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图书走出去文化竞争力分析报告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5/21 作者:何明星


表2 2001年至2010年 中国新闻出版实物出口统计

■何明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2年下半年,《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报告(2012卷)》(大象出版社2012年9月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首席专家张西平教授主编出版,涵盖政府主管部门、文化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民营公司、大学专业研究人员4个方面的作者26人,报告总字数超过30万字。

该书出版之后,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积极反馈,受到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年底,在13个相关部委参加的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上散发,得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本文在该研究报告的基本上进一步从纵横向加以完善,侧重“中国图书走出去文化竞争力”的分析,以飨读者。

基本情况

1.版权输出情况

版权输出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中国图书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的体现,表1反映了中国版权输出近10年来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根据2012年7月9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2011年全年共输出出版物版权7783种,较2010年增加2092种,增长36.8%;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2.9提高至1:2.1。其中,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版权输出1656种,引进1497种,首次实现了版权输出顺差。这是版权输出十年来逆差的历史性突破。

2.实物出口(含数字产品)情况

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尽管近年来受到数字化浪潮、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新闻出版产品出口仍继续保持增长(见表2)。

根据2012年7月9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2011年全年累计出口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557.5万册(份、盒、张),金额达到7396.6万美元。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是中国数字出版产品出口发展最迅猛。根据国新办发表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2011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借助国外技术平台,我国数字出版产品大量输出海外,一些学术期刊的海外下载量、国际影响因子和国际投稿量明显增加。中国知网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已经进入了4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个用户。在这些用户中,包括哈佛大学、美国白宫等1200多个国际著名学府和政府关键机构与重要企业。世界前500强大学中,中国知网用户有171家;美国卡耐基分类一类院校(研究型大学)总计151所,其中102家为中国知网用户。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中国知网在美国、日本、德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专门的镜像服务站点,为用户提供本地化服务。与此同时,又在我国青岛设立了服务器群,搭建了“一站式”的海外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将海外镜像站点的产品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并与施普林格、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国际出版巨头合作,将资源进行战略整合,成为中国出版物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知网累计出口实洋超过4300万美元,2011年出口收入达到730万美元,占全国出版产品出口总额比例超过23%。

中南传媒与全球第二大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进行资本合作,共同注资3亿元重组中南传媒旗下的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双方充分整合各自在内容、技术、渠道、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用户专注数字出版与营销服务的营运平台,以内容营运与开发、技术研发和终端提供为支撑,构建覆盖全球的全屏营销发布体系,抢占全球数字阅读市场。通过合作,天闻数媒获得华为在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报局点建立起了数字内容的海外传输通道。目前覆盖用户数超过3.2亿户,涉及加纳、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这是目前我国覆盖国外用户群最大的内容发布网络。

2011年6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日本最大的移动通讯公司NTT开展手机漫画业务合作,这是国内出版集团与国外通信运营商的首次合作。集团将旗下出版社的原创漫画资源制作成英、日两种语言的手机漫画,通过NTT solmare的平台,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1个国家上线,供当地手机用户付费阅读。这是中国原创漫画首次以手机漫画的形式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此外汉王电纸书海外销量突破5万台;完美世界公司开发的10款民族游戏用户遍布四大洲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收入超过9000万美元;盛大网络文学在线阅读,读者分布在几十个国家。

3.印刷外贸加工情况

印刷加工外贸既是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另一种模式。中国印刷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包装、书刊、报业、丝网等印刷方面西方国家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印刷业的整体经济规模,截至到2009年12月底,已经达到6367.73亿元人民币,印刷业总产值环比增长达到17.5%,远远超过规划预期8%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预期44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印刷业第三大国。仅以印刷外贸加工一项为例,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2008年达到450亿元人民币,2009年略有下降,依然439亿元之多,2010年迅速增加,已达到661.6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印刷总产值3/4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广东、北京、上海的印刷外贸集散地功能明显,输出规模逐年增长。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年出口额都达到了千万元乃至上亿元。安徽出版集团在俄罗斯创建的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俄境内的10个州,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俄罗斯中央区前列。

4.海外机构与合作出版

(1)海外机构。2002年,由中国外文局和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共同注资的长河出版社开张,这是我国在美国本土成立的第一家出版机构。长河出版社以出版介绍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英文图书为宗旨,内容覆盖文化、艺术、政经、历史、语言、社会等方面。

2007年初,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英国成立伦敦分社。在一年后的伦敦书展上,该分社图书的订货码洋达到200多万英镑。其中,大型视觉艺术画册《中国》英文版、法文版征订总数突破3万册,创造了同类画册在国际市场销售的最佳业绩。

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在美国公司成立之初,收购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并全面接收了公司的一流作者群和销售渠道。这一举措当年就使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回款达到了160万美元。同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通过与韩国阿里泉株式会社签订股权并购战略合作协议,以购买股权的方式并购了阿里泉株式会社。

2008年,温州籍商人、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军在伦敦开设中国民企首家海外出版社——新经典出版社,直接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图书拿到海外出版发行。

2009年,科学出版集团在日本东京设立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这是该集团继在我国香港、美国之后开设的第三家海外分公司,从事版权贸易、出版物进出口业务和出版研修培训业务。

2007年以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下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海外数十年的经营优势,先后在巴黎、悉尼、纽约、法兰克福、温哥华、中国香港、首尔、东京等地独资或合资成立了出版公司,为进入海外主流出版渠道,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巴黎公司已出版了“中国四大名著系列”、“中国艺术系列”、“中国思想文化系列”图书,悉尼公司出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和汉语工具书、教辅以及儿童类图书。此外,集团公司2008年和2009年还在纽约、圣地亚哥成立两家新华书店,这也是新华书店成立70多年来第一次在海外设立分店。运营一年之后,两家新华书店全部盈利。

吉林出版集团与意大利瓢虫公司进行资本融合,成立中意合作公司,共同开发大型童书系列——儿童纸板书,预计至2012年年末,出版儿童纸板书350种,投入资金超过400万元,力争打造世界知名的童书品牌。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2011年在英国设立了伦敦设计媒体出版公司,先后推出《绿色建筑》、《博物馆》、《中国好设计》、《精品家具大奖》等图书,引起了国际出版商的极大兴趣。

江西出版集团下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世界著名出版集团麦克米伦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共同在北京成立麦克米伦世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届时,众多在国际上获大奖、享誉全球的麦克米伦童书将通过这个平台引进中国,而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优秀原创图书也将依托这个平台走向全世界。

安徽时代出版传媒公司与波兰马尔沙维克出版社在波兰共同建立时代—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文化企业投资波兰正式落地。

(下转第10版)




表1 2001年至2010年中国版权输出国家、地区统计 根据国家版权局网站(http://www.ncac.gov.cn)提供的版权输出数字整理


表2 2001年至2010年 中国新闻出版实物出口统计


图4 1983年至2009年海外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语种分类

(上接第9版)

双方将利用各自渠道和内容资源优势,强势打造辐射全欧洲、运营专业化的大型国际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海外的香港世纪传媒有限公司、美国双世出版有限公司已经正式运行,2011年又在美国成立了独资的斯帕格出版有限公司(SCPG),与双世出版有限公司在出版业务上相互呼应。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在北美的独资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美分社,2011年3月在美国芝加哥注册成立,北语社成为国内第一家在海外拥有资产的大学出版社。

中青国际与国际著名的英国出版人集团(PGUK)签订了英国营销总代理及欧洲分销协议,这标志着中青国际在英国经过4年的本土化经营,其产品质量、出版规模、管理模式及品牌影响已获得国际一流出版发行机构和主流市场认同,并由单纯的区域合印包销开始向更大规模的多样化国际出版营销合作迈进。

截至2010年底,中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459项,其中,从事图书出版的分支机构28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的分支机构14个,报刊及新闻采编分支机构275个,数字出版子公司15个,出版物发行网点65个(包括网络书店4个),印刷或光盘复制工厂45个,出版教育、培训、版权、信息服务机构7个。另外,通过收购或参股建立的海外网点有10个。

(2)合作出版。外研社与麦格希的合作出版项目“汉语入门”已完成前两册的编写,并于 2012年1月在美国集中上市推广。外方预计今年在美国将实现销售1万册。这是外研社继《我和中国》之后,另一部进入美国主流汉语教材市场的优秀教材。

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的“走进非洲”合作出版项目深入推进,“非洲常见病系列”2011年推出了坦桑尼亚版和肯尼亚版,“非洲农业技术发展丛书”首批两种也分别与马里撒哈拉出版社、纳米比亚麦克米兰出版社合作出版,面向非洲中小学生的“非洲人学汉语系列”和“非洲学生读物系列”正在启动。《中国书法艺术和硬笔书法教程》英语版、斯瓦希里语版与内罗毕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汉语和斯瓦希里语分类词典》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麦格希教育出版公司签署了“中国经验”丛书版权合作暨出版平台协议。该平台将采用数字出版的理念和模式,对双方合作的版权图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和推广,知名教育学者朱永新的《朱永新教育文集》(16卷)是这一出版发行平台的首批著作。

5.政府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1)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自2010年开始,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增进国外对当代中国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项目外译文种2010年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德文5种,2011年又增加了日本语、汉语和阿拉伯语,外译语种达到8种。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实施以来,当年立项资助13项,其中《中国走向法治30年》英文版、《中国治理变迁30年》英文版、《中国社会变迁30年》英文版、《中国经济转型30年》英文版、《中国佛教文化》英文版等均获得出版发行。2011年资助两批共达到40项,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多家获得资助。

(2)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组织实施的图书出版资助计划。根据国新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2011年度工作报告显示,该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截至2010年底,“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巴西等46个国家246家出版社签订了1350项资助出版协议,资助出版1910种图书,涉及26个文版。

2011年共与29个国家124家出版机构签订了240个资助协议,涉及240个项目、文版20个,资助金额超过1500万元,是中国出版走出去工作的主力军。根据各成员单位提供的版权转让协议统计,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2011年全年共向海外输出版权3236项(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比2010年增长25%,创下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以来的历史新高。2011年其中版权贸易比较突出的单位和项目有: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所属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山楂树之恋》输出到挪威、瑞典、韩国、泰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7国。至此,该书版权累计输出13种。尤其是版权输出到文化品位甚为挑剔的北欧两国,创下了国内文学图书版权输出的新业绩。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畅销原创精品“我真棒幼儿成长图画书”系列之一《他有点白》通过代理公司的推荐,被韩国大教出版社作为汉语教材引进版权,首印2万册,成为 走出去图书首印数最多的图书之一。

重庆出版集团积极拓展非洲市场,在2011年埃及开罗书展上推出面向阿拉伯世界的“天方文库”。这套文库共30本,以介绍中国文化为主线,以在世界特别是阿拉伯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故事、中医养生、武术等为题材,以中阿双语形式集中出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与美国Waters科技公司签订《中药质量现代分析技术》外文版权输出协议,版税收入15万美元,创近年来中国科技图书单本版权对外输出的最高版税纪录,这在学术出版领域实属首创。

广西出版集团启动了《东南亚国家语言词典》重点辞书工程。2011年4月,《东南亚国家语言词典》中的《新汉泰词典》、《泰汉分类词汇手册》率先出版,泰国诗琳通公主称赞 “《新汉泰词典》很好,有汉语拼音,非常方便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雨露教授的《人民币读本》和金灿荣教授的《大国的责任》,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海内外学术出版界的关注和好评,麦格希教育出版公司等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签约了两书的海外版权,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波兰文版和俄文版相继售出,并计划在今明两年出版。

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各社在对外输出版权时,有意识地重点推出介绍我党和我社会各项事业最新进展的图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的非常之路》、《在毛泽东身边》、《理论热点面对面》、《大国复兴之路》、《中国开放30年:增长、结构与体制变迁》、《“中国模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朱镕基答记者问》,北京出版集团的《中国共产党建设90年》等一大批反映中国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优秀图书输出到海外,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欢迎。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的党史出版物《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海内外取得巨大成功,该书自2011年3月份出版以来,已销售37万册,电子图书月点击15万次,英文版上市不到一个月即销售一空。

(3)中国文化著作出版工程。“中国文化著作出版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2011年继续顺利推进,共与8个国家16家出版机构签订了18个资助协议,涉及文版5个,资助金额超过3600万元。

2011年被纳入工程的项目有: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中国丛书”和“人文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魅力中国系列丛书”、外文社的“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中华书局的《文物中国史》、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现代美术思潮》和《朱永新教育作品集》、黄山书社的《新版中国美术全集》、安徽美术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安徽少儿出版社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国际关系评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的《多媒体中国通史》、辽宁科技出版社的“中国当代建筑大系”、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以及商务印书馆的“中国法律丛书”。

(4)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2010年“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开始启动,经过此项政府项目的助推,我国新闻出版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图书连锁机构,一批优秀外文图书已经逐渐进入法国拉加代尔集团的3100多家国际书店销售网络,近万种图书通过“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被推介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尤其是2010年启动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亚马逊公司联手启动的亚马逊“中国书店”合作项目,2011年顺利推出,目前已有2万余种中国图书上线至美国亚马逊网站,并将在一年内达到10万种的规模。目前亚马逊中国书店已成为中国出版业对外抢占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之一。

存在问题

1.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既要面向发达国家,也要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上文梳理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在版权输出、实物出口(电子出版物)等方面近10年间的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出,经过政府号召和出台各项政策大力推动,全行业积极参与,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是2005年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产品、形式以及渠道呈现多元化、深入发展的态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中国新闻出版走出去所涉及的国家、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从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国家地区的分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由图1可以发现,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在2001年至2010年涉及的国家、地区,比例最大的是中国台湾占33%,其次是中国香港和韩国分别是11%,美国5%,英国和新加坡分别是4%,日本和德国分别是3%,法国和俄罗斯分别是2%,中国澳门、加拿大分别是1%。从文化传播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属于深受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因此整个地区10年间引进中国版权比例占总品种的63%,这很好理解。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主要目的国,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资助计划、渠道拓展工程,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但版权输出10年累计数字仅占全部输出版权总品种数量的13%,约是输出东亚、东南亚地区20%,还有相当差距。

值得提出的是,扣除已经列出的12个国家、地区之外,尚有160多个国家、地区没有单独统计,而这些地区包含广大的非洲、拉丁美洲、南亚、西亚、中亚等地区国家,这些地区恰恰是中国海外投资、外派劳务、工程承包等最为集中的地区,涉及一系列国家重大能源、矿产、油气等经济战略,有些甚至涉及是中国主导的区域政治合作组织的重要国家和地区。新闻出版业属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体,肩负着中国思想、中国价值输出的重要文化使命,而这个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维护国家在海外的经济、政治利益,行使文化“软实力”的舆论作用。然而从中国图书版权输出10年涉及的国家、地区来看,这个文化使命的发挥似乎还有很大距离。

2.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内容主要为传统历史文化内容

再从中国版权输出的内容来看。本文依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图书目录,分析了这些图书的内容分类(详见图2)。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组织实施的一项大型的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截至2010年年底,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巴西等46个国家246家出版社签订了1350项资助出版协议,资助出版1910种图书,涉及26个文版。图2是根据该计划在2010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印制书目数据整理,共涉及208种图书,经过内容分类的统计可以发现,在海外出版最多的内容是中国文化类,达到38种,其次分别是文学类23种,哲学类、综合类17种,经济类15种,医药类13种,社会类、工业类12种,政治类8种等。而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第一种,“马克”(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为零。

当然,中国图书分类法产生于“文革”时期,具有时代的特殊性,从学科界定的角度来说十分不科学,但自2006年开始至2010年底,5年间出自于国家资助的海外图书推广计划中,“马克”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门类居然为零。这个数据恰恰表明了,中国图书所面临着的国际市场的严峻性。其实,自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以44种外文出版了大量中国领导人的著作,期间有过挫折和教训,但也积累了今天值得发扬光大的传统。事实证明,出版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也是当今国际出版界通行的做法,更是各大出版商争抢的热点。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应该旗帜鲜明地以把出版中国领导人的著作当作传播中国思想、中国价值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之一,以此扩大中国思想、中国价值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度。

3.中国出版走出的文化产品市场集中度低,处于市场开拓阶段特征明显

在国际文化市场格局下的中国图书,尚存在着产品集中度低,处于市场开拓阶段特征明显的特点,这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大宗产品——中国当代文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现状等方面,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在图2中,文学类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第二大类,仅次于中国文化类,这个数据也是中国文学类图书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地位的真实表现。笔者依据OCLC检索(该数据平台为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覆盖170个国家2万家图书馆,具有13亿数据记录,基本反映了全世界图书市场全貌)显示,自2000至2010年10年间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在海外出版国情况,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发现,列入表中的有149种作品,但出版机构却多达121家,显然这是一个挂一漏万的数据,但已表明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在世界图书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市场集中度低、竞争力差,显示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在世界文学图书市场的整体格局中处于小众化、边缘化的地位,与10年前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变。

有两个数据可以证明上述结论,一是海外出版机构出版中国文学图书的频次。以法国为例,法国是出版中国文学图书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法国的P.Picquier出版社差不多专以出版中国文学作品为主,但依据世界联机图书馆检索统计,从1990年至2010年开始计算,该出版社30年间大约出版了19种,平均每年不足1种,30年间只是在2003年、2008年为3种,2009年是4种。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出版某类图书的意愿完全取决于市场回报的大小,P.Picquier出版社的数据表明,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文学图书的世界市场地位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是缺少一个专业、稳定的中国文学翻译队伍。从新世纪10年间海外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译者数量来看,149部作品译者人数接近80人,10年间每人不足2部,译介作品超过5部以上的译者仅有美国学者葛浩文,越南译者武公欢为4部,其他大部分属于学者、译者兼顾,偶然为之。事实上葛浩文已经成为英文世界里屈指可数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20多位名家的40多部作品。众所周知,翻译家队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专业越好。这也正验证了目前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个瓶颈问题——中译外人才短缺已经大大制约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再从中国文学图书的出版语种来看,同样也说明上述问题。

由图4的数据还发现与图3的数据十分相同问题,那就是新世纪10年间,翻译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最多国家竟然是中国的近邻——越南,出版机构达到23家,比法国20家多3家,远超过英国的5家、美国的10家。而1983年至2009年出版的语种,英语为43种,比法语50种的还少,而韩语25种、越南语33种,竟大大超过德语5种、日本语7种两倍之多,而人群广泛的阿拉伯语仅有1种、西班牙语仅有5种。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历史传统和地缘相近关系,韩国、越南容易接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但恰恰不是中国当代文学界所期望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本文仅仅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出版的语种、出版社所属国家、地区分布两个数据,说明中国图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集中度低,竞争力弱,主要影响依然集中在中华传统文化区(日本、韩国,港、澳、台),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小众化、边缘化格局地位,依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彻底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