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40年我与一本书·编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8/12/18 作者:孙 珏 张聪聪 李丽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 珏 张聪聪 李丽萍

改革开放40年,也是出版业砥砺奋进的40年。40年弹指一挥间,一代又一代出版人以打造高质量的出版物为目标,用专注、专业的精神徜徉于书海。每位出版业的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可能都会被无数人问到关于“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话题。默默付出、享受隐于作者、作品背后的寂寞是编辑的必修课。而关注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含义、重视每一本书能够产生的影响也是编辑在做书时必须提前认识和坚持的准则。每位编辑的从业历程中都可能会接触数不清的作品,每一本书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此时此刻回望无数个为书奋斗的日子,哪本书最先涌于脑海?作家有代表作、编辑也有,作为一名编辑,最想也最愿意使之与自己的名字产生密切关联的代表作是否已经产生?改革开放40年,出版业的变化同样天翻地覆,不管立于哪个时间节点,深处出版业的编辑都是40年出版变迁的最有力的直接见证者,每一本书也是40年出版变迁最为具象的载体。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一批不同专业、不同年代投身出版行业的编辑,从4个年代的时间长河,向大家讲述他们与记忆深处最为“特别”的那本书的过往,从而可以一窥40年编辑职业的时代演进。

●高克勤: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最长、学术含量最高、最能体现精品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正如原副总编辑李梦生说的那样:“我们看着这套书长大,编着这套书老去。”

●祖晶:时光如梭,年华易老,《给教师的建议》却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始终焕发着智慧的光芒。作为出版人,能与这样的一本书结缘,幸运而又幸福。

●赵力:我俩手拉手走在洒满月光的长安街上,完成工作任务后的轻松和孩子懂事的安慰,让我的心情无比的畅快和放松。此情此景我永生不忘。

●邱孟瑜:我是学美术史出身,当初新手入行,对于《世界建筑经典图鉴》这一重点选题,以及书中大量的建筑学名词和术语心怀忐忑,虽有多位专家译者全力以赴,但从翻译到校译工作在自己手上还是打磨了近2年。

你们看着这套书长大,我们编着这套书老去

■高克勤(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起步和它的“古典文学”方向,跟一个人密不可分,那就是第一任社长李俊民。1978年1月,在原来“中华上编”和“大社”的古籍编辑室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李俊民被任命为社长、总编辑,当时他已年过七十。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恢复成立,就明确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选题。其实早在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及后来的“中华上编”期间,就已经出版了不少经过整理的古代文学名家典籍,有钱仲联集释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马其昶校注的《韩昌黎文集校注》、萧涤非整理的《皮子文薮》、邓广铭笺注的《稼轩词编年笺注》,等等。这些“文革”前出的本子,后来经重新整理,又纳入“丛书”,到现在已经形成了136种的规模。“丛书”的成功当然要得益于出版社里敬业又相当有水平的编辑。

60年来参与这套书的编辑,前前后后有好几代、数十人之多,他们本身对古典文学就很有研究,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方向。像瞿蜕园先生成名较早,1961年被聘为“中华上编”特约编审前,已经著作等身,出版了许多文史著作。李俊民知道瞿先生博通经史,便请他做李白集的校注。瞿先生的《李白集校注》,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续加考订,纠谬订正不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到本世纪初,依然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他还整理了刘禹锡集,对所有诗文作了考订。

在物色“丛书”整理者的过程中,编辑既要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知道学术界哪些是执牛耳之人,同时也要发现有潜力的学者,这就需要编辑有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发现的眼光,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除了孙钦善的《高适集校注》是从来稿里发掘的之外,还有不少是当时年轻人的硕博士论文,比如《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就是萧涤非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林继中的博士论文,《诗品集注》为曹旭的博士论文,《戴叔伦诗集校注》是蒋寅的硕士论文……“丛书”发现、培养了作者,也推动了学术的热点。举个例子,王梵志作为一个民间诗人,作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列入正统文学,被视为“下里巴人”的“俗文学”。项楚的《王梵志诗集校注》一出来,立马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兴趣。

为了做好这套书,出版社除了要知道哪些学者在做哪些事情外,还要有耐心,要善于等待。杨明的《陆机集校笺》2016年刚出,而我们从约稿到等他做完,就有30年之久。新材料的发现,加上新的认识、新的考证方法,都在促使学术处于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从数量上来说,再花上20年,我们说不定能完成200种,但是只要古典文学的研究始终贯穿下去,古籍出版社一直存在下去,“丛书”的修订工作就没有完全终结的时候。“

匠心做书 才能铸就长远

■祖 晶(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审)

作为出版人,最庆幸的莫过于遇到好书。在我30年的从业生涯里,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教育著作,尤其是《给教师的建议》,毫无疑问就是最重要的遇见了。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出版于教育科学出版社建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当时也是改革开放之初。出于专业敏感,入社伊始,我便被《给教师的建议》深深地吸引了,该书非常切中教育教学实际,就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课堂和教学故事,却又有高位的思考和独到的办法,作为读者,我受益良多;作为出版人,更强烈地想让其被更多人看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之后,皮亚杰、布鲁纳、布卢姆、加涅以及科尔伯格等西方教育家的不同教育教学思想相继涌入我国,属于研究热点。然而,教科社却在这个时候经过科学分析和认真论证,认为应珍视并传承反映教育规律的苏联教育家思想,且大力支持我挑起担子将这个内容做起来,《给教师的建议》修订工作由此细致展开,我也开始了找作者,找译者,无数次对话沟通、打磨加工的工作历程,那些熬夜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但是却干劲儿十足,热血沸腾。倾注作者真情实感,倾付多方真心投入,《给教师的建议》出版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认可,其中辛劳如今已渐渐淡薄,但是看到大家评价它是“教育工作者枕边书”“教育领域最经典的著作”,我便感到,什么都值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营销的概念仍比较弱,《给教师的建议》整体推广主要依赖的还是内容、品质和读者口碑。内容上,该书汇聚了苏霍姆林斯基30余年扎根一线的教育教学经验之精华,为中小学教师提炼出100条切实可行的建议,立足于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契合了当时中国教育工作者理论提升和实践创新的需求。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编译者是我国“殿堂级”苏联教育专家杜殿坤教授,他作为编译者,对原作品进行精细加工,在原书部分精华之外,从苏氏其他著作里选择了若干精彩条目,使其更加适合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求。作为责编,为保障本书的水准品质,我更是全力以赴入,邀请专家对图书核心价值进行品评,充分考虑文化特征,将文化标识元素和作者人物头像展现在外封上,以沉稳的暗绿色为底,使图书的整体观感达成内容与设计契合。从《给教师的建议》出版至今已近40年,该书创造了教育理论图书出版的奇迹,累计发行200多万册,,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一线教育工作者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犹记得2004年在江苏江阴开会时,第一次遇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此前都是信件沟通),当听说第一笔稿费就有十几万元时,她难以置信,幸福地说:太好啦!我终于可以买好多台电脑啦!中乌建交20周年时,乌克兰驻华大使特意来函邀请我们出席活动,乌克兰教科院也给教科社颁发了特别荣誉证书。2018年10月乌克兰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北师大肖甦教授在介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时,激动地说: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祖晶编审。我内心激动不已,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2018年是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教科社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来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让我们感动的是,活动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的积极响应,百余所学校、数百位教师提交阅读笔记,我们深刻感受到大家对教科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肯定和对传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热忱。

匠心做书,才能铸就长远,我更坚定地走在这条出版的路上,并不改初心,为读者奉献更多的精品。

孩子跟着我去送稿

■赵 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总编辑)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和出版人,我已在财经专业出版的岗位上工作了30余年。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一名年轻编辑,成长为总编辑,我亲历了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壮大,见证着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成果,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在从事出版工作的30多年里,我编辑出版了几百种财经专业图书,其中几十种图书获得国家图书奖、省部级奖项。然而今天讲的这本书,不是财经专业的图书,而是在即将进入21世纪时,我编辑的《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它的编辑出版经历令我难以忘怀。

1999年夏天,即将修建纪念20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世纪坛的消息一出,社领导带着我们几个编辑,直奔当时还在建设的世纪坛工地指挥部,向负责的同志表示我们希望将世纪坛青铜甬道上的铭文出版成书。指挥部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告诉我们现在工程仍处在施工阶段,书的事情他们还没有考虑。

回来后不久,社里希望我能跟进下去,把世纪坛铭文一书做出来。于是,我又冒着酷暑跑到世纪坛工地上,找到负责内部设计的部门,联系到负责人石总,表达了我们希望把甬道铭文做成书的强烈愿望。当时,世纪坛工程进展到了非常紧张的阶段,为了在迈入21世纪时敲响世纪钟声,不论是地上、地下工程,工人们都在紧锣密鼓、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地施工。石总和他的同事们,就在地下布满脚手架和施工设备的简陋的地下室中工作,简单的办公桌上满是尘土,每个人头上还戴着安全帽。石总看上去很严厉,对我说,铭文的撰写工作还没有最后完成,专家还在反复推敲,而书必须在12月底之前出来,作为新世纪的献礼,对书的要求很高。我当时也顾不得考虑那么多了,表示坚决完成任务。我的坚持得到了肯定答复。

接下来我就和负责铭文组织编写的老师联系,争取一定稿就拿到文字稿进行编辑。同时,联系财经社的美编人员设计封面、开本、装帧、印制方案,供世纪坛领导审定,为保证出版做好充分准备。对铭文进行文字编辑是非常艰巨的工作,从远古到现代正所谓上下五千年,天文地理人文自然无所不包,虽已经专家们多次审稿,但我还是找出了很多疑问与他们商量,很多经查证后是错误的均得以修改,保证了镌刻到青铜甬道上的文字,经得住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为了保证印制质量,我亲自到印刷厂看样稿,时间紧,作者要求高,一定要做出样书给他们审定,几次都是深夜12点我还在工厂盯着打样。

书稿反复修改校对送作者审阅,为了完成向新世纪献礼的承诺,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我顽强克服。那时,孩子还小,他放学后跟着我到世纪坛给作者送稿审校,连晚饭也没顾上吃。那一年中秋节,当我完成最后的审稿工作,带着他一起走出世纪坛地下室的时候,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对他说:“今天妈妈忘了给你买月饼了。”他仰着头满脸的喜悦对我说:“妈妈,能跟你一起到世纪坛我很高兴。”

《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在新世纪世纪坛开坛之际,呈现在了读者面前,首印2万册,很快在世纪坛和王府井新华书店销售一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赞誉,直到今天它还一直在市场上销售,已达几万册。

旱天雷阵阵 挥汗做书忙

■邱孟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2000年我入行时,恰逢上海第一批出版社转企改制酝酿,作为上海人美社改革时期第一批录招的编辑,从我们这一批开始,青年编辑培训的重点不再仅仅是埋首为他人做嫁衣、坐等稿件上门的案头工作,而是要我们走向社会,从策划选题、编辑内容、主导设计,直至核算成本、下厂督印成为全流程编辑。如果要谈从业生涯中的一本书,往往会选开启自己职业生涯、形成职业观并留下最深烙印的几本。我要提及的是一本引进版的建筑历史图文百科——《世界建筑经典图鉴》。世纪之交恰逢出版的黄金时期,加入伯尔尼公约之后国内版权引进日趋正规化,上海人美社也引进了大批国外一流美术与设计出版物,在业界颇有影响。《世界建筑经典图鉴》算是其中之一,它出版之后,曾在三联人文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中跻身前列,作为当年不多见的艺术类小众图书,起码就我们社而言算是难得了(后来该书还在科技类引进版图书中获奖)。当年两个细节印象颇深。一是“拜访高人”,前往当时同济老院长罗小未、李德华夫妇处拜领赐教。犹记得李老先生在他那间充满阳光的教室里亲手示范,英文同样是support,但是在中文“承”与“撑”的精准差异;还记得当时墙面黑板上,被他钉满了大如金黄蒲扇的梧桐叶,像装置艺术一样。第二个细节则是次年酷暑,与社里校对科、出版科的两位主任前往外方指定的印刷厂改印前校样和督印。偌大的车间,窗外是山区的旱天雷阵阵,我们在里面挥汗如雨与文字奋战。在那里,我第一次领略了图书出版对印制要求的严苛程度。亲眼目睹一位外方编辑因一条不起眼的细线略有齿状弯曲,而将所有印完的版纸推翻重来,而厂方也不说二话立马配合。那一刻我明白了那些耐得起时间推敲的经典产品的由来,及出版流程中,何时处理问题该大而化之、何时该精准到毫厘的不同深意。

不可否认,我们这一代人还是碰上了好的时代机遇。改革开放让我们打开图书市场,看到了国外优秀出版物的精良水准。改革开放和企业的及早转型,让我们突破了对编辑的传统定义,让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与市场战斗力也大幅提升,极大促成了如今原创专业出版的繁荣。目前,编辑的定位又在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下,面临新一轮的升级转型,但,不变初心,期待!(下转第30版)


1970年代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傅东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2000年代 “牛津通识读本”帕萨·斯达古普塔著/译林出版社2008年出版


2010年代 《中国艺术哲学》朱志荣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出版(德文、俄文版将于2019年出版)


2010年代 《隐身衣》格非著/美国纽约书评出版社2016年出版英文版(人民文学社输出版权)



















2000年代 《省委书记》 陆天明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28.00元


2000年代 《铁丝网上的小花》 克里斯托夫·格莱兹著/明天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5.00元


2000年代 “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材”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 组织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6.00~9.00元每册


2010年代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第1辑)(上) 方卫平主编 [英]依列娜·法吉恩等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5月版/150.00元






1980年代 《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代 《图书发行学概论》郑士德著/新华书店总店编辑出版


2000年代 《未穿的红嫁衣》霍达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徐洪生


季小钧


杨国田


徐万明


胡海泉



尹昌龙


王忠义


何志勇


1970年代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中


1980年代 《给教师的建议》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31.00元


2000年代 《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 中华世纪坛组织委员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58.00元


2000年代 《世界建筑经典图鉴》[英]科尔(Cole,E.)著 陈镌 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版/78.00元






(上接第27版)

●臧永清:我们就这样拿到了《省委书记》的版权。这本书当年就卖了24万册,是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并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们的营销方案被媒体评为2002年全国出版业七大营销方案之首。

●傅大伟:《铁丝网上的小花》这本精装版图画书在国内市场取得这样的销售业绩,从中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书本身的质量和内涵,我想我们从中看到的更多是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中国出版业和图书市场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沈元勤: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乡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建筑出版人,我见证了建筑图书对城乡建设的巨大作用,其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材”及配套光盘令人难忘。

●徐凤梅:现在回看,依然感慨,“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真的是一套出版社全程高度重视、精做的书系。大家加班加点,克服困难,赶时间、保质量。任何一套书用这样的精神来做,都是在践行时下流行的工匠精神。

《省委书记》版权签约追记

■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2001年3月,我去春风文艺出版社工作时,这家老牌文艺出版社刚刚经历过波折。能提前退休的退休了,能调走的调走了,全社只剩下20来人。一位退休的老编辑加上他带的两个实习生,是当时编辑队伍的全部。外债很多,2600多万元,还不包括欠书店的。社长兼总编辑韩忠良和我上任的第一天,法院的同志来封了社里一间堆放旧电脑的办公室,社里欠人20万元,债主见社里无钱可还,就要了那20来台用旧了的电脑。这就是我们遭遇的“见面礼”。我们在这样的境况下开始在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工作,一面招人,一面开始组稿。

我是通过一位老编辑的介绍认识著名作家陆天明的,陆老师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编剧。此前他的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木凹》《泥日》等在文学界有广泛的影响,他写的电视剧《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红遍大江南北。我在北京梅地亚中心见了陆老师第一面。那天谈话的氛围很好,陆老师透露了他正在为中央电视台写《省委书记》电视剧的信息。我邀请陆老师去辽宁体验生活,体验一个工业大省艰难前行的现状。陆老师爽快接受了邀请。

回沈阳后,我向韩社长汇报了在北京见陆天明的事。他支持我对陆老师的邀请,并将日常联络陆老师的差事交给了编辑部主任常晶。不久后,陆老师如约来了沈阳,我们陪他去了本溪、丹东、抚顺等地,抚顺露天煤矿那个全世界最大的废弃矿坑给陆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隔多年,再见陆老师时,他说自己还记得那个大矿坑,他被矿坑震撼了。在陪陆老师体验生活途中,我们表达了希望他把《省委书记》写成小说的想法,陆老师的回应是:“我会的。”陆老师回京之后,我们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联系,关注他的写作,并多次表达了签约的愿望。陆老师的答复是,不急,等小说写完再签。

转过年来,2002年春天某日,编辑部主任常晶在与陆老师通过电话后告诉我,陆老师的小说写完了,但现在算上我们,共有7家出版社在争出版权。她还说,因为都是朋友,陆老师不好轻易决定把出版权交给哪家,他希望每家都出一份营销方案,谁家的方案好,他就把小说交给谁家。

我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给远在美国学习的社长韩忠良打电话,他指示我,按陆老师的要求赶紧做营销方案。另外去找一下集团某领导,那位领导说过他和陆老师有交情,请他当说客。放下电话,我就去了集团领导的办公室,领导听了我的汇报后,对我说,你们没戏,那6家都比你们强。从领导办公室出来,我的心情糟透了,我真的在想还要不要参与竞争。但我们也不能这么认怂了,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我找来了我认为有策划能力的几个人过来开头脑风暴会,炮制营销方案。我的好友、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张洪是特邀策划。

会开得异常顺利,好的营销点子不住地往外冒。很快,营销方案就出来了。其要点是,签约后,马上对外公布《省委书记》版权花落春风社;书一上市,就在北京召开《省委书记》印数公证暨新书发布会;新书上市一段时间后,制作《省委书记》大字本,向全国的省委书记赠送《省委书记》;再过一段时间,请省委书记来谈阅读《省委书记》的感受。头脑风暴过程中,平时沉稳的张洪异常活跃,贡献了很多好想法。我第一次如此深切地领略了张洪的智慧。方案出来后,我第一时间向韩社长做作了汇报,电话那端的他很兴奋,充分肯定了这个方案。

不过,我们并未急着去找陆老师汇报营销方案,还要沉淀一下。在得知只有我们还没给出营销方案时,我和常晶坐上飞机去了北京。在陆老师家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后,陆老师来见我们了。那时是晚上8点多,听了我们的简单陈述,陆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的方案我回去认真看一下,如果你们能胜出,我就和你们去沈阳,在沈阳签约。明天早上,给你们答复。

那晚,我睡得很晚。想到这本书对于百废待兴的春风社的重要性,想到那6家竞争对手的实力,想到正从美国往回飞的韩社长的期盼,怎么也睡不着。次日早晨,陆老师的电话吵醒了刚刚朦胧睡着的我,电话那头,陆老师说:“永清,买机票吧,我和你们去沈阳。”我顿时睡意全无!至今,我都感谢陆天明老师的信任。我想,春风文艺社也应该感谢陆老师,感谢陆老师当年的助推,让春风社在停业整顿不久后就能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邂逅插画大师绘制的第一本图画书

■傅大伟(明天出版社社长)

图画书是目前少儿图书市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细分门类,近年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一直持续增长。图画书在中国市场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专家学者和一大批图画书爱好者不遗余力的推广介绍,同时更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少儿图书市场的繁荣以及读者对高质量少儿图书的旺盛需求。回想自己的出版职业生涯,最初与图画书结缘时,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图画书在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会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

大约2005年时,我去拜访北京一家图书公司的朋友。这是一位真正懂书的朋友,能入他法眼的书,绝大多数都会大卖。闲聊的时候,朋友说他当时手里已经存了200多种引进版绘本,现在市场还不行,暂时还不能出版,但是他相信几年后绘本就会在中国市场火起来。当时我将信将疑,一方面搞不明白他从国外出版社获得授权而不出版如何向对方交代,另一方面觉得这位朋友是真正懂书的,不会做出毫无根据的判断,于是我也开始关注这种精装的、价格偏高的绘本。在接下来的一年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书展期间,我邂逅了真正让我一见倾心的第一本虚构类绘本。

当时我们与这家国外出版社已有过合作,从他们社引进过一套幼儿认知类图书。约谈过程中,我从他们的展架上看到一本名为Rose Blanche的精装绘本,封面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前,撩起白色窗纱的一角向外张望。翻开内页,映入眼帘的每一幅画面都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二战故事,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每一幅画面都堪称绝美的艺术佳作。

我当即向对方表示对这本书很有兴趣,并提出了报价。当时的报价是根据我们预期的一个不太大的首版印量计算出的。对方记录报价之后,答应回去后把样书寄来。书展结束很久后,对方也没有对我的报价进行回复。后来拖到了秋季举行的法兰克福书展,我们再次见面时又谈到这本书,对方表示对报价不太满意,并提出了一个当时来看非常高而现在看来也并不太离谱的价格。经过多次磋商,我们最终达成了协议。幸好,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常常就某一本外版书进行竞价!

合同签订后,我们就开始考虑中文版的出版事宜。由于这本书我反复看过多遍,对每一页内容都非常熟悉,因此就自己动手翻译。毕竟当时图画书在中国图书市场上还没有兴起,我们出版时非常慎重,惟恐读者不识货,为此我还作为译者,写了一篇长文《震撼心灵的白玫瑰》,附在书末来解读该书。这本书的中文名就叫《铁丝网上的小花》。

《铁丝网上的小花》出版后次年,也就是2008年,其绘者罗伯特·英诺森提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此后更是享有世界插画大师的美誉,而这本正是他绘制的第一本图画书。后来,这本书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也愈来愈受关注,销量稳定增长,迄今已售出几十万册。

一套书心系农民工

■沈元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

4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凝聚了几千万城市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也承载着社会民生的信任与安全。农民工是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主体,但我们调研发现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状况不稳定、技能水平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迫切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法。党中央、国务院也十分重视农民工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及合法权益维护工作。2007年3月,住建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的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加强对建筑业农民工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政治和业务素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当年内就有近万所此类学校创建,因此,我认识到出版高质量低价格、内容形式恰当的农民工读本和教学片已经成为一项紧要且极有意义的工作。

为契合需求,2007年我们便及时组织编写 “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材”(共12册),同时集成众多优秀力量拍摄了一部与教材配套的大型音像教学片《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学片》(12 DVD)。编书时,我们优先安排专业骨干编辑和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作者,写法要求图文并茂、内容简单实用,让农民工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着。

全实景拍摄的视频教学片,以施工现场拍摄形式为主,生动直观,把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范、岗位知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贯穿到短片中,并通过动画、重点提示、配音等多种手段结合视频进行讲解,起到代替老师课堂讲解和到工地参观实习的作用,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工朋友“量身定制”的“良师益友”。教学片于2010年荣获第3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出版物提名奖。

教学片拍摄制作难度较大,当时我作为建工社总编辑、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教学片策划,从2007年到2008年历时两年多,同我国最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团队在建设部人教司的领导下,高质量完成了教材和教学片的出版。通过推广普及教学片在全国各地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应用,使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教学片在建筑业“千万农民工同上一堂课”安全培训和北京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建设培训部门还购买教学片版权,在有线电视台播放,供农民工自学。这次经历,也为我们数字出版转型积累了一些经验,并让我充分体会到科教兴业、科教兴国,专业科技出版人大有可为。

践行工匠精神 打造高品质书系

■徐凤梅(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

40年改革开放历程对于少儿出版来说,也是中国优秀童书“走出去”、世界优质童书“引进来”取得丰硕成果的过程。因此,我最想分享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点出版工程“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 的出版历程。“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是一套以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插画家作品为引进出版对象,并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首次官方授权的大型精品丛书。该书系目前已出版3辑共81册,取得了400万册、7000万码洋的销售佳绩。

2011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刘海栖与安少社社长张克文担任总策划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项目正式启动,我从项目初步架构就全程参与,担任统筹工作。整个书系打造的过程非常不容易,各个环节都遇到过或多或少的难题,也得到了各方支持。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原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艾哈迈德·莱泽·卡鲁丁、原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玛丽亚·耶稣·基尔、原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等担任丛书顾问。书系出版蓝图构建后,梳理版权是首要步骤。我们积极与外方沟通,也得到了时任IBBY执行委员会委员、IBBY中国分会CBBY副主席张明舟的大力支持,在他的努力下,该书系成为IBBY首次官方授权的安徒生奖大奖书系。

我们想做的并不是将所有获奖作家作品简单引进,而是想要打造一套真正高品质的书系。为此,特别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老师担任主编。获奖作家的哪些作品适合推荐给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尽可能多地搜集获奖作家的作品资料,呈交给方老师,听取他的意见。在编辑团队中,编辑阮征负责和方卫平老师对接,方老师曾笑言,自己一生发邮件或写信最多的不是他夫人,而是这位编辑,往来邮件内容字数有6万之多。基本上每一本书都要进行多次沟通,并由我牵头和团队对其进行最终评估与考量,最终敲定是否引进。

随后,我们专门召开了编辑、译者、作者会议,海飞、刘海栖、方卫平、马爱农等多位知名专家、译者等到会,大家一起讨论书系的翻译问题。译者确认后,我们依然让每位译者先出样章,经过主编方卫平和编辑团队认可后,才进入下一步翻译工作。装帧设计我们也邀请了国内少儿出版界公认的出版设计大师缪惟操刀整体装帧设计,精心调整版式、封面等,确定典雅大气、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编辑环节,我们采取几级负责人的模式,由我统筹、落实各个环节事务。该书系并不是交由某一编辑部承担工作,而是集全社力量来打造,每一环节都选择了合适的人,是全社优先推动的出版工程。

营销发行环节,我们全力以赴,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期间,还特别开了一次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大家来分享对这套书的看法。2014年,该书系第1辑出版后,中国少读工委还将其评为当年的10大事件之一。另外,该书系已于2016年出版第2辑,今年推出第3辑。(下转第31版)


1970年代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傅东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2000年代 “牛津通识读本”帕萨·斯达古普塔著/译林出版社2008年出版


2010年代 《中国艺术哲学》朱志荣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出版(德文、俄文版将于2019年出版)


2010年代 《隐身衣》格非著/美国纽约书评出版社2016年出版英文版(人民文学社输出版权)



















2000年代 《省委书记》 陆天明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版/28.00元


2000年代 《铁丝网上的小花》 克里斯托夫·格莱兹著/明天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5.00元


2000年代 “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材”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 组织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6.00~9.00元每册


2010年代 “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第1辑)(上) 方卫平主编 [英]依列娜·法吉恩等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5月版/150.00元





(上接第30版)

做书的日子 每天都是艳阳天

■段 洁(广东人民出版社北京分社总编辑)

11月29日,初冬的北京,送走参加研讨会的最后一位专家,坐在藏书楼会议现场,望着桌牌上一个个熟悉又可敬的评论家名字,我长舒了一口气。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主题出版重点项目、“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致敬作品《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新书研讨会,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回首制作过程,心里感慨万千。一年前的2017年10月号《人民文学》杂志,头条刊发了报告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拿到那期杂志时,我心里隐隐一动。做编辑的本能告诉自己,这应该会是一个合适的主题出版项目。稿子不长,不到4万字,读完之后我便被文中那浓郁淳朴的湘西民风深深吸引。主题出版类的稿子我组过一些,像这种阅读中能带人入情入境的稿子,并不多见。大到修路、通电、办工厂,小到开办农家乐、娶妻生子,这篇作品以鲜活的事例展现精准扶贫政策在乡间村寨的具体实施,以及过程中村民自身命运的转变。

必须拿下来!但是不确定这个稿子现在是否有所属。为了更稳妥,我连夜向直属领导、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作了详细汇报,并把全稿拍照发给了他。肖社长看后很快回复:项目可行,尽快联系作者。《人间正是艳阳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彭学明,他的代表作品《娘》畅销多年,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而且他就在中国作协创联部工作,北京这个地头,找到他并不难。通过我的文学启蒙恩师、公安部签约作家李迪的引荐,和彭学明老师的沟通特别顺畅。

很快和彭老师在微信里达成共识,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充实扩展,不再受杂志版面字数限制。彭学明本职工作也比较繁忙,他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稿子终于在今年6月交到了我手上。文字是好文字,接下来需要我为它装扮好嫁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发布五周年,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动情的文字,辅以图片才更让人直观了解山乡巨变。于是我们联系了湖南花垣县委宣传部,外宣科的石林荣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当地十余位专业摄影家,湖南日报图片记者李健也给我发来了他的十八洞专题套图。

有米有菜又有柴,那就埋锅造饭吧。为了能完整展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新貌,跨页图片是不可少的。我们选择了锁线裸书脊,这种工艺的好处在于,翻开任何页码,都可以平摊180度。参考台湾同行的设计思路,我们将开本设计为170×220mm,对平摊效果有较好补充。制作无小事,整个编辑部同事一起做质量检查,一遍遍核对稿件。修改意见一次次地发到设计公司,他们不厌其烦地修改稿件。终于,在经过4版文字稿修改、16版正文出片修改、9版封面腰封修改后,于2018年10月16日23:56时定下了最后的出片文件。本以为到此便可告一段落,不想,17日上午又有7页需要修改……

11月3日是“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发布五周年的日子,因此我们预定11月2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开《人间正是艳阳天》新书首发式。距离预定时间越来越近,10月25日印厂抢出500本新书,看着这些书装箱发走,我的心都在悬着,能不能按时送到?30日上午,先期到达准备会场的同事告诉我,样书到了,我的眼睛是湿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