来越追求印刷的快速、环保、便捷,给印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空间。

面对人们对印刷品快速化、个性化、多样性的要求,数码印刷是印刷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数据显示,2010~2015年,传统印刷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到30%,数码印刷将达到32%,2012年不少传统印刷企业也开始通过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技术引进等形式涉足数码印刷。

要问2012德鲁巴什么最“火”,相信所有人都会告诉你相同的答案——兰达公司及其纳米数字胶印技术。兰达纳米数字胶印技术是数字喷墨、纳米与传统胶印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在于“融合、环保、绿色”。核心技术包括兰达纳米油墨、橡皮布、兰达喷墨装置和超大触控屏和流程管理软件。兰达公司将该技术称作印刷业的第二次数字革命,革命性地改变了印刷工艺流程、印刷器材制造与供应领域的技术方法,进而可能会改变印刷器材制造的产业格局。

随着柔印机、油墨、印版等技术的不断提高,柔印正在悄然占领凹印市场。2009年,世界包装印刷市场规模为4400亿美元,柔印包装印刷市场为2630亿美元,占包装印刷全部市场的6成。柔版印刷独特灵活、经济环保,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证实是一种“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印刷方法”。

2012年德鲁巴上,杜邦公司展出了新一代柔性版印刷版材和Cyrel Fast工作流程,力争为柔印版材和制版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加拿大ETI(亿迪)的高性能组合式柔性版印刷机METRONOME,能够实现柔印、凹印、胶印、丝印、烫金抽屉式快换,仅需10秒钟,可满足多种印刷工艺一次性完美组合。

相比欧美国家,柔印在中国的发展颇为坎坷,最大瓶颈就是柔印制版设备、版材的价格。乐凯华光自主研发的柔性树脂版,在生产装备和工艺、感光弹性体、支撑膜配方及精密涂布生产技术、防粘复合膜配方及精密涂布生产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使中国柔版价格下降幅度在近两年超过了30%。随着华光R170、激光柔版等的上市,预计到2013年,华光柔版将促进中国柔印行业每年节约成本超过2亿元。

北京德记订购了“2012德鲁巴”展示的世界最先进的柔印设备——欧米特XFlex X6。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标签印刷设备,真正实现了无轴无齿轮直接驱动技术的典范。设备配备了冷烫、热烫、覆膜、多层不干胶等各种工艺,能够为食品、饮料等行业提供更精美、更环保、更多样化的国际水准的高品质标签和个性化的标签解决方案。

市场给印企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动力。这一年,很多印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都值得称道。成都新图一直致力于CTP印刷技术,FIT eCO免处理版材顺应了绿色印刷的潮流,无需化学制剂和相关显影设备处理,就可为用户带来最佳的印刷效果;深圳精密达专注面向未来的印后解决方案,最新的研发成果——玫瑰12000胶装联动线是满足柔性化生产的中速全自动的胶装联动线,有效实现了数字化印刷;广州爱思凯的CTP是全球唯一使用自动对焦系统的制版机,动态自动对焦系统取得了国家的发明专利,并获得了2012年“国家优秀专利奖”;MBO将折页机性能应用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如压折痕、打孔、分切、上胶等;天津长荣拥有世界首创、具有整机设计发明专利的双机组模切烫印机MK21060STE,MK420Q单张纸检品机,MK1060ER自动全清废模切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产业价值

技术创新 印企活力的保鲜剂

印刷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快捷化、环保化、个性化、简易化的印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数字印刷技术、柔印技术等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技术是印企活力的保鲜剂,突破传统,印企才能在“变”中求生存、寻发展。

热词2

印企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可能,印刷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为外国商家进入国内市场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的印刷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2012年,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印刷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影响,我国印刷业在经过高速发展阶段后,已进入了调整转型时期。“引进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走出去”则是中国印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有效尝试。

事件回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全资投资的中国第一家海外数码印刷基地——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数码印刷基地,2012年8月2日在英国正式开业启动。这是中国数码印刷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跨出的重要一步。该基地的启动运行与凤凰拍卖有限公司伦敦代表处的同日揭牌,标志着凤凰出版集团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更大更快,业态也更多元。

早在今年4月17日伦敦国际书展期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陈海燕与英国埃塞克思郡的副郡长凯文·本特雷就签订了关于凤凰集团在埃郡投资建设数码印刷基地的合约。见证了印刷基地诞生全程的凯文·本特雷赞叹:这是中国速度在英国缔造的凤凰传奇。

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是凤凰集团开启数字化国际战略的第一站。在英国开设数码印刷基地是“凤凰数码”乃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由国内市场拓展至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伦敦公司的三大使命是:以位于埃郡的数码印刷基地为依托,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数码印刷技术与北大方正汉字照排技术,为在英国的中资企业,以及英国企业提供优质的“按需印刷”服务,尤其是双语印刷服务。伦敦公司还将依托母公司在国内强大的传统印刷基地,承接高端国际印刷业务;以及策划、组织、承接中英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相关业务已经开展,在伦敦奥运期间,公司与长城出版中心共同在伦敦市举办了《永远的长城》图片展。同时,伦敦公司在年内要完成1000万元的业务销售目标。

◆在更早一些时间,2011年7月,日本筱原公司(以下简称“日本筱原”)破产。2011年12月12日,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冠华”)宣布收购日本筱原,震惊业内。

大族冠华的收购主要是为了开辟国际市场。大族冠华花上千万在南美、北美开发市场却非常不顺利,意识到“中国制造”在很多国家得不到认可,通过收购获得国际化的品牌,能够更好地“走出去”。日本筱原在全球拥有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而且产品的差异性可以扩展更多的业务,对于大族冠华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有很大作用。

收购后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比收购本身更大的挑战。大族冠华分析了和筱原的差异:首先,大族冠华侧重为中小印企提供印前、印中、印后高度集成的“差异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印刷解决方案,筱原主要为大中型印企提供“大幅面、高品质、高效率、数字化”的高端印刷解决方案;其次,从设备幅面来讲,大族冠华胶印机主要集中于56以下幅面,筱原主要集中于66以上的中大幅面;再次,大族冠华主要满足国内市场的中低端需求,筱原主要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高端需求。为此,大族冠华实行了“双品牌”战略,筱原依旧会保持品牌的独立性。筱原的研发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及一部分制造留在日本;中国则成为筱原的全球制造中心,以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维持未来的运作。

大族冠华原本在国内就是居于领先地位的胶印机制造商,在收购了日本筱原之后无疑更是如虎添翼。2012年德鲁巴上,大族冠华由于收购了日本筱原,产品档次、综合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签单情况明显好于上届。2012年大族冠华的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到明年5月份,明年估计会新增5亿元的销售额。

产业价值

走出去 打造“中国印”世界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印刷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初具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但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规模、效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促进印刷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走出去”成为印刷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印企走向国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4年,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就在俄罗斯投资设立了一家海外工厂,成为中国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印刷企业。之后又有许多印企在越南等地设厂接活,关于印企如何走出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因为“中国印”还没有自己的真正品牌。2011年底大族冠华宣布收购日本筱原开始打造自己的双品牌,震惊了整个中国印刷界。一方被收购的筱原是有“日本海德堡”美誉的百年企业,此次收购不仅代表着大族冠华“走出去”的成功,更代表着中国印刷企业的战略意识和资本实力的提升。

大族冠华为何要收购日本筱原?收购后怎样整合资源?筱原产品的高质量能否保障?此次收购会给大族冠华带来怎样的改变?经过2012年的发展,大族冠华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应当明确,外国印企既是竞争对手,更是竞争伙伴。在2004年的德鲁巴上,大族冠华跟日本筱原发生了专利冲突。大族冠华总经理刘学智回忆说,自己当时放狠话说:“等我有实力,就把筱原买了。”而2012年德鲁巴展会上,“GRONHI(冠华)”与“ SHINOHARA(筱原)”的标志一体亮相,大族冠华得到了筱原的全部资产,包括商标、技术、专利、零部件、半成品、整机、设备等。

值得借鉴的是,大族冠华收购日本筱原后采取的是“双品牌”战略,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大族冠华利用筱原的技术优势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形成“高质量、低成本、低价格”的新模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族冠华在日成立了株式会社筱原日本公司,保持原有的设计团队主攻新产品研发,同时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降低制造成本。收购筱原之后,大族冠华的出口有着实际性的飞跃。而且几乎所有原来筱原的全球代理商都跟大族冠华签署了合同,同时新的代理商闻讯也在不断加盟。

“走出去” 不仅可以吸收国外成功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以从某些企业的失败反思,避免同样的错误。刘学智分析了日本筱原破产的原因:过分追求产品高品质,忽视成本;过分相信自己的高技术,市场营销不够重视,忽视了亚洲市场;未来形势判断失误,盲目扩大生产;背离了客户需求,脱离了市场;领导者不会变通。筱原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很多中国印企,值得警惕和思考。

作为新闻出版业中开放步伐最早、开放范围最广、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中国印刷业早已从改革开放前的国企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发展的格局。国际印刷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以强大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精良的工艺,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印刷市场急速变局的2012年,中国印企越来越深地意识到,只有勇敢地“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树立品牌,才能绝境逢生,拓得新蓝海。

热词3

按需出版

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不时会有剩余库存图书公开拍卖的信息,其中2010年12月9日某出版社剩余库存及残损图书的公布拍卖成交记录显示,最终成交平均折扣为0.48折,折扣总溢价率约为90%。库存图书占用资金、仓库,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给出版社发展带来沉重压力。

事件回放

◆10月31日,惠普T系列高速喷墨轮转数字印刷解决方案正式落户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华虎彩)。京华虎彩是国内率先引进两条惠普T系列高速喷墨轮转数字印刷解决方案——T300及T350的印刷企业,总投资近5000万元,其希望抓住北京印刷出版业价值核心区的区域优势,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按需印刷全价值链服务商。(下转第15版)

(上接第14版)

京华虎彩购置的惠普T300和T350喷墨轮转印刷机,是全球最先进的喷墨印刷设备之一,也是针对国内市场运营的仅有两台高速喷墨轮转数码印刷机。从此前试运营的情况看,1000~2000册的图书印刷,使用惠普喷墨轮转数码印刷机印刷,其成本与传统胶印大致相当,2000册也成为数码印刷与胶印的平衡点。10月31日,惠普公司与虎彩集团联合举办了“如虎添翼 飞启磅礴”的新闻出版行业高端论坛,作家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6家出版社与京华虎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按需出版/印刷上加强合作。

◆12月6日,大恒数码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全新的数字按需印刷生产中心落成。大恒数码印刷(北京)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字印刷,尤其在按需出版领域的全方位服务。这条刚刚落成的生产线是北京市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条全数字化按需出版印刷生产线,是应用当今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生产线集成了美国柯达鼎盛1000连续喷墨数字印刷系统、瑞士Hunkeler全自动裁切及书芯成型系统以及日本Horizon胶装订机及自动裁切系统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通过大恒数码印刷自主开发的“润文印刷管理系统”将整个运营系统通过软件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近线”体系。该生产系统一期工程投资超过3000万元,设计产能可以高达月产30万本普通单色图书和5万本彩色图书。

产业价值

按需出版

数字印刷重新抢夺的大蛋糕

近年来,品种与印量的双增长是目前国内图书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另一方面,从书店销售反馈及出版社库存来看,很多出版单位盲目铺货,印量越大,退货量越高,库存越大。据了解,目前国内图书库存超过800亿元。面对这种局面,按需出版这种“按照用户的要求,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予以提供为目的,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装订”的印刷方式得到了国内出版界的重视。按当天的订数印刷,第二天发货,满足个性印刷、减少浪费及印刷品一步到位需求,实现零库存、即时出书和可选择的个性印书。

但《中国图书商报》进行的一项涉及全国50余家大型出版集团(社)的按需印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明白按需出版/印刷对未来出版的意义,但大多数企业都在观望。原因是:3000册以上图书的印制,按需印刷与传统胶印成本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喷墨技术是一场技术革命,同时成为印刷商用来抢占市场份额的最有力武器,胶印不会消亡,但两分天下之日可期。2012年,以惠普、方正、柯达、佳能、奥西等为首的数字设备制造商发动了一系列对中国出版印刷市场的观念革命的宣传活动。而国内出版集团下属的印刷企业也关注到这一现象,像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文轩、湖南天闻出版传媒、中文传媒集团等都启动了或开始启动数字印刷设备与人员的更新。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按需印刷的领先者也是推动者。凤凰数码、香港冰雪的RPMIS流程控制软件,美国柯达的鼎盛Prosper1000连续喷墨印刷机组、瑞士Hunkeler的书芯成型、中国深圳JMD的印后装订连线设备等共同打造完成了凤凰、也是亚洲第一条全连线连续喷墨POD系统。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雪觉得,在数字出版与数字印刷的发展下,传统的编印发供边界正在日益消融。传统印刷企业如何才能重新建构支撑系统呢?想重新建构印刷企业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印企就必须建构起其参与数字印刷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这里面包括数字内容生产系统、相互连接的多元化终端投送系统、出版物整合营销传播系统——重新建构企业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

大恒科技参与了生产线打造工作,也为其进军按需印刷业奠定了基础。4月11日,新华文轩旗下的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更是推出了促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全国首家“数字出版”的实体店“文轩数字出版体验店”。

无论凤凰的全亚洲第一条全连线连续喷墨POD系统,还是虎彩由传统胶印向按需转型、大恒科技涉足印刷产业,大投资购买先进的喷墨印刷等相关设备,突破按需印刷相较于胶印的成本限制是最重要的举措。这些大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按需出版、印刷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印刷业的转型、发展、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词4

创意产业化

若干年前,很多人对高仿艺术品不屑一顾,不用说荣宝斋传统的木版水印,甚至不少正品都不怎么受“待见”。若干年后,高仿艺术品的价格一涨再涨,正品更是千金难求。不少以前对博览馆等寻求画册出版、藏品复制等业务嗤之以鼻的出版商、印刷商,现在上赶着寻找各方资源。艺术品的复制与印刷,有人失去了机遇,有人赚得盆满钵满。

事件回放

◆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之后,以艺术印刷、雅昌艺术网、艺术家个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艺术品摄影、艺术图书策划、艺术图书装帧设计、艺术影像产品、艺术展览策划、艺术品衍生品开发为经营内容的雅昌企业集团,已从一个传统的印刷公司发展成一个世界优秀的艺术服务机构。雅昌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

3月,深圳市雅昌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希望能够汇聚企业与社会所有力量,更好、更专业地对公众实现免费艺术普及教育;并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为鼓励艺术界蓬勃发展、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此基金会宗旨为:为保护与传承历史与现今艺术文化,使艺术文化持续发展,促进中国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中国艺术文化走向国际。11月1日,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雅昌迎来了北京艺术中心新址开工奠基仪式。雅昌北京艺术中心新址将建成一个6.2万平方米的,融艺术、科技和绿色为一体的功能建筑群,该中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建筑设计基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结构,吸收层叠精巧的南方园林特点,并巧妙融合了雅昌企业文化特色,以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基本形态为点睛之笔。在建成后,将围绕高端艺术印刷服务,精心打造以“书籍艺术品创作中心、艺术设计中心、艺术数据处理中心、艺术衍生品中心”四大中心平台,树立起国内首个世界级艺术印刷服务标杆。连同即将在2013年建成启用的新上海、深圳艺术中心,雅昌将全面实现“成为世界卓越艺术服务机构”的企业愿景。从视觉设计、装帧创意,到硬件投入、流程管理环节,通过制定国际领先的服务标准,为艺术家、艺术机构提供全方位、高标准、便捷的高端艺术综合服务。

◆2月20日,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开展了“开源节流,融合创新,加快转型”活动,华联印刷董事总经理朱敏表示希望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到开源节流的具体行动中来,要继续加强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支持员工自我学习和提升,也要求支持公司的各项改革,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8月17日,华联印刷策划、组织了“法国巴斯蒂安家族艺术收藏展”,活动以法国古代艺术收藏品的展览、展示为核心,以中法艺术高层对话为引领,将艺术与文化巧妙地、有机地相结合,体现了华联印刷在文化艺术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尝试的意愿,以及追求高端印品与文化品位形象相统一的诉求。华联印刷为纪念本次巴斯蒂安家族艺术收藏展,特别制作了《艺术 文化 再现——法国巴斯蒂安家族艺术收藏展》精美画册。从画册的前端策划、专业拍摄、排版制作、调频印刷、装帧制作等整个系列过程均由华联印刷的策划和技术团队完成。通过精准的复制工艺,画册真实呈现出法国巴斯蒂安家族艺术珍品的原貌。华联印刷已经掌握了10微米调频加网技术,可实现6色的高保真印刷,在艺术画册领域不断突破,其精湛的艺术品画册复制工艺,可以真实再现瓷器、书画等各类艺术品的原貌。

产业价值

创意产业化 “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成为多元之路

在北京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展示、销售店内,一幅木版水印技艺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售价达五六万元,多数藏品的价格都在万元不等;在北京的中国印刷集团数字印务有限公司,一套高仿的《富春江山居图》价格更达数十万元;北京昊天国彩印刷有限公司的创意设计中心的构想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创新、创意、策划、设计功能,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策划、创意、设计、摄影等综合一站式服务的同时,研发并生产以纸制艺术品为主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都是艺术品复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

纸质出版物受数字传媒的冲击,出现了印刷总量下滑的情况,再加上自身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匮乏、生产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让现阶段印刷产业尤其是传统印刷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印刷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多元经营之路也就在所难免。这对印刷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2年有多少家印刷企业开始设置自已的创意工作室?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是确实为数不少。以胶印起家的雅昌企业,首创了“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雅昌商业模式,让其成为艺术品印刷市场的领导者。同时,给印刷企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十多年前,当传统印刷企业都在享受着市场、劳动力的红利时,雅昌转攻艺术品印刷,经过多年来创新变革,其以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为核心,形成环环相扣的印刷文化产业链,为艺术市场提供全面、综合的一站式服务,已从传统行业演变成以艺术品数字资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我不跟别人拼规模,我只拼艺术。”

“文化创意+印刷包装”的新型企业模式,是多元经营的道路之一。以印刷为主业,向上游出版、下游发行领域渗透,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也是印企发展的方向。很多地区的大型印刷企业都背靠大型出版集团,在资源重组、扩大规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出版社制造内容资源,通过新技术,实现内容异地印制、配送,在解决版权、信息安全等瓶颈后,会轻松实现,能极大地减少资源与浪费。

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研发新工艺是保证印刷主业多元发展的三大利器。在现阶段,发挥技术、工艺优势,开发更多的创新产品,更能实现多元经营的效益。

2012年,更多的印刷企业加入到“传统印刷+IT技术+文化艺术”的大潮中来,但是更多是在重复雅昌的老招式,随着经济形势的起落,如何寻找到出新的市场增长点,更有待印企管理者考量。

热词5

绿色印刷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由清澈变污浊的分水岭,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这条英国的“母亲河”才渐渐再清澈。发展总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当食品都在宣讲绿色并冠之高价,依然是人们首选之时,环保问题已刻不容缓。高污染的印刷企业,也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1日,全国各地60家印刷企业获新闻出版总署绿色印刷认证企业称号;截至2012年11月27日,这一数字变成了172家。一年时间新增认证企业同比增长两倍,目前各地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绿色认证的程序中。11月5日, 2012年绿色印刷推进会举行,《实施绿色印刷成果报告》发布印刷企业在节能降耗、“三废”排放、产业结构调整、惠及民生等4个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会议上还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和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共同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绿色印刷手册》。同月,环境保护部还批准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第二部分:商务票据印刷》。

◆2012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要求今秋各地中小学教科书30%应采用绿色印刷,再经过1年~2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5月21日,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在北京地坛公园启动,首发的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则是全国第一批印有中国环境标志的出版物。9月,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广东等24个省(区、市)实现了30%教材绿色印刷的目标。根据23个省(区、市)的统计,2012年中小学秋季教材书共100多种、2亿册采用了绿色印刷。其中,中小学教科书开始使用柔性版印刷,至今年秋季学期已经印刷了20个品种、100万册。

◆今年“3·15”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除了对中小学教科书开展实质性环保质检外,还对涉及民生的包装印刷“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检测力度,在6月份对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个地区对粽子和月饼等节庆食品的包装装潢印刷品进行了环保质量抽检,共抽查了上报的样品32种,依据国家环保标准HJ 2503-201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重点检测样品的8种可迁移物质和1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大部分产品合格。

产业价值

绿色印刷 更关键是产品绿色认证

绿色印刷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印刷方式。绿色印刷是全球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印刷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绿色印刷更是对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推行绿色印刷已有3年多时间,取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也有近200家,虽然绿色印刷推行已经卓有成效,但印刷企业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商业印刷企业环境与利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经营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也给出版企业带来了压力。

北京盛通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春琳作为绿色印刷认证企业代表在2012年绿色印刷推进会上做了发言,他在肯定盛通及其他印刷企业在绿色印刷上的努力,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强调绿色印刷靠企业推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需要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努力和政府部门更强有力的支持。“出版物印刷是印刷业内毛利较低的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推广绿色印刷本身也有环保成本的投入。因此,我呼吁对于实施绿色印刷的企业在环境友好上的投入,能有相应税收政策扶持或相应基金的支持,从而使全行业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绿色印刷工作。”

新闻出版总署除了给予印刷企业各种各样的支持外,还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进行努力,从中小学教材开始推行绿色印刷、再到北京绿色印刷婴幼儿图书,将出版社纳入到绿色印刷中来,与印刷企业合力推行绿色印刷。

正如《中国图书商报》在年初针对北京9家首批绿色印刷认证企业的调查一样,无论是华联印刷还是北京新华印刷,都觉得获得绿色印刷认证只是满足印刷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第一步。“绿色印刷并不仅仅是企业认证,更关键的是产品的绿色认证。”从这点来看,真正实现绿色印刷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