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新帅上任领航出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4/12 作者:


刘宏伟

■商报记者 刘志伟 采写/整理

对于一个出版社而言,

社长、总编辑就像总舵手,

他们识天气、懂风向,察形观势,指引出版航船一路前行。

在过去的一年中,

一批新的领导者走马上任,他们将以全新的姿态,

引领出版社向着更新更远的方向发展。

守正出新 益精传远

○受访人:中华书局总经理 徐俊

1983年7月,徐俊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中华书局编辑部工作。2003年8月之后,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总编缉。2012年9月被任命为中华书局总经理。到今年,徐俊在出版岗位中已经工作了30年。

徐俊告诉记者,2012年,对中华书局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承接了几代中华人的努力、积累和荣誉,在其走过100周年的时候,中华书局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达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向读者、学界与社会交出了一份与之相称的答卷。

中华书局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古籍学术专业出版机构向传统文化内容提供商、服务商的初步转型。产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在坚守“弘扬传统,服务学术”宗旨的同时,努力拓展,将“传播文明,创新生活”作为自身核心品牌的延展,满足更广大的读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需求。观念、目标和定位、方向的调整,带来了产品板块的扩容和更新,以传统经典为核心的基础图书和以传统文化阐释为主要形式的大众图书,成为与古籍整理学术著作核心产品鼎足而三的支柱性板块。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图书1442种,重印书占比66.4%,重印率持续攀升。在2010年发货突破3亿码洋之后,用两年时间超过4亿,形成规模增长。产品方向的调整和整体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削弱中华书局百年来积累形成的传统优势品牌,相反,古籍学术板块无论在品种数量上,还是在市场份额上,也实现了历年连续增长。特别是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成效显著。2009~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实施的五年间,除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和《中华大藏经续编》两项重大委托工程外,中华书局获准立项12种,位列全国出版社之首。2013年获准立项4种,包括《中国南海史料文献集》、《中国钓鱼岛主权文献集成》等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大型图书。另外,中华书局一直是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在此基础上,中华书局制定了自己的古籍出版十年规划,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相关的各学科的基本古籍,是中华书局长期致力的出版方向。2012年底,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承担的《中国古籍总目》完成出版,第一次为中国传世古籍摸清家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徐俊笑称,在这个时期主持全面工作,“既好做又难做”,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高峰,所面临的任务和工作都还很艰巨。图书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未来几年也是书业新业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段,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既深知其难,但充满信心”。自任职以来,徐俊带领全体员工认真研讨,首先完成了产品战略的制定,按照产品线,区分轻重缓急,明确目标重点和发展思路。将产品板块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支柱性产品线,以拓展规模,强化基础,打造核心产品群为目标。包括古籍整理图书、经典文本普及读本、传统文化普及读本等。第二类是特色性产品线,以打造特色、创建子品牌为目标,以个性鲜明、品质优异占领市场。包括学术著作、思想人文、文博艺术、史志文化、文献影印、文史工具书等。第三类是突破性产品线,以布局未来、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形成突破,为中华书局创造双效益的出版,包括数字出版、国际出版、高校教材等。徐俊特别强调了“基本书”与“积累性”的概念,针对从学术研究到一般读者阅读的不同需求,区别对待,体现出版物差异性,为传统文化经典找到层次多样、形式多样的产品出口,服务于读者需求。对中华书局自身来说,就是通过制定产品战略,厘清产品线,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专业水准与市场敏感并重,让强势产品做到更强,弱势与缺位的产品得到优化与补充。

除了根据产品战略的要求,调整、优化生产布局。中华书局还在积极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分社制模拟法人经营,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按照不同的产品属性、盈利模式运行。新组建了文献影印中心、高校教材出版中心,解决过去产品分散管理的问题。加大跨地区经营力度,在原有中华书局西南编辑所(成都)之外,新设西北编辑所(西安),出版方向为文博考古图书;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出版方向为人文社科。徐俊介绍,新设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出版方向,要与中华书局的原有产品线形成差异,以丰富品牌,夯实产品,达到结构性增长。

据了解,今年8月修订本“二十四史”将以《史记》为首陆续推出,《全元诗》、《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马王堆简帛文献集成》、《龙泉司法档案》(第二辑)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在年内陆续出版,数字出版方面将推出“中华经典古籍库”产品,完成国家“十二五”数字出版骨干工程“中国历史文献知识库”的立项工作。徐俊表示,他将与全体员工一道,牢记使命,尽职尽责,保证中华书局的发展,不负大家的厚望。

把握自身特色优势勇拓新领域

○受访人: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张金柱

1995年,张金柱由山西临汾《语文报》社调入山西教育出版社,担任发行部主任一职,是山西出版系统大学生任发行主任第二人。他曾经策划了“中学生作文大全”系列图书,发行上百万册,山西教育出版社因此成为“文教图书新六家”,其后出任山西教育出版社副总编。2006年,山西出版集团成立,张金柱被任命为山西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三年后回到集团,担任综合办公室主任一职。2012年12月,山西出版集团任命张金柱为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经过28年的发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已经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优势,张金柱坦言,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选题思路将在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不断创新。

“首先要夯实一个基础”,张金柱在向记者介绍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发展战略时首先提到了“基础”二字。他说,这就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教辅、教育类图书的基础。这也是其立社之本、强社之基。张金柱告诉记者,该社要全力维护《研究性学习》在山西省教材类的主导地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动摇,并加强教材的修订,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时效性。此外,还需加强对山西省省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不断拓宽市场的覆盖率和占有率。他透露,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还会密切关注其他教育类图书市场,如军训教材、艺术教材、体育教材、对口升学教材、专升本教材及地方自编教材等,为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发展夯实一个更加雄厚、更加扎实的基础和发展平台。

夯实基础之外,“做强两大品牌”。中医和武术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积20年之心血培育出来的两大优势品牌。目前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医图书全国排前五名,武术类图书位列全国三甲,两者在全国图书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品牌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贸图书、电子类图书版权也是由这两大板块中产生。正是鉴于这样的背景,张金柱认为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要持续保持对这两个板块的关注力度与热情,从近期、中期、长期,从理论、临床,学术、大众等角度设计产品线,推进市场战略,全力保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在这两个板块上的强势地位,挤出其他竞争者。要着力培养更多《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二十四式太极拳》、《中医四部经典》等畅销书,发掘更多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又能实现版贸的有价值的图书。

潜力板块的培育,也是张金柱的出版理念之一。潜力板块的培养与开发,意味着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对未来的不断投入与关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潜力板块主要涉及地图类、农业类、婚庆类、科普类、职业教育类及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这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未来图书出版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要全力支持、培养这些潜力板块。

此外,在版权输出方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从2008年至2012年共输出版权122种,其中武术类图书92种,中医类图书16种,其他图书14种。张金柱表示,在今后的版贸工作方面将继续抓好两大品牌图书的版权输出,更要积极拓展其他板块图书的版贸工作。

张金柱坦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出版的不竭源泉。对山西科技出版来说,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占领、去发现。我们的编辑要静下心来,不断地关注、不断地发现,大家眼界要宽、涉猎要丰富、调研要深入。但要真正进入一定要虑之又虑、慎之又慎,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新生事物与出版的“亲密接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磨练与探索。年轻编辑要多向开发婚庆板块、催眠板块的老编辑学习,让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更多一些像中医、武术一样叫得响、拿得出、打得胜的板块。

树立文化“大运营”理念

○受访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永强

2012年10月底接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一职以来,李永强在新的岗位工作已有半年的时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大学社,他认为在保持对整个出版业市场竞争态势高度关注的同时,应特别关注大学社市场环境的变化。

面对当今的书业环境,李永强作出了这样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开始了组建出版集团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大学社而言,大型出版集团的出现,意味着出版资源被一定程度上垄断起来,对大学社的发展形成了壁垒。各地出版集团发展迅猛,强势出击,在图书研发上,全品种出击,把出版的触角伸到每个角落;在销售渠道上,凭借垄断发行优势资源,强化自身的产品销售能力。大学社以往相对稳固的优势,如学术出版、教材出版等,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并在逐渐丧失。大学社在传统行业竞争领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集团化压力,如何保持和开拓优势学术资源,保证出版社良性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首要挑战。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工作而言,应对竞争,工作方向将是坚持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学术资源,坚持出教材学术精品的发展战略。教材和学术出版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优势,也是利润之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材、学术出版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学术沃土,思想摇篮”的品牌形象,从而以品牌凝聚资源、凝聚人才,以品牌促进发展、带动发展。

自任职以来,李永强着重致力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树立文化产业“大运营”概念,努力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开拓工作。李永强认为,近几年来,文化出版产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好的产业政策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要抓住机遇,树立“大运营”的概念。所谓“大运营”,就是在立足于内容、立足于传统的出版产业,面向全媒体出版的同时,放眼整个文化产业。具体而言,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数字化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未来要积极应对出版数字化的趋势,提前布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出版社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认识新技术对于出版社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新兴部门和业务发展,推动出版社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努力培育数字产品的增长点,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出版优势和品牌优势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二五”数字出版的战略定位是:面向人文社科科学教育用户、专业用户和大众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教育服务、专业知识服务和便捷愉悦的大众阅读服务,努力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数字信息服务提供商和数字内容出版的领先者。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了专门运作全社数字出版工作的市场化公司——“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数字出版的思维贯穿于出版的全流程,对传统出版形成流程改造。二是抓住核心重点,投入力财力物力,重点定位为教育内容和学术内容、专业内容的集成者、供应商和服务商,做好数字产品的研发。三是扎扎实实做好出版资源数字化及存量资源整理工作,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存储;实施出版资源数字版权授权解决方案;统一布局数字产品规划和渠道规划,积极探索手机出版、网络出版等新媒体出版形式。

2013年伊始,面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取得的成绩,如何抓住文化大发展的契机,保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业界优势的出版地位,保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继续创造更为辉煌的出版业绩,种种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新任社长的李永强谈到,是挑战也是工作的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认真规划好教材建设,探索新时期教材建设的新形式、新内容、新特点,推动出版社教材建设上一个新台阶。要依托重大出版项目的带动,形成一批驰名海内外市场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系列,培养一批优秀的出版策划人才,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和人才竞争优势,进一步推进出版国际化。此外,将进一步加强出版社的改革探索,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和保障出版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和科学发展之路。

建设“三农”出版强社

○受访人:中原农民出版社社长 刘宏伟

2012年3月,刘宏伟出任中原农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社长、党支部书记。他先后在河南省民政厅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当代民声编辑部编辑、编辑部主任,河南省电视台任节目制片人,河南城乡经济报社社长、总编辑,经济视点报社社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书局常务副总经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市场部主任等多个传媒领域岗位历练,积累了丰富的传媒经营管理经验。

任职一年来,刘宏伟以“三农”特色为出版旗帜,带领中原农民出版社,开拓进取,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成绩喜人。据了解,中原农民出版社在2012年完成年销售目标的149.5%,为股东实现利润593万元,完成年利润目标的197.67%,员工收入总额比上年增加21%。

刘宏伟坦言,近几年来,中原农民出版社培育和开发教材教辅市场,抢抓农家书屋机遇,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可持续发展道路挑战与机遇并存。他分析说,从自身出版结构看,教辅和农家书屋比重较大,面向市场的一般图书比重较小。从自身生产能力看,选题总量少、重大选题少、当年选题实现率低,“三农”类出版总量小、结构单一,发行量大、产值大的品种少等等。而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空前加大,对文化产业空前重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丰富的出版内容和广阔的出版市场,大地传媒成功上市提供了便捷的融资通道,“三农”出版相对薄弱,市场空间较大,则是其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做足特色,挺拔‘三农’出版,是2013年中原农民出版社工作的中心。”刘宏伟告诉记者。一方面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计划。如进一步论证规划“大粮仓书库”,组织作者班子,拿出立项报告,将该项目与数字化项目——大粮仓数据库以及产业化紧密结合,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立项,成为河南省的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此外还将围绕“阳光工程”,打造“阳光书库”,在农民培训领域打好基础、做足文章。

另一方面则是启动品牌出版发展计划。刘宏伟感言,“这是农民社2013年的一部大戏,对全社的发展影响将更深入。2012年制定的发展纲要解决了方向问题,但对实现路径的指导还是粗线条的,需要更加清晰的路径。”他向记者分析说,出版品牌化至少要有五点:每个品牌要有100种以上的品种支撑;骨干图书建立起全国一流的作者或者顾问咨询团队;选题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要成体系;经起政府市场和一般市场的检验;此外就是体制保障、机制保障、团队保障。

做好教材教辅工作,对中原农民出版社而言也是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与扩大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工作,发挥教材教辅在建设“三农”出版强社中的支撑作用。“做好教材教辅工作在策略上要突出抓好两件事”,刘宏伟向记者透露。一是成立教育图书分社。将教育图书编辑资源和市场发行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营销力度。二是要推动与民营公司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丰富产品线,扩大市场规模,实现国有和民营产品、渠道、机制资源互补。

此外,加强与农业厅、农业大学和农科院等涉农部门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加强和名村、名镇、名人联络,构建平台,搭建三农出版的行业基础等工作,中原农民出版社也在积极的开展与部署之中。同时,推动与新农村频道、河南日报农村版、农村广播等四家成立中原“三农”传媒论坛,提高三农出版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推动品牌化建设。

谈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时刘宏伟表示,希望中原农民出版社力争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稳定实现销售码洋1亿以上,利润达到1000万元。更好地发挥“三农”出版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使出版社社会形象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建设幸福企业,提高员工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