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餐》: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
翻译
报道时间:2018/11/13
作者:郑珍宇
摘要:
《盘中餐》于虹呈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8年10月版/38.00元
这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记录线索,用温情、严谨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一粒米的生命之旅。
○郑珍宇(编辑)
一只黑色的碗里,峰峦叠翠间曲径蜿蜒,层层云雾之上掩映着红日。这样一幅由产自全国各地的各色米粒拼贴而成的画作,总让人会不自觉地上手来回抚摸。绘本《盘中餐》封面上盛满了中国大好山川河流的一碗米饭,巧妙地揭示了绘本的主题:从“大米是从哪儿来的”这个孩子熟悉的议题出发,展现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
翻开绘本《盘中餐》,映入眼帘的是层层叠叠、波光粼粼的梯田美景,是大地流金、稻穗低垂的丰收盛景,以及在田间嬉闹的纯真孩子们。很难想象这样细致描绘的写实画作竟出自一位自幼生长于城市的85后姑娘之手。作为儿童绘本界的新秀,作者于虹呈凭借这部作品摘下了素有插画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国际大奖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优秀作品奖。为了创作绘本《盘中餐》,她潜心居住在云南元阳梯田当地的农家,采风、创作,一待就是两年。她跟着农民耕种的步调,亲历中国传统的水稻栽种及加工全过程,将几近消逝的传统耕种方式一一记录,方才创作出这部享有盛誉的原创绘本。
绘本以二十四节气为记录线索,用温情、严谨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但这本绘本带给读者的震撼绝不止于其中细腻清新的画面和科学严谨的记录,作者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厚重情怀、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勤恳的农人的赞誉,更长久地打动着我们。透过《盘中餐》,我们看到一群稻田里的守望者,在扎根的土地上遵照自然的步调恒久不变地辛劳耕耘。
《盘中餐》的采风地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元阳梯田,这里是中国最古老的人类遗迹之一,至今仍沿用家畜水牛来耕犁稻田,就像原先在这些山谷内居住的祖先一样。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令当地农村面貌大变,继续从事传统农耕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当地传统民居也迅速被翻盖为民宿。作者将在巨变之前,将最原始的农耕、农具、民居及农人的农耕图景用画笔留在纸上。透过绘本,我们仿佛感受到一群农人在田埂间,虔诚地守候着水稻一天天长大。
这部绘本还全景呈现了乡村生活方式,让有乡村生活体验的人们,自然地牵连出浓浓乡愁。行走在细细田埂间的上下学时光,金秋时节低垂的稻穗夹道欢迎的情景,以及与祖辈们在田里劳作的难忘记忆。这是一部适合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品读的绘本,让家中的长辈们参与进来,细看、讨论,《盘中餐》会神奇地将他们拉回旧时,让回不去的故乡光景串联起他们守望的旧时与希冀。
作者于虹呈在后记里写道,创作《盘中餐》的初衷是缘起于小时候对饭碗里一粒粒白色东西的好奇之心:这些东西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天天吃它?这自然是当下多数孩子共同会面临的疑问。现在的孩子离开土地太久了,对大自然的疏离让他们缺失了宝贵的快乐源泉。《盘中餐》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讲述孩子们习以为常的意象,提醒他们做回自然的一部分,探寻生命个体与天地、四时的永恒联结。《盘中餐》是赞誉,也是我们成人对守护至纯童心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