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绝知此事要躬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8/10/16 作者:蔡克难


■蔡克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质检部主任、编审)

《中华手术彩图全解》(以下简称“全解”)是我从事医学图书编辑工作30年来所承担的最大出版工程,这套“全解”2013年出版,当时也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社35年来组织的最大传统出版项目。能够参与这套有12个分册、24张动态手术光盘、逾3万幅技术插图或实景照片、7000多页铜版全彩印的大型科技图书编辑组织工作,我深感荣幸。

这套“全解”开始策划还是在2006年,到2013年底完成,历时7年,其间,恰逢江苏出版集团重组、整合,我们出版社的主要领导三易其人,有赖历任社领导对这一出版计划始终不渝的积极支持,才使得这项牵涉面广、投资巨大而出版周期漫长的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自建社以来,根据自身定位持之以恒地追求,在实用临床医学图书出版领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作者人脉,同时在医学图书市场上获得了肯定、赢得了声誉。

2006年初,在一次例行的选题调查中我了解到,临床手术科室医生非常欢迎操作规范、情景真实、经验可参、实用性强的手术图解类读物,而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作为医生们的个人技能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的重视和关心。

选题调查期间,我在一家儿童医院的手术室内,看到了一本因为频繁翻阅而封面脱落、被人用胶布粘着的、书页翻卷的手术图谱,那原来是医院一位外科副院长的私人图书,因为看的人多,他干脆就把它丢在手术室里让大家翻看,结果便变成了这般模样。

学医的人都知道,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并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所有手术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多次参与上级医生手术、从手术台上反复观摩而来。对于手术科室的医生来说,即使对手术原理一清二楚也绝不意味着能够将手术顺利完成,他们需要更多的观摩和历练、需要规范而全面的解说和指导,而一套根据临床实际出发进行编辑、结合了当时最先进技术创新的手术图解,对于促进先进医学科技传播、推动临床医学技术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事医学图书编辑工作多年,我当然知道这样一套手术图解的出版需要多大的投入,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版这样一套图书要收回投资的困难会有多大!

我历来认为,出版社理所应当承担起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科技的社会责任,即使在改制为企业之后,出版社的这一社会责任也丝毫没有改变。而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在这方面应当自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可贵的是,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向出版社领导汇报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坚定不移的支持。

为了切实掌握市场需求、适应读者需要完成好这套“全解”的选题规划,我设计了手术图解的“读者问卷调查表”,到多家医院邀请手术科室医生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我先后收集了7套过去出版的各类外科手术图解或手术学著作,认真地分析比较。

经过一年多的针对性调研,我设计出了《中华手术彩图全解》的编写体例和编辑要求,在集萃了既已出版的各种同类图书优点的同时,我特意把这些年来自己组织临床医学读物时强调的“临床经验”作为必要栏目加了进去;结合读者调查和外科临床特点,我还特意为每项手术设立了“手术意外及处理”的栏目,我的这一编辑设计,得到了“全解”丛书编委会主任吴孟超院士的热情肯定,针对这两项设计,这位毕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的一代宗师在为这套丛书撰写的“总序”里写道:“临床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特别推崇这套《中华手术彩图全解》丛书所设计的‘手术意外及处理’‘临床经验’等栏目……”

直到真正动起手来做这套“全解”时,我才逐渐意识到这项工作有多么难做。

作为一套用于指导临床手术实际操作的图解,当然不能单纯靠文字叙述来完成。为此,在丛书编写体例确定时,我特别强调了叙述文字的精炼和条理性,摆脱一切非手术相关的诊疗内容,在图书的实质性内容方面,主要依靠真实、准确、连续和规范的图示或实景照片来表达,而这又意味着丛书会有大量的技术插图需要绘制,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超乎想象。

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会画图的人不懂医学,其绘成的插图比例、相邻关系不准确,而懂医学的人又不会绘图,即使当面交流也往往不能使绘图人员理解其意思,同时,手术技术插图的绘制进度十分缓慢。面对1万多幅必要的技术插图,看着结题日期的临近,我时时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这一现实的困难在这套“全解”的编辑过程中成为掣肘的关键和无法逾越的瓶颈。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为这套“全解”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支持。在我的提议下,社领导同意让社里的一位有多年绘图经验、绘图技术十分娴熟的绘图员到一家大医院上班,那里的医生们除了直接指导他绘制技术图外,还经常带着他观摩手术,对他进行人体解剖和手术进程的辅导,使这位绘图员的医学制图能力日臻精湛,最终为这套“全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全解”的组织完成,得到了太多的人的支持,不仅有9位院士主编、参编或为这套“全解”分册作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近200位知名专家更是克服了自己的种种困难,在百忙之余夜以继日地编写、修改、审校了各自的书稿,并且提供了自己轻易不愿示人的手术实况录像。

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我国胸外科耆宿石美鑫教授不求名利,坚辞图书主编荣誉,热情地为我们推荐了他的得意门生、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副主委王春生教授担任《胸心外科手术彩色图解》的主编,石教授还热情地为自己的弟子亲撰序言。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彩色图解》一书中: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外科专家、年逾九旬的王直中教授推荐了自己年富力强的弟子担任相关分册的主编,但他老人家却时时关心图书的编写工作,经常直接参与到图书的组织审稿工作中。

令人感动的是,一些专家早已在全国知名,有的国际知名,有的甚至已经是院士,有些专家只在这套“全解”中承担具体一节或某一个手术的编写任务、在书中只有普通作者的身份,可这些专家也没有丝毫的懈怠,从不因为自己的地位而有所抱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计名利的专家的直接支持和参与,才有了这套“全解”的顺利出版。

毫无疑问,这套“全解”最终得以顺利出版,离不开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几任领导的坚定支持和直接参与。他们不仅为这套丛书的出版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经常性地参与编印发供以及财务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争取。在我印象中,7年来,出版社主要领导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的丛书编辑工作会议就不下20次之多;而为这套“全解”争取到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和资助,领导们更是提供了具体有力、不可或缺的实际支持。

为了顺利完成这套“全解”,出版社打通科室分工,抽调了社里最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学编辑组成项目组,先后参与这套“全解”出版工作的编辑有9人之多,尽管在7年漫长的日子里编辑们仍然承担着各自其他的日常工作,其计划工作量并无减少,有些人由于工作调动退出了项目组,他们留下的工作又需要其他人来接续承担,可大家从无怨言,克服了自己的困难,有的甚至是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完成了任务。

2013年,历时7年,这套“全解”终于大功告成,全套图书不仅按期完成,还被评为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面对着这12本精美的皇皇巨著,静息下来的我,内心还是不能平静:“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话在出版行业里如今可能提之已不多,可我自己却在这套“全解”的编辑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了人生奋斗的滋味。“全解”12个分册中我承担了一半——6个分册的责任编辑工作,7年中,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解决了多少个从未遇到的问题。回想那过去的岁月,不仅自己两鬓白发增添了许多,个人在经济上的付出也是难以细算。我相信,这套“全解”必将以其规范、系统、先进、连续、准确而真实的技术展示受到临床的欢迎,为我国临床手术技术的推广作出贡献,这是这套“全解”之于苏科社的意义和价值。而于我个人而言,大概就是作为一个编辑工作者对于促进科技传播、社会文明和国家民族的兴盛所能作的贡献了吧。

其实,一家出版社、一名编辑工作者,能够和应该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就在于此。