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笑猫日记”:陪伴成长 温暖童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3/6/7 作者:


“回顾与展望——《笑猫日记》出版七周年暨发行突破2000万册”总结会现场

■李虹

6月3日下午,由山东出版集团、明天出版社主办的“回顾与展望——《笑猫日记》出版七周年暨发行突破2000万册总结会”在济南举行。2006年,著名童书作家杨红樱将她精心创作的“笑猫日记”交由明天出版社出版。从此这套关注孩子们心灵成长和性情培养的日记体童话,以及日记中那只有思想、会笑的猫开始逐渐深入成千上万孩子们的心。截至目前,“笑猫日记”系列已出版18册,总销量突破2100万册,销售码洋超过3亿,这一系列作品以其高质量的文本和出色的图书平面表现形式,极大地提升了目前国内畅销童书的品质,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次成功创新。该系列连续80多个月稳居全国少儿图书排行榜前列,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最佳年度儿童文学读物奖等诸多殊荣,并成功输出了德文和英文版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已成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中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优秀图书品牌。本期特辟专版,让我们一同探究这套超级畅销书的现象与本质。

2013年,杨红樱的长篇童话“笑猫日记”已问世七年。一月,该系列第17本《寻找黑骑士》出版,上市仅三周就登上开卷少儿畅销书排行周榜首位,并且一连保持这个位置七周,稳居2013年1月开卷少儿新书排行榜、2013年2月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最新出品的《会唱歌的猫》,是该系列的第18本。“笑猫日记”系列自面世以来,持续保持多品种名列各类畅销书排行榜前茅,在小读者中形成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创造了我国童话创作史上的奇迹。

数据

排行榜上的“不老妖精”

2004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十二《疯丫头杜真子》出版,主人公杜真子那只会笑的宠物猫赢得了小读者的喜爱。不少孩子给杨红樱写信,希望她能为这只不同寻常的、会笑的猫“写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由此重新点燃了杨红樱创作童话的激情。事实上,在出版其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女生日记》之前,杨红樱已经出版了大量中短篇及长篇童话,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童话作家;与《女生日记》和《男生日记》同时出版的,是其长篇科学童话《神犬探长》和长篇童话《神秘的女老师》,这些书历经十余年畅销至今。杨红樱于2005年开始创作“笑猫日记”,2006年首推三本,2007年再推三本,自2008年起每年先后推出两本,至2013年6月1日,“笑猫日记”系列共出版18本,总销量已超过2100万册,总码洋逾3亿。

2004年和2005年,杨红樱两度蝉联“开卷全国少儿作家销量”排行榜第一。2006年5月,“笑猫日记”系列开局的三本《保姆狗的阴谋》、《塔顶上的猫》、《想变成人的猴子》一上市,立刻登上当月开卷少儿类新书排行榜的前三位。这显然与杨红樱已具有的品牌号召力,特别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对小读者的超强吸引力直接相关。但是,此后的六年,“笑猫日记”系列保持了这一纪录,即:新品种一旦出版,均会旋即占据当月开卷少儿类新书排行榜最前列。不仅如此,“笑猫日记”系列问世的七年来,每年都会有数种登上开卷年度少儿畅销书排行榜TOP30,且最好名次始终保持在TOP2~TOP5,其中2010年该系列12种全部入榜。如此“业绩”显然绝非仅仅依靠作家的名气和人气就能创造的。其实,只要开局的三本没有成功赢取大部分“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这个新系列很快就会被阅读终端所冷落直至丢弃。

尽管杨红樱拥有众多的“铁杆小书迷”,这些以小学生为主体的适龄读者们视杨红樱为自己心目中的“superstar”,极端渴望能见到杨红樱,渴望向她倾诉内心的秘密,渴望获赠其签名、照片和图书;但他们之于自己衷心崇拜的作家与成人粉丝之于其明星偶像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只关心杨红樱阿姨什么时候能写出下一本‘笑猫日记’”、“杨红樱阿姨还会给我们写出什么故事”。少儿类图书是否畅销,是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畅销,无论出自哪位作者,终究还是要靠作品本身的“口碑”,即“一个系列图书能否畅销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家长和孩子通过阅读为图书打分,先上市的分册如果被家长和孩子接纳,后期陆续上市的分册就会受到小读者的追捧,最后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口耳相传实现图书的销售。”正是凭借一本又一本书“口耳相传”的积累,在开卷逐年公布的全国少儿图书市场作家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上,杨红樱已经一连九年(2004~2012)居于首位。

畅销书排行榜晒的是书海中这极少数被“选上的”幸运儿的命运,而幸运之中的幸运者——那些畅销书排行榜上的老面孔,那些“不老妖精”,才真正魅力无限。

终端

孩子们的心理期待物

“笑猫日记”问世不久,就出现了全国热读现象。2007年,成都泡桐树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搞过一次“笑猫日记”阅读调查,分别在学校、社区、图书馆采访了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结果是78%的小学生读过“笑猫日记”,93%的小学生知道“笑猫日记”;同年,“笑猫日记”系列荣获2006年度全国最佳少儿文学图书奖。2008年,该系列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09年“笑猫日记”系列第10本《那个黑色的下午》出版,又相继荣获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2009年度最佳少儿读物评选“年度最佳少儿文学”称号以及2011年度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关于《那个黑色的下午》,王一可同学(浙江省奉化市实验小学5年级)的一篇题为《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读后感曾经深深地打动过我。这个五年级的女孩子写道:“残垣断壁,山崩地裂,美丽的樱桃沟被死神玩弄着,那废墟上印刻着马小跳童年时代最珍贵的记忆。陆续得到死亡、失踪的消息,作者,请允许我流下最真挚的泪水,滴在印有智慧的纸张上……合上这本伤感的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天灾的无情与人间的美好真情一同洒向大地,怎不令人震撼?杨阿姨笔下的一个个故事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我的心一次次被揪起。”王一可同学的班主任郑丽老师写道:“看了一可的读后感,忍不住也买了一本《那个黑色的下午》,一口气读完了。经历了一次次的绝境,虽然也会有害怕、恐惧,但却没有绝望,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悲壮而不是悲伤;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在逆境中求生的信念和爱的温暖。这是一本好书,一本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和热度的好书!”

这篇读后感刊登在《马小跳》杂志2011年第11期上,是我在众多的投稿中发现的。《马小跳》杂志创刊于2011年1月,办刊宗旨是为小学生搭建一个写作平台,因此,在该刊做编辑必须直接接触全国各地的小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在《马小跳》杂志做编辑的两年时间里,纷至沓来的学生来稿、来信,持续不断地与读者通信、通电话、QQ在线交流,不由分说将我裹挟进当下小学生们的阅读生活。其中“笑猫日记”总是被他们津津乐道、念念于心,已水乳大地般融入他们的日常人生。孩子们对“笑猫日记”的阅读激情和热烈期待,也无可阻挡地将老师和家长带入了“笑猫”的世界。

比如,成都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三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钟键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的同学都在热议“笑猫日记”。一次语文课上出现了“生活”两字,班上大部分同学竟然齐声背诵:“生活就像一串珠子,是由悲、欢、离、合这样的珠子串起来的。小可怜走了,我们要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因为生活还将继续下去……”(“笑猫日记系列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一次班会活动,孩子们自己设计了“开心辞典”这样的集体交流方式,以“笑猫日记”内容为依据,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搭配,你问我答,抒发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于是,钟键索性将“笑猫日记”选为她和全班57名同学共同阅读的课外读物。在一个月时间里,她追踪学生的阅读笔记,参与学生的阅读讨论。在这位年轻的女老师眼中,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随手留在书上的画线和批注,都是“美丽的痕迹”,她捕捉并欣赏着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那种“兴致勃勃”、“不亦乐乎”的心情。她在《怎样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当孩子遇见杨红樱》一文中总结道:“孩子们流淌在笔端的文字全然不同,但传递着相同的读书状态:积极主动,不读不快。语言文字的组合方式是孩子易于理解的,故事的结构方式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故事的推进节奏是孩子喜欢的,情节的发展方向符合孩子的好奇心,可供感受的乐趣无限,可供共鸣的情感丰富——有欢笑,有悲伤,有浮想联翩,有智慧的习得,有美好的期盼!这一切,满足了孩子的阅读期待。”

北京皇城根小学的心理老师杨培荣则以她所熟悉的“萨提亚冰山理论”阐释了孩子们为什么对“笑猫日记”如此着迷。杨培荣在学校里主持着一个温馨的“同心空间”沙盘游戏工作室。总会有学生悄悄地把最新的“笑猫日记”放到她的桌子上,也总是她还没来得及看,放书的同学就来跟她讨论了。而每当她刚读完这一本,桌子上就会出现另外一本,她就是这样被学生们“催促”着成了“笑猫日记”的忠实读者。身为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萨提亚高级家庭治疗师的杨培荣敏锐地觉察到:“孩子们是希望我通过读“笑猫日记”来理解他们,那也就是说,“笑猫日记”写出了孩子们许多内在的东西。与其说孩子们是在读“笑猫日记”,不如说他们是在读内在的自己。”萨提亚冰山理论以一座冰山来隐喻人的“自我”,指出人的行为只是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人之复杂的内心世界深深地藏在海平面之下。杨培荣认为:“杨红樱正是通过笑猫们的故事,在与我们小读者的内在冰山的每一层进行着对话,直达孩子们的内在感受、信念、期待以及内心深处的渴望,给我们以共鸣和温暖。惟其如此,‘笑猫日记’才能成为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心理期待物’。而有些作品尽管能写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故事,但都是浮在表面的,底下都是空的,所以孩子们往往翻几页就扔到一边去了。”

“畅销书(bestseller)”一词最早源自美国。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畅销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时期内,在同类书的销量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书,作为表明公众的文学趣味和评价的一种标志。”这一定义明确了考量畅销书的三个必备基本因素:一定的时间段、同类书比较、销量,而作为“表明公众的文学趣味和评价的一种标志”,是否形成了社会轰动效应或者在特定读者群中的轰动效应,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故事

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翅膀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畅销,其决定性的力量都源自该文学作品的内部,即其审美品质。对于畅销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之外部成因的分析经常是相对容易的,而对其内部因素的分析才是挑战所在。只有进入作品的本体,才能抵达一部畅销书的堂奥,捕捉其得以畅销的本质;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保持着强劲市场“后催力”的超级畅销书而言。

长篇童话“笑猫日记”采用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叙事方式,主人公兼叙述者笑猫是一只会笑的成年公猫。这位笑猫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是杜真子心爱的宠物猫,它会用各种各样的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笑猫日记”的故事就从他被迫离家出走、成为一只自由自在行走江湖的流浪猫开始。一只具有神秘色彩的猫,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这部童话洋洋18本一直令小读者迷恋,首先是因为其曲折多变的情节和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

“笑猫日记”作为一个系列的整体情节构架貌似是章回式的,即系列中的每一本都类似一个大章节,讲述一个自成一体的故事。但这种章回式构架只是一个外壳,其内部,无论是整个系列还是系列中的每一本,都是进展式情节。“笑猫日记”整个系列的故事大体是按时间线索推进的,故事及人物性格的发展具有因果逻辑连续性;而每一本的故事更是充分展示了作者娴熟的设置悬念和延宕的叙事技巧。不断地节外生枝,不断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环环紧扣,吸引着读者欲罢不能。比如《保姆狗的阴谋》一册,被疯狂的嫉妒心攫取的老腊肠狗一心要置牧羊犬仔仔于死地,他老谋深算,一计落空再施一计,计计紧逼,最终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情节上的“暗算”与“破拆”,人性上的正邪对垒,在阅读效果上必然只能是一气呵成。当故事情节由冲突的不断发展、升级直至高潮,人性的、情感的高潮也如期而至。在对故事全身心的沉浸中,小读者不仅自然而然接纳了作者寄寓于故事中的价值观及人生教育内涵——诸如人性的劣根性、健康美好人格的养成、善与恶美与丑颂扬与鞭挞等等,而且还会在扼腕叹息等等强烈的阅读情绪中回味、反思。再如,读过《虎皮猫,你在哪里》的小读者必然翘首以待接下来的一本《蓝色的兔耳朵草》。在《虎皮猫,你在哪里》一册中,笑猫几经希望而失望的打击,终于找到了心中的虎皮猫,却没想到虎皮猫的耳朵已经聋了,让笑猫的满腔爱情无法倾诉。笑猫迫不及待要寻求救治良药的心情与行动,小读者完全能感同身受。这种“感同身受”成为必然阅读《蓝色的兔耳朵草》的坚实的心理依据。而在《蓝色的兔耳朵草》中,作者设置了更为紧张惊险的故事,情节的行进节奏更为紧凑,故事各个环节的起承转合更加洗练。在笑猫追求爱情这条情节线索中,以《塔顶上的猫》一册笑猫对虎皮猫心生爱慕为开端,直至《蓝色的兔耳朵草》一册有情人终成眷属而达到了高潮。在这样漫长的、历尽艰辛的寻找中,在这样不断地遭遇障碍与打击又不断地超越与从头再来中,关于爱情——诸如爱情的基础、坚守、寻找、幸福以及经爱情洗礼的心灵美景、爱情之于人生的意义等等,都得到了具体而微的描摹。

“笑猫日记”的情节继承了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世界经典童话的故事传统,即故事的行进表现为童话主人公遭遇磨难,经历曲折的抗争或斗争过程,最终战胜磨难,获得圆满或幸福的结局。童话人物在战胜磨难的曲折经历中饱经挑战、考验与磨练,个性和内心都获得成长,并在最终的完满结局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安宁,赋予儿童读者“希望与乐观精神”,正是“笑猫日记”的深层意蕴所在,也是“笑猫日记”得以在心理认同层面上“俘获”小读者的原因所在。

笑猫曾是杜真子的宠物猫,与马小跳们有着密切的、剪不断的关系,因此笑猫自然就是以马小跳们为代表的当今小学生生活的观察者和参与者;笑猫从杜真子家出走成为一只流浪猫,投身于自己阿猫阿狗们的江湖,又为小读者铺展了全新的外面世界。杨红樱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一个形同别致的小道具式的动物形象发展为一部酣畅淋漓的长篇童话,从最初的艺术构思上就是一箭双雕的。笑猫的“出走”其实就是马小跳们的“出走”,从而也就是儿童读者的“出走”——超越当下单调、呆板、枯燥的应试教育生活的束缚,去领略、体验那真正阔大的世界、真正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人性。单从“笑猫日记”的主要人物形象设置来看,千年乌龟和西瓜小丑是马小跳们的福音,他们都具有魔力、充满游戏精神,他们是上帝也可以说是作者派来的使者,来与马小跳们分享或者帮助他们实现、找回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笑猫是一个原动力型角色,永远是他发动或者引出一场寻找或者冒险。虎皮猫是理想女性、母性的代表,是人性之美好和高贵的代名词。老老鼠堪称我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中非常独特、难得的圆形人物形象,他演绎了人性的复杂,更阐释了人性中尚存的一念之善,怎样发展为改变命运的力量。世界与人生无比丰富和精彩,变故、磨难乃至灾难随时会发生,奇迹也随时会降临或被创造。“笑猫日记”成功地将如此成长前景和人生未来预许给儿童读者,让好奇而迷茫的小读者确信,这样的人生绝不止于“必须经历”,而是“值得期待”。

在2013年3月中国历史性的春天,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你的梦想是什么”全国各地男女老幼大提问。某个女记者截住迎面走来的一个小女生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小女生停下脚步,依旧拉着妈妈的手,口齿清晰地回答:“我想飞,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没有翅膀。”女记者继续问:“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呢?”小女生反问:“难道长到你这么大就能有翅膀了吗?”这个小女孩的表情十分严肃,语气十分平静,与女记者积极欢快的语调形成明显反差。我替女记者和我们这些“大人们”感到尴尬、挫败和辛酸。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翅膀,把对梦想的笃定与追求还给孩子,这是文学的使命、教育的使命、社会与民族的使命。“笑猫日记”承担了这一使命,表达了对儿童的普世价值关怀,也成就了其自身的审美魅力。“笑猫日记”的超级畅销,是抒发了儿童读者内心意愿的选择,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